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胶机的灌胶头及灌胶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614发布日期:2018-07-13 17:0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电源的封装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模块电源的封装工艺的灌胶机的灌胶头及灌胶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行业中,部分电源产品是通过灌胶来实现封装的。目前电源行业常使用的灌胶机的灌胶头多是单头的,在灌封时都是单头灌胶。有些公司曾尝试使用双头的灌胶头,但是由于电源产品订单的多样化,产品大小、型号多变,在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生产方式中,即使使用双头灌胶,也会因不同产品来回切换时需要不停切换灌胶头型号来配合,加上灌胶头更换下来后为防止胶水固化堵塞必须马上清洗,而严重影响灌封效率。故行业内除了极少数大批量热销稳定型号的产品外,都还是使用单头灌胶。

综上,目前行业内灌胶机的灌胶头存在以下情况:

1、单头灌胶:作业时间长,机台操作员存在较长时间的等待灌胶过程,而加大出胶量的话,胶水又会溢出产品,还需要对外壳进行清理,都会浪费工时;

2、双头灌胶:随产品型号切换双灌胶头,切换频繁,对操作员要求较高;还需清洗双灌胶头,增加工序时长及操作员的劳动强度,从而导致因频繁切换而浪费更多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双灌胶头的使用不受产品型号大小的约束,可快速简单的调节双头的跨距,任一型号的产品间切换无需更换双灌胶头的型号,且是单头灌胶速度的2倍。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灌胶机的灌胶头,包括分胶机构和出胶机构,分胶机构,包括依次组装并固定连接的上盖、密封垫和底座,其中,底座包括主胶道和两个分胶道,主胶道为腰形截面,分胶道连通设置于主胶道腰形两端的下方,底座的底表面在各分胶道的出口位置向外凸设有出胶嘴;上盖包括进胶口,密封垫上对应进胶口的位置开设有进胶孔,上盖的进胶口与底座的主胶道相连通;出胶机构,包括两根可弯曲的出胶导管,各出胶导管的上端与底座的出胶嘴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灌胶机的灌胶头,包括分胶机构和出胶机构,分胶机构,包括依次组装并固定连接的上盖、密封垫和底座,其中,底座包括主胶道和四个分胶道,主胶道为十字形截面,分胶道连通设置于主胶道十字形四端的下方,底座的底表面在各分胶道的出口位置向外凸设有出胶嘴;上盖包括进胶口,密封垫上对应进胶口的位置开设有进胶孔,上盖的进胶口与底座的主胶道相连通;出胶机构,包括四根可弯曲的出胶导管,各出胶导管的上端与底座的出胶嘴连接。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灌胶机的灌胶头,包括分胶机构和出胶机构,分胶机构,包括上盖和底座,上盖与底座密封连接,其中,底座包括主胶道和连通设置于主胶道下方的至少两个分胶道,底座的底表面在各分胶道的出口位置向外凸设有出胶嘴;上盖包括进胶口,上盖的进胶口与底座的主胶道相连通;出胶机构,包括至少两根可弯曲的出胶导管,各出胶导管的上端与底座的出胶嘴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胶机构,还包括密封垫,密封垫上对应进胶口的位置开设有进胶孔,上盖、密封垫和底座依次组装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胶机构的出胶导管,由上、下两段构成,上段为可弯曲的输胶管,下段为刚性的针头,输胶管的上端与底座的出胶嘴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出胶嘴与底座是分体的,出胶嘴为针管状结构,与底座的分胶道的出口为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出胶嘴与底座是分体的,出胶嘴为针管状结构,出胶嘴的上端带有螺纹头,与底座的分胶道的出口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灌胶机的灌胶头装置,包括上述的灌胶头,还包括混合管和位置调节机构,混合管的下端与灌胶头的上盖固定连接,混合管的出口与灌胶头的上盖的进胶口连通;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挂板和固定连接在挂板上的可调式定位夹具,混合管垂直固定在挂板上,灌胶头的各出胶导管沿纵向间隔地固定在可调式定位夹具上。

