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5607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尤其是用于摩托车发动机润滑曲轴、连杆、轴承等的系统,方法为通过箱体、曲轴等零件的内孔施以压力润滑。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踏板车用发动机,缸头的凸轮轴和摇臂、曲轴、连杆、轴承以及汽缸、活塞等运动部件都需要润滑。一般的润滑方法为,在发动机的箱体和右箱盖间有进油道,油从曲轴箱经过滤器然后吸入油泵,从油泵输出的压力油在该进油道或其附近分为二路,一路经缸体进入缸头,通过气缸头凸轮轴的内油道供给轴承,再飞溅润滑凸轮轴和摇臂等零件,返回的润滑油滴落润滑正时齿轮系以及链轮、链条等;另一路经右箱体到曲轴箱盖(或经右箱体进入右曲柄的甩油盘内),再进入曲轴内油道,从而进入连杆大头滚针轴承,以保证曲轴、连杆的润滑,然后,从连杆大头轴承侧面出来的油通过曲柄、连杆的运动和它们运动产生油雾飞溅润滑汽缸、活塞、活塞销、连杆小头衬套等。
现有技术的润滑方法也有设计成三路油路的,如中国专利ZL01276526,名为《摩托车发动机润滑机构》的,就公开了一种三路油路的润滑方案,该方案将润滑系统油道分为上、中、下油道,上油道、中油道润滑部位如前,而将汽缸、活塞的润滑分开,专门设计了下油道与活塞的内腔连通。
上述润滑方法在润滑曲轴、连杆等部位(以及专利ZL01276526描述的中油道)的润滑油的进入,都通过右曲轴箱体盖或右曲轴箱体与右曲轴箱盖结合面的油道进入甩油盘,甩油盘甩油进入右曲柄的内油道,再到曲柄销等需要润滑的位置(也有通过甩油盘甩到曲柄销内)。这样必须有一个复杂的右曲轴箱盖。并且,例如,由于润滑油是先由右曲轴箱体到右曲轴箱盖的结合面,再由右曲轴箱盖或右曲轴箱体到右曲柄,润滑油路非常长而曲折,压力损失是必然的,不仅对机油泵的压力要求增高,而且使油路不畅通的因素增多,还带来了右曲轴箱盖的密封的麻烦。
还有,强制润滑曲轴、连杆等部位时,往往需要对压力润滑油的稳压,通常的做法是在曲轴大头或曲轴销内设稳压腔,稳压后再分配去润滑,这又使这些零件的加工难度增加。
再有,上述润滑方法还会由于结构的限制,使得在右曲轴箱盖设置油路不方便,甚至根本不可能,这是因为踏板车本身的结构限制,一般情况踏板车发动机悬挂的空间比较狭小,紧凑发动机的外形尺寸就非常重要,前述的踏板车发动机的布置方式,由于要在右曲轴箱体上设置润滑油道以及甩油盘等,就需要对这部分与曲轴箱体密封隔离,一般做法是外加上一个右曲轴箱盖,但是,右曲轴箱盖的存在或复杂不利于发动机尺寸的紧凑设计;加上现代的追求个性化,摩托车以及发动机要尽量去满足这些要求,导致了摩托车发动机的多样化,从而造成上述润滑的方法不实用以及发动机结构不适宜等。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简化润滑曲轴、连杆等部位的油路,提高润滑的可靠性,并简化右曲轴箱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它至少包括机油泵、缸头、缸体、箱体、曲轴以及连接机油泵的油路,该油路经过了分路,其中一路接通到达缸头,所述油路的另一路接通箱体油道,上述箱体的左箱体有与之嵌为一体的左箱体套,该左箱体套内安装有曲轴轴承,曲轴的左曲柄的曲轴轴颈安装在曲轴轴承上并穿过该左箱体套;该左箱体套设有进油孔与上述箱体油道相通,并在左曲柄的曲轴轴颈穿过位置的内圈设有环形槽,进油孔连通该环形槽;左曲柄的内油道的进油孔与该环形槽的位置在轴向对应相通。上述润滑结构,润滑曲轴、连杆等部位的油路不由右曲轴箱体到右曲轴箱盖的结合面,再由右曲轴箱盖或右曲轴箱体到右曲柄这样的曲折,而直接由左曲轴箱体进入左曲柄,再由众所周知的曲柄的内油道去润滑所需润滑的部位,简化了油路,不需要对这部分与曲轴箱体进行专门的密封隔离,使右曲轴箱盖可以不需要设置。
作为上述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的改进,所述左曲柄的曲轴轴颈与左箱体套在环形槽的两边可以有不同的配合间隙。使得从所述左箱体套的环形槽的压力润滑油由配合间隙分配,其分配的润滑油量可以根据需要由事先优化确立,或说根据需要由事先优化确定配合间隙的大小。当然,分配的润滑油量也可以相等,而采用相同的配合间隙。
作为上述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左箱体上还设有一泄油孔,该泄油孔的一端连接曲轴箱的油箱,另一端与所述左箱体套左边的左润滑腔相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一方面为了解决多余润滑油的回流,另一方面为了泄掉一部分润滑油的压力,以使如果在该部位有密封要求时,缓解密封元件的压力。
