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自动配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810发布日期:2019-04-05 20:4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自动配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自动配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食的追求热度也越来越高。在众多美食中,酱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元素,很多美食皆以酱料而出名。酱料的市场需求量变大,导致生产酱料的厂家纷纷增加产量。酱料的生产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因而也会使用到各种加工设备,其中一个重要的加工设备就是搅拌设备,酱料生产这种的配酱就使用到搅拌设备。

搅拌是配酱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搅拌是否均匀直接影响酱料的口感。现有技术中,配酱时通常采用绞龙进行搅拌,这种搅拌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只能实现一个方向的搅拌,搅拌效果不佳;2、绞龙与配酱箱固定连接,拆装不便,同时设备清洗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式自动配酱装置,结构简单,可同时实现酱料上下以及左右两个方向的翻腾,搅拌效果较佳;同时,搅拌机构与配酱箱可拆卸连接,方便清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式自动配酱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配酱箱,所述配酱箱的顶部沿长边方向设置有螺杆,所述配酱箱顶部宽边所在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一对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配酱箱宽边所在两侧上的两个滑轨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滑轨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对应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所述第一滑块后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中间部位上螺旋传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设置有左右翻酱装置,另一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设置有上下翻酱装置,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螺杆转动以使所述左右翻酱装置和所述上下翻酱装置沿着所述螺杆移动翻动酱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并将螺杆的转动转变为两个第二滑块的直线运动,上下翻酱装置和左右翻酱装置随着对应的第二滑块沿着配酱箱长边方向移动以上下、左右翻动酱料,搅拌均匀;同时,两个驱动装置带动两个第一滑块沿着导轨滑动,保证上下翻酱装置和左右翻酱装置移动至配酱箱的各个角落,避免配酱箱角落的酱料未被搅拌,导致搅拌不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左右翻酱装置包括竖直固定在对应所述第二滑块下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绞龙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绞龙转动,实现左右翻腾酱料;绞龙拆装方便,便于清洗。

进一步,所述上下翻酱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对应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水平设置的第三电机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套装有搅拌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三电机带动搅拌叶转动以上下翻动酱料,酱料搅拌均匀;同时,连接杆与第二滑块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便于清洗。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上的叶片呈弧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弧状叶片可更好地实现酱料上下翻腾,酱料搅拌更加均匀。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缸带动第一滑块沿着滑轨移动,从而实现绞龙和搅拌叶对配酱箱内各个部位的酱料进行翻腾,避免角落的酱料未翻腾,搅拌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配酱箱,2、螺杆,3、第一滑块,4、滑轨,5、驱动装置,6、第一电机,7、第二滑块,8、第二电机,9、绞龙,10、连接杆,11、第三电机,12、搅拌叶,13、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式自动配酱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配酱箱1,配酱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均连接有管道,管道上均安装有真空泵(型号VP),两个真空泵均与控制器(型号为TC-SCR)电连接,控制器控制两个真空泵的启闭以完成自动进料和出料,控制器控制两个真空泵工作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配酱箱1的顶部沿长边方向设置有螺杆2,配酱箱1顶部宽边所在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一对第一滑块3,两个第一滑块3与配酱箱1宽边所在两侧上的两个滑轨4一一对应,每个第一滑块3的下侧内凹形成与滑轨4匹配的凹槽,凹槽与滑轨4接触的部位均匀布设有多个滚珠,滚珠将第一滑块3与滑轨4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设备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每个滑轨4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对应第一滑块3滑动的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优先采用气缸(型号为CDS1BN),两个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气缸伸缩以带动两个第一滑块3和螺杆2沿着滑轨4移动,使得左右翻酱装置以及上下翻酱装置到达配酱箱1的各个角落进行翻酱,配酱更加均匀。螺杆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滑块3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第一滑块3后与第一电机6(型号为GW31ZY)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6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6正反转,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6工作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螺杆2中间部位上螺旋传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7,两个第二滑块7之间的距离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每个第二滑块7的供螺杆2穿过的通孔内设置有与螺杆2配合的内螺纹,其中一个第二滑块7的下侧设置有左右翻酱装置,另一个第二滑块7的下侧设置有上下翻酱装置,第一电机6带动螺杆2转动以使左右翻酱装置和上下翻酱装置沿着螺杆2移动翻动酱料。

本实施例中,左右翻酱装置包括竖直固定在对应第二滑块7下侧的第二电机8(型号为GW31ZY),第二电机8焊接在第二滑块7的下侧,第二电机8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8正反转,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8工作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绞龙9的顶部可拆卸连接,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拆装方便,便于将绞龙9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工作时,第二电机8带动绞龙9转动以左右翻腾酱料。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下翻酱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顶部与对应第二滑块7的下侧可拆卸连接,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拆装方便;连接杆10的底部与水平设置的第三电机11(型号为GW31ZY)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三电机11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11正反转,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11工作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第三电机11的输出轴套装有搅拌叶12,搅拌叶12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与第三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拆装方便,便于将搅拌叶12拆装下来清洗;此处搅拌叶12上的叶片13优先采用弧状叶片,第三电机11带动搅拌叶12转动以上下翻腾酱料,搅拌过程中,部分弧状叶片将配酱箱1底部的酱料翻腾至顶部,另外一部分弧状叶片13将顶部的酱料翻腾至底部,使得酱料搅拌更加均匀。

除上述结构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两对行程开关(型号ZCP21),四个行程开关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行程开关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其中两个行程开关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滑块3上,该对行程开关对两个第二滑块7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制,防止移动过度导致绞龙9和搅拌叶12撞击配酱箱1的侧壁而损坏设备;另外一对行程开关设置在其中一个滑轨4的两端,该对行程开关对两个第一滑块3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同时启动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8以及第三电机11,第一电机6带动螺杆2转动并将螺杆2的转动转变为两个第二滑块7的直线运行;两个第二滑块7移动过程中,第二电机8带动绞龙9转动以左右翻腾酱料,第三电机11带动搅拌叶12转动以上下翻腾酱料;当其中一个第二滑块7到达螺杆2端部时,第一电机6翻转使两个第二滑块7沿着螺杆2返回至处置位置;每间隔设定时间(20~30min)启动两个气缸,气缸伸缩带动两个第一滑块3沿着滑轨4移动以改变螺杆2的位置,使得绞龙9和搅拌叶12到达配酱箱1的各个角落,使得配酱更加均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向槽代替螺杆2,导向槽两端的下侧各自开设有一个与滑轨4匹配的凹槽,导向槽的底部开设有一开口,导向槽的一端设置有气缸,绞龙9和连接杆10的顶部穿过开口后均与气缸的伸缩端可拆卸连接,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气缸带动绞龙9和搅拌叶12沿着开口移动搅拌酱料,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