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高效高压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6431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高效高压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反应釜,具体是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高效高压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现有的高压反应釜在反应的过程中对原料的搅拌和混合效果差,从而导致反应的效率和效果较差,同时现有的高压反应釜散热的速度较慢,由于高压反应釜的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反应的效果,同时现有的高压反应釜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震动,震动过大的情况下在对高压反应釜本身造成一定损坏的同时会影响反应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高效高压反应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高效高压反应釜,包括第一电机、釜体、旋转台、减震支撑腿、底座、安装凹槽和散热翅,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顶部固定安装有釜体,釜体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釜体内侧底部,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釜体顶部,所述转轴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混合叶片,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上下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上安装有多个混合叶片,所述转轴上位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螺旋搅拌叶片,所述釜体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固定安装有散热翅,所述底座底部两端对称安装有减震支撑腿。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支撑腿包括第一支撑杆、减震弹簧、第二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固定安装在底座底部,第一支撑杆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顶部和滑动槽内侧顶部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旋转台底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利用第一电机转动进而带动转轴上的螺旋搅拌叶片转动对釜体内的反应原料进行搅拌,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混合叶片转动,从而扩大了对釜体内反应原料搅拌混合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设置散热翅增加了釜体散热的面积,从而提高了反应过程中釜体散热的效率和效果,避免由于釜体的温度过高以至于影响反应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减震弹簧用于对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避免由于震动过大在对设备本身造成损坏的同时影响反应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利用第二电机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台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釜体转动,进一步提高了釜体内反应原料混合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杆;2、第一电机;3、转轴;4、釜体;5、螺旋搅拌叶片;6、旋转台;7、减震支撑腿;8、安装板;9、第二电机;10、底座;11、第二连接杆;12、安装凹槽;13、混合叶片;14、散热翅;15、第三连接杆;16、搅拌装置;17、第一支撑杆;18、减震弹簧;19、第二支撑杆;20、支撑板;21、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高效高压反应釜,包括第一电机2、釜体4、旋转台6、减震支撑腿7、安装板8、第二电机9、底座10、安装凹槽12和散热翅14,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旋转台6,所述旋转台6顶部固定安装有釜体4,釜体4内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釜体4内侧底部,转轴3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釜体4顶部,所述转轴3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搅拌装置16,所述搅拌装置16包括第一连接杆1、第二连接杆11、第三连接杆15和混合叶片13,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3上,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11为上下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11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5上安装有多个混合叶片13,所述转轴3上位于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11之间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螺旋搅拌叶片5,利用第一电机2转动进而带动转轴3上的螺旋搅拌叶片5转动对釜体4内的反应原料进行搅拌,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转轴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混合叶片13转动,从而扩大了对釜体4内反应原料搅拌混合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所述釜体4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凹槽12,所述安装凹槽12内固定安装有散热翅14,通过设置散热翅14增加了釜体4散热的面积,从而提高了反应过程中釜体4散热的效率和效果,避免由于釜体4的温度过高以至于影响反应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所述底座10底部两端对称安装有减震支撑腿7,所述减震支撑腿7包括第一支撑杆17、减震弹簧18、第二支撑杆19和支撑板20,所述第一支撑杆17顶部固定安装在底座10底部,第一支撑杆17底部开设有滑动槽21,所述滑动槽21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9,第二支撑杆19顶部和滑动槽21内侧顶部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8,所述第二支撑杆19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0,通过设置减震弹簧18用于对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避免由于震动过大在对设备本身造成损坏的同时影响反应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所述底座10下方设置有安装板8,安装板8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17内侧,所述安装板8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伸入旋转台6底部,利用第二电机9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台6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釜体4转动,进一步提高了釜体4内反应原料混合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第一电机2转动进而带动转轴3上的螺旋搅拌叶片5转动对釜体4内的反应原料进行搅拌,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转轴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混合叶片13转动,从而扩大了对釜体4内反应原料搅拌混合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设置散热翅14增加了釜体4散热的面积,从而提高了反应过程中釜体4散热的效率和效果,避免由于釜体4的温度过高以至于影响反应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减震弹簧18用于对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避免由于震动过大在对设备本身造成损坏的同时影响反应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利用第二电机9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台6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釜体4转动,进一步提高了釜体4内反应原料混合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