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3264发布日期:2021-05-04 10:1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液体系统都需要用到过滤器,现有的过滤器的滤芯大都包括过滤片10000和滤纸30,过滤片10000和滤纸30呈交替地叠加从而组成滤芯结构(具体结构请参阅说明书附图的图3)。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的图1至图3,现有的过滤片10000呈圆盘状,过滤片10000的外侧面开设有进水孔10000a,对应地,过滤片10000的内开设有出水孔10000b,过滤时,滤芯在泵体的作用下,使得滤芯的外侧形成高压,而滤芯的内侧形成低压,待过滤的滤液从两过滤片10000的外侧进入,经过两过滤片10000中间的滤纸过滤,再通过两过滤片10000的内的出水孔10000b流出。出水孔10000b呈倾斜的贯穿设置,故过滤片10000的上下端面和出水孔10000b可以通过模具的上下两侧的一次开模完成。由于进水孔10000a设置在过滤片10000的外侧面,外侧面与过滤片1000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垂直以压紧滤纸30,且进水孔10000a是在圆弧面上,故若要完成上下端面的成型以及圆弧面上进水孔10000a的加工,对应的模具,如包括进水孔一次成型的模具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为了减少成本,往往先通过模具只完成上下两个端面和出水孔10000b的成型,再通过人工在过滤片10000的外侧面进行穿孔,然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和加工成本高,而且容易因为人工的误差而导致开孔过大或者偏移,这样会造成后续滤纸的移位、变形和过滤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导致过滤效果差;另外,由于外侧面的进水孔10000a的开设难度较大,故进水孔10000a一般数量不能设置太多,然而,这样也会使得压差过大而导致滤纸30膨胀不均匀、破损或者无法紧紧贴合过滤片10000,这样也同样会影响过滤的效果,进水孔10000a从加工容易程度与经济性考虑,尺寸不能设定过小,故孔的开设也使得过滤片10000的厚度不能设定得太薄,整体厚度大幅度增加,甚至达到13至15mm。

而且,由上可得,现有的过滤装置的滤芯在泵体的作用下,使得滤芯的外侧形成高压,而滤芯的内侧形成低压,待过滤的滤液从两过滤片10000的外侧进入,经过两过滤片10000中间的滤纸过滤,再通过两过滤片10000的内的出水孔10000b流出,这种方式会使得过滤片之间的变形位移量不均,长期以来过滤片间的滤纸就会变形,滤纸与过滤片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从而不便于过滤,过滤变得十分不可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其具有过滤效果优良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包括基架、过滤槽、泵体和过滤器,所述过滤槽安装于所述基架,所述过滤器内置于所述过滤槽,所述泵体安装于所述基架并与所述过滤器连通,借由所述泵体使得所述过滤器的中心轴处形成高压以及所述过滤器的外侧形成低压,以使得待过滤液可从过滤器的中心轴处流向所述过滤器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基架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过滤槽的槽口处,所述过滤器对应所述固定杆设有挂钩,所述挂钩挂设于所述固定杆。

较佳地,所述基架为机架或龙门架。

较佳地,所述过滤槽沿所述基架的长度方向排列,每个所述过滤槽内安装有所述过滤器。

较佳地,所述过滤器包括固定架、滤纸和过滤片,所述过滤片与所述滤纸依次呈交替设置并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

具体地,所述过滤片包括过滤片主体,过滤片主体的中部开设有中心轴孔,所述过滤片主体的中心轴孔处具有内卡合边缘,所述过滤片主体的外边缘处具有外压紧边缘,所述内卡合边缘与所述外压紧边缘之间形成位于所述过滤片主体上端面处的上流通槽和位于所述过滤片主体下端面处的下流通槽,所述内卡合边缘开设有与所述下流通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压紧边缘开设有与所述上流通槽连通的缺口。

