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0151发布日期:2020-11-20 10:4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背景技术:

在行业应用中,所有用于胶水的点,涂,喷,灌,洒的机器设备,都统称为点胶设备。点胶设备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已经十分广泛到工业生产中涉及点胶工艺以及流体控制的各种工序。

相关技术中,点胶设备在对产品进行点胶时,由于点胶的材料(例如油漆)黏性较低,所以,通常在这类材料点胶过程中,点胶针头与产品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否则点胶位置或点胶轨迹不易控制。然而,由于产品表面本身可能存在不平整等问题,在点胶针头移动过程中,点胶针头可能会与产品表面发生刮碰,进而造成产名损伤或者点胶针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点胶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包括:

转接件;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转接件的下方;

柔性连接套,所述柔性连接套为柔性材质其沿其轴向可压缩,所述柔性连接套套接在所述转接件和所述固定件之间;

点胶针头,所述点胶针头设在所述固定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在转接件和固定件之间设有柔性连接套,该柔性连接套能够沿其轴向压缩,如此,当点胶针头与被点胶产品触碰时,柔性连接套能够被压缩,使得点胶针头向上浮动,由此,利用点胶针头向上浮动,可以防止点胶针头与被点胶产品刮碰,进而防止被点胶产品和/或点胶针头损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套包括:

上套接段,所述上套接段与所述转接件相套接;

下套接段,所述下套接段与所述固定件相套接;

中间压缩段,所述中间压缩段连接在所述上套接段和所述下套接段之间,且所述中间压缩段被构造成褶皱结构,且在所述点胶针头与被点胶产品触碰时,所述中间压缩段能够被压缩,以使所述点胶针头向上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套接段的内周壁形成有沿所述上套接段的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环形凸沿,所述转接件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台沿相卡接第一环形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套接段的内周壁形成有沿所述下套接段的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二环形凸沿,所述固定件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台沿相卡接第二环形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接件包括:

上转接头,所述上转接头的下端与所述上套接段相套接,且所述上转接头设有沿所述上转接头的轴向贯穿的第一进胶通道,所述第一进胶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柔性连接套相通。

管接头,所述管接头螺纹连接在所述上转接头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进胶通道的上端相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接件还包括:

转接座,所述转接座适于连接至连接臂,所述上转接头设在所述转接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件包括:

下转接头,所述下转接头的上端与所述下套接段相套接,所述下转接头的下端与所述点胶针头相插接,且所述下转接头设有沿所述下转接头的轴向贯穿的第二进胶通道,所述第二进胶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柔性连接套相通,所述第二进胶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点胶针头相通;

针头固定套,所述针头固定套将所述点胶针头与所述下转接头相对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接头的下端具有外周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密封环;

所述下转接头的下端插入至所述点胶针头的上端内,所述密封环密封所述下转接头的下端与所述点胶针头的上端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褶皱结构的截面为v型。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设备,具有上述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在转接件和固定件之间设有柔性连接套,该柔性连接套能够沿其轴向压缩,如此,当点胶针头与被点胶产品触碰时,柔性连接套能够被压缩,使得点胶针头向上浮动,由此,利用点胶针头向上浮动,可以防止点胶针头与被点胶产品刮碰,进而防止被点胶产品和/或点胶针头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的一个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的又一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胶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转接件10;

上转接头101;

管接头102;

转接座103;

螺纹通孔1031;

第一进胶通道h10;

固定件20;

下转接头201;

第二环形卡槽2011;

针头固定套202;

第二进胶通道h20;

柔性连接套30;

上套接段301;

第一环形凸沿3011;

下套接段302;

第二环形凸沿3021;

中间压缩段303;

点胶针头40;

连接臂50;

供料管60;

料筒7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及点胶设备。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包括转接件10、固定件20、柔性连接套30及点胶针头40。

具体地,转接件10适于连接至连接臂50,连接臂50连接至运动机构,通过运动机构驱动连接臂50运动,再利用连接臂50驱动转接件10运动,进而实现点胶针头40的运动,点胶针头40即可在被点胶产品上对应的位置进行点胶。

