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法制备沥青球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340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沥青球的制备工艺,具体来说是一种连续法制备沥青球工艺。



背景技术:

以沥青为原料制备球状活性炭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制备过程,尤其是采用悬浮方法制备的毫米级沥青球需要纵多工艺步骤,其中成球是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的关键。

目前,在现有专利报道中,制备沥青球的方法几乎均采用高压釜的方法或在容器内搅拌沥青获得相应的沥青球:如中国发明专利03178572“富含中孔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410100531“制备球形活性炭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610127621“一种制备重金属含量低的球形活性炭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810035853“一种含氮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1010143602.4“一种沥青球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 201310657377.X “一步法低能耗制备沥青球的技术”以及中国发明专利201210317727“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低耗能制备方法”等均采用间歇式的方法来制备沥青球,这将影响沥青球的产能以及性能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能高,性能稳定的连续法制备沥青球工艺。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按沥青:萘重量比为1:(0.2-0.5),将沥青和萘加入搅拌加热釜内,在250-350℃、搅拌转速为50-300转/分条件下,获得熔融改性沥青;

(2)将熔融改性沥青在温度80-200℃,10-80kg/cm2的压力下从挤出板上的0.8-3mm的挤出孔挤出;

(3)挤出后的熔融改性沥青于空气中停留1-30s后进入水中,再停留300-900s,即获得沥青球;

(4)当所制备的沥青球为搅拌加热釜内沥青和萘重量之和的1/4-2/3时,在上述操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1/5-1/3,将重量比为1:(0.2-0.5)的沥青和萘加到搅拌加热釜内,以补充挤出的熔融改性沥青,这样实现整个操作的连续性,获得连续的沥青球;

(5)重复上述(1)-(4)步骤的操作,则可连续不断地获得沥青球。

如上所述的沥青为10-250目,软化点180~290℃的高温沥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发明为连续出球,实现了从沥青颗粒到沥青小球的连续制备,在产能提升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运行成本;

2 由于熔融后的改性沥青挤出后在空气中收缩成球后即通过喷淋水和水的降温,这样即保证了改性沥青中所含萘的数量,同时也就保证了后续产品性能的稳定;

3 本发明无需像众多专利提到的先将沥青与萘熔融,然后待其降温后破碎筛分,既保证了萘的数量,同时也显著减少了操作步骤和相应的设备;

4 由于没有经过改性沥青的破碎筛分,而是直接挤压为条状物后进行成球,这样就将全部的改性沥青得到了利用,而不像众多专利中仅能够利用少量合适粒度的沥青;

5由于改性沥青是通过挤压获得的,因此其成球的球径控制更精准;

6 本发明中不需要分散剂,可减少分散剂的使用成本和由此造成的污染治理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如图所示,1是加料斗,2是螺旋给料机,3是搅拌加热釜,4是沥青加压泵,5是挤料缸,6是溢流管线,7是成球釜,8是喷淋头,9是筛框,10是水槽,11是水泵;M是电机,V是阀门,T是温度测量,P是压力测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打开阀门V1和螺旋加料机2,将加料斗1中的沥青和萘的混合物经螺旋加料机2加入到搅拌加热釜3内,之后关闭阀门V1和螺旋加料机2,开启搅拌加热釜3的升温装置进行升温,待达到设定的恒温段时,打开搅拌,待搅拌一段时间使物料充分混合反应获得熔融改性沥青,之后打开阀门V2和沥青增压泵4,将熔融改性沥青泵至挤压罐5内,通过挤压罐5下面的挤出板的孔,将熔融改性沥青挤压为条状物,与此同时,打开阀门V3和喷淋泵11,经喷头8使成球罐7内的水达到溢流程度,溢流出的水从溢流管6流到水槽10中,这样成球后的小球经阀门V3进入筛框9中,取出后即为沥青球。

当所制备的沥青球为搅拌加热釜内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的1/4-2/3时,在上述操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打开阀门V1和螺旋加料机2,按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1/5-1/3,将重量比为1:(0.2-0.5)的沥青和萘通过加料斗1和螺旋加料机2加到搅拌加热釜3内,补充挤出的沥青和萘的混合物,这样可实现整个操作的连续性,获得连续的沥青球。

实施例1

(1)按沥青:萘重量比为1:0.2,将250目180℃软化点的沥青和萘加入搅拌加热釜3内,在250℃、搅拌转速为300转/分条件下,获得熔融改性沥青;

(2)将熔融改性沥青在温度200℃, 80kg/cm2的压力下从挤出孔为3mm的挤出板上挤出;

