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胶方法及涂胶机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55270发布日期:2020-09-18 13:3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胶方法及涂胶机构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涂胶方法及涂胶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圆环形带孔零件,需要进行底胶和面胶的涂覆,现有技术中,对该圆环形带孔零件的操作为人工涂覆,但是涂覆的胶液含有挥发性物质,而且气味较大,人工涂覆的过程中,工作环境味道较大,对身体伤害较大,而且工作效率低下,不适合工业化的生产。

现有技术对管类零件的胶液涂覆过程具有下述缺点:1)人工操作,效率低;2)涂覆后需要立即烘干,挥发性物质,具有腐蚀性,对人体伤害性较大。

在实现流水线作业时,如何实现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连续性供应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上胶过程上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能够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大幅度节约人工成本及耗材成本、安全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的涂胶方法及涂胶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连续性上料、两次涂胶、烘干及下料的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胶方法及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胶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涂胶方法,包括:

步骤1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连续上料

圆环形带孔零件通过铝件预热烘道进行预热,预热后通过直震送料导轨一和直震送料导轨二进行连续供料;

步骤2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对转盘上料

待夹位置通过设置限位调节杆以调节产品的相对位置,以便夹取时夹准的产品中心位置,通过传感器的设置,使得能够进行连续供料;顶升气缸缩下,夹爪气缸夹住产品,顶升气缸升起,通过相机判断产品的前后,再确定是否旋转掉头,具体动作如下:

如若是,则旋转气缸旋转180°滑台气缸前进进行上料后回原点。

如若否,滑台气缸直接前进进行上料后回原点。

通过夹爪气缸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夹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圆环形带孔零件的一端设有通孔,当设备检测到通孔端部方向不正确,在旋转气缸的驱动下,圆环形带孔零件旋转180°,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夹爪气缸将被夹持的圆环形带孔零件放置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放置轴上,实现圆环形带孔零件的放置。

步骤3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覆底胶及底胶的烘干

通过底胶涂胶装置对圆环形带孔零件的外表面涂覆底胶,通过转盘旋转,涂覆底胶的工件送达底胶烘干通道,进行烘干;

步骤4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覆面胶,并进行烘干

通过面胶涂胶装置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涂覆面胶,合格品再通过面胶烘干通道进行烘干,然后产品进行通过涂胶机构用下料装置进行下料。

一种涂胶机构,上胶机构用上料装置,料仓机构的料仓一侧设有推料板,推料板的上方设有直震送料导轨一和直震送料导轨二,直震送料导轨二靠近直震送料导轨一的一端设有预热盒,该预热盒用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预热,还包括设于直震送料导轨二的上方的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包括夹爪气缸,该夹爪气缸上方依次设有旋转气缸和滑台气缸,直震送料导轨二的上方还设有相机,直震送料导轨二的一侧设有限位调节杆;

涂胶用转台装置,涂胶用转台装置包括:转盘,转盘的下方设有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盘转动;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若干相邻设置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可拆卸的设于转盘的圆周面上,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包括工装轴、工装座,工装轴用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套设,工装轴与工装座可拆卸固定,且工装轴的一端向远离转盘的方向延伸;

供风烘干机构,包括:铝件预热烘道,铝件预热烘道的侧边设有预热烘道进风管道,预热烘道进风管道的一侧与加热器一相连,预热烘道进风管道的另一侧与进风过滤器相连,通过驱动电机一、鼓风机一将外部的风经由进风过滤器进行过滤,由加热器一加热送入铝件预热烘道,对铝件进行预热;

底胶烘干通道,底胶烘干通道的上方设有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下方设有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与加热器二相连,通过驱动电机二、鼓风机二将外部的风经由进风过滤器进行过滤,由加热器二加热送入底胶烘干通道,对涂覆底胶的铝件进行预热,再通过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出风;

面胶烘干通道,面胶烘干通道的上方设有面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侧边设有面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面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与加热器相连,通过驱动电机三、鼓风机三将外部的风经由进风过滤器进行过滤,由加热器二加热送入面胶烘干通道,对涂覆面胶的铝件进行预热,再通过面胶烘干通道出风

涂胶机构包括:

胶刷,设于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上方,刷头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表面接触;

