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膜钢丝自动上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987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塑膜钢丝自动上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膜钢丝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膜钢丝自动上粉装置。



背景技术:

喷塑上粉是对金属表面的一种处理工艺,塑粉为粉末涂料,是一种新型的不含溶剂的固体粉末状涂料,它有两大类:热塑性粉末涂料和热固性粉末涂料,涂料由特制树脂、颜填料、固化剂及其它助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再通过热挤塑和粉碎过筛等工艺制备而成。在现代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塑膜钢丝越来越被使用,其既具备钢丝的韧性和延展性,又能够有效防止腐蚀,经久耐用,装饰性能也好;现有的塑膜钢丝上粉设备较为原始,容易出现上粉不均匀的现象,另外利用喷射枪普通地喷射上粉,还可能带来粉尘的污染,影响工人健康和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功能实用的塑膜钢丝自动上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膜钢丝自动上粉装置,包括机架和上粉室,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塑粉箱和喷塑枪,在所述塑粉箱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喷塑枪通过管路与所述塑粉箱连接并指向所述上粉室设置,在所述上粉室上设置有相应的喷射窗口;所述机架的底部连接有轨道,所述机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沿所述轨道移动;在所述上粉室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钢丝辊,在所述上粉室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丝辊;所述第二钢丝辊通过收卷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钢丝辊的一端设置有甩粉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喷塑枪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轨道呈“C”字形三面包围所述上粉室,在所述上粉室被所述轨道包围的三面均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喷塑枪对应的喷射窗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粉室被所述轨道包围的三面上设置的喷射窗口的纵向位置交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甩粉机构包括气缸、顶杆以及活动槽,所述气缸通过所述顶杆推动所述第一钢丝辊在所述活动槽中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动槽为弧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上粉室上还设置有吸粉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吸粉机构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上粉室上部和所述塑粉箱的吸粉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实用,塑粉从进料口添加进入塑粉箱中,钢丝从无动力的第一钢丝辊进入上粉室后,通过有收卷电机驱动的第二钢丝辊出料;在此过程中,喷射枪通过上粉室上的喷射窗口进行上粉作业,由于设置变向的“C”字形的轨道以及升降机构,喷射枪可以更加全面地对钢丝进行上粉,使钢丝粘粉、覆膜更加均匀,提高产品品质;

设置甩粉机构,能够及时去除余粉,进一步提高上粉的效果和产品的质量;

设置吸粉机构能够使粉尘不外泄,既可以保护生产工人的身体安全又可以防止粉尘污染;

上粉室被所述轨道包围的三面上设置的喷射窗口的纵向位置交错设置,能够有效错开喷射枪喷射位置,避免粉尘外泄;

将活动槽设置为弧形槽,能够提高第一钢丝辊甩动的效果,更好地清除余粉;

将吸粉机构通过管路连接塑粉箱,可以循环使用多余塑粉,进一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轨道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甩粉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塑粉箱、11为进料口、12为喷塑枪,2为升降机构、3为机架、31为第一驱动机构、32为轨道,4为上粉室、41为喷射窗口,5为第一钢丝辊、51为甩粉机构、52为气缸、53为顶杆、54为活动槽,6为第二钢丝辊、61为收卷电机,7为吸粉机构,8为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塑膜钢丝自动上粉装置,包括机架3和上粉室4,在所述机架3上设置有塑粉箱1和喷塑枪12,在所述塑粉箱1上方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喷塑枪12通过管路与所述塑粉箱1连接并指向所述上粉室4设置,在所述上粉室4上设置有相应的喷射窗口41;所述机架3的底部连接有轨道32,所述机架3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1的驱动沿所述轨道32移动,本实施例中机架3底部设有小轮,第一驱动机构31采用现有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小轮沿轨道移动;在所述上粉室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钢丝辊5,在所述上粉室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丝辊6;所述第二钢丝辊6通过收卷电机61驱动,所述第一钢丝辊5的一端设置有甩粉机构51。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3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2,所述喷塑枪12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2上,所述升降机构先用现有气动升降机构;所述轨道32呈“C”字形三面包围所述上粉室4,在所述上粉室4被所述轨道32包围的三面均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喷塑枪12对应的喷射窗口41;所述上粉室4被所述轨道32包围的三面上设置的喷射窗口41的纵向位置交错设置;所述甩粉机构51包括气缸52、顶杆53以及活动槽54,所述气缸52通过所述顶杆53推动所述第一钢丝辊5在所述活动槽54中移动,所述活动槽54为弧形槽;在所述上粉室4上还设置有吸粉机构7;所述吸粉机构7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上粉室4上部和所述塑粉箱1的吸粉机,由于吸粉机及连接管路为现有技术,故在附图中省略该管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收卷电机61、气缸52、吸粉机以及升降机构2均采用现有的PLC控制器控制。

在使用过程中,塑粉从进料口11添加进入塑粉箱1中,钢丝8从无动力的第一钢丝辊5进入上粉室4后,通过有收卷电机61驱动的第二钢丝辊6出料;在此过程中,喷射枪12通过上粉室4上的喷射窗口41进行上粉作业,由于设置变向的“C”字形的轨道32以及升降机构2,喷射枪12可以更加全面地对钢丝8进行上粉,使钢丝8粘粉、覆膜更加均匀,提高产品品质;同时,第一钢丝辊5一端连接的轴承座能够通过甩粉机构51沿活动槽54来回移动,进而产生甩粉的效果,及时去除余粉;设置吸粉机构7能够使粉尘不外泄,既可以保护生产工人的身体安全又可以防止粉尘污染,并且通过现有吸粉机和管路连接塑粉箱1,还可以循环使用多余塑粉,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