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薄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771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薄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污水的活性污泥处理和凝集分离处理等过程中使用的过滤薄膜组件。
以往的浸入式过滤装置如图1所示,由过滤薄膜组件1构成。过滤薄膜组件1浸在处理槽2中,包括过滤单元3。该过滤单元3由上部壳体4及若干滤膜件5构成。上部壳体4呈上端侧及下端侧均开口的箱状,在上部壳体4的内部沿铅直方向平行地设置若干滤膜件5,邻接的滤膜件5间有适当间隙,各滤膜件5间的间隙形成流路。该滤膜件5是在平板状的滤板上设置复盖其表面的过滤薄膜形成的。滤膜件5的滤板设有用于集聚透过过滤薄膜的膜透过液的集水孔,集水孔形成滤膜件5中的膜透过液流路的一部分。
与上部壳体4连接的下部壳体6的内部配置空气扩散管7,空气扩散管7将来自供给源的氧气和空气等曝气用气体A朝上方喷出。从该空气扩散管7喷出的曝气用气体A因气升效果引起上向流,与周围的被处理液一起形成气液混合流,流过邻接的滤膜件5之间的流路。
吸管8的一端与集水管9a连通,集水管9a通过挠性吸管9b与形成在各滤膜件5间的膜透过液流路连通。吸管8的另一端与吸泵10的吸入侧连接,吸泵10的排出侧连接有排出管11。
进行处理时,驱动吸泵10,使吸力作用在滤膜件5的膜透过液流路上,过滤被处理液,用吸泵10通过吸管9b、集水管9a及吸管8吸入透过过滤膜的膜透过液,通过排出管11,送向后面的系统。
在该期间,各滤膜件5的相互间的流路上气液混合流B沿膜面流过形成扫流,抑制膜面上附着滤饼层(层)。
但是,在以往的滤膜件5中,滤板使用实心材,所以,过滤薄膜与滤板表面之间的膜透过液流路呈薄层状,液流阻力变大。因此,吸泵10所产生的吸引压力不能对滤膜件5的过滤薄膜的整个面均一地起作用,与吸管9连通的集水孔附近的吸引压力大,所以集水孔附近形成所说滤饼层。这样,滤饼层形成在过滤薄膜的局部,扫流效果不能充分发生,存在加快形成滤饼层的问题。
另外,如图2所示,从设于空气扩散管7上的朝上的空气扩散口7a喷出的曝气用气体扩散成扇状,与从下部壳体6的下部开口流入的被处理液一起形成气液混合流。但是,当滤膜件5的下端与空气扩散管7的距离为小于500mm的短距离时,曝气用气体没有充分扩散,气液混合流偏向滤膜件5的中央附近流动。并且,与滤膜件5下端碰撞的气液混合流的一部分朝水平方向流动,与下部壳体6碰撞成为涡状流,因该涡流的影响,流入滤膜件5、5间的气液混合流的流速在中央部快,而在周边部慢。因此,滤饼层偏向过滤薄膜的局部形成,存在因气液混合流引起的扫流效果不能充分产生、滤饼层的成长变快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吸力均一地作用在滤膜件的过滤薄膜的整个面上、不出现滤饼层偏长的过滤薄膜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过滤薄膜组件是这样构成的,浸入处理槽内的被处理水中,使呈平板状、具有刚性的若干滤膜件沿铅直方向平行设置,且邻接的滤膜件隔开适当间隔地配列,对着形成在相对的滤膜件间的间隙设置扫流供给手段,供给与滤膜件的膜面平行的液流,吸引各滤膜件中的膜透过液的吸引手段与各滤膜件的膜透过液流路连通,在滤膜件中通过具有刚性的结构材形成中空状的用于保持过滤薄膜的膜支持体。
在上述本发明的过滤薄膜组件,由于膜支持体用结构材形成中空状结构,所以,膜支持体的中空部形成流路宽度宽、流阻小的膜透过液流路。因此,透过过滤薄膜的膜透过液流路,同时,吸引手段所产生的吸引压力能均一地作用在滤膜件的过滤薄膜的整个面上,不会在过滤薄膜的膜面上偏长地形成滤饼层。
因此,相对滤膜件间形成的间隙中的流路经常能维持均一的流路宽度,由扫流供给手段供给的相对膜面平行的液流能均一地流过滤膜件的整个膜面,产生充分的扫流效果,能抑制滤饼层的成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结构,本发明的过滤薄膜组件中,滤膜件是这样构成的,由具有刚性的骨架构体形成膜支持体,配置过滤薄膜复盖膜支持体表面的开口,在膜支持体与过滤薄膜之间设有膜支持网。
按照这种结构,膜支持体形成骨架构体,由膜支持体的中空部形成的膜透过液流路对于过滤薄膜具有大的开口面积,通过减少压力损失,能确保高过滤速度。此外,由于是骨架构体,容易在膜支持体内形成足够的空间,即使万一微生物繁殖,也不会闭塞膜透过液流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较佳结构,过滤薄膜组件的滤膜件是这样构成的,将以骨架构体形成的膜支持体分成两框体,以树脂成形,在两方的框体的相对面中,在一方框体的相对面上设置凸部,同时,在另一方框体的相对面上设置凹部,配置过滤薄膜在各框体外侧的外装面上,使过滤薄膜与框体形成为一体,通过嵌合上述凸部和凹部,固定框体。
