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04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实现空气滤清器小型化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公知的有例如实用新型登记第2513803号公报“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中所记载的结构。该空气滤清器配置在主框架的下侧及发动机的前上侧,由前半部和后半部构成该空气滤清器,使导流管部在后半部的上部突出,在导流管部的上端设置空气吸入口,使该空气吸入口面对安装在主框架上的加强角撑板内。
如上述技术那样,如果使导流管部向上部突出,则空气滤清器变大,将导流管部以不与主框架干涉的方式配置在主框架的侧面,从而将空气滤清器组装到车体上变得较难,同时,空气滤清器的配置位置受到限制。此外,如果空气滤清器变得大型,在将其组装到车体上之前的保管场所的确保、搬运时的处理等方面变得不利。
此外,如果使导流管部向上方突出,则导流管部容易与前罩产生干涉。因此,为了防止与导流管部的干涉需要增高前罩,此时,乘坐人员上下时,乘坐人员的脚容易与前罩产生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中,通过实现空气滤清器的小型化,使之容易组装到车体上,增加配置的自由度,而且使组装前的保管场所的确保和搬运时的处理容易进行,同时使配置在上方的车体罩高度降低,从而便于乘坐人员的上下。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主框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机动两轮车中在该主框架的下部安装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上方配置空气滤清器的,在空气滤清器的上部设置左右一对空气滤清器的吸气导流管,使吸气导流管倾斜为在从车体后部看空气滤清器时成夹着主框架而呈大致V字形。
这样,第1发明使吸气导流管倾斜为在从车体后部看空气滤清器时成夹着主框架而呈大致V字形。这样能够降低空气滤清器的高度,可实现空气滤清器的小型化。因此,可容易地从主框架和发动机之间组装到例如化油器一侧上。此外,能够增加空气滤清器配置在车体上的自由度。而且,能够减小组装到车体上之前的保管空间,并能够使搬运时的处理变得容易。
此外,空气滤清器的高度变低,从而能够降低配置在空气滤清器的上方的车体罩的高度,从而能够有利于乘坐人员的上下。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在将设于空气滤清器壳体上的凹部与设于覆盖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开口部的空气滤清器盖上的凹部错开的状态下,将空气滤清器盖对合在空气滤清器壳体上,从而将吸气导流管形成S字形截面。
这样,本发明利用空气滤清器壳体一侧的凹部和空气滤清器盖一侧的凹部形成截面为S字形的吸气导流管。这样,与和空气滤清器壳体及空气滤清器盖形成单体的空气导流管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吸气导流管的组装工时。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滤清器的制造成本。
此外,例如,与将吸气导流管与空气滤清器壳体或空气滤清器盖形成为一体时相比,能够使成形模具的形状简单。
而且,通过将吸气导流管形成为S字形截面,能够增加吸气导流管的长度,从而能够容易降低发动机的吸气噪音。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空气滤清器盖从空气滤清器壳体向上方延伸而形成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上,大致在对角线上形成吸气导流管的开口部。
这样,本发明在延伸部上、并大致在对角线上形成吸气导流管的开口部。这样,例如,如果在空气滤清器壳体上设置连接到的化油器上的连接管,则能够将吸气导流管的长度设定为大到从空气滤清器盖直到空气滤清器壳体一侧,能够容易地调整用来降低吸气噪音的吸气导流管的长度。
此外,利用延伸部提高防水性的同时,能够对开口部进行加强。而且,通过在延伸部上并大致在对角线上设置开口部,能够确保开口部的规定的开口面积的同时,实现延伸部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比空气滤清器安装到主框架上的安装部靠下地形成吸气导流管。
这样,本发明比空气滤清器的安装部靠下地形成吸气导流管。这样,由于吸气导流管不比安装部更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够防止安装到主框架上的车体罩等部件与吸气导流管产生干涉。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吸气导流管开口部的边缘设置立壁,从而防止雨水浸入到吸气导流管内。
