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流式锥形窝眼筒种子分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7500发布日期:2018-07-10 22:2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子分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流式锥形窝眼筒种子分选机。



背景技术:

种子分选的目的就是清除种子中的杂质(包括其它植物种子),而窝眼筒种子分选机是根据种子和杂质之间长度上的差异,清除种子中的长杂或短杂的分选设备,也可以对种子进行长度分级。窝眼筒种子分选机是种子加工设备中必不可少的机具,种子分选后有利于安全储藏和精量播种,通常可节省种子20%左右。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种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标准对种子分选质量包括净度、获选率、除长(短)杂率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窝眼筒种子分选机作业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国内的窝眼筒种子分选机大多采用圆柱形窝眼筒,作业时种子的移动是依靠连续不断进入筒内种子的挤压力和种子的松散性,使种子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移动,完成分离作业。圆柱形窝眼筒在种子加工的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窝眼利用率偏低、生产率小、动力消耗大以及作业结束后清理困难等问题。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自流式锥形窝眼筒种子分选机,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一侧上方设有一喂入装置,所述机架内设有锥形窝眼滚筒,所述锥形窝眼滚筒一端连接所述喂入装置,另一端连接一排料装置,所述锥形窝眼滚筒还连接一传动机构,通过所述传动机构控制所述窝眼滚筒转动;所述锥形窝眼滚筒内的窝眼为勺形形状。

较佳的,所述锥形窝眼滚筒内窝眼的布置形状为正六边形的“棋格布置”。

较佳的,所述锥形窝眼滚筒设置为两个,并联或串联在所述机架内。

较佳的,所述锥形窝眼滚筒锥角范围为0.4°~2°。

较佳的,所述锥形窝眼滚筒内设有一承种槽和一输送搅龙,所述承种槽还连接有一蜗杆机构,用于调整承种槽角度。

较佳的,所述蜗杆机构调整范围为0°~85°。

较佳的,所述排料装置分为小粒排料口和大粒排料口。

较佳的,所述锥形窝眼滚筒的出料端内还装有一延迟装置。

较佳的,所述承种槽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导向板。

较佳的,所述传动机构的电机为无级调速。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调节方便、动力消耗小、生产率大、工作可靠、适应性强,可以满足玉米、水稻、小麦等多种作物的分选作业。2,本实用新型中的窝眼滚筒采用锥形结构,能够使其利用率高(单位筒壁面积生产率大)、生产率高、动力消耗小,且自清效果明显,适应性强、操作简单、使用可靠且保养方便。3,本实用新型中的窝眼采用勺形形状,能够有效提高窝眼的分选能力。4,本实用新型的勺形窝眼采用正六边形“棋格布置”法进行布置,更进一步的提高窝眼利用率从而提升分选能力并保证窝眼滚筒的强度,根据国家标准对不同作物种子确定相应的窝眼尺寸以保证种子的分选、分级质量,达到对种子进行分选、分级质量的要求。5,本实用新型的延迟装置能够调整排料速度,以保证满足不同作物种子的分选、分级质量。6,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导向板,能够有效的对种子运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有利于种子的分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喂入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窝眼形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锥形窝眼滚筒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延迟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窝眼布置方式的平面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喂入装置 2.锥形窝眼滚筒 3.机架 4.延迟装置 5.排料装置 6.传动机构 7.小粒排料口 8.大粒排料口 9.锥形窝眼滚筒外筒 10.承种槽 11.导向板 12.输送搅龙 13.蜗杆机构 41.弧形圆钢 61.中间皮带轮 62. 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自流式锥形窝眼筒种子分选机,主要包括喂入装置1、锥形窝眼滚筒2、机架3、延迟装置4、排料装置5、传动机构6。

