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漏气还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84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骑乘型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漏气还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发动机的曲轴箱体中设置有通气室的、骑乘型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漏气(blow-by gas)还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骑乘型车辆即机动两轮车用的漏气还原装置,用于从漏气中分离混入漏气中的雾状油的通气室大多设置在气缸盖上。这样将通气室设置在气缸盖上,是因为该通气室可与连通气门凸轮室、定时链(timing chain)的空间(从曲柄箱内向气缸盖侧延伸的空间)接邻地形成,能简单地导入气门凸轮室内的漏气和曲柄箱内的漏气。
可是,这种漏气还原装置又存在难以适用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的问题,即,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其气缸具有从曲柄箱向车体前方突出的构成,为了避免发生与放置在气缸盖的前端部附近的贮物箱和燃料箱等的干扰,要求尽可能紧凑地形成气缸盖。因此,在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上,很难在气缸盖上设置通气室。
在这里,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001-65326号说明的,考虑在曲柄箱附近设置通气室。此公报上述的发动机,其在曲柄箱的一侧设置有V带式无级变速器,通气室形成在沿着此V带式无级变速器延长设置的曲柄箱外侧壁和与此外侧壁相对的上述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内侧壁之间。
可是,在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中,一般一体形成曲柄箱和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箱,这样上述的相互对面的两个侧壁不存在。因此,作为在曲柄箱的附近形成通气室的情况,考虑在曲柄箱或上述传动箱上安装用于形成通气室的罩。可是如果这样做,发动机的外形就只有上述罩的部分大型化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谋求发动机的小型化,同时能够在曲柄箱的附近设置通气室。
本发明有如下结构在装在曲柄箱侧部的罩的外侧壁的上端部,设置有转动式辅机,其轴线方向与车体的车宽方向平行。在上述罩的内侧设置的轴毂上自由转动地支撑此辅机的转轴,并在此轴毂的周围形成通气室。
根据上述发明,为了轻量化上述罩,而将轴毂的大小形成为所需要的最小限度,所以在此罩的安装旋转式辅机的部位内侧,环绕上述轴毂形成死角。因为利用此死角形成有通气室,所以与将作为专门通气室而工作的空间设置在上述罩内的情况相比,能够紧凑地形成罩。
因此,能够在谋求发动机的小型化的同时在曲柄箱的附近设置通气室。
在上述发明中,安装有旋转式辅机的罩可以是覆盖飞轮磁体(flywheel magnetic)的构造,同时飞轮磁体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所述辅机,通过加强壁和盖,将所述通气室与罩内的空间分隔开,所述加强壁从盖的外侧壁向车辆内侧延伸设置,从而与飞轮磁体的外周面相对,所述盖连接在该加强壁的车辆内侧的端部,且向与车宽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为了在上述飞轮磁体的径向的外部安装旋转式辅机,优选提高安装此辅机的罩的部分的刚性,也就是说,优选在飞轮磁体的外周面的对面的罩的部分安装加强壁。而且,因为利用此加强壁形成通气室,所以可以不在罩上突出设置用于形成专门通气室的壁,能够使罩的制造变得容易,也能降低制造的成本。


图1是装备了漏气还原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的侧面图。
图2是卸下曲柄箱罩的发动机的侧面图。
图3是图2中的曲柄箱和曲柄箱罩的沿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从内侧看曲柄箱盖的侧面图。
