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精矿过滤系统自动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0264发布日期:2020-09-15 19:5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精矿过滤系统自动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排液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铅精矿过滤系统自动排液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排液装置是真空过滤系统的重要辅助设备,它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重力排液和强制排液的老方法,既不需要把气水分离器安装在高处,又可省去过滤液泵,从而简化了过滤系统;但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发现自动排液装置存在故障频繁、维修困难及分立效果差等缺点,虽然制造厂和许多选矿厂对自动排液装置进行了多次改进,但其主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新技术不断涌现,但自动排液装置却进步不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自动排液装置的研究,借鉴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其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以进一步推广应用自动排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设有电磁铁与磁块且通过对铅精矿过滤后的液体带电使电磁铁导电生磁形成闭合回路,达到将封闭空间打开并实现排液的技术效果,凭借不锈钢弹簧实现电磁铁在干燥的环境下不带电将空间封闭的目的,克服了传统的自动排液装置故障频繁、维修困难及分离效果差的等缺点,在没有任何识别元件的作用下仅通过一个开关解决了传统铅精矿过滤液体排放方式对液体不能自动控制的缺点,提高了自动排液装置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是一种实用性极高的自动排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铅精矿过滤系统自动排液装置,包括自动排液箱体、进液管、复位机构、电磁机构和导电机构,所述自动排液箱体呈中空箱体设置且底部呈开口状,所述导电机构设于自动排液箱体的顶部,所述自动排液箱体上端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管设于自动排液箱体上且贯穿设于进液口上,所述导电机构设于进液管的下方,所述复位机构设于自动排液箱体内部且设于靠近进液管的一侧,所述电磁机构设于自动排液箱体上且设于远离进液管的一侧,所述电磁机构和复位机构呈对立设置,所述导电机构设于进液管和复位机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机构包括绝缘电圈、导电电圈、电磁块、抽拉式开合门和磁块,所述抽拉式开合门设于自动排液箱体的中间且设于自动排液箱体底部的上方与自动排液箱体底部不接触,所述抽拉式开合门四周设于自动排液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电磁块设于抽拉式开合门上,所述电磁块呈l型设置,所述电磁块短的一端与抽拉式开合门固接且设于抽拉式开合门的上方,所述导电电圈缠绕设于电磁块长的一端,所述绝缘电圈缠绕设于电磁块长的一端且与导电电圈相连,所述导电电圈设于靠近导电机构的一端,所述绝缘电圈设于靠近进液管的一端,所述绝缘电圈与导电机构电连接,所述导电电圈和绝缘电圈由抽拉式开合门一侧向上缠绕设于电磁块上,所述磁块设于自动排液箱体外壁远离进液管的一侧且,所述磁块与电磁块呈对立设置,所述磁块设于抽拉式开合门所在平面的上方,所述磁块靠近自动排液箱体的一侧为s极,所述磁块远离自动排液箱体的一侧为n极,所述电磁机构通过通电产生磁性与所述磁块相吸实现将抽拉式开合门打开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弹簧放置腔和电磁块固定板,所述电磁块固定板铆接设于自动排液箱体内部上且设于靠近进液管的一侧,所述弹簧放置腔设于电磁块固定板上,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弹簧放置腔内部且设于电磁块固定板上,所述复位弹簧与电磁块固定板固接,作为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采用不锈钢弹簧设置,所述电磁块设于复位弹簧上,所述复位弹簧在电磁块通电生磁的时候被拉伸,当电磁块不通电的时候在弹力的作用下将电磁块复位至起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机构包括通电器、带电箱和带电网,所述带电箱设于自动排液箱体内部且设于自动排液箱体上壁上,所述带电网设于带电箱底部呈网状设置,所述带电网设于进液管的下方,所述带电网通电时可以使流经带电网的液体带电,所述通电器设于自动排液箱体外壁上且设于磁块同侧并高于磁块设置,所述通电器上设有通电开关,所述通电开关控制电源带电网上的电源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呈l型设置,所述进液管一端与过滤系统连接,进液管另一端与自动排液箱体连接且进液管呈中空型管道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液管采用绝缘管道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预设一个简单的电磁铁与磁块直接实现对排液系统自动开合的技术效果,同时通过使铅精矿过滤后的液体流经带电网并接触到带电的电磁块形成闭合回路,实现自动排液的目的,将人员从自动排液装置上解放出来,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同时提高了排液效率,凭借不锈钢弹簧实现电磁铁在干燥的环境下不带电将空间封闭的目的,克服了传统的自动排液装置故障频繁、维修困难及分立效果差的等缺点,在没有任何识别元件的作用下仅通过一个开关解决了传统铅精矿过滤液体排放方式对液体不能自动控制的缺点,提高了自动排液装置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是一种实用性极高的自动排液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铅精矿过滤系统自动排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自动排液箱体,2、进液管,3、复位机构,4、电磁机构,5、导电机构,6、进液口,7、绝缘电圈,8、导电电圈,9、电磁块,10、抽拉式开合门,11、磁块,12、复位弹簧,13、弹簧放置腔,14、电磁块固定板,15、通电器,16、带电箱,17、带电网,18、通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铅精矿过滤系统自动排液装置,包括自动排液箱体1、进液管2、复位机构3、电磁机构4和导电机构5,所述自动排液箱体1呈中空箱体设置且底部呈开口状,所述导电机构5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的顶部,所述自动排液箱体1上端设有进液口6,所述进液管2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上且贯穿设于进液口6上,所述导电机构5设于进液管2的下方,所述复位机构3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内部且设于靠近进液管2的一侧,所述电磁机构4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上且设于远离进液管2的一侧,所述电磁机构4和复位机构3呈对立设置,所述导电机构5设于进液管2和复位机构3之间。

