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8896发布日期:2019-01-08 21:5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利用废旧橡胶粉作为改性剂达到改善沥青性能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是橡胶沥青技术的开拓者,1960年,美国沥青研究所就在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橡胶沥青研讨会,橡胶沥青在沥青路面铺筑中的应用和实践是在20世纪60-70年代陆续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开始在美国推广应用,并经历了10年的评估效果和积累经验的时期,随着1992年专利期满,该技术推广应用明显加快,迄今为止美国已经有43个州铺筑了各种类型的橡胶改性沥青试验工程,不少州也已经将橡胶沥青列为常用的沥青路面铺筑材料,并制定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规范,与此同时,橡胶沥青技术也迅速地传播到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以及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许多国家。

改性沥青在生产加工时,必须经过搅拌的步骤,质量优良的改性沥青,加工搅拌时均匀,原料混合彻底,但是目前是的生产设备中,搅拌步骤时由于原料不同,在加入原料后一些先加入的原料会沉在装置的底部位置,搅拌棒只能控制其与水平方向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不能混合竖直方向的物料,因此提出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包括出料口、搅拌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进料管、第三电机、抽料管、支撑块、投料箱、金属棒、螺旋铁片、转轴、底板、底部固定杆、搅拌棒、转筒、绞龙和连接轴,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设有搅拌箱,搅拌箱内部两侧位置竖直方向上分别设有转筒,转筒顶部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置在搅拌箱的顶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筒传动连接,两个转筒上均设有若干搅拌棒,两个转筒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的底端两侧位置焊接有底部固定杆,底部固定杆上方的转轴上设有两排金属棒,金属棒与底部底部固定杆之间设有螺旋铁片,第二电机与右侧第一电机之间的搅拌箱上设有进料管,进料管呈L型结构,且进料管的一端与抽料管连接,进料管与抽料管的连接处底部设有支撑块,抽料管的顶部设有第三电机,抽料管的底端与投料箱侧壁连接,抽料管的内部设有连接轴,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的顶端连接,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绞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绞龙采用不锈钢合金材料制成,焊接在连接轴上,能够通过第三电机驱动连接轴转动,使连接轴上的绞龙将投料箱内部的原料传输到进料管中,然后进入搅拌箱进行搅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料管的顶部与连接抽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圈,能够避免从投料箱中抽取的原料从连接处溢出,避免资源的浪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铁片焊接在金属棒的外侧端位置,螺旋的结构设计能够将搅拌箱底部的物料传送到上方,进行充分的搅拌,避免一些原料沉底导致搅拌不均,影响改性沥青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箱一侧的侧壁底部位置设有出料口,能够将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的沥青从搅拌箱中排出,方便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四角位置开设有螺纹孔,能够通过螺栓将底板固定在货车的车厢中,排料时,通过升高车厢的右端,便可将加工后的沥青从出料口中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通过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轴转动,使连接轴上的绞龙将投料箱内部的原料传输到进料管中,再进入搅拌箱中,不需要人工搬运,节省人力,搅拌时,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转轴转动,使得螺旋铁片将搅拌箱底部的物料传送到上方,同时两侧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转筒转动,将改性沥青进行充分的搅拌,避免一些原料沉底导致搅拌不均,影响改性沥青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中抽料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出料口1、搅拌箱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进料管5、第三电机6、抽料管7、支撑块8、投料箱9、金属棒10、螺旋铁片11、转轴12、底板13、底部固定杆14、搅拌棒15、转筒16、绞龙17、连接轴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包括出料口1、搅拌箱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进料管5、第三电机6、抽料管7、支撑块8、投料箱9、金属棒10、螺旋铁片11、转轴12、底板13、底部固定杆14、搅拌棒15、转筒16、绞龙17和连接轴18,所述底板13顶部的左侧设有搅拌箱2,搅拌箱2内部两侧位置竖直方向上分别设有转筒16,转筒16顶部设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设置在搅拌箱2的顶部,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转筒16传动连接,两个转筒16上均设有若干搅拌棒15,两个转筒16之间设有转轴12,转轴12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机4,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与转轴12传动连接,转轴12的底端两侧位置焊接有底部固定杆14,底部固定杆14上方的转轴12上设有两排金属棒10,金属棒10与底部底部固定杆14之间设有螺旋铁片11,第二电机4与右侧第一电机3之间的搅拌箱2上设有进料管5,进料管5呈L型结构,且进料管5的一端与抽料管7连接,进料管5与抽料管7的连接处底部设有支撑块8,抽料管7的顶部设有第三电机6,抽料管7的底端与投料箱9侧壁连接,抽料管7的内部设有连接轴18,第三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18的顶端连接,连接轴18上固定连接有绞龙14,工作时,将改性沥青的原料投放到投料箱9中,第三电机6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轴18转动,使连接轴8上的绞龙17将投料箱9内部的原料传输到进料管5中,再进入搅拌箱2中,搅拌时,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驱动转轴12转动,使得螺旋铁片11将搅拌箱2底部的物料传送到上方,同时两侧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驱动转筒16转动,将改性沥青进行充分的搅拌,避免一些原料沉底导致搅拌不均,影响改性沥青的质量,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的沥青从出料口1处排出。

所述绞龙14采用不锈钢合金材料制成,焊接在连接轴18上,能够通过第三电机6驱动连接轴18转动,使连接轴8上的绞龙17将投料箱9内部的原料传输到进料管5中,然后进入搅拌箱2进行搅拌。

所述抽料管7的顶部与连接抽18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圈,能够避免从投料箱9中抽取的原料从连接处溢出,避免资源的浪费。

所述螺旋铁片11焊接在金属棒10的外侧端位置,螺旋的结构设计能够将搅拌箱2底部的物料传送到上方,进行充分的搅拌,避免一些原料沉底导致搅拌不均,影响改性沥青的质量。

所述搅拌箱2一侧的侧壁底部位置设有出料口1,能够将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的沥青从搅拌箱2中排出,方便利用。

所述底板13四角位置开设有螺纹孔,能够通过螺栓将底板13固定在货车的车厢中,排料时,通过升高车厢的右端,便可将加工后的沥青从出料口1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改性沥青的原料投放到投料箱9中,第三电机6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轴18转动,使连接轴8上的绞龙17将投料箱9内部的原料传输到进料管5中,再进入搅拌箱2中,搅拌时,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驱动转轴12转动,使得螺旋铁片11将搅拌箱2底部的物料传送到上方,同时两侧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驱动转筒16转动,将改性沥青进行充分的搅拌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的沥青从出料口1处排出。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