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606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属于内燃机节油器具。
现有技术中内燃机采用空气与汽油混合,经化油器进入内燃机,燃烧不充分不彻底,造成汽油浪费,排气污染环境,耗能高,产生噪音,不利于内燃机充分发挥能量。
本实用新型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而设计一种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它是由助燃气进入混合气进气管,设置在进口化油器后端,油箱蒸发气进入助燃节油器。空气进入助燃节油器后和硅藻土活性碳合剂与油箱蒸发气充分混合后形成助燃气。助燃气至节油器进入混合进气管与化油器的气体一同进入内燃机。使气体燃烧更加充分,降低能耗,节约汽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由空气过滤网和化油器与汽油内燃机,节油器上端设有硅藻土活性碳合剂和油箱蒸发气进气口与助燃气出气口,节油器下端设有空气过滤网和空气进气口,助燃气输气管两端分别连接助燃气出气口与混合进气管,混合进气管两端分别连接化油器与汽油内燃机,油箱蒸发气输气管两端分别连接油箱蒸发气进气口与三通管,三通管上设置油箱回气管。空气由空气进气口进入节油器,经空气过滤网过滤,除去空气中灰尘杂物后进入节油器上端,硅藻土与活性碳混合,油箱蒸发气经油箱回气管和油箱蒸发气输气管与油箱蒸发气进气口进入节油器的上端,硅藻土和活性碳与空气充分混合。三者充分混合后形成助燃气体,经助燃气出气口和助燃气输气管进入混合进气管,在混合进气管内助燃气与化油器的汽油与空气混合,再次混合后进入内燃机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的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助燃效率高,燃烧充分,节约汽油,降低能耗,排气不污染环境,减少噪音,广泛用于汽油内燃机的助燃节油器。
本实用新型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将结合附图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是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它是由节油器上端设有硅藻土活性碳合剂3和油箱蒸发气进气口9与助燃气出气口2,节油器下端设有空气过滤网4和空气进气口5,助燃气输气管1两端分别连接助燃气出气口2与混合进气管7,混合进气管7两端分别连接化油器6与汽油内燃机8,油箱蒸发气输气管10两端分别连接油箱蒸发气进气口9与三通管11,三通管11上连接油箱回气管12。由空气进气口5进入节油器,经空气过滤网4过滤,除去空气中灰尘杂物后进入节油器上端,硅藻土与活性碳混合成合剂3,油箱蒸发气经油箱回气管12和油箱蒸发气输气管10与油箱蒸气进气口9进入节油器的上端,硅藻土和活性碳与空气充分混合,三者充分混合后形成助燃气体,经助燃气出气口2和助燃气输气管1进入混合进气管7,在混合进气管7内助燃气与化油器6的汽油与空气混合,再次混合后进入汽油内燃机8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的实施例,它是由节油器上端设有硅藻土活性碳合剂3和油箱蒸发气进气口9与助燃气出气口2,节油器下端设有空气过滤网4和空气进气口5,助燃气输气管1两端分别连接助燃气出气口2与混合进气管7,混合进气管7两端分别连接化油器6与汽油内燃机8,油箱蒸发气输气管10两端分别连接油箱蒸发气进气口9与三通管11,三通管11上连接油箱回气管12。由空气进气口5进入节油器,经空气过滤网4过滤,除去空气中灰尘杂物后进入节油器上端,硅藻土与活性碳混合成合剂3,油箱蒸发气经油箱回气管12和油箱蒸发气输气管10与油箱蒸发气进气口9进入节油器的上端,硅藻土和活性碳与空气充分混合,三者充分混合后形成助燃气体,经助燃气出气口2和助燃气输气管1进入混合进气管7,在混合进气管7内助燃气与化油器的6的汽油与空气混合,再次混合后进入汽油内燃机8进行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它是由空气过滤网(4)和化油器(6)与汽油内燃机(8),其特征是节油器上端设有硅藻土活性碳合剂(3)和油箱蒸发气进气口(9)与助燃气出气口(2),节油器下端设有空气过滤网(4)和空气进气口(5),助燃气输气管(1)两端分别连接助燃气出气口(2)与混合进气(7),混合进气管(7)两端分别连接化油器(6)与汽油内燃机(8),油箱蒸发气输气管(10)两端分别连接油箱蒸发气进气口(9)与三通管(11),三通管(11)上连接油箱回气管(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汽油内燃机助燃节油器属于内燃机节油器具,它是由节油器上端设有硅藻土活性炭合剂和油箱蒸发气进气口与助燃气出气口,节油器下端设有空气过滤网和空气进气口,助燃气输气管两端分别连接助燃气出气口与混合进气管,化油器与内燃机分别连接在混合进气管两端,油箱蒸发气输气管两端分别连接进气口与三通管与回气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助燃效率高,燃烧充分,节约汽油,降低能耗,广泛用于汽油内燃机的助燃节油器。
文档编号F02M27/02GK2445105SQ0024883
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0日
发明者黄炳寅 申请人:黄炳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