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09458发布日期:2021-01-23 16:2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具体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甲醛又名蚁醛,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比重比空气略大,易溶于水和乙醇,溶于水呈无色水溶液,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成甲酸,甲醛是有毒物质,甲醛对人体的伤害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目前,很多生物被证明具有一定耐受及转化甲醛的能力,可制备甲醛生物降解剂。
[0003]
目前生物降解方法可将甲醛进行分解,从而将甲醛转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但此方法并且不能使得甲醛降解剂充分的分布在空气中,不能彻底的清除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为了消除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及其制备方法,主要为解决对降解甲醛的作用效果效果差,并且不能够缓解因为长期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s1提取原料:提取生物菌株在甲醛环境中进行培养;
[0010]
s2粉碎研磨:将菌株研磨成均匀粉末;
[0011]
s3过滤:将粉末状的菌株中加入蒸馏水进行加热,然后沉淀,然后用滤膜过滤除去残渣,过滤液,备用;
[0012]
s4发酵:把过滤出来的溶液加入蔗糖、豆粕水解液、酵母膏、甲醛液、亚硫酸钠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
[0013]
s5再次过滤:将过发酵结束的溶液用超滤膜过滤,除去发酵溶液中的细小杂蛋白,再用的超滤膜过滤,除去含有大颗粒的杂蛋白,得到甲醛降解酶溶液;
[0014]
s6冷冻干燥:将甲醛降解酶溶液中加入甘油,配制成酶储存液,然后使用冷冻干燥机对甲醛降解酶溶液进行冷冻干燥,获得甲醛降解生物酶剂,备用;
[0015]
s7配制辅助液:制备辅助液原料包括谷胱甘肽、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亚硫酸锌、硫酸镁、氯化钙;
[0016]
s8制备喷雾:将甲醛降解生物酶剂、辅助液、蒸馏水进行混合,既得到混合液,在混合液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即得甲醛生物降解剂,然后提取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既
得甲醛生物降解喷雾。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1中选取生长健壮的生物菌株,在甲醛浓度为3%的环境中培养35-55天。
[0018]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在步骤2中将培养后的生物菌株通过粉碎机进行均与的粉碎研磨。
[0019]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在步骤s3中将研磨后的菌株粉末加入5份蒸馏水进行加热,然后在8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沉淀储存,沉淀的过程中每隔5-10分钟摇晃一次,然后通过滤膜进行过滤出去残渣,滤膜优选为50mm,过滤后的溶液进行收集备用。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在s4中将过滤液中加入蔗糖35-55克/升、豆粕水解液50-70克/升、酵母膏4.5-8克/升、甲醛液0.5-4克/升、亚硫酸钠0.5-4克/升放入30-35摄氏度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的时间为7-14天。
[0021]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在步骤s5中将发酵后的溶液经过超滤膜过滤,将溶液中细小的杂蛋白过滤出来,此时的超滤膜优选为20nm,然后再用超滤膜将溶液中的大颗粒杂蛋白进行过滤,此时的超滤膜优选为120nm,既得甲醛降解酶溶液。
[002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在步骤s6中在甲醛降解酶溶液中加入15份甘油配制酶储存液,然后通过干燥机对甲醛降解酶进行冷冻干燥,冷冻的温度为1-4摄氏度,既得到甲醛生物酶降解剂,然后在4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储存备用;
[0023]
进一步的:所述在步骤s7中辅助液包括谷胱甘肽0.1-2克/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0.1-2克/升,亚硫酸锌0.1-0.5克/升,硫酸镁0.1-0.5克/升,氯化钙0.1-0.5克/升;
