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0063发布日期:2018-07-03 21:4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电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避免油烟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通常采用在烟道上安装专门的油烟净化装置来消除油烟污染物。现有的油烟净化装置有多种结构,有过滤膜式、水幕式和离心式等等。其中,过滤膜式净化装置虽然能够有效清除油烟,但因容易堵塞,必须经常更换,使用较为麻烦。水幕式净化装置通过水来清除油烟,不仅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浪费大量的水,使用成本较高。离心式净化装置不仅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而且对油烟的清除率也相对比较低。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油烟净化装置的缺陷,人们提出了各种静电净化装置,如专利号为zl02257040.3(授权公告号为cn2586536y)所公开《油烟静电净化装置》,该油烟静电净化装置包括电源、箱体、电极板、集油盆,箱体为密闭结构,箱体上设有与烟气排放管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极板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正、负极板垂直设置在箱体内,并间隔适当距离相互平行交替排列;集油盆设置在电极板的下方;电源为电极板提供直流高压电。本装置工作时,在油气通道上形成静电场,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将进入静电场的微小油滴吸附到电极表面。虽然,该静电净化装置具有能耗小、噪音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其采用简单的正负极板交错结构,正负极板之间没有相互错开,正负极板安装在同一支撑框上,当支撑框上累积油污后表面容易爬电,电流其中在表面放电,导致极板间的运动带电粒子减少,从而使正负极板之间容易导通,进而使静电净化装置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净化效果好的静电净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静电净化装置,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出风罩外壳,所述出风罩外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罩外壳内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形成荷电区,所述荷电区内设有正极的电极丝和第一负极板,所述电极丝与第一负极板相互间隔分布,在所述出风罩外壳内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集尘区,所述集尘区内设有第二负极板和正极板,所述第二负极板和正极板相互间隔并平行分布,所述电极丝与正极板相互导通,所述第一负极板与第二负极板相互导通。

优选地,在所述荷电区内还设有电极线框和第一导电框,所述第一导电框靠近出风罩外壳的进风口,所述电极丝安装在所述电极线框上,在所述集尘区内还设有第二导电框和第三导电框、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所述第三导电框靠近出风罩外壳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导电框设于第一导电框与第三导电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框与第三导电框之间,所述第一负极板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电框与第二导电框上,所述第二负极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导电框和第二支撑框上,所述正极板安装在所述第三导电框和第一支撑框上,所述电极丝与第三导电框之间通过连接导线相导通。采用上述结构后,正负极板采用错层独立支撑,可以大幅降低导通失效的几率,提高了净化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所述电极线框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框与第二导电框之间,所述第一导电框通过第一连接柱与电极线框连接固定,所述电极线框通过第二连接柱与第二导电框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导电框通过第三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框通过第四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框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框通过第五连接柱与所述第三导电框连接固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净化装置的可靠性,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四连接柱和第五连接柱均为陶瓷连接柱。

为了使电极线框、第一导电框、第二导电框、第三导电框、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定位更为准确、可靠,所述陶瓷连接柱的两端设有定位柱,在所述电极线框、第一导电框、第二导电框、第三导电框、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为了使第一负极板、第二负极板、正极板能实现快速安装,所述第一负极板与所述的第一导电框和第二导电框形成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负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框、第二支撑框形成插接配合,所述正极板与所述第三导电框、第一支撑框形成插接配合。

为了使正极板与第一支撑框、第二负极板与第二支撑框实现快速插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的内周设有插口,所述插口上成型有导向部,在所述第二负极板和正极板的对应位置设有能沿着所述导向部插入所述插口内的插脚。

优选地,所述第一负极板的两相对侧边上分别开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在所述第一导电框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缺口相配合的第一插槽,且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具有用来对第一负极板进行铆接固定的第一铆接臂,所述第二导电框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缺口相配合的限位槽。这样,第一负极板就可以可靠地安装在第一导电框与第二导电框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负极板的两相对侧边上开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在所述第二导电框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三缺口相配合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限位槽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具有用来对第二负极板进行铆接固定的第二铆接臂,所述第三导电框从所述第四缺口内穿过。这样,第二负极板就可以可靠地安装在第二导电框上,并且可以避开第三导电框,防止空气被击穿,使用更为可靠。

