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焦的排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37048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熄焦的排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干熄焦的排焦装置,它包括闸板阀(2)、给料器(4),其特征在于:在闸板阀(2)和给料器(4)之间设有溜槽(3),溜槽(3)上设有管道(6)与干熄焦的二次除尘器入口相连。该管道(6)上最好设有调节阀(7)和沉降室(8),在给料器(4)上最好设有除尘管道(9)。该排焦装置依靠二次除尘器入口处的负压将溜槽(3)里泄漏出的循环气体通过管道(6)吸回循环系统中,使循环气体不至泄漏到大气中,偶尔泄漏的循环气体则由给料器(4)上的除尘管道(9)吸走。该装置由于取消了传统排焦装置中的旋转密封阀,所以不仅降低了建造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及费用。
【专利说明】一种干熄焦的排焦装置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熄焦的排焦装置,即焦化厂干法熄焦装置中的焦炭排出装置。
[0002]【背景技术】目前焦化厂干法熄焦装置中的焦炭排出装置普遍采用了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的方式,其设备主要包括:闸板阀、振动给料器、旋转密封阀等,干熄炉里的焦炭靠重力下落,经过闸板阀、振动给料器进入旋转密封阀,然后被排出到输送带上,干熄炉内的正压循环气体主要靠旋转密封阀来密封。在日常运行中,旋转密封阀经常会被过多的焦炭或偶尔进入的异物卡堵,不能运转,需要停机处理,因而该种排焦方式故障率较高。另外,旋转密封阀价格昂贵,还需要定期返厂检修,因此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都很高。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熄焦的排焦装置,该装置取消了旋转密封阀,所以就消除了因旋转密封阀卡堵造成的停机故障,而且大大减少了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闸板阀和排焦给料器之间设有溜槽,溜槽上设有管道与干熄焦的二次除尘器入口相连,该管道上还可以设置调节阀和沉降室,在给料器上还可以设有除尘管道与除尘器相连。该装置依靠二次除尘器入口处的负压将溜槽里泄漏出的循环气体吸回循环系统中,使循环气体不至泄漏到大气中,保证了密封效果。调节阀的作用是调节管道里的吸入压力,使给料器处的压力为零。沉降室的作用是把管道中的大粒焦粉沉降下来,防止其堵塞管道或进入二次除尘器。为了收集偶尔泄漏的循环气体以及落料点的粉尘,在给料器上还设有除尘管道与环境除尘器相连。该装置由于取消了传统排焦装置中的旋转密封阀,所以不仅降低了建造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及费用。
[000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附图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局部剖视)。图中,
(I)是干熄炉,⑵是闸板阀,⑶是溜槽,⑷是给料器,(5)是输送带,(6)是与二次除尘器入口相连的管道,(7)是调节阀,(8)是沉降室,(9)是除尘管道。
[0005]【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干熄炉⑴的底部有闸板阀(2),闸板阀⑵与给料器⑷之间设有溜槽(3),溜槽(3)上设有与干熄焦的二次除尘器入口相连的管道(6),管道(6)上设有调节阀(7)和沉降室(8),给料器(4)上还设有与环境除尘器相连的除尘管道(9)。二次除尘器和环境除尘器都是干法熄焦装置中的主要设备,图中未画出。正常工作时,焦炭从干熄炉⑴的底部经过闸板阀⑵进入到溜槽⑶中,再经过给料器⑷排出到输送带(5)上运走。干熄炉(I)内的循环气体是正压的,必定会从溜槽(3)中焦炭的缝隙里往外泄漏,但由于与二次除尘器入口相连的管道(6)是负压的,所以溜槽(3)里泄漏的气体就会通过管道(6)被吸回到二次除尘器里,再进入循环系统。为了方便地调节压力,在管道(6)上设有调节阀(7)。为了防止大粒焦粉堵塞管道或进入二次除尘器,在管道(6)上还设置了沉降室(8)。为了收集偶尔泄漏的循环气体以及落料点的粉尘,在给料器(4)上还设有除尘管道(9)与环境除尘器相连。为了防止大块焦炭被吸入管道(6)中,在溜槽(3)和管道(6)之间可以安装栅栏或钢丝网(图中未画出)。
[0006]本实施例中的溜槽(3)在运行中一直充满了焦炭,焦炭的阻碍作用减缓了循环气体的外泄,而外泄的大部分循环气体通过管道(6)被吸入二次除尘器,偶尔泄漏到给料器(4)的循环气体则被环境除尘器通过除尘管道(9)收集。所以,本实施例省略了传统排焦装置中的旋转密封阀,不仅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降低了维护工作
量及费 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熄焦的排焦装置,它包括闸板阀、给料器,其特征在于:在闸板阀和给料器之间设有溜槽,溜槽上设有管道与二次除尘器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溜槽与二次除尘器入口相连的管道上设有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溜槽与二次除尘器入口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沉降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排焦装置,其特征在于:给料器上设有除尘管道。
【文档编号】C10B39/02GK103468278SQ201310335604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7日
【发明者】姜和信, 孙广胜, 姜和忠 申请人:姜和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