这样,本发明利用吸气导流管开口部的立壁,能够防止雨水浸入到吸气导流管中,利用在空气滤清器盖上一体地成形立壁的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往后延长空气滤清器内的空气过滤器部件的更换时期。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后视图;图6是图3的箭头6方向视图;图7是图3的箭头7方向视图;图8是图3的箭头8方向视图;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作用的第3作用图;图12是沿图5的12-12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形式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两轮车10是下述这样的车辆,其具有车体框架13,该框架由主框架11和安装在该主框架11的后部的后框架12构成,在主框架11的前部设有头管15,在该头管15上可操纵方向地安装有前叉16,在该前叉16的下端安装前轮17,在该前叉16的上端安装车把18,在主框架11的后部安装发动机21,并且可摇动地安装有摇臂22,在该摇臂22的后端安装后轮23,并且安装一对后减震装置24、24(内侧的标记24没有图示)的下端,将这些后减震装置24、24的上端安装在后框架12上,在后框架12上安装燃料箱25和车座26,在上述发动机21的上方配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27。
这里,31是前灯,32是前罩,33是护腿板,34是前挡泥板,35是侧罩,36上侧支架,37是主支架,38是尾灯,41是后挡泥板。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侧视图,示出了用螺栓51、51(内侧的标记51没有图示)将空气滤清器27的上部安装在主框架11上,通过连接管(后述)将化油器52安装在空气滤清器27的下部,通过吸气管53将该化油器52连接在发动机21(参照图1)上。
护腿板33配置在乘坐的司机的两脚的前侧,并配置在空气滤清器27的上侧及主框架11的上侧。另外,54是将护腿板33安装到主框架11上的安装部。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空气滤清器27由下述部件构成,即,空气滤清器壳体55,堵塞该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设于车体前方(图中空心箭头(前)所示方向是车体前方。以下同样)一侧的开口部56的空气滤清器盖57,介于该空气滤清器壳体55和空气滤清器盖57之间的空气过滤器部件58,对空气滤清器盖57的周缘部和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周缘部进行密封的第1密封部件61,对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周缘部和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周缘部进行密封的第2密封部件62,使在空气滤清器27内与空气分离的水分排出的第1排放管64和第2排放管65。另外,67、68是第1·第2排放管64、65的各止脱部件,71…(…表示多个,以下同样)是将空气滤清器盖57固定在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上的机用螺钉,72是使空气滤清器壳体55内与化油器52(参照图2)内连通的连接管,73是用来将连接管72固定在化油器52上的带材部件,74、75是用来紧固带材部件73的螺栓和螺母。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立体图,是从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一侧看到的空气滤清器27的视图。
空气滤清器27的结构为,在空气滤清器盖57的背面上部设有左右一对延伸部77、78,在该延伸部77、78上分别设有开口部81、82,这些开口部81、82是后述的吸气导流管的开口部。开口部81、82是在边缘设有立壁83、84的部分。
延伸部77、78是比开口部81、82形成得大的部分,在延伸部77、78的大致对角线上形成开口部81、82。
这样,由于将延伸部77、78形成得比开口部81、82大,所以能够防止雨水等从车体前侧浸入开口部81、82中。
这里,86是为了从空气滤清器27向发动机排气通路供给二次空气而设于延伸部77的后侧的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上的二次空气排出口,87是用来从发动机向空气滤清器27内导入泄漏气体的泄漏气体吸入口,88是用来向化油器52(参照图2)的低速系供给空气的空气取出口。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后视图,示出了使包括空气滤清器盖57的开口部81、82(为了容易理解形状在开口部81、82上涂上了交叉阴影)的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后面详述)相对于铅垂线82分别仅倾斜角度θ的状态。另外,在图中,为了示出空气滤清器27的安装状态,记载了主框架11、螺栓51、51和护腿板33。
如上所述,通过倾斜将空气吸入空气滤清器27内的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能够降低空气滤清器盖57的高度,进而降低空气滤清器27的高度。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空气滤清器盖57的高度,尽管也可以考虑使左·右吸气导流管倾斜到变成水平,但是,这时空气滤清器盖的宽度变大。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不使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倾斜到变成水平,而通过使其在优选为θ=45°~75°的范围内倾斜,从而降低空气滤清器盖57的高度,并抑制空气滤清器的宽度的增加,而且如后所述,能够增加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的长度。