优选地,所述正极板的其中一侧边上成型有第五缺口,在所述第三导电框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五缺口相配合的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插槽的槽口具有用来对正极板进行铆接固定的第三铆接臂。这样,正极板就可以可靠地安装在第三导电框上。

为了使出风罩外壳实现快速定位安装,在所述电极线框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凸块,在所述出风罩外壳的内壁上设有供所述限位凸块卡入的限位卡槽。

作为上述任一方案的优选,所述底座具有圆形安装部,所述出风罩外壳呈圆筒结构,所述出风罩外壳安装在所述圆形安装部上并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所述圆形安装部的内周壁上成型有间隔分布的卡口,在所述出风罩外壳的底部成型有能旋转卡入对应卡口内的卡脚。这样,出风罩外壳安装非常方便,且避免安装完毕后与底座之间产生渗油现象。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出风罩外壳上开有接线孔,且所述接线孔自外而内斜向下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静电净化装置在出风罩外壳内形成荷电区和集尘区,结构设置合理,净化效果好,特别是在集尘区内设置第二导电框和第三导电框、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后,第二负极板安装在第二导电框和第二支撑框上,正极板安装在所述第三导电框和第一支撑框上,可以使正负极板采用错层独立支撑,从而大幅降低导通失效的几率,提高净化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罩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负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陶瓷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负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负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导电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导电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导电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丝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静电净化装置包括底座1和出风罩外壳2,底座1具有圆形安装部25,出风罩外壳2呈圆筒结构,出风罩外壳2安装在圆形安装部25上并通过密封圈26密封连接,在圆形安装部25的内周壁上成型有间隔分布的卡口27,在出风罩外壳2的底部成型有能旋转卡入对应卡口27内的卡脚28。在出风罩外壳2上开有接线孔29,且接线孔29自外而内斜向下设置。图1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净化装置的进风方向,出风罩外壳2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出风罩外壳2内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形成荷电区,在出风罩外壳1内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集尘区。

如图4和图5所示,在荷电区内设有正极的电极丝3、第一负极板4、电极线框7和第一导电框8。第一导电框8靠近出风罩外壳2的进风口,电极丝3安装在电极线框7上并与第一负极板4相互间隔分布。在集尘区内设有第二负极板5、正极板6、第二导电框9、第三导电框10、第一支撑框11和第二支撑框12,第一支撑框11和第二支撑框12均为绝缘体。其中,第二负极板5和正极板6相互间隔并平行分布,电极丝3与正极板6相互导通,第一负极板4与第二负极板5相互导通。本实施例中,电极丝3采用钨丝,且接正极后,能有效控制臭氧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第三导电框10靠近出风罩外壳2出风口,第二导电框9设于第一导电框8与第三导电框10之间,第一支撑框11和第二支撑框12设于第二导电框9与第三导电框10之间,第一负极板4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安装在第一导电框8与第二导电框9上,第二负极板5安装在第二导电框9和第二支撑框12上,正极板6安装在第三导电框10和第一支撑框11上,电极丝3与第三导电框10之间通过连接导线13相导通。

第一导电框8、电极线框7、第二导电框9、第一支撑框11、第二支撑框12和第三导电框10出风罩外壳2内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电极线框7设于第一导电框8与第二导电框9之间,第一导电框8通过第一连接柱14与电极线框7连接固定,电极线框7通过第二连接柱15与第二导电框9连接固定,第二导电框9通过第三连接柱16与第一支撑框11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框11通过第四连接柱17与第二支撑框12连接固定,第二支撑框12通过第五连接柱18与第三导电框10连接固定。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柱14、第二连接柱15、第三连接柱16、第四连接柱17和第五连接柱18均为陶瓷连接柱。陶瓷材料无燃烧风险,可靠性高。另外,在电极线框7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凸块71,在出风罩外壳2的内壁上设有供限位凸块71卡入的限位卡槽21。