上述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还可以再进一步优化,即所述左曲柄的曲轴轴颈的直径范围在15至25mm。这是因为,若曲轴轴颈直径过小,则在传递扭矩时会因强度、刚度不足而产生变形甚至断裂;若曲轴轴颈直径过大,则会因离心力过大而导致润滑油从该环形槽不能顺利进入左曲柄的内油道进油孔,或者要特殊的机油泵,将使成本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润滑结构,润滑曲轴、连杆等部位的油路不由右曲轴箱体到右曲轴箱盖的结合面,再由右曲轴箱盖或右曲轴箱体到右曲柄这样的曲折,而直接由左曲轴箱体进入左曲柄,再由众所周知的曲柄的内油道去润滑所需润滑的部位,简化了油路,省去了右曲轴箱盖,或使右曲轴箱盖不需要原来的复杂油道,也就是省去了右曲轴箱盖密封的麻烦,可以提高润滑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润滑方式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含有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4中的左箱体套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或图3中的曲轴连杆机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线路和部位图。
图中,1.缸头,2.缸体,3.活塞,4.活塞销,5.连杆,6.箱体,7.滚针轴承,8.曲轴轴承,9.曲柄销,10.左曲柄,11.右曲轴箱盖,12.右曲柄,13.右曲柄进油道,14.超越离合器,15.齿盘轴套,16.齿盘,17.左箱体油封,18.左箱体套,19.右箱体套,20.磁电机,21.磁电机定子盘油封,22.齿盘油封,23.链轮,24.油箱,100.曲轴轴颈,101.左曲柄内油道,102.油道,181.进油孔,182.左间隙,183.右间隙,184.泄油孔,185.环形槽,187.左润滑腔,188.右润滑腔,201.箱体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现有技术的踏板车用发动机,缸头1、曲轴10、连杆5、轴承7和8以及汽缸、活塞3等运动部件都需要润滑。润滑方法为,在发动机的箱体6和右曲轴箱盖11间有进油道,油从曲轴箱经粗滤器然后吸入油泵,从油泵输出的压力油在该进油道内或其附近分为二路,一路经气缸进入缸头1,润滑凸轮轴和摇臂等零件,返回的润滑油滴落润滑正时齿轮系或链轮、链条等;另一路经右曲轴箱盖11进入右曲柄12的内油道13,再进入连杆大头滚针轴承7,从连杆大头轴承7侧面出来的油通过曲柄、连杆的运动和它们运动产生油雾飞溅润滑汽缸、活塞、活塞销、连杆小头衬套等。
参见图2-7,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它至少包括机油泵、缸头1、缸体2、箱体6、曲轴以及连接机油泵的油路,该油路经过了分路,其中一路接通到达缸头(该部分为众所周知的,结构图中没有示出,图7中有表述)。
所述油路的另一路接通箱体油道201,上述箱体6的左、右箱体分别设有与之嵌为一体的左、右箱体套18和19,该左、右箱体套18和19内安装有曲轴轴承8,曲轴的左、右曲柄10和12的曲轴轴颈100安装在曲轴轴承8上并穿过该左、右箱体套18和19;其中,左箱体套18设有进油孔181与上述箱体油道201相通,并在左曲柄10的曲轴轴颈100穿过位置的内圈设有环形槽185,进油孔181连通该环形槽185;左曲柄内油道101的进油孔与该环形槽185的位置在轴向对应相通。参见图7中表述,进入左箱体套18的润滑油分配为三路,以上描述的进入左曲柄的为第一路即润滑油通过左曲柄10的左曲柄内油道101,进入曲柄销9的油道102,并从这里小孔流向连杆大头的滚针轴承7,然后,靠连杆大头的运动将溢出的润滑油飞溅润滑连杆小头、活塞销4以及活塞3的裙部。上述润滑结构,润滑曲轴、连杆5等部位的油路不由右曲轴箱体到原来的右曲轴箱盖的结合面,再由右曲轴箱盖或右曲轴箱体到右曲柄这样的曲折,而直接由左曲轴箱体6进入左曲柄10,再由众所周知的左曲柄10的内油道去润滑所需润滑的部位,简化了油路,并使原来的右曲轴箱盖11不需要设置。
上述左曲柄10的曲轴轴颈100与左箱体套18在环形槽185的两边用不同的配合间隙(参见图4)。使得从所述左箱体套18的环形槽185的压力润滑油由配合间隙分配,其分配的润滑油量可以根据需要由事先优化确立,或说根据需要由事先优化确定配合间隙的大小。参见图7中表述,进入左箱体套18的润滑油分配的第二路,润滑油经右间隙183连通右润滑腔188,右润滑腔188接曲轴轴承8,完成润滑工作的润滑油由轴承边的缝隙回到箱体;而进入左箱体套18的润滑油分配的第三路,则由左间隙182进入左润滑腔187(润滑部位下述)。
