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剂溶液的配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525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剂溶液的配置装置,属于絮凝剂配置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絮凝剂是能够使水中的分散微粒凝聚、絮凝成聚集体的一种物质,主要用于废水处理系统中,絮凝剂在用于废水处理使用前首先需要配置,絮凝剂溶液配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然而由于现有絮凝剂的配置装置大多是采用絮凝剂和水单独供应,絮凝剂与水的混合均匀性差,絮凝剂容易出现团状物和结块,进而造成絮凝剂溶液的质量下降,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均匀性好的絮凝剂溶液的配置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絮凝剂溶液的配置装置,包括配置槽、进水腔、进料腔,所述进水腔设置在所述配置槽内上端,所述进料腔设置在所述进水腔内,所述进料腔上端连接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上端连通储料室,所述进料腔下端均匀设有多个出料支管,所述进水腔的入口端通过进水管路连接水泵,所述水泵连通供水槽,所述进水腔的下端设有多个出水支管,所述出料支管穿过所述出水支管延伸至所述配置槽内,所述配置槽内中间处设有混料槽,所述混料槽为漏斗状,所述混料槽下端设有圆柱形开口,所述混料槽下方设有成品槽,所述成品槽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端穿过所述圆柱形开口延伸至所述混料槽内,位于所述混料槽内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螺旋搅拌叶片,位于所述成品槽内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桨式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搅拌电机。

优选的,所述储料室与所述中空管之间设有进料阀。

优选的,所述水泵与所述供水槽之间设有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成品槽一侧设有排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絮凝剂溶液的配置装置,絮凝剂进料腔下端的出料支管穿过进水腔下端的出水支管,絮凝剂从多个出料支管均匀分散出料,同时多个出水支管中的水喷出包裹出料支管中喷出的絮凝剂并接触混合,水与絮凝剂的接触面积大,混合均匀性好;水和絮凝剂接触混合后落在混料槽中通过螺旋搅拌叶片进一步搅拌均匀,同时絮凝剂和水的混合溶液聚集汇合到混料槽下端的圆柱形开口内,并经螺旋搅拌叶片边搅拌边带动出料进入成品槽内,絮凝剂和水的混合溶液的搅拌不存在死角,同时进入成品槽内的桨式搅拌叶片对絮凝剂溶液进行搅拌,保证了溶液使用时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絮凝剂溶液的配置装置,包括配置槽1、进水腔8、进料腔6,所述进水腔8设置在所述配置槽1内上端,所述进料腔6设置在所述进水腔8内,所述进料腔6上端连接中空管5,所述中空管5上端连通储料室2,所述进料腔6下端均匀设有多个出料支管7,所述进水腔8的入口端通过进水管路19连接水泵4,所述水泵4连通供水槽3,所述进水腔8的下端设有多个出水支管9,所述出料支管7穿过所述出水支管9延伸至所述配置槽1内,所述配置槽1内中间处设有混料槽10,所述混料槽10为漏斗状,所述混料槽10下端设有圆柱形开口18,所述混料槽10下方设有成品槽20,所述成品槽20内设有搅拌轴11,所述搅拌轴11上端穿过所述圆柱形开口18延伸至所述混料槽10内,位于所述混料槽10内的所述搅拌轴11上设有螺旋搅拌叶片12,位于所述成品槽20内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桨式搅拌叶片13,所述搅拌轴11下端连接搅拌电机14。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储料室2内的絮凝剂经中空管5进入进料腔6内,并最终从进料腔6下端的出料支管7出料进入配置槽1内,同时供水槽3内的水由水泵4抽至进水腔8内,并最终由进水腔8下端的出水支管9喷出,出料支管7中喷出的絮凝剂与出水支管9中喷出的水接触混合制成溶液,由于水包裹絮凝剂接触混合,水与絮凝剂的接触面积大,混合均匀性好;水和絮凝剂接触混合后制成的溶液重力作用落在混料槽10中,并不断聚集汇合到混料槽10下端的圆柱形开口18中,经螺旋搅拌叶片12边搅拌边带动出料进入成品槽20内,由于圆柱形开口18的直径较小,螺旋搅拌叶片12对经过圆柱形开口18内的絮凝剂溶液的搅拌不存在死角,搅拌比较充分;经圆柱形开口18内的螺旋搅拌叶片12搅拌均匀后的絮凝剂溶液进入成品槽20内以备使用,同时成品槽20内的桨式搅拌叶片13对絮凝剂溶液进行搅拌,保证了使用时絮凝剂溶液的均匀性。

所述储料室2与所述中空管5之间设有进料阀15,用作控制絮凝剂的进料开关。

所述水泵4与所述供水槽3之间设有过滤器17,供水槽3内的水经过滤器17过滤处理后去除颗粒杂质,有利于配置质量更好的絮凝剂溶液。

所述进水管路19上设有电磁阀16,精确控制进水腔8内的进水量,保证絮凝剂溶液的精确配比浓度。

所述成品槽20一侧设有排料口21,排料口21连接外界废水处理系统,直接将絮凝剂溶液通入废水处理系统中使用,方便快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