按照这种结构,由于通过嵌合凸部和凹部固定设置过滤薄膜的一对框体,所以滤膜件的分解组合容易,维修作业中的过滤薄膜的洗净作业变得很容易。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个较佳结构,过滤薄膜组合件是这样构成的,在膜支持体的框体上设有支持过滤薄膜的撑条部,在所说撑条部上设置成为膜透过液流路的孔。
按照这种结构,由于在膜支持体的撑条部上设有成为膜透过液流路的孔,所以,施加有吸引负压时,在用撑条部支持过滤薄膜的状态下,能将设于撑条部上的孔作为流路吸出膜透过液。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结构,过滤薄膜组合件是这样构成的,滤膜件是以袋状过滤膜复盖膜支持体的表面,膜支持体是并列配置若干根具有刚性呈棒状的膜支持骨材,同时,使各膜支持骨材的一端以连接用膜支持骨材连接成一体固定,所说连接用膜支持骨材配置在与所说膜支持骨材相交的方向,将各膜支持骨材间的间隙作为膜透过液流路,将各膜支持骨材的另一端与集水盖连接,所说集水盖与集水手段连通。
按照这种结构,膜透过液流入构成膜支持体的若干膜支持骨材之间,随后流入集水盖,所以其流阻小,能得到高过滤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较佳结构,过滤薄膜组件是将集水盖相对各膜支持骨材的另一端装拆自如地连接着。
按照这种结构,集水盖形成装拆自如的结构,维修时,可以从膜支持骨材上拆下集水盖,换上新过滤薄膜,重复利用膜支持体。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个较佳结构,过滤薄膜组件是这样构成的,滤膜件是将设有微小孔或微小狭缝的一对板体在周缘部相互连接,形成中空状的膜支持体,在膜支持体内部平行配置若干平板状的肋材,所说平板状肋材具有涉及两方板体间的宽度,使各肋材间的间隙形成膜透过液流路。
按照这种结构,透过过滤薄膜的膜透过液通过形成在板体上的微小孔或微小狭缝,进入中空状的膜支持体的内部,通过形成在支持板体的肋材间的膜透过液流路,被吸往滤膜件的外部。此时,因膜支持体呈中空状,所以膜透过液流路的流路截面大,流过流路时膜透过液所受到流阻小,所以能获得高过滤效率。另外,内部用肋材支持中空状的膜支持体,所以能防止膜支持体的弯曲,可以实现过滤薄膜组件的大型化,即使滤膜件大型化,滤膜件间的流路宽度也不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化,对于过滤薄膜的整个面能均等地给予扫除膜面堆积物的扫流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结构,过滤膜组件是这样构成的,在膜支持体的板体和过滤薄膜之间设置衬垫,形成设定的间隙,在板体表面形成微小槽,所说微小槽与微小孔或微小狭缝连通。
按照这种结构,板体和过滤膜间的膜透过液流路能通过衬垫和微小槽扩宽,能使膜透过液流路中的流阻更小。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较佳结构,过滤薄膜组件是这样构成的,在滤膜件下方配置构成扫流供给手段的空气扩散管,该空气扩散管上形成朝下的空气扩散口,滤膜件是在膜支持体的相对的端部设置缘支持体,所说缘支持体用于在邻接滤膜件的相对的过滤薄膜之间形成设定的间隙,至少一方的缘支持体形成为中空体,所说中空体构成膜透过液流路。
按照这种结构,从空气扩散口喷出的曝气用气体的气泡先是朝下喷出,然后上升,即使在滤膜件的下端与空气扩散装置间距离很短时也不会产生涡流,以能防止污泥附着在膜面上的流速供给到滤膜件间的膜透过液流路中。此时,滤膜件具有刚性,同时,通过滤膜件的缘支持体的厚度,邻接的滤膜件的过滤薄膜相互之间形成设定的间隙,所以,能以简单结构将流路宽度维持成一定。因而,能充分产生气液混合流所引起的扫流效果,即使是通常的曝气空气量也能防止过滤效率的降低。