固定件20位于所述转接件10的下方,点胶针头40设在所述固定件20上。也即是,该固定件20用于固定点胶针头40,点胶针头40用于对被点胶产品的表面进行点胶。

柔性连接套30为柔性材质其沿其轴向可压缩,所述柔性连接套30套接在所述转接件10和所述固定件20之间。也就是说,该柔性连接套30的上端与所述转接件10连接,柔性连接套30的下端与固定件20连接。并且,该柔性连接套30能够沿其自身轴向压缩。较佳的,该柔性连接套30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硅胶、橡胶等弹性塑胶材料。

在具体点胶过程中,某些被点胶产品(例如手机的边框)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产表变形,使得其表面呈现高低不同的状态,也即是,表面可能存在平坦区域及凸出区域。当点胶针头40与被点胶产品上凸出区域接触时,点胶针头40向上浮动,柔性连接套30被压缩,而当点胶针头40移动至平坦区域时,在点胶针头40重力及柔性连接套30弹性复位作用下,可以使得点胶针头40向下运动,恢复至初始高度位置,进而保证正常的点胶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在转接件10和固定件20之间设有柔性连接套30,该柔性连接套30能够沿其轴向压缩,如此,当点胶针头40与被点胶产品触碰时,柔性连接套30能够被压缩,使得点胶针头40向上浮动,由此,利用点胶针头40向上浮动,可以防止点胶针头40与被点胶产品刮碰,进而防止被点胶产品和/或点胶针头40损坏。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连接套30包括上套接段301、中间压缩段303及下套接段302,其中,上套接段301与所述转接件10相套接,下套接段302与所述固定件20相套接。中间压缩段303连接在所述上套接段301和所述下套接段302之间,且所述中间压缩段303被构造成褶皱结构,且在所述点胶针头40与被点胶产品触碰时,所述中间压缩段303能够被压缩,以使所述点胶针头40向上浮动。

也就是说,柔性连接套30主要由依次相连的上套接段301、中间压缩段303及下套接段302组成,上套接段301与转接件10套接,下套接段302与固定件20套接,如此,方便柔性连接套30与转接件10及固定件20之间的连接。此外,中间压缩段303为褶皱结构,因此,当点胶针头40与被点胶产品的凸出区域接触时,点胶针头40向上浮动,中间压缩段303被压缩,如此,利用中间压缩段303的可压缩特性,可以使得点胶针头40能够向上浮动,其结构简单,并且,褶皱结构能够确保中间压缩段303压缩可靠,进而确保点胶针头40浮动可靠稳定。

优选地,褶皱结构的截面为v型,v型的褶皱结构,在点胶针头40与被点胶产品接触,可以使得点胶针头40向上浮动时,褶皱结构能够快速且可靠地压缩,进而确保点胶针头40浮动更加可靠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该中间压缩段303的褶皱可以为一道或多道,具体根据浮动的距离要求选择,例如,如果需要浮动的距离更大,则相应的褶皱可以为多道。

有利地,上套接段301的内周壁形成有沿所述上套接段301的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环形凸沿3011,所述转接件10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台沿相卡接第一环形卡槽。下套接段302的内周壁形成有沿所述下套接段302的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二环形凸沿3021,所述固定件20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台沿相卡接第二环形卡槽2011。

在装配时,将上套接段301与转接件10相套接,并使得上套接段301上的第一环形凸沿3011卡入至转接件10上的第一环形卡槽内,将下套接段302与固定件20相套接,并使得下套接段302上的第二环形凸沿3021卡入至固定件20上的第二环形卡槽2011内,如此,利用第一环形凸沿3011与第一环形卡槽的配合,以及第二环形凸沿3021与第二环形卡槽2011的配合,可以使得上套接段301与转接件10套接固定可靠,以及下套接段302与固定件20套接固定可靠,并且,柔性连接套30与转接件10及固定件20之间装配简单方便。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转接件10包括上转接头101及管接头102,上转接头101的下端与所述上套接段301相套接,且所述上转接头101设有沿所述上转接头101的轴向贯穿的第一进胶通道h10,所述第一进胶通道h10的下端与所述柔性连接套30相通。管接头102螺纹连接在所述上转接头101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进胶通道h10的上端相通。