顶杆机构一,设于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的一侧,用于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的固定,顶杆机构包括驱动机构一、固定座、驱动机构二和顶杆,驱动机构一的输出轴与t型件相连,固定座的下方设有滑轨且固定座与t型件连接,在驱动机构一的驱动下沿着滑轨滑动,固定座上设有顶杆,顶杆的一端与从动轮连接,驱动机构二的输出端与驱动轮连接,在皮带的带动下驱动顶杆旋转。

上胶机构用下料装置包括:

输送机构,用于对二次涂胶后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输送;

推板机构,设于输送机构近末端的一侧,用于将输送机构上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向一侧推送;

托盘,倾斜设置且设于推板机构的对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直震送料导轨一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直震送料导轨二的横截面为v型。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设于直震送料导轨二,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包括夹爪气缸,该夹爪气缸上方依次设有旋转气缸和滑台气缸。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设有底胶烘干通道,底胶烘干通道的上方设有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下方设有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与加热器相连,外部的风进入到加热器中,通过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进入到底胶烘干通道内,再通过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出风。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拨动机构包括固定座和拨杆,拨动机构通过固定座可拆卸的与底胶烘干通道固定,拨杆设于固定座的端部且伸入到底胶烘干通道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工装座的两端设有固定臂,通过固定臂与转盘可拆卸固定。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工装轴与工装座接触,工装轴的另一端设有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端,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端包括圆柱段和锥形端,锥形端与圆柱段接触处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用于密封圈的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顶杆机构二480和相机检测机构,顶杆机构二设于顶杆机构一的一侧,相机检测机构设于顶杆机构二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胶刷固定装置、胶刷座和胶刷座运动组件,胶刷座运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三、滑轴、滑槽和摆臂,驱动装置三的输出轴与滑轴连接,驱动装置三驱动滑轴在滑槽内滑动,摆臂的一端与滑轴固定,摆臂的另一端设有固定端一和固定端二,通过螺丝将固定端一和固定端二锁定,摆轴设于固定端一和固定端二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本涂胶机构用上料装置结构设置合理,通过人工将待涂覆面胶和底胶的圆环形带孔零件放置于料仓机构中;通过电机驱动输送带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输送,最终输送至出料部;待涂胶圆环形带孔零件从出料部滑至料仓机构二内,通过气动手指气缸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夹取,将圆环形带孔零件放置到固定轴上,再进行下一步的涂胶工作,使用便利,无需人工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放置,实现了自动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适用于流水线作业,通过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自动上料、涂覆底胶再烘干、再涂覆面胶再烘干,最终自动下料,实现了对圆环形带孔零件两次涂胶的自动化操作,使得效率提升,降低了人工,对比现有技术,本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胶机构涂胶均匀,涂胶品质提升;再者,在底胶烘干装置和面胶烘干装置的出风风道上设有废气回收装置,如此设置,优化工作环境,不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料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料仓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涂胶用转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涂胶用转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涂胶用转台装置的拨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涂胶用转台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涂胶用转台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涂胶用转台装置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涂胶用转台装置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涂胶用转台装置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供风烘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供风烘干机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供风烘干机构的另一视角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顶杆机构、胶刷座运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使用状态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顶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胶刷座运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胶刷座运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胶刷座运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供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供胶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涂胶机构的供胶单元内部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上胶机构用下料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料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上胶机构用下料装置的工作状态俯视图。

图30是本发明上胶机构用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上胶机构用下料装置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至图31所示,

本涂胶机构包括:

上胶机构用上料装置100,料仓机构120的料仓125一侧设有推料板121,推料板121的上方设有直震送料导轨一122和直震送料导轨二123,直震送料导轨二123靠近直震送料导轨一122的一端设有预热盒124,该预热盒124用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预热,还包括设于直震送料导轨二123的上方的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140,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140包括夹爪气缸141,该夹爪气缸141上方依次设有旋转气缸142和滑台气缸143,直震送料导轨二23的上方还设有相机110,直震送料导轨二123的一侧设有限位调节杆1231;

涂胶用转台装置200,涂胶用转台装置包括:转盘210,转盘210的下方设有驱动装置211,在驱动装置211的驱动下转盘210转动;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220,若干相邻设置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220可拆卸的设于转盘210的圆周面上,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220包括工装轴221、工装座222,工装轴221用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套设,工装轴221与工装座222可拆卸固定,且工装轴221的一端向远离转盘210的方向延伸;