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图1是以往过滤薄膜组件的整体斜视图;图2是表示相同过滤薄膜组件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过滤薄膜组件的整体斜视图;图4是表示相同过滤薄膜组件中的滤膜件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5是相同的滤膜件的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滤膜件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7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的滤膜件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8是相同滤膜件的横剖面图;图9是相同滤膜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1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的滤膜件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11是相同滤膜件的纵剖面图;图12是相同滤膜件的横剖面图;图13是相同滤膜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14是另外的滤膜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5是相同滤膜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1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滤膜件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17是相同滤膜件的横剖面图;图18是相同滤膜件的横剖面图;图19是另外的滤膜件的纵剖面图;图20是另外的滤膜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1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的滤膜件的局剖剖切正面图;图22是相同滤膜件的纵剖面图;图23是相同滤膜件的横剖面图;图24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的过滤薄膜组件的整体斜视图;图25是表示相同过滤薄膜组件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剖面图;图26是相同实施例中的滤膜件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27是相同滤膜件的纵剖面图;图28是相同滤膜件的横剖面图;图2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滤膜件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30是相同滤膜件的纵剖面图;图31是相同滤膜件的横剖面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图3是表示本发明过滤薄膜组件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过滤薄膜组件102浸在曝气槽101的内部,一面从配置在过滤薄膜组件102下部的空气扩散管103使空气等扩散,一面进行由生水供给管104供给的生水105的净化处理。在曝气槽101的底部,为了拉拔槽内的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拉拔管107与污泥泵106连接。
过滤薄膜组件102是用于进行在生水105的活性污泥处理等中产生的曝气槽混合液108的固液分离的。过滤薄膜组件102是在上下两面均开放的方形箱框109的内部沿铅直方向配置若干滤膜件110,它们按一定间隔并列设置。
空气扩散管103是将含有空气等的氧气的曝气用气体111吹入形成在滤膜件110之间的流路,其通过配置在滤膜件110下方的供气管112与鼓风机113连接。并且,滤膜件110的膜透过液流路通过吸入管114与膜透过液槽115连通,在吸入管114上设有抽吸膜透过液116的吸泵117。
如图4和图5所示,滤膜件110由膜支持体118、膜支持网119和有机过滤薄膜120构成。膜支持体118是用槽形不锈钢形成矩形框体,框体内侧的空间构成膜透过液116的流路。框体内侧用同样的不锈钢设有纵横交叉的撑条11、12,横条121上设有若干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孔123,而纵条122上设有若干在水平方向贯通的孔12。这些孔123也成为膜透过液116的流路。在膜支持体118和过滤薄膜120之间将膜支持网119焊接在框状膜支持体118上,由该膜支持网119支持过滤薄膜120,同时,在膜支持体118与过滤薄膜120之间形成设定的间隙。