机架3是由角钢焊合成的矩形框架,是支撑整个种子分选机的部件。在机架3一侧的上方有一喂入装置1,喂入装置1的底部设有两个分料口,并分别为两个锥形窝眼滚筒2供料;固定在机架3内的两个锥形窝眼滚筒2上下并列叠成“I”字型,也可串联布置;两个锥形窝眼滚筒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喂入装置 1的两个分料口,另一端均连接有一排料装置5;在喂入装置1同侧设置有一传动机构6;传动机构6通过内部的中间皮带轮61、链轮62带动两个锥形窝眼滚筒2旋转。

窝眼滚筒2采用锥形结构,由于锥角过大导致种子轴向移动过快会影响分选效果,锥角范围为0.4°~2°,最佳锥角范围为0.8°~1.2°,可增强分选能力和自清能力,使生产率和分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如图3所示,锥形窝眼滚筒2内窝眼的形状摒弃了传统的半球形、圆台形、圆柱形,采用勺形窝眼的形式,能够提高窝眼的分选能力。

如图4所示,窝眼滚筒2内设有承种槽10和输送搅龙12,其中承种槽10 调整角度由蜗杆机构13来实现,调整的范围为0°~85°,以适应不同作物种子。窝眼内的小粒种子经分选后进入承种槽10,通过输送搅龙12的出料端进入排料装置5。两个锥形窝眼滚筒2内输送搅龙12的转动由传动机构6提供动力。

如图5所示,排料装置5主要包括小粒排料口7和大粒排料口8。

如图6所示,锥形窝眼滚筒2的出料端内还装有一延迟装置4,窝眼内的小粒种子经分选后进入承种槽10,通过输送搅龙12的出料端进入小粒排料口;而滚筒的出料端内装有的延迟装置4,可调整排料速度,通过延迟装置4的控制,达到规定要求后使滚筒内的大粒杂质由大粒排料口8排出。延迟装置4可通过人工拉动其尾端弧形圆钢41带动整个延迟装置4沿着锥形窝眼滚筒2的边缘调整位置并在最佳位置锁紧固定。通过调整延迟装置4在锥形窝眼滚筒2边缘的位置能够调整排料速度,保证满足不同作物种子的分选、分级质量。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考虑到分选能力和窝眼滚筒2的强度,窝眼的布置采用正六边形“棋格布置”法。根据国家标准对不同作物种子的要求来确定相应的窝眼尺寸以保证种子的分选、分级质量,达到对种子进行分选、分级的要求。且正六边形“棋格布置”法不仅提高窝眼的利用率还能保证窝眼滚筒的强度。

正六边形“棋格布置”法的工作原理:

以进行分选的种子是小粒、杂质是大粒(如小麦种子中的燕麦)为例,启动锥形窝眼筒种子分选机后,将种子投入喂料装置1,种子经喂料装置1的两个分料口分别进入锥形窝眼滚筒2,锥形窝眼滚筒2作业时,种子在筒壁内沿轴线方向作圆周运动过程中,受到不断变化着的离心力的作用,使种子接触窝眼的机率增加;同时种子开始下滑点的位置逐渐提高,使筒壁窝眼利用面积增加;并且对喂入种子在圆周方向也起疏散作用,因此提高了分选能力。尤其是由于离心力的增加趋势,使得喂入端在种子多的情况下,尽快将种子引入承种槽10,减少堆积,提高了分离能力。而到排出口末端,在大杂含量多、分离困难的情况下,由于离心力的增大,增加了小粒种子的贴壁能力,即增加了小粒种子进入窝眼的机会,也使分离能力提高,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同时,锥形窝眼筒2 内种子不仅受挤压和松散性的影响,还获得一轴向作用分力,使种子在轴向上有从喂入端到排出端流动性逐渐加大的趋势,使种子不仅圆周运动速度加快,轴向移动速度也加快,即自流能力提高。自流能力的提高,使种子进入滚筒后加快疏散,促使种子堆尽快呈薄层工作状态,并且作业后筒内无残留,自清效果显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承种槽10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导向板11,导向板11主要对分选的种子运动起着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种子分选的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传动机构的电机采用无级调速,窝眼滚筒转速可无级调节,使其锥形窝眼滚筒2达到最佳的分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