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界萃取毛油脱除残留溶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9894发布日期:2018-09-21 22:25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提纯设备,尤其是一种亚临界萃取技术中脱除残留溶剂的装置,属于亚临界萃取工艺中的萃取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亚临界萃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植物油脂的萃取。目前在工业化生产应用的亚临界萃取工艺及设备中,萃取液经过蒸发设备分离出绝大部分溶剂后,得到的萃取毛油中还残留数百到数千ppm的溶剂,带溶剂的毛油打到油脂精炼工序,微量易燃易爆的溶剂也会留下安全隐患,而且已发生过因毛油中挥发出溶剂造成精炼车间爆燃的事故。申请号为201620906606.6,发明创造的名称是“亚临界萃取液的蒸发罐”,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加热装置的蒸发罐,罐内设有形式各异的加热管或罐体外有加热夹套,通过加热管或夹套加热萃取液,来促进溶剂的挥发,配合萃取液的外循环,提高了蒸发效率。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蒸发罐内毛油量太大,液位太高,毛油中的溶剂脱除到较低的含量时,进一步脱除残溶的效果较差,造成萃取液脱溶时间长,或到预定的蒸发时间溶剂却没有脱除干净,萃取液中仍然含有部分残留溶剂,进入下道工序。申请号为201620904426.4的实用新型《亚临界萃取连续蒸发系统》公开了一种亚临界萃取液连续蒸发系统,使萃取液经过两次压力下的连续蒸发,一次真空下的连续蒸发,再经过连续的真空薄膜蒸发器脱除残溶,达到脱除溶剂的目的。该专利使用后,脱溶后的萃取液的残留溶剂含量可以达到100ppm,满足了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真空薄膜蒸发器,设备的造价比较高,对真空度要求高,对操作要求高,须严格控制流量。高真空条件下薄膜蒸发器的轴封密封经常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脱除残留溶剂的装置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亚临界萃取毛油脱除残留溶剂的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亚临界萃取毛油脱除残留溶剂的装置,包括脱溶塔,所述的脱溶塔内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中部和上部之间采用上孔板隔开,中部和下部之间采用下孔板隔开,在上部和中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鱼鳞孔管,鱼鳞孔管的下端连接在下孔板上,鱼鳞孔管的上端连接有真空抽气装置,在脱溶塔内上部设置有环状喷淋管,在脱溶塔内中部填充有鲍尔环,在脱溶塔内下部设置有加热装置,脱溶塔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上通过阀门连接有循环泵,循环泵的出液管路连通环状喷淋管;进一步的;所述的鱼鳞孔管位于脱溶塔的中心,所述的环状喷淋管的圆心与位于鱼鳞孔管的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泵进液管路还通过阀门连通毛油储罐;进一步的;所述的鱼鳞孔管的鱼鳞孔统一向下,鱼鳞孔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600

本实用新型在脱溶塔内填充的鲍尔环加大了毛油暴露在真空中的面积,中心鱼鳞孔管的设计缩短了溶剂气体排出路径,降低了溶剂气体在该装置内部挥发再次接触毛油被再吸附的机会,对于本装置启动时或对毛油一次性通过本装置未达到脱除残溶的要求,可通过塔底部的加热盘管加热毛油,循环泵抽取毛油在本装置内再次循环,反复多次,直至毛油脱除残溶达到要求后泵出本装置。毛油经过蒸发脱除绝大部分溶剂后进入本装置,含残溶较高的毛油经过均匀预热连续进料,在本装置内充分暴露在真空环境中,在毛油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残溶被真空抽走,毛油中的残留溶剂从几千ppm降低到100ppm以下。既满足亚临界萃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为后续的工艺提供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鱼鳞孔管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 脱溶塔;2:上部;3:中部;4:下部;5:上孔板;6:下孔板;7:鱼鳞孔管;71:鱼鳞孔;72:鱼鳞孔外壁;8:环状喷淋管;9:鲍尔环;10:排液口;11:循环泵;12:毛油储罐。