如图6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陶瓷连接柱的两端均设有两个定位柱19,图6所示为第一连接柱14,其余连接柱结构可以参考该第一连接柱14。在电极线框7、第一导电框8、第二导电框9、第三导电框10、第一支撑框11和第二支撑框12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与定位柱19相配合的定位孔20。

本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板4与第一导电框8和第二导电框9形成插接配合,具体地,第一负极板4的两相对侧边上分别开有第一缺口41和第二缺口42,在第一导电框8上成型有与第一缺口41相配合的第一插槽81,且第一插槽81的槽口具有用来对第一负极板4进行铆接固定的第一铆接臂82,第二导电框9上成型有与第二缺口42相配合的限位槽91。安装第一负极板4时,第一缺口41插入第一导电框8的第一插槽81内,同时,第二缺口42插入第二导电框9的限位槽91内。

第二负极板5与第二导电框9、第二支撑框12形成插接配合。具体地,第二负极板5的两相对侧边上开有第三缺口51和第四缺口52,在第二导电框9上成型有与第三缺口51相配合的第二插槽92,第二插槽92与限位槽91间隔分布,第二插槽92的槽口具有用来对第二负极板5进行铆接固定的第二铆接臂93,第三导电框10从第四缺口52内穿过。同时,在第二支撑框12的内周设有插口22,插口22上成型有导向部23,在第二负极板5对应位置设有插脚24。安装第二负极板5时,第二负极板5的第三缺口51插入第二导电框9对应的第二插槽92内,同时,第二负极板5的插脚24插入第二支撑框12对应的插口22内。

正极板6与第三导电框10、第一支撑框11形成插接配合。具体地,正极板6的其中一侧边上成型有第五缺口61,在第三导电框10上成型有与第五缺口61相配合的第三插槽101,第三插槽101的槽口具有用来对正极板6进行铆接固定的第三铆接臂102。同时,在第一支撑框11的内周设有插口22,插口22上成型有导向部23,正极板6的对应位置设有插脚24。安装正极板6时,正极板6的第五缺口61插入第三导电框10对应的第三插槽101内,同时,正极板6的插脚24插入第一支撑框11对应的插口22内。

该静电净化装置的装配步骤如下:

①、第二支撑框12、第三导电框10和第五连接柱18对准接好,螺丝穿过连接导线13线头拧紧,保证连接导线13与第三导电框10接触良好。

②、将步骤1中已装好的组件倒置,正极板6向下放下,将正极板6连接在第三导电框10上,第四连接柱17对准对应的定位孔20并向下放;

③、第一支撑框11向下放,使正极板6插入第一支撑框11内,第一支撑框11的两端与第四连接柱17接好,第四连接柱17上的螺丝打紧,并将连接导线13卡住。

④、向下插入第二负极板5,第二负极板5插入第二支撑框12内,第三连接柱16插入第一支撑框12的定位孔内,第二导电框9向下放,第二导电框9的两端与第三连接柱16扣住,第二导电框9的中间与第二负极板5铆接固定,第三连接柱16上的螺丝打紧。

⑤、第二连接柱15放入第二导电框9的定位孔内,电极线框7向下放并压在第二连接柱15上,螺丝打紧,连接导线13的线头与电极线框7对准,第二连接柱15上的螺丝打紧。

⑥、第一负极板4向下插入第二导电框9,第一连接柱14向下放入电极线框7的定位孔内。

⑦、第一导电框8向下放,第一导电框8的两端与第一连接柱14扣住,第一导电框8的中间与第一负极板4铆接固定,第一连接柱14上的螺丝打紧。

⑧、倒置出风罩外壳2,将步骤7中已装配好的静电装置整体向下放入。

⑨、在底座1上装上密封圈26,装置整体放入底座的卡口27内,旋转卡紧。

⑩、安装接线柱密封圈30和接线柱盖3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