也就是说,管接头102螺纹连接在上转接头101的上端,上转接头101的下端与柔性连接套30的上套接段301相套接,较佳的,第一环形卡槽设在上转接头101的下端,以通过该第一环形卡槽与上套接段301的第一环形凸沿3011相卡接。此外,上转接头101具有沿轴向贯穿上转接头101的第一进胶通道h10,该第一进胶通道h10将管接头102与柔性连接套30连通,当管接头102连接至供料管60时,供料管60的胶体流入至管接头102,再从管接头102流入至上转接头101的第一进胶通道h10,接着通过第一进胶通道h10流入至柔性连接套30。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上转接件10,既方便于连接供料管60,也方便于柔性连接套30与上转接件10的连接,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转接件10还包括转接座103,所述转接座103适于连接至连接臂50,所述上转接头101设在所述转接座103上。示例性的,转接座103上螺纹通孔1031,上转接头101具有外螺纹,该上转接头101通过外螺纹安装固定在转接座103的螺纹通孔1031中。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将该转接座103连接至连接臂50,如此,方便实现将该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安装至连接臂50,以通过连接臂50驱动该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运动。此外,上转接头101与转接座10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方便于组装及拆卸,并且,有利于维修维护。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20包括下转接头201及针头固定套202,所述下转接头201的上端与所述下套接段302相套接,所述下转接头201的下端与所述点胶针头40相插接,且所述下转接头201设有沿所述下转接头201的轴向贯穿的第二进胶通道h20,所述第二进胶通道h20的上端与所述柔性连接套30相通,所述第二进胶通道h20的下端与所述点胶针头40相通。针头固定套202将所述点胶针头40与所述下转接头201相对固定。

也就是说,下转接头201的上端与柔性连接套30的下套接段302相套接,较佳的,第二环形卡槽2011设在下转接头201的上端,通过该第二环形卡槽2011与下套接段302上的第二环形凸沿3021向卡接。而下转接头201的下端插入至点胶针头40的上端内,而点胶针头40的上端通过针头固定套202连接固定至下转接头201上,较佳的,针头固定套202与下转接头201螺纹连接。此外,下转接头201具有沿轴向贯穿下转接头201的第二进胶通道h20,该第二进胶通道h20将柔性连接套30与点胶针头40相连通,如此,通过第一进胶通道h10流入至柔性连接套30内的胶体,再通过下转接头201内的第二进胶通道h20流入至点胶针头40,再通点胶针头40流出实现点胶。

本实施例中,利用下转接头201可以方便地实现柔性连接套30与点胶针头40之间的连接,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

有利地,转接头的下端具有外周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密封环。下转接头201的下端插入至所述点胶针头40的上端内,所述密封环密封所述下转接头201的下端与所述点胶针头40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如此,利用该密封环可以使得下转接头201与点胶针头40之间连接密封可靠,防止漏交等问题。

参照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胶设备,还可以包括料筒70及供料管60等,料筒70具有气压口及出胶口,该气压口可以连接至气源设备,通过气源设备向料筒70内加压,出胶口通过上述供料管60连接至上转接件10的管接头102,料筒70内的胶体在压力作用下从出胶口流入至供料管60,再从供料管60流入至管接头102,接着,依从通过第一进胶通道h10、柔性连接套30、第二进胶通道h20流入至点胶针头40,最后通过点胶针头40挤出点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设备,具有上述浮动式点胶针头组件,在转接件10和固定件20之间设有柔性连接套30,该柔性连接套30能够沿其轴向压缩,如此,当点胶针头40与被点胶产品触碰时,柔性连接套30能够被压缩,使得点胶针头40向上浮动,由此,利用点胶针头40向上浮动,可以防止点胶针头40与被点胶产品刮碰,进而防止被点胶产品和/或点胶针头40损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