具体地,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过滤片主体的中心轴呈周向布置。

具体地,所述上流通槽上设有用于支撑滤纸的上加强筋。

具体地,所述上加强筋沿所述过滤片主体之中心轴的径向呈间隔开设置以形成加强单元,所述加强单元沿所述过滤片主体之中心轴呈环形阵列。

具体地,相邻两所述加强单元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正对所述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由于设置了基架、过滤槽、泵体和过滤器,过滤槽安装于基架,过滤器内置于过滤槽,泵体安装于基架并与过滤器连通,借由泵体使得过滤器的中心轴处形成高压以及过滤器的外侧形成低压,以使得待过滤液可从过滤器的中心轴处流向过滤器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颠覆传统的液体过滤流向,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与传统的液体流向相反,液体从过滤器的中心轴孔流向过滤器的外侧,使多个过滤片之间的变形位移量能均匀分布,而不会累积在一处,其均匀分布的位移尺寸相对于物理过滤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过滤变得安全可靠。另外,过滤器因为采用内压式,故可以采用无耐压外壳的过滤器型式,解决了外壳耐压因工艺、材质和结构受限的问题,同时因无外壳设计,也完全避免了空气储留聚积,影响液体质量与排气不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具有过滤效果优良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过滤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过滤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滤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且基架为机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且基架为龙门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片在仰视方向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片在侧视方向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片在俯视方向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4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1000,过滤装置1000可以为药液过滤机、游泳池过滤机或污水过滤机等带有过滤器的过滤装置1000,但不限于此。过滤装置1000包括基架200、过滤槽200a、泵体300和过滤器100,基架200可以为机架或龙门架,过滤槽200a安装于基架200,过滤槽200a内装有液体,过滤器100内置于过滤槽200a,于本实施例中,过滤器100设置有多个,多个过滤器100排列于过滤槽200a内,泵体300安装于基架200并与过滤器100连通,借由泵体300使得过滤器100的中心轴处形成高压以及过滤器100的外侧形成低压,以使得待过滤液可从过滤器100的中心轴处流向过滤器100的外侧。

请参阅图6至图11,过滤器100包括固定架20、滤纸30和过滤片10,过滤片10与滤纸30依次呈交替设置并通过固定架20固定。其中,过滤片10包括过滤片主体1,过滤片主体1的中部开设有中心轴孔11,过滤片主体1的中心轴孔11处具有内卡合边缘2,内卡合边缘2为由过滤片10的中心轴向上、下两侧延伸而成,内卡合边缘2为环状结构,过滤片主体1的外边缘处具有外压紧边缘3,外压紧边缘3为由过滤片主体1的外边缘向上、下两侧延伸而成,外压紧边缘3为环状结构。当过滤片10与滤纸30依次呈交替堆叠时,相邻两层的过滤片10,即上下两层的过滤片10的中心轴孔11对准位于两过滤片之间的滤纸30的中心孔,相邻两层的过滤片10的内卡合边缘2相互卡合并对滤纸30进行卡紧,相邻两层的过滤片10的外压紧边缘3共同对滤纸30压合。内卡合边缘2与外压紧边缘3之间形成位于过滤片主体1上端面处的上流通槽4和位于过滤片主体1下端面处的下流通槽5,内卡合边缘2开设有与下流通槽5连通的开口21,外压紧边缘3开设有与上流通槽4连通的缺口31,缺口31的设置克服了传统上难以在外压紧边缘3上开孔的困难以达到简化加工模具和大幅度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缺口31的设置能够使得过滤片10结构整体变成更加简单,单片过滤片10的厚度成倍减小,这就会使得整体过滤片10堆叠的厚度成倍减小,单位体积内能够堆叠数量更多的过滤片10,从而在相同的体积内能够成倍地加强过滤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片10突破传统物理过滤结构理论认知,在微小尺寸层面,由于缺口31容易加工,同时尺寸可以设定较小达到毫米甚至微米级别,缺口31的数量可以同时设置为以前通孔数量的多倍甚至数十倍,滤纸30前后压差在极小平面产生的力小于滤纸30结构强度,滤纸30不会发生移位或变形极其微小等现象,从而使得滤纸30与上流通槽4之间形成完整的过滤面腔体。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变截面过滤片结构能使过滤出杂质团能顺着压差方向,以及压差加大自动填充于可能泄漏的点,从而保证提高了过滤的可靠性。泵体300工作使得液体从过滤片主体1的中心轴孔11处进水,即过滤片主体1的中心部分形成高压,过滤片主体1边缘形成低压,液体从上层过滤片10的中心轴孔11处流入,上层过滤片10的下流通槽5和下层过滤片10的上流通槽4共同拼成以流通腔体,液体在流通腔体内压向滤纸30,经过滤纸30过滤的液体从下层过滤片10的缺口31流出,从而实现过滤。颠覆传统的液体过滤流向,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100与传统的液体流向相反,液体从过滤片主体1的中心轴孔11流向过滤片主体1的外侧,从内向外且缺口31的增多使多个过滤片10之间的变形位移量能均匀分布,而不会累积在一处,其均匀分布的位移尺寸相对于物理过滤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过滤变得安全可靠。另外,过滤器100因为采用内压式,故可以采用无耐压外壳的过滤器型式,解决了外壳耐压因工艺、材质和结构受限的问题,同时因无外壳设计,也完全避免了空气储留聚积,影响液体质量与排气不畅的问题。使得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多种安置方式成为可能,减少了点占地面积,简化了泵浦与过滤器、使用装置间的管路联接,降低了安装与使用成本。可以理解的是,上层过滤片10和下层过滤片10为相对堆叠且结构相同的过滤片10,上、下只是两过滤片10的相对位置。

