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0545发布日期:2021-01-23 07:5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
在化工合成生产过程中,为了使得化学反应快速,混合均匀,需要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在对粘度较高的物料进行搅拌时,例如在高粘度多元醇聚醚的生产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料粘度会越来越大,为了提高搅拌效率,在针对粘度较大的物料时一般采用转速较慢搅拌半径较大的搅拌器,而这又导致前期反应速度低下。并且在搅拌过程中由于反应釜侧壁的附着力,高粘度的物料会粘附在侧壁上,不仅在搅拌过程中不会移动,而且在出料时也会有一部分物料挂在侧壁上,难以自然流下。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这种反应釜能够在低速搅拌时自动提升搅拌范围,在高速搅拌时自动缩小搅拌范围,并且能够在低速搅拌时刮到反应釜内壁。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转动轴和搅拌叶,所述转动轴上径向活动穿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一端设置有所述搅拌叶,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弹簧定位座,所述弹簧定位座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搅拌叶与所述本体内壁相抵。这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在使用时,在反应刚开始时,物料粘度较小,电机转速可以调节为较快的转速,在快速转动时,配重块会将搅拌叶向中心拉动,缩小搅拌范围;在反应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加,可逐渐减慢电机转速,在电机转速减慢的过程中,复位弹簧会将搅拌叶推向反应釜的侧壁,减慢转速,扩大搅拌范围适合高粘度的物料搅拌,在出料时,电机缓慢转动可使得搅拌叶沿着反应釜内壁刮下物料,提高出料速度。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搅拌器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相邻所述搅拌叶错位设置,且相邻所述搅拌叶在所述本体侧壁的轨迹具有重叠。采用该结构使得在刮下反应釜内壁的物料时,相邻的搅拌叶能够接续,将上侧搅拌叶刮下的物料继续向下刮,提高出料速度。
[0006]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具有若干加强部,所述搅拌杆插设于所述加强部上。设置加强部用于提高搅拌杆插设处的转动轴强度,防止搅拌过程中转动轴断裂。
[00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在使用时,在反应刚开始时,物料粘度较小,电机转速可以调节为较快的转速,在快速转动时,配重块会将搅拌叶向中心拉动,缩小搅拌范围;在反应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加,可逐渐减慢电机转速,在电机转速减慢的过程中,复位弹簧会将搅拌叶推向反应釜的侧壁,减慢转速,扩大搅拌范围适合高粘度的物料搅拌,在出料时,电机缓慢转动可使得搅拌叶沿着反应
釜内壁刮下物料,提高出料速度。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慢速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2,一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本体1内具有用于混合反应的腔体,本体1的上下两侧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本体1顶部安装有电机2,电机2连接有搅拌器3,搅拌器3包括转动轴4和搅拌叶5,转动轴4从本体1顶部穿入,转动轴4上具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加强部10,加强部10大致呈球形,在加强部10上径向设有通孔,在该通孔上活动穿设有搅拌杆6,搅拌杆6一端固定连接搅拌叶5,另一端固定连接配重块7,在搅拌杆6上还固定有弹簧定位座8,在弹簧定位座8与加强部10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套在搅拌杆6外,在自然状态下搅拌叶5与本体1内壁相抵。其中配重块7的质量远大于搅拌叶5的质量,在加速转动的过程中搅拌杆6会越来越向配重块7侧移动。搅拌叶5的外端倾斜,在沿着反应釜内壁刮时具有对物料具有斜向下的推力。
[0011]
这种高粘度多元醇聚醚反应釜在使用时,在反应刚开始时,物料粘度较小,电机2转速可以调节为较快的转速,在快速转动时,配重块7会将搅拌叶5向中心拉动,缩小搅拌范围;在反应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加,可逐渐减慢电机2转速,在电机2转速减慢的过程中,复位弹簧9会将搅拌叶5推向反应釜的侧壁,减慢转速,扩大搅拌范围适合高粘度的物料搅拌,在出料时,电机2缓慢转动可使得搅拌叶沿着反应釜内壁刮下物料,提高出料速度。
[0012]
为了在出料时相邻的搅拌叶5刮下的物料能够接续,将上侧搅拌叶5刮下的物料继续向下刮,提高出料速度,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搅拌叶5错位设置,且相邻搅拌叶5在本体1侧壁的轨迹具有重叠。
[0013]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