过滤薄膜120复盖膜支持体118的两侧的表面,为了保持水密性,在周缘部用粘接剂固结在膜支持体118上,或使用熔接带通过加热或超声波等将其熔接在膜支持网119上。而且,在膜支持体118上设有吸咀124,使膜透过液116在过滤薄膜120内侧通过,导向滤膜板件110的外部,该吸咀124与上述吸入管114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从生水供给管104送往曝气槽101内的生水105被从鼓风机113经供气管112及空气扩散管103吹向滤膜件110之间流路的曝气用气体111曝气,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并且,滤膜件110的框状的膜支持体118的内侧通过吸入管14受到吸泵117产生的吸力,使曝气槽混合液108在过滤薄膜120进行固液分离。透过过滤薄膜120的洁净的膜透过液116从吸咀124通过吸入管114送向膜透过液槽115。另外,从空气扩散管103喷出的曝气用气体111因气升作用产生上向流。该上向流形成气液混合流,通过邻接的滤膜件110之间的流路,成为与过滤薄膜120的膜面平行的扫流,抑制附着滤饼层。
此时,膜支持体118呈中空状结构,膜支持体118的中空部形成流路宽度宽、流动阻力小的膜透过液流路,所以透过过滤薄膜120的膜透过液116快速流过膜透过液流路,由吸泵117所产生的吸力对于滤膜件110的过滤薄膜120的整个面均一地起作用,不会在过滤薄膜120的膜面上偏长滤饼层。
因此,形成在对向的滤膜件100间的间隙流路能经常维持均一的流路宽度,扫流在滤膜110的整个膜面上均一地流过,扫流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因吸力而被赋势在膜支持体118侧的过滤薄膜120通过膜支持网119保持在膜支持体18上,膜支持体118和过滤薄膜120之间通过膜支持网119经常维持设定间隙。这样,过滤薄膜120与膜支持体118之间涉及过滤薄膜120的整个面形成与吸咀124连通的空间,吸力作用在过滤薄膜120的整个面上。结果,能防止减少过滤薄膜120的有效过滤面积,同时,提高了过滤效率。即使万一微生物繁殖也不会堵塞过滤处理水的流路。
另外,作为框体的膜支持体及膜支持网的材料也可以不是不锈钢而采用塑料树脂。图6表示其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起同样作用的部件标注相同标号。
在该实施例中,滤膜件110的膜支持体131在框体内侧一体地形成交叉的撑条132、133,在撑条132及13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通孔(图示省略),构成膜透过液的流路。
图7和图8表示本发明的过滤薄膜组件中的滤膜件的另一个实施例,滤膜件201是将形成骨架体的膜支持体分成两框体202、202以树脂成形的,各框体202、202由5—15mm程度宽的框状部203及纵横交叉在该框状部203的内侧的纵条204、横条205一体成形的。
当两框体对准时,设在一方的框体202上的纵条204和设在另一方的框体202上的纵条204以及设在一方的框体202上的横条205和设在另一方的框体202上的横条205互相错开,处于不相对的位置,不会成为形成在框体202内侧的膜透过液流路206的阻力。并且,在横条205上设有若干上下方向贯通的孔207,在纵条204上设有若干左右方向贯通的孔207,这些孔207也构成膜透过液流路206的一部分。纵条204和横条205的间距最好为10—50m,纵条204和横条205的宽度为2—6mm是合适的。另外,以50—100mm间距设置1—2mm直径的孔207是合适的。
纵条204和横条205在框体202的一方的侧面上与框状部203成为同一平面,在该侧面上配置过滤薄膜208。在框状部203上一体地设有将膜透过液导向滤膜件201的外部的圆筒状的吸咀209的半体。
双方的框体202、202的相对面中,在一方的框体202的相对面上设有凸部210,同时,在另一方的框体202的相对面上充有凹部211。通过该凸部210和凹部211的嵌合,使双方的框体202一体化,框状部203之间及吸咀209的半体之间接合,构成滤膜件201的膜支持体。
制造滤膜件201时,以高温熔融ABS树脂等的热可塑性树脂,使其流入铸型内,形成具有上述那样的框状部203、吸咀209的半体、纵条204、横条205、凸部210或凹部211的框体202。此时,在框体202的一侧面配置过滤薄膜208,使其与树脂熔融为一体,将框体202和过滤薄膜208形成为一体。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设置有过滤薄膜208的一对框体202、202是通过嵌合凸部210和凹部211进行固定的结构,所以滤膜件201的分解组合容易,维修作业时的过滤薄膜的洗净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当存在吸力时,以横条204和纵条205支持过滤薄膜208的状态,孔207作为流路,能吸出膜透过液,可以减少膜透过液的流阻。
