具有双向搅拌功能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234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向搅拌功能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塑剂的生产设备,尤其涉及增塑剂生产设备中的具有双向搅拌功能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石油、化工、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化工设备,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现有反应釜种类繁多,反应釜釜体多为圆柱形结构、上下安装封头;搅拌类型有框式、铆式、浆式等。不同的物料反应,需要选择相应的反应釜及搅拌类型。在增塑剂生产领域应用的反应釜,由于主要是对混合液进行搅拌,更需要对混合液进行充分的搅拌,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专利号2016202062929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向反应池搅拌器,包括反应池、电动机、支撑架、排水管、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进水管和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右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转轴连接;所述联轴器设置在电动机轴端;所述第三转轴左端设置在反应池左壁;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反应池底部;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反应池上部;第一搅拌叶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二搅拌叶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三搅拌叶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四搅拌叶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五搅拌叶设置在第三转轴上;第六搅拌叶设置在第三转轴上;第一斜齿轮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端。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第二转轴不能绕第一转轴转动,使得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搅拌叶片只能搅拌固定平面反应液。

专利号2016207426902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搅拌装置的涂料生产用夹套反应釜,包括:由内筒体和夹套筒体构成的夹套式反应釜本体,该内筒体的顶部设置与减速电机相连的驱动轴,内筒体内设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V型传动轴和搅拌轴,所述V型传动轴横向设置,该V型传动轴的上侧壁与驱动轴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驱动轴固定相连且设置在V型传动轴的上方,以使驱动轴转动时可带动第一锥形齿轮与V型传动轴同步旋转;所述搅拌轴与该V型传动轴的两端部轴承配合,以使该搅拌轴倾斜设置,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锥形齿轮,该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以使第一锥形齿轮旋转时驱动第二锥形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搅拌轴旋转;还包括设于反应釜下部的第二搅拌装置,该第二搅拌装置包括设于反应釜外侧的第二减速电机、与反应釜密封连接的第二搅拌轴和设于反应釜内侧的叶轮,所述第二搅拌轴沿该反应釜的径向设置,所述叶轮固定连接在第二搅拌轴的端部,用于在反应釜的下部形成搅拌,使得反应釜内上部、下部的搅拌更加均匀;所述内筒体的内壁涂覆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涂层。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框式搅拌器只能在固定水平面公转、自转,即搅拌只能在有限的水平面进行,搅拌区域有限而不充分,还有驱动轴不能延伸至框式搅拌器下方,即框式搅拌器下方的驱动轴上不能安装叶片以增加水平搅拌区域;叶轮必须在另外添加的第二减速电机驱动下才能转动搅拌,而且第二搅拌轴需要密封装置,才能保证内筒体内的液体不会经第二搅拌轴流出筒外,这样增加了成本和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碰到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技术方案碰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双向搅拌功能的反应釜,包括筒体、加料口、出料口、搅拌电机、搅拌轴,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在所述筒体外顶端面上,所述搅拌电机带动竖直伸入所述筒体内的所述搅拌轴转动,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水平设置的第一搅拌片,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竖向搅拌装置,所述竖向搅拌装置包括行星齿轮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轮固定杆、圈固定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二搅拌片,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齿圈,所述齿圈由所述圈固定杆固定在所述筒体内壁面上,所述太阳轮紧套接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行星轮均对应紧套接一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三轴承均位于对应的所述行星轮正上方且紧套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轮固定杆两端固定在相邻所述第三轴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均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三轴承正上方且紧套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组正上方且紧套接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第二转轴的数量与所述行星轮数量相同,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均被紧套接一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均固定设有一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二搅拌片,所述第二搅拌片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上方,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均由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外圈上以使所述第二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均紧套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均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固定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上。