图6是图3的箭头6方向的视图,示出了空气滤清器盖57的内侧的视图(后视图)。
空气滤清器盖57具备向上侧延伸的延伸部77、78,开于该延伸部77、78的大致对角线上的开口部81、82,与该开口部81、82连续的盖一侧的凹部92、93,从该盖一侧的凹部92、93间的壁突出的圆柱部94,以及用来嵌入第1密封部件61(参照图3)的环状第1密封槽95。另外,96是安装第1排放管64(参照图3)的第1排放管道,97、98是与立壁83、84连续形成并比立壁83、84低的上部凸部。
图7是图3的箭头7方向视图。空气过滤器部件58是下述部件,其由用来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过滤器101和支撑该过滤器101的框架102构成,并在框架102的边缘形成与上述第1密封部件61(参照图3)抵接的第1环状凸部103和与第2密封部件62(参照图3)抵接的第2环状凸部104(突出到框架102背面一侧),在框架102的上部形成开有作为空气通路的空气通路孔015、106的上部梯形部102a。另外,107是在框架102的背面且从过滤器101的下侧突出的折流板(后面详述),108是水平设置在框架102的背面的中央部上端的直线状凸部,109是设于空气通路孔105、106之间的连结部件。
图8是图3的箭头8方向视图,示出了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主视图。
空气滤清器壳体55具有设于上部的左右一对壳体侧凹部111、112,用来嵌入第2密封部件62(参照图3)的环状第2密封槽113,为将油分从吸自泄漏气体吸入口87的泄漏气体中分离而形成迷宫结构的油分离部114,以及安装连接管72(参照图4)的管安装孔115。
这里,116是油分离部114的泄漏气体排出孔,117是安装第2排放管65(参照图3)的第2排放管道,118是插入空气滤清器盖57(参照图6)的上部凸部97、98(参照图6)和空气过滤器部件58(参照图7)的直线状凸部108(参照图7)的上部槽,119、120是用来安装到主框架11上(参照图2)的安装部。
下面对上述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示出了空气滤清器的装配要领,特别是示出了通过第2密封部件62将空气过滤器部件58安装到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上的要领。
首先,将第2密封部件62嵌入到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第2密封槽113中,然后,使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第2环状凸部104抵接在第2密封部件62上地将第2环状凸部104插入到第2密封槽113内。
第2密封部件62的上部密封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壳体一侧凹部111、112的下方亦即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空气通路孔105、106的下方。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示出了空气滤清器的装配要领,特别是示出了通过该图10所示的第1密封部件61将空气滤清器盖57组装到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上的要领,该空气滤清器壳体组装有图9中所说明的空气过滤器部件58。
首先,将第1密封部件61嵌入到空气滤清器盖57的第1密封槽95中,然后,使第1密封部件61抵接在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第1环状凸部103上地将空气滤清器盖57组装到空气滤清器壳体55(参照图9)上。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作用的第3作用图,顺序地说明了空气在空气滤清器27内的流动路径。另外,为了易于理解空气流,用空气滤清器27的分解状态进行说明。尽管空气从左右开口部81、82流入空气滤清器27内,但由于该空气流左右对称,所以仅对从左侧的开口部81取入的空气流进行说明(以下一样)。
首先,如箭头①所示,从开口部81进入到空气滤清器内的空气如箭头②所示,在盖一侧的凹部92处作U形转弯,穿过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上部梯形部102a的侧部,并如箭头③所示,在壳体一侧凹部111处作U形转弯,穿过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空气通路孔105,并如箭头④所示,沿着空气滤清器盖57的内表面下降地作U形转弯,如箭头⑤所示,通过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过滤器101,并如箭头⑥所示,在空气滤清器壳体55内流动,从安装于管安装孔115中的连接管流出到空气滤清器27外。
图12是图5的12-12线剖视图,暂且对各部的构成进行说明。空气滤清器盖57的开口部81及盖一侧的凹部92和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壳体一侧凹部111和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空气通路孔105是构成左吸气导流管121的部件。