如附图所示,亚临界萃取毛油脱除残留溶剂的装置,包括脱溶塔1,所述的脱溶塔内分为上2部、中部3和下部4,中部和上部之间采用上孔板5隔开,中部和下部之间采用下孔板6隔开,在上部和中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鱼鳞孔管7,所述的鱼鳞孔管的鱼鳞孔统一向下,鱼鳞孔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600;71所示为鱼鳞孔,72所示为鱼鳞孔外壁,鱼鳞孔的轴线与鱼鳞孔外壁平行,鱼鳞孔管7的下端连接在下孔板上,鱼鳞孔管的上端连接有真空抽气装置,所述的鱼鳞孔管位于脱溶塔的中心,所述的环状喷淋管的圆心与位于鱼鳞孔管的轴线上;真空抽气装置在图中没有示出,采用真空泵即可,在脱溶塔内上部设置有环状喷淋管8,在脱溶塔内中部填充有鲍尔环9,在脱溶塔内下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采用盘管加热,在盘管内通入换热蒸汽即可,脱溶塔底部设置有排液口10,排液口上通过阀门连接有循环泵11,循环泵的出液管路连通环状喷淋管;所述的循环泵进液管路还通过阀门连通毛油储罐12。

具体应用实例:

将含有溶剂3000ppm的牡丹籽油2000kg从毛油储罐经过进液口106通过喷头107喷洒下来,通过上孔板114,进入充满鲍尔环的圆筒罐体102。流经鲍尔环的毛油不断气化挥发残溶,气化挥发的溶剂经最近距离的鱼鳞孔进入真空通道,通过圆筒真空口108抽出脱溶塔。蒸汽进口排进热蒸汽增加热量,促进溶剂的快速气化挥发,鱼鳞孔管连接的圆筒罐体顶部的真空口直接抽走气化的溶剂,进一步冷凝压缩液化回收溶剂。牡丹籽油回到脱溶塔的底部进入带有加热盘管的罐体103,加热盘管加热油温至90℃。经过加热的牡丹籽油从底部的出液口113经循环泵抽到脱溶塔顶部的进液口106通过环形喷淋管再次喷洒,牡丹籽油通过填满鲍尔环的圆筒罐体102,气化挥发的溶剂直接经鱼鳞孔直接从真空口108抽走。牡丹籽油经过鲍尔环的圆筒罐体再次流入底部带有加热盘管的罐体103,再次经过加热从脱溶塔顶部喷头喷淋下来,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脱除残溶达到生产要求,从排液口排出脱除完溶剂的牡丹籽油。

用实施例同样的程序,可采用1到20次不同的循环脱除残溶次数,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30℃-200℃)可以满足下列不同物料萃取出的毛油的脱除残溶要求:大豆、花生、芝麻、核桃、小麦胚芽、玉米胚芽、米糠、葡萄籽、石榴籽、杏仁、亚麻籽、紫苏籽、辣木籽、黑加仑籽、油茶籽、油莎豆、红花籽、番茄籽、奇亚籽、文冠果、印奇果、松子、可可豆、万寿菊、辣椒、玫瑰花、茉莉花、艾草、十香菜、沉香、檀香、花椒、茴香、孜然、大蒜、灵芝孢子、微生物藻类、茶叶、烟叶、五味子、南瓜子、无患子、黄粉虫、蚕蛹、蛋黄粉、鲟鱼、鱿鱼。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的低温亚临界萃取溶剂的脱除残溶要求,尤其适用的低温亚临界溶剂有丙烷、丁烷、异丁烷、二甲醚、R134a(1,1,1,2-四氟乙烷)和液氨。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检测毛油的溶剂残留可以达到100ppm以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而使用现有技术的检测结果:毛油的溶剂残留一般在800ppm以上。实践证明: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彻底去除溶剂残留,提高产品品质。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