供风烘干机构300,包括:铝件预热烘道310,铝件预热烘道310的侧边设有预热烘道进风管道311,预热烘道进风管道311的一侧与加热器一312相连,预热烘道进风管道311的另一侧与进风过滤器360相连,通过驱动电机一313、鼓风机一314将外部的风经由进风过滤器360进行过滤,由加热器一312加热送入铝件预热烘道310,对铝件进行预热;

底胶烘干通道320,底胶烘干通道320的上方设有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21,下方设有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322,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322与加热器二325相连,通过驱动电机二323、鼓风机二324将外部的风经由进风过滤器360进行过滤,由加热器二325加热送入底胶烘干通道320,对涂覆底胶的铝件进行预热,再通过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21出风;

面胶烘干通道330,面胶烘干通道330的上方设有面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31,侧边设有面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332,面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332与加热器335相连,通过驱动电机三333、鼓风机三334将外部的风经由进风过滤器360进行过滤,由加热器二加热送入面胶烘干通道330,对涂覆面胶的铝件进行预热,再通过面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31出风。

涂胶机构400包括:

胶刷410,设于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430上方,刷头411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表面接触;

顶杆机构一420,设于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430的一侧,用于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430的固定,顶杆机构420包括驱动机构一421、固定座422、驱动机构二423和顶杆424,驱动机构一421的输出轴与t型件425相连,固定座422的下方设有滑轨426且固定座422与t型件425连接,在驱动机构一421的驱动下沿着滑轨426滑动,固定座422上设有顶杆424,顶杆424的一端与从动轮427连接,驱动机构二423的输出端与驱动轮428连接,在皮带429的带动下驱动顶杆424旋转。

上胶机构用下料装置500包括:

输送机构510,用于对二次涂胶后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输送;

推板机构520,设于输送机构510近末端的一侧,用于将输送机构上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向一侧推送;

托盘530,倾斜设置且设于推板机构520的对侧。

一种涂胶方法,

步骤1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连续上料

圆环形带孔零件通过铝件预热烘道310进行预热,预热后通过直震送料导轨一122和直震送料导轨二123进行连续供料;

步骤2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140对转盘210上料

待夹位置通过设置限位调节杆1231以调节产品的相对位置,以便夹取时夹准的产品中心位置,通过传感器的设置,使得能够进行连续供料;顶升气缸144缩下,夹爪气缸141夹住产品,顶升气缸144升起,通过相机110判断产品的前后,再确定是否旋转掉头,具体动作如下:

如若是,则旋转气缸旋转180°滑台气缸前进进行上料后回原点。

如若否,滑台气缸直接前进进行上料后回原点。

通过夹爪气缸141对圆环形带孔零件130进行夹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圆环形带孔零件的一端设有通孔,当设备检测到通孔端部方向不正确,在旋转气缸142的驱动下,圆环形带孔零件130旋转180°,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夹爪气缸141将被夹持的圆环形带孔零件130放置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放置轴上,实现圆环形带孔零件130的放置。

步骤3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覆底胶及底胶的烘干

通过底胶涂胶装置对圆环形带孔零件的外表面涂覆底胶,通过转盘旋转,涂覆底胶的工件送达底胶烘干通道320,进行烘干;

步骤4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覆面胶,并进行烘干

通过面胶涂胶装置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涂覆面胶,合格品再通过面胶烘干通道330进行烘干,然后产品进行通过涂胶机构用下料装置进行下料。

上述方法对比现有技术,实现了圆环形带孔零件的两次涂胶,分别为上底胶和上面胶,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人工操作涂覆不均匀,而且通过烘干装置上设置的回收装置能够对加热烘干的气体进行废气回收,避免了污染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直震送料导轨一122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直震送料导轨二123的横截面为v型。

在本实施例中,推料板121的侧边通过滑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上下滑动,从而对放置于料仓125中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传送,推送至于直震送料导轨一122上,通过不断的振动再传送至于直震送料导轨二123上,如此设置使得在料仓125中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实现圆环形带孔零件不间断的供应以及输送。