为了一方面解决多余润滑油的回流,另一方面泄掉一部分润滑油的压力,以缓解密封元件的压力,在左箱体6上/或在左箱体套18上还设有一泄油孔184,,该泄油孔184的一端连接曲轴箱体的油箱24,另一端与左箱体套18左边的左润滑腔187相通(参见图4)。
经过实验发现若曲轴轴颈100直径过小,则在传递扭矩时会产生强度、刚度不足;若曲轴轴颈100直径过大,则会导致因离心力过大而润滑油从该环形槽185不能顺利进入左曲柄10的内油道101进油孔,或者要特殊的机油泵,如输出压力更高的机油泵,但是这样将使成本增加。因此,不改变现有摩托车机油泵的情况下,所述左曲柄10的曲轴轴颈100的直径范围控制在15至25mm(参见图6)。
参见图2、图3,应用了上述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的摩托车发动机,还将齿盘轴套15和超越离合器14安装在所述左曲柄10的曲轴轴颈100上,在齿盘轴套15外圈安装齿盘16,在齿盘16的右端和齿盘轴套15的左端分别安装左箱体油封17和齿盘油封22,这样就将箱体6与油箱24在左边密封起来了;在所述曲轴的右曲柄12的轴端安装磁电机20,所述右曲柄12的轴穿过的所述箱体6的右箱体上安装有磁电机定子盘油封21,这样又将箱体6与油箱24在右边密封了起来;在磁电机定子盘油封21与右边的曲轴轴承8之间的右曲柄的轴上安装链轮23,链轮23系统(包含链轮、链条、正时齿轮等)的润滑(参见图7中表述)为众所周知的。
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齿盘轴套15的润滑如下润滑油由前述左箱体套18的左间隙182进入左润滑腔187,润滑油就可以进入齿盘轴套15与左曲柄10的间隙,多余的润滑油则经过前述的泄油孔184回流到油箱24。
为箱体6便于加工,将箱体油道201的入口设置在缸头1与箱体6的结合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它至少包括机油泵、缸头、缸体、箱体、曲轴以及连接机油泵的油路,该油路经过了分路,其中一路接通到达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的另一路接通箱体油道(201),上述箱体的左箱体有与之嵌为一体的左箱体套(18),该左箱体套(18)内安装有曲轴轴承,曲轴的左曲柄的轴安装在曲轴轴承上并穿过该左箱体套(18);该左箱体套(18)设有进油孔(181)与上述箱体油道(201)相通,并在左曲柄的曲轴轴颈(100)穿过位置的内圈设有环形槽(185),进油孔(181)连通该环形槽(185);左曲柄的内油道的进油孔与该环形槽(185)的位置在轴向对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曲柄的曲轴轴颈(100)与左箱体套(18)在环形槽(185)的两边有不同的配合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左箱体上还设有一泄油孔(184),该泄油孔(184)的一端连接曲轴箱的油箱(24),另一端与所述左箱体套(18)左边的左润滑腔(187)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曲柄的曲轴轴颈(100)的直径范围在15至2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结构,其至少包括机油泵、缸头、缸体、箱体、曲轴以及连接机油泵的油路,该油路其一路接通到达缸头,另一路接通箱体油道,左箱体有与之嵌为一体的左箱体套,左箱体套内安装有曲轴轴承,左曲柄的曲轴轴颈安装在曲轴轴承上并穿过该左箱体套;左箱体套设有进油孔与箱体油道相通,并在曲轴轴颈穿过位置的内圈设有环形槽,进油孔连通该环形槽;左曲柄的内油道的进油孔与该环形槽的位置在轴向对应相通。优点是润滑连杆等部位的油路直接由左曲轴箱体进入左曲柄的内油道,简化了油路,省去了右曲轴箱盖或右曲轴箱盖原来的复杂油道,省去了右曲轴箱盖密封的麻烦,可以提高润滑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F01M1/06GK2637739SQ0327688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6日
发明者马文杰, 李文斌, 李飞, 李方鹏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7月25日 22:04
    润滑油箱里有固体金属物,比如螺钉等物,对发动机有危害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