此外,空气滤清器盖57的开口部82(参照图6)及盖一侧的凹部93(参照图6)和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壳体一侧凹部112(参照图8)以及空气过滤器部件58(参照图7)的空气通路孔106(参照图7)是构成右吸气导流管122(参照图11)的部件。
空气滤清器盖57的圆柱部94是用前端压住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框架102的部分。
124是设于空气滤清器盖57的外表面上的截面为L字形的L字壁,125是空气滤清器27的脏侧(即,是净化前的空气所流动的腔室),126是空气滤清器27的净侧(即,是净化后的空气所流动的腔室)。
然后,利用图12对各部分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接着图11对空气流进行说明。图中箭头的序号与图11的序号相对应。
首先,如箭头①所示,从开口部81进入到空气滤清器内的空气如箭头②、③所示,在左侧吸气导流管121内呈S状弯曲行进,然后如箭头④所示,沿着空气滤清器盖57的内表面下降地作U形转弯,如箭头⑤所示,通过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过滤器101,然后如箭头⑥所示,在空气滤清器壳体55内流动,如箭头⑦所示,穿过连接管72内并排出到空气滤清器27外。
空气在以上述的路径进行流动时,空气中的水分(包括尘埃等)在脏侧125中如箭头⑧所示,在空气滤清器盖57内下降而从设于下端的第1排放管96流出到外部,在净侧126中,如箭头⑨所示,在空气滤清器壳体55内下降而从设于下端的第2排放管117流出。
然后,对开口部81的立壁83及L字壁124进行说明。
通过在空气滤清器盖57的开口部81上设置立壁83,在雨水128从上方落下时,能够防止该雨水128直接从开口部81进入左吸气导流管121内,从而雨水128沿着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外表面流动。
此外,在行进中,当雨水131从车辆前侧沿着空气滤清器盖57的上表面流来时,能够利用设于空气滤清器盖57上的L字壁124阻止该雨水131,能够防止流到开口部81一侧。
因此,通过上述立壁83和L字壁124的两者,能够可靠地防止雨水浸入到空气滤清器27内。
如以上图1及图5所述,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于,在主框架11从头管15向后下方延伸,在该主框架11的下部安装发动机21,在该发动机21的上侧配置空气滤清器27的机动两轮车10中,在空气滤清器27的上部设置左右一对空气滤清器27的吸气导流管121、122,使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倾斜为在从车体后部看空气滤清器27时成夹着主框架11而呈大致V字。
通过使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倾斜为在从车体后部看空气滤清器27时成夹着主框架11而呈大致V字,能够降低空气滤清器27的高度,可实现空气滤清器27的小型化。
因此,可容易地通过连接管(参照图12)将空气滤清器27从主框架11和发动机21之间组装到例如化油器52(参照图2)上。此外,能够增加空气滤清器27配置在车体上的自由度,能够与其它部件不产生干涉地非勉强地进行配置。而且,能够减小组装到车体上之前的保管空间,并能够使搬运时的处理变得容易。
此外,空气滤清器27的高度变低,从而能够降低配置在空气滤清器27的上方的车体罩,例如护腿板33的高度,从而能够有利于乘坐人员的上下。
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如图11及图12中所述,通过在将设于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上的壳体一侧凹部111、112与设于覆盖空气滤清器壳体55的开口部56的空气滤清器盖57上的盖一侧的凹部92、93错开的状态下,将空气滤清器盖57对合在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上,从而将吸气导流管121、122形成S字形截面。
例如,与和空气滤清器壳体及空气滤清器盖为分体的空气导流管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吸气导流管121、122的组装工时。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滤清器27的制造成本。
此外,例如,使吸气导流管与空气滤清器壳体或空气滤清器盖为一体时,在空气滤清器壳体或空气滤清器盖成形模具中必须成形出形成吸气导流管的孔的部分,尽管成形模具的形状变得复杂,但是,在本发明中,在空气滤清器壳体55和空气滤清器盖57的各成形模具中成形出成为吸气导流管121、122的凸部即可,能够使成形模具的形状简单,能够抑制模具费用。
而且,通过将吸气导流管121、122形成为S字形截面,能够增加吸气导流管121、122的长度,从而能够容易降低发动机21(参照图1)的吸气噪音。
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如图4及图12中所述,使空气滤清器盖57从空气滤清器壳体55向上方延伸而形成延伸部77、78,在该延伸部77、78上,大致在对角线上形成吸气导流管121、122的开口部81、82。