(3)挤出后的熔融改性沥青于空气中停留30s后进入水中,再停留900s,获得沥青球。

当所制备的沥青球为搅拌加热釜内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的1/4时,在上述操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1/5,将重量比为1:0.2的沥青和萘加到搅拌加热釜3内,补充挤出的熔融改性沥青,这样可实现整个操作的连续性,获得连续的沥青球。反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连续不断地获得沥青球。

所得沥青球的球径为1.9-2.8mm之间。

实施例2

(1)按沥青:萘重量比为1:0.5,将10目290℃软化点的沥青和萘加入搅拌加热釜3内,在350℃、搅拌转速为50转/分条件下,获得熔融改性沥青;

(2)将熔融改性沥青在温度80℃, 10kg/cm2的压力下从挤出孔为0.8mm的挤出板上挤出;

(3)挤出后的熔融改性沥青于空气中停留1s后进入水中,再停留300s,获得沥青球。

当所制备的沥青球为搅拌加热釜内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的2/3时,在上述操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1/3,将重量比为1:0.5的沥青和萘加到搅拌加热釜3内,补充挤出的熔融改性沥青,这样可实现整个操作的连续性,获得连续的沥青球。反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连续不断地获得沥青球。

所得沥青球的球径为0.3-0.8mm之间。

实施例3

(1)按沥青:萘重量比为1:0.3,将200目220℃软化点的沥青和萘加入搅拌加热釜3内,在300℃、搅拌转速为200转/分条件下,获得熔融改性沥青;

(2)将熔融改性沥青在温度150℃, 50kg/cm2的压力下从挤出孔为1.5mm的挤出板上挤出;

(3)挤出后的熔融改性沥青于空气中停留10s后进入水中,再停留500s,获得沥青球。

当所制备的沥青球为搅拌加热釜3内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的1/2时,在上述操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1/4,将重量比为1:0.3的沥青和萘加到搅拌加热釜3内,补充挤出的熔融改性沥青,这样可实现整个操作的连续性,获得连续的沥青球。反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连续不断地获得沥青球。

所得沥青球的球径为1.0-1.4mm之间。

实施例4

(1)按沥青:萘重量比为1:0.4,将30目270℃软化点的沥青和萘加入搅拌加热釜3内,在330℃、搅拌转速为150转/分条件下,获得熔融改性沥青;

(2)将熔融改性沥青在温度100℃, 30kg/cm2的压力下从挤出孔为2mm的挤出板上挤出;

(3)挤出后的熔融改性沥青于空气中停留20s后进入水中,再停留400s,获得沥青球。

当所制备的沥青球为搅拌加热釜3内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的1/3时,在上述操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1/4,将重量比为1:0.4的沥青和萘加到搅拌加热釜3内,补充挤出的熔融改性沥青,这样可实现整个操作的连续性,获得连续的沥青球。反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连续不断地获得沥青球。

所得沥青球的球径为1.3-1.8mm之间。

实施例5

(1)按沥青:萘重量比为1:0.25,将80目250℃软化点的沥青和萘加入搅拌加热釜3内,在280℃、搅拌转速为250转/分条件下,获得熔融改性沥青;

(2)将熔融改性沥青在温度180℃, 60kg/cm2的压力下从挤出孔为1mm的挤出板上挤出;

(3)挤出后的熔融改性沥青于空气中停留15s后进入水中,再停留700s,获得沥青球。

当所制备的沥青球为搅拌加热釜3内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的2/3时,在上述操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1/3,将重量比为1:0.25的沥青和萘加到搅拌加热釜3内,补充挤出的熔融改性沥青,这样可实现整个操作的连续性,获得连续的沥青球。反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连续不断地获得沥青球。

所得沥青球的球径为0.4-0.8mm之间。

实施例6

(1)按沥青:萘重量比为1:0.35,将150目230℃软化点的沥青和萘加入搅拌加热釜3内,在260℃、搅拌转速为80转/分条件下,获得熔融改性沥青;

(2)将熔融改性沥青在温度90℃, 70kg/cm2的压力下从挤出孔为2.5mm的挤出板上挤出;

(3)挤出后的熔融改性沥青于空气中停留25s后进入水中,再停留600s,获得沥青球。

当所制备的沥青球为搅拌加热釜3内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的1/2时,在上述操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最初沥青和萘重量之和1/3,将重量比为1:0.35的沥青和萘加到搅拌加热釜3内,补充挤出的熔融改性沥青,这样可实现整个操作的连续性,获得连续的沥青球。反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连续不断地获得沥青球。

所得沥青球的球径为1.8-2.4mm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