在所述的具有双向搅拌功能的反应釜中,所述搅拌轴、第一搅拌片、竖向搅拌装置均由抗腐蚀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搅拌片可以实现水平转动搅拌,第二搅拌片可实现竖直转动搅拌且同时第二搅拌片绕搅拌轴公转以增大竖直搅拌区域,这样就非常充分地实现了对反应液的搅拌。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双向搅拌功能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竖向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说明:1、筒体;2、加料口;3、出料口;4、搅拌电机;5、搅拌轴;6、第一搅拌片;20、竖向搅拌装置;21、太阳轮;22、行星轮;23、第一转轴;24、齿圈;25、第三轴承;26、轮固定杆;27、第一锥形齿轮;28、第一轴承;29、第二轴承;30、第二转轴;31、第二锥形齿轮;32、第二搅拌片;33、第一连接杆;34、第二连接杆;35、圈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具有双向搅拌功能的反应釜,包括筒体1、加料口2、出料口3、搅拌电机4、搅拌轴5,所述搅拌电机4固定在所述筒体1外顶端面上,所述搅拌电机4带动竖直伸入所述筒体1内的所述搅拌轴5转动,加料口2、出料口3位于筒体1上,通过加料口2往筒体1内加入未搅拌的反应液,通过出料口3把筒体1内已反应完毕的反应液输出。

所述搅拌轴5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水平设置的第一搅拌片6,即一个以上第一搅拌片6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以使所述第一搅拌片6随所述搅拌轴5共轴转动。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搅拌片6可在对应的水平面上水平搅拌反应液。

如图1、2所示的所述搅拌轴5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竖向搅拌装置20,即一个以上竖向搅拌装置20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这样可以在不同水平面实现竖向搅拌。所述竖向搅拌装置20包括行星齿轮组、第一转轴23、第二转轴30、第一轴承28、第二轴承29、第三轴承25、轮固定杆26、圈固定杆35、第一连接杆33、第二连接杆34、第一锥形齿轮27、第二锥形齿轮31、第二搅拌片32,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21、行星轮22、齿圈24。

所述齿圈24由所述圈固定杆35固定在所述筒体1内壁面上,所述太阳轮21紧套接在所述搅拌轴5上,以使所述搅拌轴5带动所述太阳轮21共轴转动。由于齿圈24不动,就可以在搅拌轴5带动太阳轮21转动的情况下,太阳轮21带动行星轮22转动,同时行星轮22在太阳轮21和齿圈24之间绕太阳轮21公转,即绕搅拌轴5公转。

所述行星轮22均对应紧套接一所述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三轴承25均位于对应的所述行星轮22正上方且所述第三轴承25紧套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23上,所述轮固定杆26两端固定在相邻所述第三轴承25的外侧面上,以使所有行星轮22均同步绕太阳轮21转动,且相邻行星轮22之间间隔固定不变。

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7均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三轴承25正上方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7紧套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23上。这样每个行星轮22均紧套接一个第一转轴23,每个行星轮22上方均有一个第一锥形齿轮27紧套接在相应的第一转轴23上,以使行星轮22、相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27可同步共轴转动。

所述第一轴承28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轴承28紧套接在所述搅拌轴5上,所述第二转轴30的数量与所述行星轮22数量相同,所述第二转轴30一端均被紧套接一所述第二轴承29,所述第二转轴30另一端均固定设有一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二搅拌片32,所述第二搅拌片32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上方,所述第二轴承29外圈均由所述第一连接杆33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28外圈上以使所述第二转轴30水平设置,第一轴承28、与所述行星轮22数量相同的第二轴承29这样设置是为了支撑水平的第二转轴30,同时又不影响第二转轴30自转。

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1均紧套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转轴30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1均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27啮合,以使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7水平转动时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1竖直转动,所述第二连接杆34两端固定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29和所述第三轴承25的外圈上,以使第二转轴30随对应的所述行星轮22同步绕所述太阳轮21公转,即绕搅拌轴5公转。这样,搅拌轴5转动带动太阳轮21转动,太阳轮21带动行星轮22转动且同时行星轮22绕太阳轮21公转,行星轮22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27、第二锥形齿轮31使第二搅拌片32竖直转动,同时第二搅拌片32绕搅拌轴5公转。

搅拌轴5、第一搅拌片6、竖向搅拌装置20均由抗腐蚀材料制成,比如316不锈钢。这样就可以搅拌腐蚀性的反应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