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2189发布日期:2020-12-04 16:2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



背景技术:

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主要做为供气系统的载体,使用时,喷枪通过软管连接在供气系统中,以实现喷涂作用。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上一般缺少用于钩挂喷枪的支撑架,喷涂停止时,喷枪只能够放置在除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以外的其他区域,使用不方便;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设置有支撑架的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且需要占据较大厂区空间,不利于厂区空间的合理化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的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所述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包括柜体及安装在所述柜体上的翻折机构,所述柜体包括外壳及可活动地盖设在所述外壳上端的上盖,所述翻折机构包括顶撑架、支撑座及翻折板,所述顶撑架一端面的边缘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盖的一侧,且该端面可与所述上盖的上端面抵持,所述支撑座安装在所述顶撑架的顶部,所述翻折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一端面的边缘,且所述翻折板可与该端面抵持,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收容槽,所述翻折板上开设有用于钩挂喷枪的卡槽,翻转所述翻折板可使所述翻折板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本体和转动条,所述转动条安装在所述支撑本体的一侧,所述支撑本体与所述顶撑架连接,所述翻折板与所述转动条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撑架包括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的主体架以及连接在所述主体架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收容槽由所述主体架、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三者围设的空间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槽等间距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及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外壳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顶撑架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上盖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安装有多个载物架。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的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所述柜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还包括供气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主管道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主管道一端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连接有泄压阀,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气接头,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气接头,所述泄压阀、所述第一出气接头及所述第二出气接头均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翻折板方便喷枪钩挂,使用完毕后,可将翻折板及顶撑架依次顺时针翻转至初始状态,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方便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的移动和安置,有利于厂区空间的合理化利用。同时,由于卡槽对喷枪具有钩挂作用,方便了操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省略上盖及部分外壳);

图3是图1所示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省略部分外壳);

图4是图1所示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柜体,11、外壳,12、上盖,121、第一上盖,122、第二上盖,13、载物架,14、万向轮,15、把手,20、供气系统,21、主管道,22、储水罐,23、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第一旁管,26、第二旁管,27、控制阀,241、阀门,28、第一出气接头,29、第二出气接头,221、连通管,222、补水阀,201、一级过滤器,202、二级过滤器,203、三级过滤器,204、泄压阀,205、消音器,30、翻折机构,31、顶撑架,310、收容槽,311、主体架,312、第一侧板,313、第二侧板,32、支撑座,321、支撑本体,322、转动条,33、翻折板,33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用于供气。该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包括柜体10、供气系统20及翻折机构30,供气系统20安装在柜体10上,翻折机构30安装在柜体10的顶部,供气系统20可向喷涂作业使用的喷枪提供压缩空气以及向操作人员佩戴的喷涂防护设备提供呼吸所需空气,翻折机构30用于钩挂喷涂使用的喷枪。

柜体10包括外壳11和上盖12,外壳11大致呈上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上盖12可活动地盖设在外壳11的上端。本实施方式中,上盖12与外壳11的顶部滑动连接,具体地,上盖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121和第二上盖122,第一上盖121及第二上盖122与外壳11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朝向相反的方向滑动第一上盖121和第二上盖122操作,从而打开外壳11上端的开口,方便操作人员检修。可以理解地,上盖12与外壳11二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滑槽(图未示出),上盖12与外壳11二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滑轨(图未示出),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从而实现上盖12与外壳11之间的滑动连接关系。

供气系统20包括主管道21和储水罐22,主管道2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管道23和第二管道24,第一管道23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旁管25和第二旁管26,储水罐22内盛有水,第一旁管25的一端通入水中,第二旁管26的一端连通储水罐22内位于水面之上的空间,第一管道23和第一旁管25的连接处安装有控制阀27,控制阀27用于控制第一管道23的通断以及第一管道23与第一旁管25之间的通断,第二管道24上安装有阀门241,阀门241用于控制第二管道24的通断,第一管道23远离主管道2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气接头28,第二管道24远离主管道2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气接头29。