请参阅图7至11,多个缺口31沿过滤片主体1的中心轴呈周向布置,较优的是,相邻两缺口31之间的间隔相等,从而提高排液的均匀性。于本实施例中,缺口31设置有57个,缺口31以三个为一组的等间隔排列。由于传统的孔状结构难以开设,故每个孔都开设的尺寸较大,从而使得外压紧边缘3的厚度较大,而缺口31的设置克服了开设的困难,故缺口31可以设置地较小,相应地,外压紧边缘3的厚度可以设置得很小,过滤片10整体就可以非常轻薄,体积较小。

请参阅图7至图11,上流通槽4上设有用于支撑过滤片10的上加强筋61,上加强筋61的设置不仅能对过滤片10的整体结构进行补强以避免变形的现象,而且上加强筋61能够对滤纸30进行支撑和压紧过滤片10的作用以达到液体压向滤纸30,从而达到过滤的效果。较优的是,上加强筋61呈圆弧状结构,但不限于此。与此同时,上加强筋61沿过滤片主体1之中心轴的径向呈间隔开设置以形成加强单元6,加强单元6沿过滤片主体1之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加强单元6呈扇形,但不限于此,相邻两加强单元6之间形成流通通道7,流通通道7正对缺口31以实现将液体导向缺口31位置,从而使得液体做更加顺畅的流动,进而达到更优的过滤效果。

请参阅图7至图11,下流通槽5上设有用于支撑滤纸的下加强筋8,下加强筋8的设置不仅能对过滤片10的整体结构进行补强以避免变形的现象,而且下加强筋8能够对滤纸30进行支撑和压紧过滤片10的作用以达到液体压向滤纸30,从而达到过滤的效果。较优的是,下加强筋8呈条状结构,下加强筋8沿过滤片主体1的径向布置,下加强筋8沿过滤片主体1之中心轴的周向呈间隔开设置。过滤片10通过上下堆叠完成过滤,故上层的过滤片10的下加强筋8正对下层的过滤片10的上加强筋61,圆弧状结构的上加强筋61和呈条状结构的下加强筋8能够共同起到导向作用,从而将液体压向滤纸30,再从缺口31排出。

请参阅图4至图5,基架200设有固定杆200b,固定杆200b位于过滤槽200a的槽口处,过滤器100对应固定杆200b设有挂钩40,挂钩40挂设于固定杆200b。过滤槽200a沿基架200的长度方向排列,每个过滤槽200a内安装有过滤器100。

综上所述,请参阅图1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1000的工作过程做一详细说明:

泵体300工作,使得过滤槽200a内的液体从过滤片主体1的中心轴孔11处进水,即过滤片主体1的中心部分形成高压,过滤片主体1边缘形成低压,液体从上层过滤片10的中心轴孔11处的内卡合边缘2的开口21流入,上层过滤片10的下流通槽5和下层过滤片10的上流通槽4共同拼成以流通腔体,液体在流通腔体内压向滤纸30以使得滤纸30处于高压,经过滤纸30过滤的液体从下层过滤片10的缺口31流出,从而实现过滤。

通过在外压紧边缘3开设有与上流通槽4连通的缺口31,克服了传统上难以在外压紧边缘3上开孔的困难以达到简化加工模具和大幅度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缺口31的设置能够使得过滤片结构整体变成更加简单,单片过滤片10的厚度成倍减小,使得产品可以达到小于6mm的厚度,若采用较高的模具加工工艺,甚至可以更薄,这就会使得整体过滤片10堆叠的厚度成倍减小,单位体积内能够堆叠数量更多的过滤片10,从而在相同的体积内能够成倍地加强过滤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片10突破传统物理过滤结构理论,在微小尺寸层面,由于缺口31容易加工,缺口31的数量可以同时设置为以前通孔数量的多倍,滤纸30前后压差产生的力小于滤纸30结构强度,滤纸30不会发生移位或变形等现象,从而使得滤纸30与上流通槽4之间形成完整的过滤面腔体。与此同时,变截面过滤片结构使过滤杂物能顺着压差自动填充于可能泄漏的点,从而保证过滤的可靠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