再者,在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输送过程中,如果有排放不整齐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圆环形带孔零件会由于振动滑出直震送料导轨一122外,掉落至料仓125内,有利于整个设备的连续供料。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预热盒124的上部设有进气通道。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预热盒124通过进气通道联通带有风机的加热装置,通过鼓风将热风不断鼓入预热盒124内,从而对预热盒124内的圆环形带孔零件130实现预热,预热盒热气的温度范围在80°~90°,通过对圆环形带孔零件的预热,方便下一步的涂胶工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设于直震送料导轨二123的上方的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140,待涂胶工件抓取机构140包括夹爪气缸141,该夹爪气缸141上方依次设有旋转气缸142和滑台气缸143。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直震送料导轨二123的上方还设有相机110,直震送料导轨二123的一侧设有限位调节杆1231。

在本实施例中,待夹位置通过设置限位调节杆1231以调节产品的相对位置,以便夹取时夹准的产品中心位置,通过传感器的设置,使得能够进行连续供料;顶升气缸144缩下,夹爪气缸141夹住产品,顶升气缸144升起,通过相机110判断产品的前后,再确定是否旋转掉头,具体动作如下:

如若是,则旋转气缸旋转180°滑台气缸前进进行上料后回原点。

如若否,滑台气缸直接前进进行上料后回原点。

通过夹爪气缸141对圆环形带孔零件130进行夹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圆环形带孔零件的一端设有通孔,当设备检测到通孔端部方向不正确,在旋转气缸142的驱动下,圆环形带孔零件130旋转180°,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夹爪气缸141将被夹持的圆环形带孔零件130放置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放置轴上,实现圆环形带孔零件130的放置。

本上胶机构用上料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推料板121的侧边通过滑槽,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上下滑动,从而对放置于料仓125中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传送,推送至于直震送料导轨一122上,通过不断的振动再传送至于直震送料导轨二123上,如此设置使得在料仓125中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实现不断的供料以及输送;通过夹爪气缸141对圆环形带孔零件130进行夹取,将圆环形带孔零件130放置到固定轴上,再进行下一步的涂胶工作,使用便利,无需人工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放置,实现了连续自动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涂胶用转台装置,通过在转盘210上设有若干数量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220,实现了圆环形带孔零件在涂覆底胶和面胶过程中的固定,方便了操作,也有利于胶液涂覆均匀。

具体的,工装轴221向远离转盘210方向延伸的一端用于圆环形带孔零件210的固定,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以将圆环形带孔零件传送至不同的工位,上述工位可以是:圆环形带孔零件上料工位、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胶工位、圆环形带孔零件烘干工位、圆环形带孔零件下料工位。对比现有技术,实现了圆环形带孔零件上胶及烘干的流水线式操作,提高了效率。

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驱动装置上还设有减速器212。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设有底胶烘干通道240,底胶烘干通道240的上方设有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241,下方设有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242,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242与加热器相连,外部的风进入到加热器中,通过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242进入到底胶烘干通道240内,再通过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出风。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操作时,零件经过涂覆底胶后,进入底胶烘干通道240,经过上述通道进行烘干,风通过进风过滤器过滤,经过加热器的加热,热风不断被鼓入底胶烘干通道240中,带有底胶溶剂的热风通过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242输出。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底胶烘干通道240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拨动机构260。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拨动机构260包括固定座261和拨杆262,拨动机构260通过固定座261可拆卸的与底胶烘干通道240固定,拨杆262设于固定座261的端部且伸入到底胶烘干通道240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拨动机构260的设置,使得在烘干的过程中,在烘干通道中旋转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被拨动机构拨动工装轴因转盘转动而不断旋转进行烘干,由于烘干通道中,热风是从下方进入,再由上方流出,最终使得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烘干均匀,质量有效提升。

具体的,由图可知,拨动机构260设置的数量为十个,此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不限定为十个。

拨杆262的材质为塑料,整体为柔性拨杆,在拨动的过程中,不会对工件表面有伤害,通过拨杆262不断拨动工装轴使得产品旋转,实现了工件在底胶烘干通道的不断旋转烘干,操作方便,有效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底胶烘干通道240下方设有调节支撑座250。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试的需求,对调节支撑座250进行调节。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工装座222的两端设有固定臂2221,通过固定臂2221与转盘210可拆卸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工装座222的两端设置的固定臂2221,实现工装座222与转盘210的可拆卸固定,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使得整体的结构组装方便,也方便维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工装轴221的一端通过轴承223与工装座222接触,工装轴的另一端设有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端224。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端224包括圆柱段2241和锥形端2242,锥形端与圆柱段接触处设有环形凹槽223,该环形凹槽2243用于密封圈2244的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工装轴221的一端通过轴承223与工装座222接触,而且工装轴221伸入工装座222的一端通过卡簧245与工装座卡接。当具体工作的时候,圆环形带孔零件设于工作轴221上,在顶杆224的带动下,工装轴221转动,从而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230转动,进而实现了圆周面上胶水的涂覆。