使用时,主管道21与气源(例如,供气罐)连接,当操作控制阀27使第一管道23导通且第一管道23与第一旁管25截止断开时,经由主管道21供应的压缩气体流经第一管道23后由第一出气接头28流出,此时,由于流出的空气未流经储水罐22,空气湿度较低,可满足喷涂需要,即,可将喷枪连接在第一出气接头28上,用于供给喷涂所需气体;当操作控制阀27使第一管道23与第一旁管25导通且第一管道23截止断开时,经由主管道21供应的压缩气体经由第一旁管25进入至储水罐22内,然后再通过第二旁管26,最终由第一出气接头28流出,该过程中,由于气体与储水罐22内的水接触,使得气体中的部分杂质被水吸收,且,气体湿度增加,最终流出的气体可满足用户呼吸要求,即,可将穿戴的喷涂防护设备连接在第一出气接头28上,保证用户吸入的气体不会过于干燥;当操作阀门241使第二管道24导通时,经由主管道21供应的压缩气体流经第二管道24后由第二出气接头29流出,此时,由于流出的空气未流经储水罐22,空气湿度较低,可满足喷涂需要,即,可将喷枪连接在第一出气接头28上,用于供给喷涂所需气体。

如此,该供气系统20可实现两路同时喷涂供气,也可以实现一路喷涂用供气的同时,另一路呼吸用供气,满足了一套供气系统20可同时实现多种功能的使用需求,使用广泛性广,节省了厂区的空间,同时方便了操作人员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储水罐22呈封闭的中空罐状结构,储水罐22收容于柜体10的外壳11内,第一旁管25的一端由储水罐22的顶端通入至水中且靠近储水罐22的底壁,第二旁管26的一端由储水罐22的顶端伸入至储水罐22内且靠近储水罐22的顶壁。

储水罐22的外部设置有连通管221,连通管221呈两端贯通的管状结构,连通管221沿储水罐22的轴向设置,连通管221的两端均与储水罐22的内腔连通,连通管221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以方便用户观察连通管221内的水位高度知晓储水罐22内水的剩余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连通管221由玻璃材料制成。另外,为了方便向储水罐22内补充水,储水罐22的顶部安装有补水阀222,当补水阀222打开时,可向储水罐22内补充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气接头28和第二出气接头29均固定安装在外壳11上,且均位于外壳11的外部,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供气系统20还包括均连接在主管道21上的一级过滤器201、二级过滤器202、三级过滤器203以及泄压阀204,其中,一级过滤器201、二级过滤器202及三级过滤器203均收容于柜体10的内部,且一级过滤器201、二级过滤器202及三级过滤器203沿主管道21内供气方向依次设置,主管道21的一端延伸至柜体10的外部,泄压阀204安装在柜体10的外壁上。

一级过滤器201、二级过滤器202及三级过滤器203用于消除气体中的杂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级过滤器201为黄铜过滤器,黄铜过滤器可用于气体中大颗粒物过滤,能够去除气体中的较大固体杂质;二级过滤器202为纤维棉过滤器,纤维棉过滤器中的过滤棉质地柔软,过滤网较为精细,密度大,可有效清除小颗粒固体杂质及部分水分;三级过滤器203为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能够吸附前级过滤中无法去除的小分子有机物污染性物质,可有效保证气体的清洁度。

泄压阀204用于对主管道21进行泄压,当主管道21内的压力泄除后,可轻松将主管道21与气源的输出管道分开,方便操作人员拆装操作,避免因主管道21内因存在较大压力而无法将其与所述输出管道分开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泄压阀204安装在柜体10的外壁上,当进行泄压操作时,泄压阀204被柜体10固定,因此,泄压阀204不会发生乱窜的情况,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泄压阀204的泄压口上安装有消音器205,消音器205,消音器205用于消除泄压阀204泄压时发出的声音,保证作业环境不会过于嘈杂。可以理解地,消音器205可以是阻性消音器、抗性消音器、阻抗复合式消音器、微穿孔板消音器及小孔消音器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作限定。

