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油雾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4197发布日期:2021-01-05 18:1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油雾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雾收集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油雾收集器的前级环节对工业废气进行初效处理的气液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油雾收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油雾收集器的气液分离过滤系统一般由箱体、前级过滤器、中级过滤板和后端过滤筒组成,工业生产产生的油雾废气在风机的抽吸下依次经由油雾收集器的箱体内的前级过滤器、中级过滤板和后端过滤筒对油雾废气中的油雾颗粒进行过滤分离后,向室外排出经过气液分离净化处理后的气体,以减少油雾废气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工业生产产生的油雾废气其来源不同,在一些食品机加工行业,生产中食品机械喷油机产生了大量大颗粒油滴、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特别是食品生产中诸如蛋液搅拌时产生大量的高粘度蛋液雾状物,使用现有的油雾收集器进行油雾蛋液雾状物进行气液分离过滤处理时,常规的前级过滤器表现脆弱、很容易饱和堵塞,导致油雾收集器的整体运行很快就失效,油雾气液分离过滤效果很差,远远无法适应该类油雾及高粘度废气的气液分离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针对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进行前级机械分离,多次实验测试分离效果极好、能极大地提高油雾收集器的整体气液分离效果的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油雾收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气口和具有竖直设置的能供油雾气体快速通入并对油雾气体的运动进行约束使油雾气体中的油雾颗粒在自身重力作用和气流快速冲击力作用下聚集的油雾通道,进气口位于油雾通道的顶端,油雾通道位于其中段处或靠近其中段处具有出气口,油雾通道的下端收缩形成有能供油雾颗粒聚集并使聚集后形成的油液向外排出的油液排出口。这种结构的气液分离装置,设置在油雾收集器的前级环节,能在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高速进入油雾通道内后,通过在油雾通道内壁的约束限制下及油雾气体中的油雾颗粒自身重力作用下和气流快速冲击力作用下,使油雾气体中的大部分高比重、高粘度的油雾颗粒在随油雾气体由上至下快速流动时更好地聚集成大颗粒油液,并在油液自身重力作用下朝下掉落经由油雾通道下端的油液排出口排出,而油雾气体中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则由于比重轻,在油雾通道内流动时会在油雾通道上寻找逸散口,经由油雾通道上的出气口排出送入到油雾收集器的后级处理环节进行再次处理,不仅在油雾收集器的前级环节对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前级分离效果极好,而且能有助于提高油雾收集器的后级各环节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及使用寿命,使油雾收集器的整体油雾处理效果达到最佳、使用寿命更长,该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适用于油雾收集器的前级分离环节持续使用中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产生风量损耗,气流压力也相对平稳,长期不需要维护。

优选的,油雾通道由竖直设置的圆筒体及连接于圆筒体下端筒口的锥形筒组成,圆筒体的上端筒口形成进气口,出气口开设于圆筒体的一侧筒壁上,锥形筒的大径端连接于圆筒体下端筒口,锥形筒的小径端开口形成油液排出口。

进一步的,可在出气口上再覆盖安装网孔板,同样可以达到使油雾气体中经过气液分离后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顺利排出。