再者,圆柱段2241的尺寸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通孔尺寸一致或略小于,通过环形凹槽上放置有环形密封圈2244,使得放入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充分的被卡紧,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打滑或者脱落,进一步的使得涂胶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端224与工装座222之间还设有支撑段2245,支撑段2245的直径为a,圆环形带孔零件的外径为b、内径为c,满足数量关系:c<a<b。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由于支撑段2245的直径大于圆环形带孔零件内径、小于圆环形带孔零件外径,使得当圆环形带孔零件套设于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端224时,圆环形带孔零件230的外壁高于支撑端245,在对设备进行调试时,方便调整胶刷的位置,从而方便对圆环形带孔零件的外表面进行涂覆底胶和面胶。再者,支撑段2245的设置,使得圆环形带孔零件230距离转盘的圆周面有一定的距离,方便烘干以及对圆环形带孔零件的上料和下料操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供风烘干机构300,首先通过将外部的风通过进风过滤器360进行过滤,再将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各个通道输送,对空气的过滤处理,使得最终对产品进行加热烘干的空气洁净,铝件的涂胶质量得到保证;通过给铝件预热、底胶涂覆、面胶涂覆后加热烘干,操作控制方便,适合流水作业。

实现的过程和步骤如下:

步骤一、圆环形铝件的预热

通过铝件预热烘道310对进入的铝件进行初步的预热,风通过进风过滤器360过滤,再由加热器一312加热后,从预热进风管道311进入,对待涂胶的铝件进行预热,方便涂胶操作;

步骤二、圆环形铝件涂覆底胶后烘干

铝件经过涂覆底胶后,进入底胶烘干通道320,经过上述通道进行烘干,风通过进风过滤器360过滤,经过加热器二325的加热,热风不断被鼓入底胶烘干通道320中,带有底胶溶剂的热风通过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21输出;

步骤三、圆环形铝件涂覆面胶后烘干

铝件的外表面经过第二次涂胶,即面胶的涂覆,进入面胶烘干通道330,风通过进风过滤器360过滤,经过加热器三335的加热,热风不断被鼓入面胶烘干通道330中,带有面胶溶剂的热风通过面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31输出,经过上述通道烘干后,即得到成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鼓风机构350,该鼓风机构350包括鼓风机四351和回风主管352,鼓风主管352分别与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21、面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31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鼓风机的出风口353与废气处理装置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铝件预热烘道310、底胶烘干通道320、面胶烘干通道330出来的热风通过回风机到达回风主管352,再由鼓风机的出风口353联通到废气处理装置中,由于底胶和面胶中含有溶剂和气味,通过废气回收处理装置能够对上述气体进行有效的回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也优化了工人工作的环境。不仅铝件涂胶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烘干,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底胶烘干通道320为环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21设置的数量为a,满足数量关系:a=2,且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21分别设于底胶烘干通道320的进料口上部和出料口上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322,设于底胶烘干通道320下方的中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的底胶烘干通道320的设置,使得铝件在涂覆底胶后,在底胶烘干通道320中的停留时间以及路径变长,使得铝件得到有效的烘干;通过在铝件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同时设置底胶烘干通道出风管道321,使得在热风的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溶剂以及气味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吸收;通过将底胶烘干通道进风管道322设于底胶烘干通道320的下方中部,风从外部进入到加热器成为热风从下方中部进入到环形烘干通道内部,然后在上部的两端设有出风管道321,使得烘干通道中的热风能够实现较佳的流动,对铝件进行充分的烘干。

本供风烘干机构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将外部的风通过进风过滤器360进行过滤,再将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各个通道输送,对空气的过滤处理,使得最终对产品进行加热烘干的空气洁净,铝件的涂胶质量得到保证;通过铝件预热烘道310、底胶烘干通道320、面胶烘干通道330分别对铝件进行预热、涂覆底胶后烘干以及涂覆面胶后烘干,能够对铝件有效快速烘干;通过废气回收处理装置能够对上述气体进行有效的回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优化了工人工作的环境,不仅铝件涂胶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烘干,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注:废气回收处理装置为现有技术,不是本实用的改进点。