通过在该延伸部77、78上、并大致在对角线上形成吸气导流管121、122的开口部81、82,例如,如果在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上设置连接到化油器52(参照图2)上的连接管72,则能够将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的长度设定为大到从空气滤清器盖57直到空气滤清器壳体55一侧,能够容易地调整用来降低吸气噪音的吸气导流管长度。
此外,利用延伸部77、78能够遮挡从车体前方流来的雨水等,并能够防止向开口部81、82的浸水,从而能够提高防水性,而且能够利用延伸部77、78对开口部81、82进行加强。
而且,通过在延伸部77、78上并大致在对角线上设置开口部81、82,能够在确保开口部81、82的规定的开口面积的同时,实现延伸部77、78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如图5中所述,比空气滤清器27安装到主框架11上的安装部119、120靠下地形成吸气导流管121、122。
由于吸气导流管121、122不比安装部119、120更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够防止安装到主框架11上的车体罩(这里为护腿板33)等部件与吸气导流管121、122产生干涉。
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如图4、图5及图1 2中所述,在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的开口部81、82的边缘分别设置立壁83、84,从而能够防止雨水浸入到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内。
利用左·右吸气导流管121、122的开口部81、82的立壁83、84,能够防止雨水浸入到吸气导流管121、122中,利用在空气滤清器盖57上一体地成形立壁83、84的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往后延长空气滤清器27内的空气过滤器部件58的更换时期。
另外,尽管在本发明中使吸气导流管倾斜成从车体后部看左右吸气导流管时使之呈大致V字,但是也可以进一步使吸气导流管的开口部和该开口部的立壁向车体后方斜下侧倾斜。
工业上的应用可能性本发明中,使空气滤清器的吸气导流管形成下述结构,即在空气滤清器上部设置左右一对,并使吸气导流管倾斜成从车体后部看左右吸气导流管时使之呈大致V字形。因此,能够降低空气滤清器的高度,能够实现空气滤清器的小型化。因此,能够使空气滤清器容易地组装到车体上,增加配置的自由度,并使组装前的保管场所的确保和搬运时的处理容易进行,而且能够降低配置在上方的车体罩的高度,从而能够有利于乘坐人员的上下,在机动两轮车中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主框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在该主框架的下部安装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上方配置空气滤清器的机动两轮车中,在空气滤清器的上部设置左右一对上述空气滤清器的吸气导流管,使上述吸气导流管倾斜为在从车体后部看空气滤清器时成夹着上述主框架而呈大致V字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将设于空气滤清器壳体上的凹部与设于覆盖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开口部的空气滤清器盖上的凹部错开的状态下,将空气滤清器盖对合在空气滤清器壳体上,从而将上述吸气导流管形成S字形截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空气滤清器盖从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向上方延伸而形成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上,大致在对角线上形成上述吸气导流管的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比上述空气滤清器安装到上述主框架上的安装部靠下地形成上述吸气导流管。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气导流管开口部的边缘设置立壁,从而防止雨水浸入到吸气导流管内。
全文摘要
在空气滤清器的上部设置左右一对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吸气导流管,并使吸气导流管倾斜为在从车体后部看空气滤清器时成夹着上述主框架而呈大致V字。这样,能够降低空气滤清器的高度,并实现空气滤清器的小型化。因此,能够将空气滤清器容易地从主框架和发动机之间组装到例如化油器上。此外,能够增加空气滤清器配置到车体上的自由度。而且,能够减小组装到车体上之前的保管空间,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搬运时的处理。此外,能够降低配置在空气滤清器上方的车体罩的高度,能够有利于乘坐人员的上下。
文档编号F02M35/024GK1520492SQ01823389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0日
发明者高田康弘, 佐藤彰一郎, 一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