作为框体202之间的另外的结合结构有图9所示那种。在图9中,一方的框体202的框状部221的相对面的截面呈L字状,呈L字状的一方的框状部221的一部分嵌合在另一方的框体202的框状部203的内侧,分别设在重合面221a、203a上的凹部211与凸部210互相嵌合。并且,双方的框体202、202之间设有橡胶类的密封件,能确实地保证密封性。
图10—图13中表示本发明的过滤薄膜组件中的滤膜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10—图13中,滤膜件301的膜支持体302是这样构成的并列地配置若干根膜支持骨材303,各膜支持骨材303的一端用配置在与这些膜支持骨材303相交方向的连接用膜支持骨材304连接。膜支持骨材303和连接用膜支持骨材304形成由塑料或不锈钢构成的有刚性的部件,膜支持骨材303和连接用膜支持骨材304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椭圆形等形状。
膜支持骨材303的另一端插入集水盖305的开口306中,膜支持骨材303和集水盖305通过熔接或粘接固定。这样,在膜支持骨材303、303之间形成通过集水盖305的膜透过液流路307。在集水盖305上设有与吸入管114连通的吸咀308。为精密过滤薄膜或半透过滤薄膜的过滤薄膜309呈袋状,复盖在膜支持体302的两侧表面,为了保持水密封性,在集水盖305的周缘部通过粘接或熔接固定。膜支持体30和过滤薄膜309之间设有围绕膜支持体302的膜支持骨材303的多孔质材310保护过滤薄膜309,多孔质材310由毡、或无纺布或呢绒等在三维方向有微小连通孔的材质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集水盖305使吸力作用在膜支持骨材303、303之间的膜透过液流路307中,通过过滤薄膜309进行过滤处理。此时,膜透过液311流入膜支持骨材303、303之间的膜透过液流路307之后,通过该截面形状大的流路送入吸入管114,因此不会受到大的流阻,提高了过滤效率。
另外,由于多孔质材310,过滤薄膜309和膜支持体302之间能经常维持设定的间隙,所以,容易使吸力作用在过滤薄膜309的整个面上,能防止有效过滤面积的减少,这样也能提高过滤效率。
另外,通过以具有刚性的膜支持骨材303构成膜支持体302,能够防止滤膜件301之间的流路宽度成为不均等,能对整个膜面进行均等的扫流。这样,能防止膜面附着物局部堆积,经常确保高的过滤速度。也可以一体地形成膜支持骨件303和集水盖305。
集水盖305和膜支持体302的结合也可以形成为图14和图15所示的结构,在图14和图15中,沿集水盖321的开口的周缘部的内侧面设置具有弹性的段部322,若干根膜支持骨材303装拆自如地夹入两内侧面段部322、322中。为了插入段部322、322之间,膜支持骨材303的端部303a的直径形成为比其它部分小。
采用此结构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同时,由于集水盖321与膜支持体302的膜支承骨材303装拆自如,所以,过滤薄膜309达到寿命时,废弃集水盖321,能很容易地再利用膜支持体302。
图16—图18表示本发明的过滤薄膜组件中的滤膜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16—图18中,滤膜件401的膜支持体402呈中空状,设有约1—3mm直径的微小孔403的一对平板404、404的周缘部之间用平板状的连接支持材405连接,在全周上封闭。配置过滤薄膜406复盖在该膜支持体402的两侧的表面上,同时,在膜支持体402上设有与中空状内部连通用于吸出膜透过液的吸咀407。
膜支持体402的内部配置若干平行的肋材408,通过肋材408隔一定间隔支持着平板404、404,同时,在肋材408、408间形成膜透过液流路409。肋材408在吸咀407侧与连接支持材405之间隔开有间隔,在吸咀407侧形成集水部410。
上述微小孔403沿肋材408间的膜透过液流路409设置,也可以在各肋材408上设置用于膜透过液通向邻接的膜透过液流路409的微小孔411。
另外,为精密过滤薄膜或半透过滤薄膜的过滤薄膜406在周缘部通过粘接或熔接固定在膜支持体402上。在膜支持体402和过滤薄膜406之间设有衬垫412使得在膜支持体402和过滤薄膜406之间保持设定间隙。衬垫12由毡或无纺布或呢绒等在三维方向具有微小连通孔的材质构成。
