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粉车间用的粉尘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7206发布日期:2018-10-09 21:3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粉体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粉车间用的粉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具体到铝粉生产车间内,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游离性的粉尘颗粒,这种粉尘若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操作工人长时间处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往往会诱发大量的尘肺等职业病,另外,车间的铝粉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有可能产生爆炸危险。

公开号为CN205925290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铝粉车间粉尘净化装置,其通过喷雾降尘的方式,能将有效区域内飞扬的粉尘吸附并使之降落到盛液池内。但是,其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缺陷:由于装置体积有限,其能够作业的单位空间也较小,只能对喷头下方的有效面积进行除尘,造成了除尘效率不高,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铝粉车间用的粉尘净化装置,解决了传统粉尘净化装置除尘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铝粉车间用的粉尘净化装置,包括底座、支架、机械泵、盛液池、供液箱、药箱和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上设有若干个喷头,所述供液箱通过送液管与底座内的储液箱连通,所述底座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端设有升降板,所述支架和盛液池设在升降板上,所述支架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连接有驱动电机;

所述升降板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机械泵和升降装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两个液压缸。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风机有两个,且分别设在喷雾装置下方的两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雾装置上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的侧边设有输送管接头,所述输送管接头和底座内的储液箱连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下方设有若干个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设在设备侧边的两个风机,使得设备不仅能对喷雾装置正下方区间进行除尘,还能通过风机吸风,将两侧边区间内的空气粉尘吸到喷雾装置下方,进行除尘,这样增加了设备的除尘效率。另外,通过增设的升降装置,使得设备可以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除尘工作,也使装备在使用时更加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支架,3-机械泵,4-盛液池,5-供液箱,6-药箱,7-喷雾装置,8-喷头,9-输送管,10-储液箱,11-升降装置,12-升降板,13-风机,14-驱动电机,15-控制器,16-调节阀,17-输送管接头,1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铝粉车间用的粉尘净化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机械泵3、盛液池4、供液箱5、药箱6和喷雾装置7,喷雾装置7上设有若干个喷头8,供液箱5通过输送管9与底座1内的储液箱10连通。其中,输送管9的下端设有吸液盘,且吸液盘放置在储液箱10的箱底,输送管9为柔性软管,且长度大于供液箱5与储液箱10箱底之间的距离。底座1上设有升降装置11,升降装置11上端设有升降板12,支架2和盛液池4设在升降板12上,支架2内设有风机13,风机13连接有驱动电机14;升降板12上还设有控制器15,控制器15连接并控制驱动电机14、机械泵3和升降装置11。控制器15上设有人机界面,可以设置并控制驱动电机14、机械泵3和升降装置11的工作。

其中,升降装置11为两个液压缸。

风机13有两个,且分别设在喷雾装置7下方的两侧。

喷雾装置7上设有调节阀16,调节阀16与控制器15连接。

底座1的侧边设有输送管接头17,输送管接头17和底座1内的储液箱10连通。

底座1下方设有若干个万向轮18。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可通过增设在设备侧边的两个风机13,使得设备不仅能对喷雾装置7正下方区间进行除尘,还能通过风机13吸风,将两侧边区间内的空气粉尘吸到喷雾装置7下方,进行除尘,这样增加了设备的除尘效率。另外,通过增设的升降装置11,使得设备可以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除尘工作,也使装备在使用时更加简单便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