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8465发布日期:2018-06-08 18:23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级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酯化反应的脱水工艺种类较多,利用有机溶剂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将水带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甲苯、苯、环己烷等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经静置分层可以循环使用有机溶剂,因此,化工生产中很多酯化反应采用这种工艺进行生产。但传统设备一般采用反应釜结合塔体、冷凝器、油水分离器形成外部循环,有机溶剂通过连接于油水分离器和反应釜的U形管返回反应釜达到循环使用目的,这种结构在工作时,反应釜中压力很难保持恒定,回流管道常充满溶剂而导致反应釜内外压力不平衡,回流不顺畅,尽管安装有U型管以及油水分离器上安装放空管来平衡压力,仍然不易使系统顺利工作而经常出现冲料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二级冷凝装置,主要由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以及分相罐构成,所述一级冷凝器的蒸汽接入口与蒸汽输送管连接,一级冷凝器的蒸汽排出口通过二级蒸汽输送管接二级冷凝器的蒸汽接入口上;所述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的冷凝液排出口分别接有一级冷凝液排放管和二级冷凝液排放管,其中一级冷凝液排放管和二级冷凝液排放管均从分相罐上的端口接入至分相罐内,所述分相罐的侧壁上方位置开设有上层液排出口,且所述上层液排出口的外端口与回流管连接,分相罐的底面开设有底层液排出口,底层液排出口的外端口螺纹对接有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冷凝,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物料出现损失,同时对水分的去除效果更加出色,有效的做到了高效脱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二级冷凝装置,主要由一级冷凝器4、二级冷凝器6以及分相罐11构成,一级冷凝器4的蒸汽接入口与蒸汽输送管3连接,一级冷凝器4的蒸汽排出口通过二级蒸汽输送管8接二级冷凝器6的蒸汽接入口上;所述一级冷凝器4和二级冷凝器6的冷凝液排出口分别接有一级冷凝液排放管9和二级冷凝液排放管10,其中一级冷凝液排放管9和二级冷凝液排放管10均从分相罐11上的端口接入至分相罐11内,利用分相罐11实现液液分离;所述分相罐11的侧壁上方位置开设有上层液排出口,且所述上层液排出口的外端口与回流管7连接,分相罐11的底面开设有底层液排出口,底层液排出口的外端口螺纹对接有排水管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溶剂蒸汽继续沿蒸汽输送管3上升到一级冷凝器4内,一级冷凝器4产生的冷凝液流入到分相罐11内,在分相罐11内静置分层,分相罐11的上层溶剂经回流管7回流至反应釜内,同时氯气吸收原料中的水分生成盐酸而沉降于分相罐11的底端,此时通过排水管不断排出,未冷凝的气体经二级蒸汽输送管8进入二级冷凝器6内通过冷冻盐水继续冷却,冷却液由二级冷凝器6的下口经液封流入分相罐11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