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用刷子进行上胶的方式,上胶速度慢,上胶位置不精确,上胶不均匀,而且上胶的过程中可能造成胶水滴落,造成浪费且清理麻烦,生产效率低。

环形圆环形带孔零件需要经过两次涂胶,分别是底胶涂覆和面胶涂覆,人工涂覆上胶不均匀而且效率低。在实现环形圆环形带孔零件流水线作业过程中,亟需对环形圆环形带孔零件实现涂胶的装置。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涂胶机构,通过顶杆机构420将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430端部接触,使得在驱动机构二423的驱动下,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430能够与胶刷410接触,实现圆环形带孔零件表面胶液的涂覆,通过驱动机构一421,使得顶杆424沿着滑轨426滑动,向靠近圆环形带孔零件方向滑动,对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如若圆环形带孔零件表面胶液涂覆完毕,驱动机构一421驱动顶杆424向远离圆环形带孔零件方向滑动,顶杆424与圆环形带孔零件处于非接触状态。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圆环形带孔零件在胶液涂覆过程中,得到固定,对比现有技术的涂胶方式,上胶效果佳,效率提升。驱动机构421为顶杆气缸。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顶杆机构二480和相机检测机构490,顶杆机构二480设于顶杆机构一420的一侧,相机检测机构490设于顶杆机构二480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顶杆机构二480的结构与顶杆机构一420的结构一致,且在本实施例中涂胶机构包括两个顶杆机构、一个压刷机构和一个视觉机构,即相机检测机构490,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

当转台机构上工装带产品到达工位一时,将顶杆机构一420对着的转盘位置作为工位一,顶杆气缸带动顶杆424顶住工件442、驱动机构二423带动顶杆424旋转从而带动工件442旋转;

步骤二

压刷气缸通过凸轮连杆机构使胶刷410下压从而达到涂胶的动作完成涂胶,胶刷位置可通过微分头413进行调节,微分头413设于胶刷410的上方;

步骤三

转台旋转涂好底胶的产品到工位二时,将顶杆机构二480对着的转盘位置作为工位二,顶杆424重复步骤一的动作,相机检测机构490中的相机检测工件的外观及尺寸参数用于出料时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其中,相机检测机构490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相机491和碗光灯492。

本实施例中,两个顶杆机构、一个压刷机构和一个视觉机构运行连贯,转台每次旋转可同时进行涂胶与检测,对比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胶液涂覆,不仅效率高稳定安全,而且漏胶少、涂覆效果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顶杆424的端部设有顶杆套4241,顶杆上设有顶杆轴承4242,顶杆套4241的端部设有锥形凸起4243和台阶面4244,该锥形凸起4243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通孔匹配,该台阶面4244用于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端部抵靠。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顶杆424的端部设有顶杆套4241,顶杆套的端部的锥形凸起4243在顶杆424与圆环形带孔零件接触时,能够套入圆环形带孔零件的通孔中,相邻设置的台阶面4244抵靠住圆环形带孔零件的端部,从而使得圆环形带孔零件在涂覆胶液时能够得到较佳的固定,实现表面的胶液的涂覆。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440,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单元包括工装轴441和工装座442,工装轴441的一端通过轴承443与工装座442接触,工装轴的另一端设有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端444。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圆环形带孔零件固定端444包括圆柱段4441和锥形端4442,锥形端与圆柱段接触部设有环形凹槽4443,该环形凹槽4443用于密封圈4444的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工装轴441的一端通过轴承443与工装座442接触,而且工装轴441伸入工装座442的一端通过卡簧445与工装座卡接。当具体工作的时候,圆环形带孔零件设于工作轴441上,在顶杆424的带动下,工装轴441转动,从而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430转动,从而实现了圆周面上胶水的涂覆。