优选的,所述可调式定位夹具,采用滑轨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块,出胶机构的各出胶导管间隔地固定在滑块上,各出胶导管的固定位置可沿滑轨进行移动调整。

优选的,所述滑轨机构,与挂板正交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挂板的下方。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双头灌胶的灌胶头装置,该装置包括:

(1)分胶机构(通过内六角螺栓将上盖、密封垫和底座进行固定后,连接混合管,将混合管内流出的胶水平分成两股);

(2)输胶机构(通过出胶导管与分胶机构的出胶嘴连接,实现双头灌胶);

(3)位置调节机构(通过可调式定位夹具将输胶机构进行定位夹紧,实现输胶机构的定位可调方式)。

本实用新型灌胶机的灌胶头装置的装配方式:

1.使用前把分胶机构的3个部件组装在一起;

2.将输胶机构与分胶机构及调节机构组装起来;

3.将灌胶机的混合管与分胶机构的上盖通过螺纹连接起来;

4.将可调式定位夹具(如滑轨机构)通过螺栓与灌胶机的挂板固定。

与现有单灌胶头或固定尺寸的双灌胶头灌胶相比,本实用新型比单灌胶头灌胶效率提升了一倍,相当于同样的时间内节约了一台灌胶机和一名机台操作员;同时又解决了多款固定型号双灌胶头因产品型号的切换而不停更换双灌胶头型号、清洗双灌胶头的问题,消除了因频繁切换而浪费的工时;并避免了为平衡浪费的切换工时与节省的加工工时,而需通过各种统计方法测试确定的适用双灌胶头的单批次产品的产量基数,以及纠结用还是不用的尴尬。

综上,本实用新型灌胶机的灌胶头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1.提升机台工作效率,节约机台购买成本;

2.节约资源和工时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灌胶机的灌胶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灌胶机的灌胶头装置的爆炸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灌胶头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灌胶头的密封垫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灌胶头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灌胶头的分体式出胶嘴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灌胶头的分段式出胶导管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灌胶头的底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灌胶机的灌胶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灌胶机的灌胶头装置的爆炸立体图。一种灌胶机的灌胶头装置,用于模块电源的封装工艺,包括混合管30、灌胶头和位置调节机构50,混合管30垂直固定在位置调节机构上,灌胶头与混合管30的下端固定连接。

其中,灌胶头,用于与混合管30连接,以实现模块电源的封装胶输出至灌封工位的工件中,包括分胶机构和出胶机构,分胶机构包括依次组装并固定连接的上盖11、密封垫12 和底座15,请参阅图3、4、5,其中,底座15包括开设于中心部位的胶道,胶道分为两段,即主胶道151和两个分胶道152,主胶道151为腰形截面,分胶道152连通设置于主胶道腰形两端的下方,底座15的底表面在各分胶道152的出口位置向外凸设有出胶嘴156;上盖 11包括进胶口111,密封垫12上对应进胶口的位置开设有进胶孔121,进胶口121与主胶道151相连通。出胶机构,包括可弯曲的出胶导管17,出胶导管17的上端与底座15的出胶嘴156连接,出胶导管17的下端即为灌胶头的出胶口,用于输出灌封胶水。

由于分胶机构的底座提前进行分胶作业,为出胶机构结构设计的简化创造了条件。又由于出胶机构结构的简化,将灌胶头的间距问题,由现有灌胶头的结构设计问题,转化为灌胶头出胶机构的定位夹具设计问题,大大扩展了灌胶头的结构设计空间,为各种灵活、多样的结构设计手段在灌胶头的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创造了可行性条件。

位置调节机构50,包括挂板51和固定连接在挂板上的可调式定位夹具55,混合管30 垂直固定在挂板51上,分胶机构的上盖11固定连接在混合管30的下端;出胶机构的出胶导管17的数量与分胶道152的数量相匹配,出胶机构的各出胶导管17沿纵向间隔地固定在可调式定位夹具55上。