按照这种结构,膜透过液通过衬垫412及平板404的微小孔403流入膜支持体402的内部,随后,通过膜透过液流路409集中到集水部410,经吸咀407吸出到滤膜件401的外部。此时,膜支持体402中的膜透过液流路409的流路截面积大,在邻接的膜透过液流路409之间也能通过微小孔411确保流路畅通,所以流过膜透过液流路409时的流阻小,能使吸力作用在过滤薄膜406的整个面上。
另外,由于中空状的膜支持体402的内部有肋材408支持,所以,能防止朝图16中的X轴、Y轴方向的弯曲,滤膜件401间的流路宽度不会出现不规则的变化,所以对过滤薄膜406的整个面具有均等的扫流效果。并且,衬垫412成为将膜透过液导向微小孔403的流路。
如图19所示,滤膜件401也可以在肋材408、408之间设置斜肋材413。该斜肋材413连接邻接的一方的肋材408的上端和另一方的肋材408的下端。在该斜肋材413上也设置微小孔414以使膜透过液能够通过。
按照此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滤膜件401的刚性。
如图20所示,滤膜件401也可以在平板404上设有膜透过液流路409的宽度方向的微小狭缝415,在平板404的整个表面上设置通向微小狭缝415的微小槽416。
按照这个实施例,也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同时,通过微小槽416,平板404表面的膜透过液容易被导向微小狭缝415,所以膜透过液更容易流入膜支持体402的内部。
如图21—图23所示,滤膜件401也可以设置成在相对两边连接一对平板404,在其它两边设置集水部410。即,一对长方形平板404、404在长边部404a用连接支持材405连接,形成中空状的膜支持体402。并且,在平板404的短边部404b设置槽形集水盖417,在集水盖417的内侧形成集水部410。
集水盖417的一端用罩418封闭,同时,在集水盖417的另一端设置吸咀419。
按照这个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同时,吸力作用在两端的集水部410上,即使是大型的滤膜件也能使吸力作用在过滤薄膜406的整个面上。
图24—图28表示本发明的过滤薄膜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在图24—图28中,过滤薄膜组件500是这样构成的,在上下开口的箱框501的内部以适当间隔并列配置平板状的滤膜件502,在各滤膜件502上形成吸咀503。
并且,在箱框501的内部,滤膜件502的下方、且比箱框501的下部开口上方的位置上配置空气扩散管504。空气扩散管504的空气扩散口504a设置成朝下。
滤膜件502的膜支持体505用塑料或不锈钢等形成波形,表面形成膜透过液流路506,过滤薄膜507复盖膜支持体506的表面。在膜支持体505和过滤薄膜507之间设有毡等在三维方向具有连通孔的衬垫508。如图所示,过滤薄膜507也可以呈筒状,与片状过滤薄膜507的相对边彼此贴合。
在滤膜件502的一方的端部设置方柱状的缘支持体509,该缘支持体509与过滤薄膜507的缘部一起复盖膜支持体505的端部505a。缘支持体509比膜支持体505的宽度大若干,同时具有一定厚度,在膜支持体505的周缘部,通过将树脂510充填在过滤薄膜507和缘支持体509之间,进行密封。在缘支持体509的内部确保作为集水部的空间,该集水部511与膜透过液流路506和吸咀503两方连通。膜支持体505的另一方的端部505b与过滤薄膜507的缘部一起用具有一定厚度的实心缘支持体512和树脂513密封。
滤膜件502通过这些缘支持体509及实心缘支持体512的厚度以适当间隔配置在箱框501的内部。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从空气扩散管504的空气扩散口504a喷出的曝气用气体朝下方喷出,然后转为上升,所以即使当滤膜件502的下端与空报扩气管504之间距离短的状态下也不会产生涡流,能以防止在膜面附着污泥的速度供给滤膜件502之间的膜透过液流路506。
此时,滤膜件502具有刚性,同时,由于滤膜件502的缘支持体509的宽度,在邻接的滤膜件502的过滤薄膜507的相互之间形成设定的间隙,所以能以简单的结构维持流路宽度一定。因此,能充分产生气液混合流的扫流效果,即使是通常的曝气空气量也能防止降低过滤效率。