[0024]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在步骤s8提取甲醛生物降解剂10份、辅助液10份,蒸馏水8份混合在一起,既得混合液,然后在混合液中加入牛血清蛋白10份,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剂,然后对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喷雾。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采用乙醇脱氢酶i、乙醇脱氢酶iii、醛类脱氢酶ii,其中,乙醇脱氢酶对降解甲醛的活性较高,乙醇脱氢酶iii主要降解甲醛的酶,保护人脑免受氧化损伤,防止脑退化,醛类脱氢酶ii分布于心、肝、肺、肾、食道、睾丸、结肠和胰脏等,在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可以降解甲醛和一些中等长度的醛类,乙醇脱氢酶i分布于海马、皮层、脑的血管上皮组织等,然后采用甲醛生物降解喷雾的方式,让其渗透到所有的地方,让它们和空气中的有害分子充分的接触,渗透到有害分子的内部,从而快速的释放甲醛,利用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去除甲醛能够彻底的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另外甲醛生物降解喷雾价格便宜、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及其制备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
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9]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30]
实施例1
[0031]
一种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s1提取原料:提取生物菌株在甲醛环境中进行培养;
[0033]
s2粉碎研磨:将菌株研磨成均匀粉末;
[0034]
s3过滤:将粉末状的菌株中加入蒸馏水进行加热,然后沉淀,然后用滤膜过滤除去残渣,过滤液,备用;
[0035]
s4发酵:把过滤出来的溶液加入蔗糖、豆粕水解液、酵母膏、甲醛液、亚硫酸钠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
[0036]
s5再次过滤:将过发酵结束的溶液用超滤膜过滤,除去发酵溶液中的细小杂蛋白,再用的超滤膜过滤,除去含有大颗粒的杂蛋白,得到甲醛降解酶溶液;
[0037]
s6冷冻干燥:将甲醛降解酶溶液中加入甘油,配制成酶储存液,然后使用冷冻干燥机对甲醛降解酶溶液进行冷冻干燥,获得甲醛降解生物酶剂,备用;
[0038]
s7配制辅助液:制备辅助液原料包括谷胱甘肽、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亚硫酸锌、硫酸镁、氯化钙;
[0039]
s8制备喷雾:将甲醛降解生物酶剂、辅助液、蒸馏水进行混合,既得到混合液,在混合液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即得甲醛生物降解剂,然后提取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喷雾;
[0040]
本发明中:在步骤s1中选取生长健壮的生物菌株,在甲醛浓度为3%的环境中培养35-55天,在步骤2中将培养后的生物菌株通过粉碎机进行均与的粉碎研磨,在步骤s3中将研磨后的菌株粉末加入5份蒸馏水进行加热,然后在8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沉淀储存,沉淀的过程中每隔5-10分钟摇晃一次,然后通过滤膜进行过滤出去残渣,滤膜优选为50mm,过滤后的溶液进行收集备用,滤膜可选为亲水性滤膜,在s4中将过滤液中加入蔗糖35-55克/升、豆粕水解液50-70克/升、酵母膏4.5-8克/升、甲醛液0.5-4克/升、亚硫酸钠0.5-4克/升放入30-35摄氏度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的时间为7-14天。
[0041]
尤其的:在步骤s5中将发酵后的溶液经过超滤膜过滤,将溶液中细小的杂蛋白过滤出来,此时的超滤膜优选为20nm,然后再用超滤膜将溶液中的大颗粒杂蛋白进行过滤,此时的超滤膜优选为120nm,既得甲醛降解酶溶液,甲醛降解酶优选为乙醇脱氢酶i、乙醇脱氢酶iii、醛类脱氢酶ii,其中,乙醇脱氢酶对降解甲醛的活性较高,乙醇脱氢酶iii主要降解甲醛的酶,保护人脑免受氧化损伤,防止脑退化,醛类脱氢酶ii分布于心、肝、肺、肾、食道、睾丸、结肠和胰脏等,在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可以降解甲醛和一些中等长度的醛类,乙醇脱氢酶i分布于海马、皮层、脑的血管上皮组织等,在步骤s6中在甲醛降解酶溶液中加入15份甘油配制酶储存液,然后通过干燥机对甲醛降解酶进行冷冻干燥,冷冻的温度为1-4摄氏度,既得到甲醛生物酶降解剂,然后在4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储存备用,在步骤s7中辅助液包括谷胱甘肽0.5-1.5克/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0.5-1.5克/升,亚硫酸锌
0.2-0.5克/升,硫酸镁0.2-0.5克/升,氯化钙0.2-0.5克/升,在步骤s8提取甲醛生物降解剂10份、辅助液10份,蒸馏水8份混合在一起,既得混合液,然后在混合液中加入牛血清蛋白10份,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剂,利用此方法得到的甲醛生物降解剂降解甲醛迅速效果高,然后对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在对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时,采用甲醛生物降解喷雾的方式,让其渗透到所有的地方,让它们和空气中的有害分子充分的接触,渗透到有害分子的内部,从而快速的释放甲醛,利用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去除甲醛能够彻底的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另外甲醛生物降解喷雾价格便宜、成本低。
