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313692阅读:来源:国知局
H 5. 0):称取0· 2g海藻酸钠溶于200ml 0· 5M NaCl溶 液中,用HCl调节pH至5.0。
[0044] 取IOml上述制备的1.0 mg/ml的壳聚糖溶液与Cry8Ca2球形晶体蛋白质的沉淀物 混勾,利用定轨振荡器在70rpm/min下震荡20min。离心,3000rpm,15min,弃上清。将沉淀 物悬浮水洗后离心,3000rpm,15min,弃上清,重复2-3次。此为第1层囊壁。
[0045] 取10ml 1.0 mg/ml海藻酸钠与上述沉淀混勾,震荡20min。离心,3000rpm,15min。 弃上清。将沉淀物悬浮水洗后离心,3000rpm,15min,弃上清,重复2-3次。此为第2层囊壁。
[0046] 重复上述步骤,依次组装第3-9层囊壁,囊壁从内向外的顺序为:壳聚糖-海藻酸 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
[0047] 最终得到以Cry8Ca2球形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海藻酸 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的顺序组装的蛋 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9层。
[0048] 实施例2
[0049] 芯材的制备:CrylAc立体菱形晶体蛋白质和芽胞的混合物的提取的过程或参考 Ke Luo,David Banks,Michael J.Adang. Toxicity, binding, and permeability analyses of four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l delta-endotoxins using 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 of Spodoptera exigua and Spodoptera frugiperda. Appl Environ Microb,1999, 65:457 - 464 进行。
[0050] 1.0 mg/ml CrylAc立体菱形晶体蛋白质和芽胞的混合物:50mg CrylAc晶体蛋白质 和芽胞的混合物溶于50ml蒸馏水中。其中的浓度为蛋白质的浓度,且浓度的确定方法为为 利用SDS-PAGE进行蛋白质电泳后测定的蛋白质浓度。
[0051] 取IOml如上配制的1.0 mg/ml CrylAc晶体蛋白质和芽胞的混合物溶液,6000rpm 离心20分钟(min),弃上清。将沉淀物水洗后再6000rpm离心20min,弃上清,重复1-2次。 其中的沉淀物即为CrylAc晶体蛋白质和芽胞的混合物。
[0052] 以CrylAc晶体蛋白质和芽胞的混合物为芯材。
[0053] 其他同实施例1。
[0054] 最终得到以CrylAc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海藻酸钠)5的 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10层。且制备得到的蛋白质微胶囊 中掺杂有芽胞或被壁材包裹的芽胞微胶囊。
[0055] 实施例3
[0056] 以95% DD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其他同实施例2。
[0057] 最终得到以CrylAc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 钠) 5的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10层。且制备得到的蛋白质 微胶囊中掺杂有芽胞或被壁材包裹的芽胞微胶囊。
[0058] 实施例4
[0059] 以90% DD的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其他同实施例2。
[0060] 最终得到以CrylAc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 钠) 5的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10层。且制备得到的蛋白质 微胶囊中掺杂有芽胞或被壁材包裹的芽胞微胶囊。
[0061] 实施例5
[0062] 以Cry8Ca2球形晶体蛋白质和芽胞的混合物为芯材。Cry8Ca2球形晶体蛋白质和 芽胞的混合物的提取方法同实施例2。
[0063] 以海藻酸钠为第一层囊壁,90% DD的壳聚糖为第二层囊壁的顺序组装蛋白质微 胶囊。
[0064] 其他同实施例1。
[0065] 最终得到以Cry8Ca2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海藻酸钠-壳聚糖)5的 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10层。且制备得到的蛋白质微胶囊 中掺杂有芽胞或被壁材包裹的芽胞微胶囊。
[0066] 实施例6
[0067] 以CrylAc晶体蛋白质和芽胞的混合物为芯材,其他同实施例3。
[0068] 最终得到以CrylAc立体菱形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海藻酸钠-壳聚 糖-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的顺序组装 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9层。且制备得到的蛋白质微胶囊中掺杂有芽 胞或被壁材包裹的芽胞微胶囊。
[0069] 实施例7
[0070] 包裹的层数为5层,其他同实施例1。
[0071] 最终得到以Cry8Ca2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 糖-海藻酸钠-壳聚糖的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5层。
[0072] 实施例8
[0073] 包裹的层数为8层,其他同实施例1。
[0074] 最终得到以Cry8Ca2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海藻酸钠)4的 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8层。
