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冷却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644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淬火冷却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热废水的回收利用装置。
现有技术中,采用喷水冷却使工件淬火,冷却工件后的水(简称废水)含有某些杂质如氧化铁皮等。同时还含有一定的热量。这种冷却水一般没有回收,或者只回收废水,未回收其热量。这对水资源和热能利用都是一种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收利用装置,将收集起来的淬火冷却废水加以简单的处理后,重复使用,并利用其热量,以满足热处理工艺对水温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装置来实现的,淬火冷却水回收装置由水箱、淬火冷却水引入管、混合水引出管、排污管及温度计等组成。所述的水箱可以由一级至多级水箱组成,淬火冷却水引入管设在第一级水箱的上部,混合水引出管设在最末一级水箱的下部,排污管设在水箱底部或靠近底部处,在水箱与水箱之间还装有连接管;在最末一级水箱的上部装有新水引入管,每一级水箱的淬火冷却水出口处均装有滤网。
在水箱的淬火冷却水进口侧及混合水出口侧分别装有温度计。
据某厂实际生产中的测定,淬火废水的水温有40~60℃,水耗量为0.5~1t/h,经该装置回收处理后,可回收50~70%的热量,80~90%的水。这样,不仅节约了用水,而且回收了淬火废水中的热量。大部份水被重复使用,这对缺水少水的地区意义更为重大。该装置结构简单,投资不多,效果显著。该装置不仅适用于工件或型材淬火废水的回收,也适合其他类似情况下的回收和利用。


图1回收装置剖面图图2A向视图图3B向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是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典型实例,可以实现三级过滤和三次沉淀。淬火废水由位于水箱1上部的管9引入水箱,水中的杂质在箱内初次沉淀,沉淀后的水经水箱隔板8上部的孔2流入水箱3,孔2处装有滤网,水流经孔2时,进行初步过滤。在水箱3中杂质进一步沉淀。接着,水经隔板10上部的孔13流入水箱14,孔13处装有滤网,水流经孔13时,被二次过滤。在水箱14中,含杂质的水进行第三次沉淀。为了调节水温和补充水量,可通过设在水箱14上部的新水补充管4添加新水,新水的温度和水量根据工艺对混合水的要求决定。新旧水自然混合后,由混合水引出管6引至淬火机组处使用。引出管6的端部也装有滤网,混合水流经此处时,进行第三次过滤。管5为溢流管,管7及管11为排污管。为便于测温,在水箱1和水箱14的适当位置分别装有温度计12。
用户可按
图1的方案实施,也可将水箱1、3及14分别做成独立的水箱,或者做成组合形式;即水箱1独立,水箱3与14结合,中间加隔板;或者水箱1与3结合,中间加隔板,水箱14独立,此时,孔2及13则要根据组合情况或者开孔,或者用管子连接,使废水可以从一个水箱流入另一个水箱,以实现多级沉淀和过滤。
该装置制作材料不限,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均可。为减少水箱等件散热损失,可用保温材料对水箱,废水引入管,新水补充管,混合水引出管等进行包扎。
权利要求1.一种淬火冷却水回收装置,它由水箱(1、3、14)、淬火冷却水引入管(9)、混合水引出管(6)、排污管(7)及温度计(12)等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箱可以由一级至多级水箱组成,淬火冷却水引入管(9)设在第一级水箱(1)的上部,混合水引出管(6)设在最末一级水箱(14)的下部,排污管(7、11)设在水箱底部,在水箱与水箱间还装有连接管(2、13);在最末一级水箱(14)的上部装有新水补充管(4),每一级水箱的淬火冷却水出口处均装有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箱的淬火冷却水进口侧及混合水的出口侧分别装有温度计(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淬火冷却水回收装置,它由水箱、淬火冷却水引入管、混合水引出管、排污管等组成。所述的水箱可以由一级至多级水箱组成,淬火冷却水引入管、混合水引出管、排污管分别设在水箱的上部、下部和底部。在水箱与水箱之间装有连接管,在水箱的部上装有新水引入管,每一级水箱的淬火冷却水出口处均装有滤网。本装置不仅能回收冷却水,还能回收其热量,它适合工件或型材淬火冷却水的回收。
文档编号B01D36/04GK2160454SQ9222067
公开日1994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5日
发明者郑体成, 吴德祥, 李巍, 韦永华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