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的研磨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3973发布日期:2019-06-13 15:5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的研磨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的研磨桶。



背景技术:

涂料生产的过程就是把颜料固体粒子通过外力进行破碎并分散在树脂溶液或者乳液中,使之形成一个均匀微细的悬浮分散体,涂料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预分散、研磨、调漆和净化包装。用于涂料研磨的设备有很多种,但这些研磨设备依然存在有以下缺点:

1、在涂料研磨过程中高速旋转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不将热量及时吸收或转移,高热量产生的高温不仅会对涂料研磨设备造成损伤,也会降低涂料的质量性能;

2、现有设备多采用下进料、上出料的结构,需要提供额外的进料压力以克服其自身重力而上升至顶部出料,这样就造成能耗较高。

3、很多时候经过一次研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二次重复研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的研磨桶,以解决现有设备冷却效果不佳、研磨效果不佳和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的研磨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桶体和外桶体,所述内、外桶体之间为冷却腔,所述内桶体的顶端设有进料仓,所述外桶体底部设有与所述内桶体相通的排料仓,所述外桶体顶部一侧设有与所述冷却腔相通的排水口、底部一侧设有与所述冷却腔相通的进水口;所述内桶体内安装有一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上方为上研磨腔、下方为下研磨腔,所述外桶体底部设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设置于所述内桶体中、并与所述过滤层转动连接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上研磨腔相对应的上轴段上安装有若干研磨盘,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下研磨腔相对应的下轴段上安装有若干研磨棒。

优选的,所述研磨盘包括大研磨盘和小研磨盘,所述大、小研磨盘沿所述驱动轴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安装于所述驱动轴上,且所述大、小研磨盘上均设有圆形孔。

优选的,所述圆形孔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所述大、小研磨盘上,且所述大、小研磨盘上圆形孔的圆周阵列半径不同。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的上轴段上呈线性排布有若干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研磨棒,且每个所述研磨棒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有若干球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内桶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折流板,且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内桶体的延伸方向呈波浪形。

优选的,所述排料仓内设有滤网和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为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中部通过密封轴承与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研磨盘和研磨棒先后依次研磨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研磨效率和研磨质量;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进料、下出料的方式既可以减少辅助设备的能耗,又能延长物料在上下研磨腔的驻留时间,使得物料研磨的更充分;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桶体的双层设计,冷却腔中的冷却液可及时将研磨石产生的热量转移。

2、本实用新型中的大、小研磨盘采用依次间隔的方式设置,同时大、小研磨盘上圆周阵列有圆形孔,这样可有效增加研磨盘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使研磨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中研磨棒上线性阵列的球型凸起既可以增加物料与研磨棒之间的接触面积,还能增大下研磨腔内液体的湍动程度,使物料研磨更加充分,有效的提高了研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图;

图3为连接块上研磨棒排列结构示意图;

1为内桶体,2为外桶体,3为驱动电机,4为驱动轴,5为机架,6为冷却腔,7为排水口,8为进水口,9为进料仓,10为排料仓,11为滤网,12为调节阀,13为过滤板,14为折流板,15为上研磨腔,16为下研磨腔,3为驱动电机,17为球状凸起,18为大研磨盘,19为小研磨盘,20为圆形孔,21为连接块,22为研磨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的研磨桶,包括内桶体1、外桶体2、驱动电机3以及驱动轴4,内桶体1和外桶体2同轴设置并固定于机架5上,内桶体1和外桶体2之间形成冷却腔6以及时将研磨时产生的热量转移,外桶体2顶部左侧设有与冷却腔6相通的排水口7、底部右侧设有与冷却腔6相通的进水口8,内桶体1的顶端设有用于向内桶体1添加物料的进料仓9,外桶体2底部设有用于研磨后物料排出的排料仓10,该排料仓10与内桶体1内腔相连通,且排料仓10内设有滤网11和调节阀12,通过调节阀12能够控制研磨后涂料的排料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内桶体1内安装有一过滤层,该过滤层为过滤板13,过滤板13中部通过密封轴承与设置于内桶体1中的驱动轴4转动连接,过滤板13将内桶体1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过滤板13的上方为上研磨腔15、下方为下研磨腔16,外桶体2底部固定有驱动电机3,驱动轴4的下端贯穿内桶体1和外桶体2后与驱动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驱动轴4与上研磨腔15相对应的上轴段上安装有若干研磨盘,该研磨盘包括大研磨盘18和小研磨盘19,大研磨盘18和小研磨盘19沿驱动轴4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安装于驱动轴4上,大研磨盘18、小研磨盘19上均圆周阵列排布有圆形孔20,且大研磨盘18、小研磨盘19上圆形孔20的圆周阵列半径不同;驱动轴4与下研磨腔16相对应的下轴段上呈线性排布有若干连接块21,连接块21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研磨棒22,且每个研磨棒22上沿其延伸方向线性排布有若干球状凸起17,球状凸起17既能增加物料与研磨棒22之间的接触面积,也能增大下研磨腔16内液体的湍动程度,使物料研磨更加充分,有效的提高了研磨效率。

内桶体1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折流板14,每个折流板14沿内桶体的延伸方向呈波浪形,折流板14突出于内桶体1内壁的距离为5-15cm,该折流板14既可以减小研磨过程中物料及研磨介质对内桶体1内壁的磨损,又增加了物料与研磨介质间的扰动,提高研磨时接触面积。

上述研磨桶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

将冷却水水管、排水管分别与进水口8、排水口7连通,向冷却腔6中注满冷却水;将需要研磨的涂料经进料仓9加入内桶体1,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带动驱动轴4旋转,驱动轴4带动研磨盘和研磨棒22转动以对涂料进行研磨,上研磨腔15中经过初步研磨的涂料通过滤板13的过滤后,落到下研磨腔16中进行二次研磨,研磨结束后,开启排料仓10内的调节阀12,将研磨后的涂料排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