[0075] 实施例9
[0076] 包裹的层数为12层,其他同实施例1。
[0077] 最终得到以Cry8Ca2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海藻酸钠)6的 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12层。
[0078] 实施例10
[0079] 包裹的层数为20层,其他同实施例1。
[0080] 最终得到以Cry8Ca2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海藻酸钠)i。的 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20层。
[0081] 实施例11
[0082] 以90% DD的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为壁材,其他同实施例1。
[0083] 最终得到以Cry8Ca2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硫酸软骨素)5 的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10层。
[0084] 实施例12
[0085] 以90% DD的壳聚糖和透明质酸钠为壁材,其他同实施例1。
[0086] 最终得到以Cry8Ca2球形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壳聚糖-透明质酸 钠) 5的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10层。
[0087] 实施例13
[0088] 以多聚赖氨酸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其他同实施例1。
[0089] 得到以Cry8Ca2晶体蛋白质为芯材,以从内向外的(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5的 顺序组装的蛋白质微胶囊。该蛋白质微胶囊的囊壁为10层。
[0090] 实施例14
[0091] 配制 50mM Na2CO3溶液(pH 10. 2):称取 0· 53g Na2CO3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用 HCl 调节pH至10. 2。
[0092] 分别配制 ρΗ7· 0、pH8. 0 和 pH9. 0 的 0· IM Tris-HCl 缓冲液。
[0093] I)蛋白质微胶囊的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0094] 采用常规方法,将合成的蛋白质微胶囊样品或晶体蛋白质样品或晶体蛋白质与芽 胞的混合物样品(对照样品)悬浮液置于干净锡箱纸上并自然晾干,之后利用溅射镀膜机 对样品喷金。将喷金后的样品置于扫描电镜(SEM)内观察。
[0095] 采用常规方法,将合成的蛋白质微胶囊样品或晶体蛋白质样品(对照样品)用 2. 5%戊二醛固定,用乙醇和丙酮进行常规的梯度洗脱,然后包埋在树脂混合物中,然后利 用超薄切片机进行切片,利用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进行染色。将处理后的样品置于透射电 镜(TEM)内观察。
[0096]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蛋白质微胶囊及未包裹壁材的晶体蛋白质的对照样品的扫 描电镜形态图;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蛋白质微胶囊及未包裹壁材的晶体蛋白质的对照样 品的透射电镜形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对照样品,即晶体蛋白质或晶体蛋白质与芽胞的 混合物中的晶体蛋白质的表面较为光滑(图IA和图3A),而蛋白质微胶囊的表面粗糙(图 1B、1C、3B和3C),该图像证明晶体蛋白质被成功地组装成微胶囊。包裹球形晶体蛋白质的 微胶囊呈球形,包裹立体菱形晶体蛋白质的微胶囊呈立体菱形。蛋白质微胶囊的粒径约为 0. 6-1. 2 μ m〇
[0097] 本发明制备的微胶囊的尺寸较小,并且微胶囊之间及微胶囊与芽胞或芽胞微胶囊 之间黏连性较小,适合喂食昆虫。其中,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的过程中,扫描电镜图中都有 标尺,可以根据标尺和晶体图片推算出晶体粒径大小。
[0098]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微胶囊及未包裹壁材的晶体蛋白质的对照样品的透射电镜 形态图。
[0099] 图2A为未包裹壁材的晶体蛋白质在透射电镜下的切面图,图2B和2C为蛋白质微 胶囊在透射电镜下的切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晶体蛋白质的图像,图2B和2C中 的图像呈现出晶体蛋白质的外层包裹有一层较薄的白色薄膜,该白色薄膜即为微胶囊的囊 壁,该图像佐证了晶体包裹成功。
[0100] II)蛋白质微胶囊对蛋白质的体外控释情况
[0101] 将制备的微胶囊的悬浮液分装成等量的5份样品,然后对所述样品3000rpm离 心15min,然后弃去上清。向每个沉淀物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0.1 M Tris-HCl缓冲液 (ρΗ7· 0)、0· IM Tris-HCl 缓冲液(pH 8. 0)、0· IM Tris-HCl 缓冲液(pH 9. 0)、和 50mM Na2CO3 溶液(pH 10. 2),震荡混匀。在20°C -37°C的温度范围,优选为20°C -30°C的温度范围,放 置6小时后将悬浮液12000rpm离心20min,然后取上清进行SDS-PAGE,以检测蛋白质释放 效果。
[0102] 通常情况下,晶体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会裂解为可溶性的原毒素。因此,设定不同 PH的碱性环境作为测定晶体从微胶囊中释放的引发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