滤膜件502也可以如图29—图31所示结构构成,滤膜件502的膜支持体521是这样构成的,相对的一对侧面壁部522、522之间形成中空状,在其内部平行地设置若干支持壁部523,它们跨越在两侧的侧面壁部522、522间。这样,膜支持体521具有刚性,同时,在膜支持体521的内部形成膜透过液流路506。在侧面壁部522的表面形成直径约1—3mm的若干微小孔524,设有过滤薄膜507复盖膜支持体521。在该滤膜件上虽然没有设置衬垫,但是也可以设置衬垫,进行膜支持体521和过滤薄膜507之间的密封。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薄膜组件,浸入处理槽内的被处理水中;其特征在于呈平板状、具有刚性的若干滤膜件沿铅直方向平行设置,且邻接的滤膜件隔开适当间隔地配列;对着形成在相对的滤膜件间的间隙设置扫流供给手段,供给与滤膜件的膜面平行的液流;吸引各滤膜件中的膜透过液的吸引手段与各滤膜件的膜透过液流路连通;在滤膜件中通过具有刚性的结构材形成中空状的用于保持过滤薄膜的膜支持体。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过滤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滤膜件结构如下由具有刚性的骨架构体形成膜支持体;配置过滤薄膜复盖膜支持体表面的开口;膜支持体与过滤薄膜之间设有膜支持网。
3.按照权利要求1的过滤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滤膜件结构如下将构成骨架构体的膜支持体分成两框体以树脂成形;在两方框体的相对面中,在一方框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凸部,同时,在另一方框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凹部;各框体外侧的外装面上配置过滤薄膜,使过滤薄膜与框体形成为一体;通过嵌合上述凸部和凹部,固定框体。
4.按照权利要求3的过滤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膜支持体的框体上设置支持过滤薄膜的撑条部,在所说撑条部上设有孔,成为膜透过液的流路。
5.按照权利要求1的过滤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滤膜件结构如下以袋状的过滤薄膜复盖膜支持体的表面;膜支持体是并列地配置若干根具有刚性呈棒状膜支持骨材,同时,使各膜支持骨材的一端以连接用膜支持骨材连接成一体固定,所说连接用膜支持骨材配置在与所说膜支持骨材相交的方向;将各膜支持骨材间的间隙作为膜透过液流路;将各膜支持骨材的另一端与集水盖连接,所说集水盖与集水手段连通。
6.按照权利要求5的过滤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将集水盖相对各膜支持骨材的另一端装拆自如地连接着。
7.按照权利要求1的过滤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滤膜件结构如下设有微小孔或微小狭缝的一对板体在周缘部相互连接,形成中空状的膜支持体;在膜支持体内部平行配置若干平板状肋材,所说平板状肋材具有涉及两方板体间的宽度;使各肋间的间隙形成膜透过液流路。
8.按照权利要求7的过滤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膜支持体的板体和过滤薄膜之间设置衬垫,形成设定的间隙;在膜支持体的板体表面形成微小槽,所说微小槽与微小孔或微小狭缝连通。
9.按照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的过滤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滤膜件下方配置构成扫流供给手段的空气扩散管,该空气扩散管上形成朝下的空气扩散口;滤膜件是在膜支持体的相对的端部设置缘支持体,所说缘支持体用于在邻接滤膜件的相对的过滤薄膜之间形成设定的间隙;至少一方的缘支持体形成为中空体,所说中空体构成膜透过液流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过滤薄膜组件,其浸入处理槽内的被处理中。呈平板状、具有刚性的若干滤膜件沿铅直方向平行设置,且邻接的滤膜件隔开适当间隔地配列,对着形成在相对的滤膜件间的间隙设置扫流供给手段,供给与滤膜件的膜面平行的液流,吸引各滤膜件中的膜透过液的吸引手段与各滤膜件的膜透过液流路连通,在滤膜件中通过具有刚性的结构材形成中空状的用于保持过滤薄膜的膜支持体。
文档编号B01D63/08GK1124174SQ9411651
公开日1996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7日
发明者清水健二, 石田宏司, 山田丰, 和泉清司, 师正史, 添田祜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