翻折机构30用于钩挂所述喷枪,翻折机构30包括顶撑架31、支撑座32及翻折板33,顶撑架31一端面的边缘可转动地安装在上盖12的一侧,且该端面可与上盖12的上端面抵持,支撑座32固定安装在顶撑架31的顶部,翻折板33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座32一端面的边缘,且翻折板33可与该端面抵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顶撑架31通过铰链转动安装在第二上盖122的边缘,当由自然垂落状态逆时针翻转顶撑架31至顶撑架31位于上盖12的上方且顶撑架31的下表面与上盖12的上端面抵持时,顶撑架31无法再继续翻转,此时,顶撑架31相对上盖12固定,顶撑架31翻转到位。

顶撑架31上设置有收容槽310,收容槽310与翻折板33配合,翻转翻折板33,翻折板33可收容于收容槽311内。具体地,顶撑架31包括与上盖12转动连接的主体架311以及连接在主体架31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312和第二侧板313,其中,第一侧板312与第二侧板313相对设置,收容槽310由主体架311、第一侧板312及第二侧板313三者围设的空间构成。

支撑座32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本体321和转动条322,转动条322安装在支撑本体321的一侧,支撑本体321呈平板状结构,转动条322呈条状结构,其中,支撑本体321与顶撑架31固定连接,翻折板33与转动条322转动连接。当逆时针翻转翻折板33至翻折板33的下表面与支撑本体321抵持时,翻折板33无法继续翻转,翻折板33相对支撑座32固定,此时,翻折板33翻转到位。当顺时针翻转翻折板33时,翻折板33能够收容于收容槽310内,此时当顶撑架31也放下时,外壳11的一侧壁能够与顶撑架31相对,从而将翻折板33阻挡在收容槽310内,避免了翻折板33从收容槽310内脱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翻折板33上安装有第一磁性件(图未示出),顶撑架31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对应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可相互吸附,从而保证了翻折板33与顶撑架31相对固定。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

为了方便翻折板33钩挂喷枪,翻折板33上开设有卡槽331,使用时,喷枪的头部卡入卡槽331内,从而实现钩挂喷枪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卡槽331具有多个,且多个卡槽331等间距排列设置,如此,可同时钩挂多个喷枪。

使用时,多个喷枪通过软管连接在第一出气接头28或第二出气接头29上,然后依次钩挂在卡槽331上,喷涂作业时,也保证喷枪的持续供应,进而保证喷涂质量。而当使用完毕后,可将翻折板33及顶撑架31依次顺时针翻转至初始状态,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方便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的移动和安置,有利于厂区空间的合理化利用。同时,由于卡槽331对喷枪具有钩挂作用,方便了操作人员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柜体10的外壳11的内壁上还安装有多个载物架13,载物架13用于安放手套、口罩等喷涂作业防护用品。本实施方式中,载物架13具有两个且两个载物架13沿纵向设置。

另外,为了方便移动柜体10,柜体10的外壳1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14,本实施方式中,万向轮14具有四个,四个万向轮14分别安装在外壳11底部的四个角落,以提升移动稳定性。同时,柜体10的外侧壁上还安装有把手15,以方便操作人员移动柜体10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气系统20,可实现两路同时喷涂供气,也可以实现一路喷涂用供气的同时,另一路呼吸用供气,满足了一套供气系统20可同时实现多种功能的使用需求,使用广泛性广,节省了厂区的空间,同时方便了操作人员操作。另外,通过设置一级过滤器201、二级过滤器202及三级过滤器203清除了气体中的杂质,泄压阀204可泄除主管道21内的压力,方便操作人员拆装操作,且由于泄压阀204安装在柜体10的外壁上,当进行泄压操作时,泄压阀204被柜体10固定,因此,泄压阀204不会发生乱窜的情况,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另外,消音器205用于消除泄压时产生的声音,保证了作业环境不会过于嘈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空气过滤处理移动工具车,因其具有上述供气系统20全部的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供气系统20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