再者,圆柱段4441的尺寸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通孔尺寸一致或略小于,通过环形凹槽上放置有环形密封圈,使得放入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充分的被卡紧,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打滑或者脱落,进一步的使得涂胶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胶刷固定装置450、胶刷座451和胶刷座运动组件,胶刷座运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三452、滑轴453、滑槽454和摆臂455,驱动装置三452的输出轴与滑轴453连接,驱动装置三452驱动滑轴453在滑槽454内滑动,摆臂455的一端与滑轴453固定,摆臂455的另一端设有固定端一4551和固定端二4552,通过螺丝将固定端一和固定端二锁定,摆轴456设于固定端一4551和固定端二455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三452驱动摆轴456的转动,摆轴456上设有轴承4561,摆轴456的另一端设有胶刷夹457,如此设置,使得在驱动装置三452的驱动下实现胶刷的小角度摆动,进而调整胶刷接触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表面或者离开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表面,从而实现涂胶或者结束涂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设有限位调节机构460,该限位调节机构460设于胶刷夹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胶刷夹457与摆轴456之间设有限位板458,通过限位调节机构460的端部与限位板458接触,从而实现胶刷角度的进一步限位和调整,方便了操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供胶单元470,供胶单元470与胶刷410连接,该供胶单元470用于对胶刷410的胶液的供给。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供胶单元470的设置,使得胶刷410能够得到连续的供料从而实现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表面胶液的涂覆。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括供胶单元470,包括胶水罐471、供胶泵472、搅拌电机473,搅拌电机473用于胶水罐471中胶液的搅拌,供胶泵472设于胶水罐471的一侧,胶水罐471上还有设有出胶口474。

本实施例中供胶单元上还设有若干按钮,分别为:出胶流量调节、搅拌速度调节、供胶机的启动或者关闭,搅拌电机473的设置使得搅拌速度可调节,供胶机的启动或者关闭按钮用于供胶机的启动出胶或者关闭,胶水罐471的侧边设有出胶口474,出胶口474出胶为胶刷提供胶水,出胶口连接管道与胶刷上部分连接,对胶刷进行供胶,从而胶刷对工件实现进行涂胶。

再者,供胶机上还设有排胶口475,涂胶涂覆后,机器关闭,如若胶水未使用完全,则需要将剩余胶水排出,清洗干净,便于第二次使用。如若留有余胶,溶剂挥发后,会胶液干掉堵住相应的管道,导致机器无法使用,每次使用后皆需要将胶水清洗掉,再排除。通过一个出胶口和一个排胶口的设置,使得不仅能对胶刷供料,而且在胶液涂覆完毕后,能够便于胶水罐的清洗,便于下一次使用。

本涂胶机构结构设置合理,通过顶杆机构420将待上胶圆环形带孔零件430端部接触,使得在驱动机构二423的驱动下,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与胶刷410接触,从而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表面进行胶液的涂覆,对比现有技术的涂胶方式,不仅上胶效果佳,效率提升,而且避免了胶液溶剂的挥发对人体的伤害;通过环形凹槽上放置有环形密封圈,使得放入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充分的被卡紧,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打滑或者脱落,进一步的使得涂胶能够顺利进行。

本发明中的驱动机构一421、驱动机构二423、驱动装置三452可以是气缸或者其它能够实现实施例中动作的其它结构,不限定于气缸。

现有技术对圆环形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胶液涂覆过程具有下述缺点:圆环形圆环形带孔零件经过两次涂覆胶液及烘干后,需要人工对加工后得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放置和转运,人工操作,效率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在实现流水线作业时,如何实现加工完毕后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连续性放置和转运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上胶机构用下料装置500,通过输送机构510将二次涂胶后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输送至另外一端,通过推板机构520将圆环形带孔零件推送至托盘530上,由于托盘530倾斜设于推板机构520的对侧,一排排的圆环形带孔零件不断顺势滑下,按照顺序再托盘530内排列,等到装盘满后,人工只需要将托盘530拿走,将空置的托盘重新放置于推板机构520的对侧即可。

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对涂胶两次后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实现了连续的下料,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流水线作业。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合格品抓取机构550,该合格品抓取机构550设于输送带511的入料口上方,合格品抓取机构550包括夹抓气缸一551、旋转气缸552和滑台气缸553,滑台气缸553的输出轴上与旋转气缸552相连,旋转气缸552上方设有手指气缸552。

在本实施里中,由于合格品抓取机构550的设置,使得对涂覆底胶和面胶合格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能够实现工位之间的转送,夹抓气缸一551将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夹取再放置到输送带511上,经过烘道540烘干,制得成品。通过合格品抓取机构550实现了圆环形带孔零件的高效转运和输送,效率提高。

