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涂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1873发布日期:2018-07-20 18:2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涂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细长复合管内层布管表面涂胶的全自动涂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细长复合管内层布管表面涂胶都是通过人工用毛刷沾胶进行涂刷,不仅涂胶不均匀、速度慢,并且涂胶时容易产生挂淌,造成浪费,同时涂胶工作台上还需经常清理,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涂胶质量得不到完全保证。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研制出一种涂胶效率高并且涂胶质量高的涂胶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涂胶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涂胶机构,包括机架、胶槽、涂胶辊以及胶量调节机构,机架的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侧板;胶槽设置于机架的表面,且位于两个侧板之间;涂胶辊涂胶辊转动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其任意一端中心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轴向固定;伺服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侧板上;胶量调节机构包括刮胶刀、蜗轮以及蜗杆;刮胶刀的两端通过刮胶轴安装于两个侧板之间;蜗轮固定于任意一个刮胶轴上;蜗杆通过调节支架转动连接于侧板的外侧,并且与蜗轮相啮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涂胶机构,由机架、胶槽、涂胶辊以及胶量调节机构组成,其中机架顶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侧板,用于安装胶槽、涂胶辊以及胶量调节机构,两个侧板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涂胶辊以及胶槽,涂胶辊在转动时,与胶槽中的胶相接触,使其表面的胶均匀分布。本发明中的胶量调节机构由刮胶刀、涡轮以及蜗杆组成,其中刮胶刀的两端通过刮胶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涡轮固定在任意一个刮胶轴上,并通过在侧板外侧设置的、与涡轮相啮合的蜗杆,带动涡轮转动,进而通过刮胶轴带动刮胶刀转动,依次调节刮胶刀与涂胶辊表面之间的间距,对胶量大小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机架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滑动导轨;胶槽的底部固定有胶槽托板;胶槽托板的底部配合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滑动安装于滑动导轨上;并且滑动块还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气缸水平安装于机架的表面,并且通过气缸支架与机架相固定。

本发明在机架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滑动导轨,胶槽的底部依次固定胶槽托板以及滑动块,通过滑动块滑动安装在滑动导轨上,同时机架表面还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滑动块相固定,通过气缸输出端的伸缩带动胶槽托板以及胶槽整体移动。

作为优选,涂胶辊的最低处位于胶槽中。

为了保证涂胶辊在转动时,其表面能够均匀沾胶,涂胶辊的最低处设计为位于胶槽中。

作为优选,蜗杆还配合安装有手轮。

为了使得蜗杆转动调节更为顺畅,蜗杆还配合安装有手轮。

作为优选,刮胶刀与涂胶辊相平行,并且当刮胶刀处于竖直状态时,其底部与涂胶辊的表面相接触。

本发明中的刮胶刀选择设计为与涂胶辊相平行,保证涂胶辊的表面沾胶均匀,并且当刮胶刀处于竖直状态时,本发明设计为其底部能够与涂胶辊的表面,保证刮胶刀能够将涂胶辊表面的胶完全去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完全取代目前的手工涂胶,有效提高涂胶效率,节省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劳动强度,有助于实现涂胶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机架1、胶槽2、涂胶辊3、侧板4、伺服电机5、支架6、刮胶刀7、蜗轮8、蜗杆9、刮胶轴10、调节支架11、滑动导轨12、胶槽托板13、滑动块14、气缸15、气缸支架16、手轮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为一种全自动涂胶机构,包括机架1、胶槽2、涂胶辊3以及胶量调节机构。

机架1的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侧板4,机架1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滑动导轨12。

胶槽2设置于机架1的表面,且位于两个侧板4之间,胶槽2的底部固定有胶槽托板13;胶槽托板13的底部配合安装有滑动块14;滑动块14滑动安装于滑动导轨12上;并且滑动块14还与气缸15的输出端相连;气缸15水平安装于机架1的表面,并且通过气缸支架16与机架1相固定。

涂胶辊3转动连接于两个侧板4之间,其任意一端中心与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轴向固定;伺服电机5通过支架6安装在侧板4上,涂胶辊3的最低处位于胶槽2中。

胶量调节机构包括刮胶刀7、蜗轮8以及蜗杆9;刮胶刀7的两端通过刮胶轴10安装于两个侧板4之间,刮胶刀7与涂胶辊3相平行,并且当刮胶刀7处于竖直状态时,其底部与涂胶辊3的表面相接触;蜗轮8固定于任意一个刮胶轴10上;蜗杆9通过调节支架11转动连接于侧板4的外侧,并且与蜗轮8相啮合;蜗杆9还配合安装有手轮17。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