由于各出胶导管17间隔地固定在可调式定位夹具55上,使灌胶头各出胶口的间距调节由可调式定位夹具即可便捷地实现,即无需根据不同产品型号的不同间距需求来配套设计不同间距尺寸的灌胶头型号,减少设备配件及投入成本,又省去了不同大小的产品型号间切换灌胶头型号的工时,提高灌胶效率的同时还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及劳动强度。如此,本实用新型的灌胶头即可解决单头灌胶效率低的问题,也可解决双头灌胶因不同产品大小需不断切换灌胶头的问题,提升灌胶效率达一倍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调式定位夹具55采用滑轨机构,包括滑轨551和滑块552,各出胶导管17间隔地固定在滑块552上,各出胶导管17的固定位置可沿滑轨进行移动调整。优选的,滑轨机构与挂板51正交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挂板51的下方。

说明书附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灌胶头的上盖的立体图,上盖11的作用主要是和自动灌胶机的混合管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灌胶头与混合管下端的固定连接。上盖11 为方形结构,上盖11的中部开有直通的进胶口111,上盖11的进胶口111与混合管30的出口固定连接。上盖11的四角开有供螺纹穿过的通孔112,以便与底座15进行螺纹固定连接。

说明书附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灌胶头的密封垫的立体图,密封垫12用于上盖11和底座15的密封,以实现上盖11与底座15的密封连接,不让胶水或空气从两个结构件的结合面泄漏。

说明书附图5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灌胶头的底座的立体图,底座15中间有主胶道151和分胶道152,胶水从主胶道151流入后,经两侧的分胶道152的出口流出,以通过多个流道的划分设计,实现胶水的分流输出,从而简化出胶机构的实体结构设计。底座15为方形结构,四角开有供螺纹穿过的通孔154,以便与上盖11进行螺纹固定连接。底座15的中部开有直通的主胶道151和分胶道152,底座15的底表面在各分胶道152的出口位置向外凸设有出胶嘴156,以方便与输胶管的连接。从灌胶工艺最优化的角度考虑,两个分胶道的中心点到底座的中心点的距离必须相等,且分胶道的中心点到底座中心点的距离不可太远。

优选的,底座的出胶嘴156与底座是分体的,说明书附图6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灌胶头的分体式出胶嘴的立体图,出胶嘴156为针管状结构,采用插装方式,与底座的分胶道152 的出口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和底座装配到一起,且要紧配合,以防止出胶嘴156和底座的连接处泄漏。另一种灌胶头的分体式出胶嘴,出胶嘴的上端可带有螺纹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与底座的分胶道的出口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从灌胶工艺最优化的角度考虑,出胶嘴的直径大小选择始终相等,否则会导致两个出胶嘴的出胶量不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从灌胶工艺最优化的角度考虑,各出胶导管17的长度相等。如图7所示,优选的,出胶机构的出胶导管17,由上、下两段构成,上段为可弯曲的输胶管171,下段为刚性的针头172,输胶管171的上端与底座15的出胶嘴156连接,针头172的下端即为灌胶头的出胶口,用于输出灌封胶水。由于出胶导管17采用软、硬两种材料的组合构成方式,使灌胶头的间距调整更灵活,任意大小的产品型号间切换均无需更换灌胶头,并可快速简单地实现灌胶头双头的跨距调节,设计得宜甚至可不停机地进行灌胶头的间距调节,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单头灌胶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改善设备操作的便捷性,提升灌胶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优选的,混合管30内可设有螺旋式搅拌器31。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底座中分胶道的设置数量及主胶道的截面形状。如图8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的灌胶头的底座的立体图,一种灌胶头的底座15’,包括主胶道151’和四个分胶道152’,主胶道151’为十字形截面,分胶道152’连通设置于主胶道151’十字形四端的下方,底座15’的底表面在各分胶道152’的出口位置向外凸设有出胶嘴。从灌胶工艺最优化的角度考虑,两个分胶道的中心点到底座的中心点的距离必须相等,且分胶道的中心点到底座中心点的距离不可太远。

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通过以上描述与举例能自然联想到的其它等同应用方案,以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若干改进和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