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激励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5874发布日期:2019-11-01 21:3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激励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激励试验装置,属于性能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式激励装置、电磁式激励装置、电液式激励装置、液压式激励装置作为激励部件组成振动机械,用以实现物件的输送、密实、成型等工作,也作为产品检验机械被广泛运用于电子、医疗、通信等与动力性能相关的试验测试领域。但以上几类激励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常用激励装置结构型式复杂,制造成本高;(2)激励响应速度慢;(3)不能直接反映和精确得出激励频率与激励能量值;(4)耗材严重,不益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捷、高效进行性能试验测试、精确确定激励频率与激励能量大小的空气激励试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激励试验装置,包括:气缸和与所述气缸配合的活塞;所述气缸上设有上出气口、下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活塞上具有相互隔离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当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气缸底部时,所述下腔室与所述下出气口连通,所述上腔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当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气缸顶部时,所述下腔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上出气口连通;所述气缸内的顶部具有由弹簧支撑的减震板。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气缸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布置有激励频率采集芯片和激励能量获取芯片;所述激励频率采集芯片具有激励频率输出端口;所述激励能量获取芯片具有激励能量输出端口。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底座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底座能够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与被测试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内的空气激励试验装置,采用新型空气激励试验装置进行性能试验测试,可随振随测,安装拆卸方便,瞬间启动停止,试验流程简便;采用高压空气作为动力源,基础造价低,比传统装置更节能环保;装置体积小,故障少,维护简易,激励稳定;采用激励频率采集芯片、激励能量获取芯片,能够准确获得激励频率和激励能量,有效保证测试精度;能够解决传统电动式激励装置、电磁式激励装置、电液式激励装置难以实现的激励频率激励幅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活塞位于气缸底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活塞位于气缸顶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空气激励试验装置,如图1,包括:气缸2和与气缸2配合的活塞1;气缸2上设有上出气口6、下出气口7和进气口5;活塞1上具有相互隔离的上腔室9和下腔室10;当活塞1位于气缸2底部时,下腔室10与下出气口7连通,上腔室9与进气口5连通;当活塞1位于气缸2顶部时,下腔室10与进气口5连通,上腔室9与上出气口6连通;气缸2内的顶部具有由弹簧3支撑的减震板4。

如图4,气缸2底部安装有底座15,底座15内布置有激励频率采集芯片11和激励能量获取芯片13;激励频率采集芯片11具有激励频率输出端口12;激励能量获取芯片具有激励能量输出端口14。这样,可以通过激励频率采集芯片11和激励能量获取芯片13采集对应信息,外部设备可以通过连接其输出端口,从而准确获得激励频率和激励能量。底座26上具有安装孔16a,16b,底座15能够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栓18a、18b与被测试件17连接。

为了便于展示,图1至图4均为平置,图中的左侧为下方,右侧为上方。

如图2,活塞1因自重作用初始位置位于气缸2的腔内下部;活塞1能够在气缸2的内腔上下顺畅滑动,进气孔5与高压气体相通,此时,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孔5进入活塞1的上腔室9内,活塞1的上腔室9内气压增加,而活塞1的下腔室10内气压不变,进而形成压力差,推动圆柱形活塞1上行,气缸2的上空腔8a内气体被挤压通过上出气孔6排出,活塞1的下空腔8b内通过下出气孔7进行补气。

当活塞1上行至接触到减震板4时,减震板4受到活塞1的上行推动作用压缩弹簧3起到减震作用;当活塞1上行至终点时,弹簧3压缩到最大程度,储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

如图3,当活塞1上行至终点时,活塞1的上腔室9通过上出气孔6与大气连通,释放内部高压气体,同时,也切断了与进气口5的连接,恢复至大气压;活塞1由于受到储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值的减震板4的反推作用开始下行,同时,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孔5进入活塞1的下腔室10内,活塞1的下腔室10内气压增加,进而形成压力差,推动活塞1加速下行,气缸2的下内腔8b内气体被挤压通过下出气孔7排除,气缸2的上内腔8a内通过上出气孔6进行补气。当圆柱形活塞1下行至终点时,对底座15进行激励,设置于底座15内的激励频率采集芯片11和激励能量获取芯片13接收激励信号,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进行持续激励,保障性能试验正常进行。

参考图4,底座15通过预埋于被测物件17内的高强螺栓穿过预先设置于底座15上的试验装置安装孔16a,16b进行连接,并用与高强螺栓配套使用的螺帽牢固固定在一起,通过持续激励底座15传递到被测物件17,达到持续激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