具体工作的过程为:手指气缸551沿着纵向进行滑动,滑至涂覆完面胶的合格品圆环形带孔零件的位置,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夹持,再滑动至靠近输送带511的位置,在旋转气缸552的驱动下旋转90°,将涂覆完胶的圆环形带孔零件放置于输送带511上;再旋转90°沿着滑轨移动,滑动至圆环形带孔零件位置,如此反复操作,通过夹抓气缸一551、旋转气缸552和滑台气缸553不断对合格品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夹取以及放置于输送带511上,进行烘干和运输。

合格品的圆环形带孔零件,经过烘道540,通过烘道旁设有的推板,通过推板将整齐放置的圆环形带孔零件推送到另外一端的托盘530中,待托盘530放置满后,人工把托盘530拿走,如此反复。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次品下料通道560,该次品下料通道包括涂覆胶体不合格品下料通道561和产品尺寸不合格品下料通道562。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涂覆胶体不合格品下料通道561上方设顶升气缸5611和取料抓5612。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通过顶升气缸5611顶起取料爪5612,通过销子5613在凸轮滑块5614内的滑槽里滑动进而完成取料轨迹动作。通过取料爪5612对涂覆胶体不合格品进行抓取及放置。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产品尺寸不合格品下料通道562上方设有进退气缸5621和夹爪气缸二5622。

具体动作如下:进退气缸5621前进,夹爪气缸二5622夹住产品,进退气缸5621退回,夹爪气缸二5622松开完成取料,通过上述动作完成产品尺寸不合格品的抓取及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三条不同下料通道的设置使得产品能够得到区分,最终从输送带511上传输出来的是两次涂胶以及尺寸皆合格的产品,避免了人工分拣的误差,效率提升。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输送机构510的上方设有烘道540,烘道的一侧设有热风进口541,烘道的上方设有热风出口54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输送机构510的上方设有烘道540对涂覆面胶后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烘干,最终烘干后的圆环形带孔零件为成品。

更具体的,烘道540的上方设有热风出口542,热风出口542可以通过连接管与现有的废弃处理收集装置相连,由于涂覆的面胶含有化学溶剂等,在烘干的过程中挥发,通过热风出口542于废气收集处理装置相连,可以对含溶剂的热气进行处理,以防对环境污染以及优化了工作环境。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推板机构520包括驱动机构521和推板522,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推板52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521即气缸驱动推板沿着输送机构宽度的垂直方向进行伸缩运动,进而将放置于输送机构上的圆环形带孔零件不断推送至托盘530内,实现对圆环形带孔零件的连续不断的放置和转运。

输送机构510上通过输送带511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输送。

本上胶机构用下料装置结构设置合理,通过输送机构510将二次涂胶后的圆环形带孔零件输送至另外一端,通过推板机构520将圆环形带孔零件推送至托盘530上,由于托盘530倾斜设于推板机构520的对侧,一排排的圆环形带孔零件不断顺势滑下,按照顺序再托盘530内排列,等到装盘满后,人工只需要将托盘530拿走,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对涂胶两次后的圆环形带孔零件实现了连续的下料,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流水线作业;再者,通过三条不同下料通道的设置使得产品能够得到区分,最终从输送带511上传输出来的是两次涂胶以及尺寸皆合格的产品,避免了人工分拣的误差,效率提升。

本涂胶机构用上料装置结构设置合理,通过人工将待涂覆面胶和底胶的圆环形带孔零件放置于料仓机构中;通过电机驱动输送带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输送,最终输送至出料部;待涂胶圆环形带孔零件从出料部滑至料仓机构二内,通过气动手指气缸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夹取,将圆环形带孔零件放置到固定轴上,再进行下一步的涂胶工作,使用便利,无需人工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放置,实现了自动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适用于流水线作业,通过对圆环形带孔零件进行自动上料、涂覆底胶再烘干、再涂覆面胶再烘干,最终自动下料,实现了对圆环形带孔零件两次涂胶的自动化操作,使得效率提升,降低了人工,对比现有技术,本圆环形带孔零件涂胶机构涂胶均匀,涂胶品质提升;再者,在底胶烘干装置和面胶烘干装置的出风风道上设有废气回收装置,如此设置,优化工作环境,不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污染。

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