所述电磁机构4包括绝缘电圈7、导电电圈8、电磁块9、抽拉式开合门10和磁块11,所述抽拉式开合门10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的中间且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底部的上方与自动排液箱体1底部不接触,所述抽拉式开合门10四周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的内壁上,所述电磁块9设于抽拉式开合门10上,所述电磁块9呈l型设置,所述电磁块9短的一端与抽拉式开合门10固接且设于抽拉式开合门10的上方,所述导电电圈8缠绕设于电磁块9长的一端,所述绝缘电圈7缠绕设于电磁块9长的一端且与导电电圈8相连,所述导电电圈8设于靠近导电机构5的一端,所述绝缘电圈7设于靠近进液管2的一端,所述绝缘电圈7与导电机构5电连接,所述导电电圈8和绝缘电圈7由抽拉式开合门10一侧向上缠绕设于电磁块9上,所述磁块11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外壁远离进液管2的一侧,所述磁块11与电磁块9呈对立设置,所述磁块11设于抽拉式开合门10所在平面的上方,所述磁块11靠近自动排液箱体1的一侧为s极,所述磁块11远离自动排液箱体1的一侧为n极。

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复位弹簧12、弹簧放置腔13和电磁块固定板14,所述电磁块固定板14铆接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内部上且设于靠近进液管2的一侧,所述弹簧放置腔13设于电磁块固定板14上,所述复位弹簧12设于弹簧放置腔13内部且设于电磁块固定板14上,所述复位弹簧12与电磁块固定板14固接,作为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12采用不锈钢弹簧设置,所述电磁块9设于复位弹簧12上。

所述导电机构5包括通电器15、带电箱16和带电网17,所述带电箱16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内部且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上壁上,所述带电网17设于带电箱16底部呈网状设置,所述带电网17设于进液管2的下方,所述通电器15设于自动排液箱体1外壁上且设于磁块11同侧并高于磁块11设置,所述通电器15上设有通电开关18。

所述进液管2呈l型设置,所述进液管2一端与过滤系统连接,进液管2另一端与自动排液箱体1连接且进液管2呈中空型管道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液管2采用绝缘管道设置。

具体使用时,操作者仅仅需要站在该装置前,按下通电器15上的通电开关18,此时通电开关18控制通电器15给带电网17和电磁机构4通电,从进液管2进来的液体经过进液口6流入自动排液箱体1内部上壁上的带电箱16时经过通电的带电网17,此时流经带电网17的液体带电继续下落,当带电的液体流到闭合的抽拉式开合门10上且将电磁机构4润湿后,带电的电磁机构4上的导电电圈8在带电液体的润湿下形成电路闭合回路,此时导电电圈8在通电的状态下开始产生磁性,根据右手螺旋法则,电磁机构4靠近磁块11的一侧呈n极,与磁块11的s极相吸,电磁机构4带动抽拉式开合门10箱磁块11靠近,使抽拉式开合门10被打开,液体经过被打开的抽拉式开合门10从自动排液箱体1底部排出;当液体完全排放结束后,带电的导电电圈8与导电机构5和液体不在形成闭合回路,磁性消失,此时电磁机构4与磁块11不再相吸,电磁块固定板14上的复位弹簧12拉动电磁机构4复位到原点,并将抽拉式开合门10关闭,完成整个自动排液的流程。

该铅精矿过滤系统自动排液装置可解决传统的老式自动排液装置故障频繁且维修困难的缺点,实现了仅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整个系统的系统化简单化的技术效果,克服了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减少了工人劳动力的消耗,避免工作人员与自动排液装置直接接触,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排液效率,操作简单易行,省时省力。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