一种油雾收集器,包括箱体,该箱体中安装有中间过滤板,该箱体内位于该中间过滤板的后方安装有过滤筒,箱体内位于中间过滤板的前方设置有前级过滤室,前级过滤室中安装有上述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该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优选安装延伸于箱体的外部,以方便油雾气体的通入。其中,过滤筒可以竖直放置,并在箱体外的顶部对应过滤筒安装设置箱体式过滤器,箱体式过滤器与过滤筒相通,该箱体式过滤器是一种高效过滤器,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经过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进行初级分离后,油雾气体中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从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排向前级过滤室再在油雾收集器的风机抽吸下或气流受正压或负压作用下自身流动依次经过中间过滤板、过滤筒及箱体式过滤器过滤分离后从箱体式过滤器的排气口向室外排出。该过滤筒也可以水平放置,并在箱体的尾端上对应过滤筒安装设置尾端排气箱,尾端排气箱与过滤筒相通,同样的,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经过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进行初级分离后,油雾气体中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从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排向前级过滤室再在油雾收集器的风机抽吸下或气流受正压或负压作用下自身流动依次经过中间过滤板、过滤筒过滤分离后从尾端排气箱的排气口向室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设置在油雾收集器的前级环节,能在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高速进入油雾通道内后,通过在油雾通道内壁的约束限制下及油雾气体中的油雾颗粒自身重力及高速气流所形成的冲击力双重作用下,使油雾气体中的大部分高比重、高粘度的油雾颗粒在随油雾气体由上至下快速流动时更好地聚集成大颗粒油液,并在油液自身重力作用下朝下掉落经由油雾通道下端的油液排出口排出,采用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装置的油雾收集器,油雾气体中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则由于比重轻,在油雾通道内流动时会在油雾通道上寻找逸散口,经由油雾通道上的出气口排出送入到油雾收集器的后级处理环节进行再次处理,采用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装置的油雾收集器,在前级环节对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液雾废气的前级分离处理效果极好,且长期使用中该环节不存在压力下降和处理风量损耗问题,同时又可以长期不需要维护,能明显提高油雾收集器后级环节过滤效能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使得油雾收集器具有整体油雾处理效果更佳、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半剖结构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油雾收集器的第一种实施例;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油雾收集器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中:1、进气口;2、油雾通道;3、出气口;4、油液排出口;5、圆筒体;6、锥形筒;7、箱体;8、中间过滤板;9、过滤筒;10、箱体式过滤器;11、前级过滤室;12、尾端排气箱;31、网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气口1和具有竖直设置的能供油雾气体快速通入并对油雾气体的运动进行约束使油雾气体中的油雾颗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和气流快速冲击力作用下聚集的油雾通道2,进气口1位于油雾通道2的顶端,油雾通道2位于其中段处或靠近其中段处具有出气口3,油雾通道2的下端收缩形成有能供油雾颗粒聚集并使聚集后形成的油液向外排出的油液排出口4,这种结构的气液分离装置,设置在油雾收集器的前级环节,能在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高速进入油雾通道2内后,通过在油雾通道2内壁的约束限制下及油雾气体中的油雾颗粒自身重力作用下和气流快速冲击力作用下,使油雾气体中的大部分高比重、高粘度的油雾颗粒在随油雾气体由上至下快速流动时更好地聚集成大颗粒油液,并在油液自身重力作用下朝下掉落经由油雾通道2下端的油液排出口4排出,而油雾气体中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则由于比重轻,在油雾通道2内流动时会在油雾通道2上寻找逸散口,经由油雾通道2上的出气口3排出送入到油雾收集器的后级处理环节进行再次处理,不仅在油雾收集器的前级环节对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前级分离效果极好,而且能有助于提高油雾收集器的后级各环节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及使用寿命,使油雾收集器的整体油雾处理效果达到最佳、使用寿命更长,该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适用于油雾收集器的前级分离环节持续使用中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产生风量损耗,气流压力也相对平稳,长期不需要维护。

该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具体形式可以是,油雾通道2由竖直设置的圆筒体5及连接于圆筒体5下端筒口的锥形筒6组成,圆筒体5的上端筒口形成进气口1,出气口3开设于圆筒体5的一侧筒壁上,锥形筒6的大径端连接于圆筒体5下端筒口,锥形筒6的小径端开口形成油液排出口4。当然,直接将圆筒体5的下端筒口以一圆形板封闭并在圆形板上开孔形成油液排出口4,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出气口3上还可以再覆盖安装网孔板31,同样可以达到使油雾气体中经过气液分离后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顺利排出。

应用时,如图3-4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第一种油雾收集器,包括箱体7,该箱体7中安装有中间过滤板8,该箱体7内位于该中间过滤板8的后方安装有过滤筒9,箱体7内位于中间过滤板8的前方设置有前级过滤室11,前级过滤室11中安装上述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1优选安装延伸于箱体7的外部以方便油雾气体的通入,过滤筒9竖直放置,并在箱体7外的顶部对应过滤筒9安装设置箱体式过滤器10,箱体式过滤器10与过滤筒9相通,该箱体式过滤器10是一种高效过滤器,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经过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进行初级分离后,油雾气体中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从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3排向前级过滤室11再在油雾收集器的风机抽吸下或气流受正压或负压作用下自身流动依次经过中间过滤板8、过滤筒9及箱体式过滤器10过滤分离后从箱体式过滤器10的排气口向室外排出,需要解释说明的是,该中间过滤板8、过滤筒9及箱体式过滤器10均属于本领域内的现有过滤耗材形式,其具体结构组成形式等不再进行赘述,另外过滤筒9内是可以安装风机来向后抽吸油雾气体的,这也是属于本领域中现有技术。

如图5-6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第二种油雾收集器,其与图3-4所示的第一种油雾收集器的区别在于,过滤筒9水平放置,并在箱体7的尾端上对应过滤筒9安装设置尾端排气箱12,尾端排气箱12与过滤筒9相通,同样的,高粘度、油液颗粒比重高的油雾废气经过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进行初级分离后,油雾气体中的含有小部分小比重、低粘度油雾颗粒的气体从重力冲击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3排向前级过滤室11再在油雾收集器的风机抽吸下或气流受正压或负压作用下自身流动依次经过中间过滤板8、过滤筒9过滤分离后从尾端排气箱12的排气口向室外排出,其中间过滤板8、过滤筒9及尾端排气箱12的结构组成形式也均属于本领域内的现有技术,不再进行赘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