[004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提取菌株进行甲醛环境培养,然后对培养后的菌株进行粉碎研磨,然后加入蒸馏水进行加热沉淀,再次经过滤膜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残渣过滤掉,过滤液等待备用,然后对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发酵,将发酵后的溶液进行二次过滤,将溶液中的杂蛋白去除掉,之后对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干燥,然后配制辅助液,将辅助液和甲醛降解生物酶和蒸馏水混合在一起,同时加入牛血清蛋白,从而制成甲醛生物降解剂,然后对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喷雾。
[0043]
实施例2:
[0044]
s1提取原料:提取生物菌株在甲醛环境中进行培养;
[0045]
s2粉碎研磨:将菌株研磨成均匀粉末;
[0046]
s3过滤:将粉末状的菌株中加入蒸馏水进行加热,然后沉淀,然后用滤膜过滤除去残渣,过滤液,备用;
[0047]
s4发酵:把过滤出来的溶液加入蔗糖、豆粕水解液、酵母膏、甲醛液、亚硫酸钠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
[0048]
s5再次过滤:将过发酵结束的溶液用超滤膜过滤,除去发酵溶液中的细小杂蛋白,再用的超滤膜过滤,除去含有大颗粒的杂蛋白,得到甲醛降解酶溶液;
[0049]
s6冷冻干燥:将甲醛降解酶溶液中加入甘油,配制成酶储存液,然后使用冷冻干燥机对甲醛降解酶溶液进行冷冻干燥,获得甲醛降解生物酶剂,备用;
[0050]
s7配制辅助液:制备辅助液原料包括谷胱甘肽、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亚硫酸锌、硫酸镁、氯化钙;
[0051]
s8制备喷雾:将甲醛降解生物酶剂、辅助液、蒸馏水进行混合,既得到混合液,在混合液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即得甲醛生物降解剂,然后提取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喷雾;
[0052]
本发明中:在步骤s1中选取生长健壮的生物菌株,在甲醛浓度为3%的环境中培养35-55天,在步骤2中将培养后的生物菌株通过粉碎机进行均与的粉碎研磨,在步骤s3中将研磨后的菌株粉末加入5份蒸馏水进行加热,然后在8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沉淀储存,沉淀的过程中每隔5-10分钟摇晃一次,然后通过滤膜进行过滤出去残渣,滤膜优选为50mm,过滤后的溶液进行收集备用,滤膜可选为亲水性滤膜,在s4中将过滤液中加入蔗糖35-55克/升、豆粕水解液50-70克/升、酵母膏4.5-8克/升、甲醛液0.5-4克/升、亚硫酸钠0.5-4克/升放入30-35摄氏度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的时间为7-14天。
[0053]
尤其的:在步骤s5中将发酵后的溶液经过超滤膜过滤,将溶液中细小的杂蛋白过滤出来,此时的超滤膜优选为20nm,然后再用超滤膜将溶液中的大颗粒杂蛋白进行过滤,此时的超滤膜优选为120nm,既得甲醛降解酶溶液,甲醛降解酶优选为乙醇脱氢酶i、乙醇脱氢
酶iii、醛类脱氢酶ii,其中,乙醇脱氢酶对降解甲醛的活性较高,乙醇脱氢酶iii主要降解甲醛的酶,保护人脑免受氧化损伤,防止脑退化,醛类脱氢酶ii分布于心、肝、肺、肾、食道、睾丸、结肠和胰脏等,在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可以降解甲醛和一些中等长度的醛类,乙醇脱氢酶i分布于海马、皮层、脑的血管上皮组织等,在步骤s6中在甲醛降解酶溶液中加入15份甘油配制酶储存液,然后通过干燥机对甲醛降解酶进行冷冻干燥,冷冻的温度为1-4摄氏度,既得到甲醛生物酶降解剂,然后在4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储存备用,在步骤s7中辅助液包括谷胱甘肽0.8-1克/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0.8-1.2克/升,亚硫酸锌0.3-0.4克/升,硫酸镁0.3-0.4克/升,氯化钙0.3-0.4克/升,在步骤s8提取甲醛生物降解剂10份、辅助液10份,蒸馏水8份混合在一起,既得混合液,然后在混合液中加入牛血清蛋白10份,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剂,利用此方法得到的甲醛生物降解剂降解甲醛迅速效果高,然后对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在对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时,采用甲醛生物降解喷雾的方式,让其渗透到所有的地方,让它们和空气中的有害分子充分的接触,渗透到有害分子的内部,从而快速的释放甲醛,利用甲醛生物降解喷雾去除甲醛能够彻底的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另外甲醛生物降解喷雾价格便宜、成本低。
[0054]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提取菌株进行甲醛环境培养,然后对培养后的菌株进行粉碎研磨,然后加入蒸馏水进行加热沉淀,再次经过滤膜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残渣过滤掉,过滤液等待备用,然后对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发酵,将发酵后的溶液进行二次过滤,将溶液中的杂蛋白去除掉,之后对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干燥,然后配制辅助液,将辅助液和甲醛降解生物酶和蒸馏水混合在一起,同时加入牛血清蛋白,从而制成甲醛生物降解剂,然后对甲醛生物降解剂进行雾化处理,既得甲醛生物降解喷雾。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