图5是从内侧看曲柄箱盖的上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曲柄箱盖的上部卸下盖部件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

本发明。
图中符号1是作为一种骑乘型车辆的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发动机1装备漏气还原装置。另外,下面所说的左右是朝着车辆的行进方向的前方,指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左右。
上述发动机1,为搭载在小型摩托车2上的摇臂式(unit swing)发动机,其设置有曲柄箱3和气缸4,此气缸4从曲柄室3开始、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向前方突出,同时在后轮5的左方设置有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持在上述曲柄箱3上的传动箱6。上述后轮5被上述传动箱6、以及在后轮5的右方从曲柄箱3向后方延伸的后车叉7所支撑。
通过连结在上述曲柄箱3上端部的连接用轴毂8上的连接物(图中未示出),将上述发动机1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车体框架上。又将上述传动箱6的后端部和后车叉7的后端部,分别通过缓冲单元9连接在车体框架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因为上述气缸4是在气缸盖11上设置吸气凸轮轴12和排气凸轮轴13的DOHC型的结构,所以在上述气缸盖11的上面连接有吸气装置(图中没有),同时在气缸盖11的下面连接有排气管14。通过凸轮轴用链16,将曲柄15(参照图2)的旋转传给上述吸气、排气凸轮轴12、13。
图1中,在发动机1的前面设置的、用符号17表示的零件是燃料箱。在燃料箱17的前面配置的、用符号18表示的零件是散热器。另外,在发动机1的上面设置有储物箱19。储物箱19是能装下两个头盔(图中未示出)的结构,上部的取物口通过座位打开关闭。用符号19a、19b表示此储物箱19的两个部位的头盔收纳部。图2中,20表示气缸体,21表示顶盖。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曲柄箱3,具有能分割成左侧半部22和右侧半部23的结构,其通过轴承24能自由旋转地支撑上述曲柄15。在从曲柄箱3向左侧突出的曲柄15的左端部上,设置V带式无级变速器(图中没有)的驱动轮,同时在从曲柄箱3向右侧突出的曲柄15的右端部上支撑有飞轮磁体25。
上述V带式无级变速器,和目前小型摩托车用的摇臂式发动机中所使用的变速器一样,收容在与左侧的曲柄箱半部22一体形成的上述传动箱6中,将曲柄15的转动传送至后轮5。上述飞轮磁体25收容在安装在右侧曲柄箱半部23的右端部的曲柄箱罩26内部,此曲柄箱罩26上固定有定子25a(参照图6)。如图2所示,上述曲柄箱体3的上端部设置有启动马达27和平衡器28,同时其下部形成油盘29。
右侧的曲柄箱半部23的前上端部支撑上述启动马达27的输出端27a,将此输出端27a通过启动马达用传动齿轮30连接在曲柄15上。如图2所示,此传动齿轮30由启动马达27的输出小齿轮27b、具有与该小齿轮27b啮合的第1齿轮31的二级式齿轮32、以及与该两级式齿轮32的第2齿轮33啮合的曲柄15的大径齿轮34构成。
上述平衡器28配置在曲柄箱3的后上部。如图3所示,在曲柄15的曲柄臂15a、15a两者之间,放置平衡配重28a。在这种状态下,将平衡轴28b的两端部,通过轴承28c旋转自由地支撑在曲柄箱3的上述两半部22、23上。将上述平衡轴28b的右端部,即放置在曲柄室35内的部分,连接有驱动平衡轴28用的传动齿轮36,通过此传动齿轮36从曲柄15传送动力并使其转动。
上述平衡轴28b的右端部贯穿右侧的曲柄箱半部23、突出至曲柄箱3外。在上述平衡轴28b的右端部,连接有驱动油泵用的链37,同时连结有冷却水泵38的转动轴39。如图2所示,上述链37是向后下侧延伸而构成的,将平衡轴28b的转动传送至驱动曲柄箱3下部的油泵用的中间轴40。此中间轴40通过齿轮42、43连接在油泵41的输入轴(图中未示出)上。即,通过上述链37→中间轴40→齿轮42、43构成的传动系统,将平衡器28的旋转传送至油泵41上。通过此油泵41的动作,将油盘29内的油供给至曲柄15以及其他的旋转部件的被润滑部分。
如图3所示,安装在曲柄箱3的右侧半部23的曲柄箱罩26,构成曲柄箱3内油盘29的一个侧壁,在外侧壁26a的上端部安装上述冷却泵38。曲柄箱罩26的内部,通过在右侧曲柄箱半部23上形成的连通孔44(参照图2)连通曲柄室35内。
此曲柄箱罩26,通过轴承45旋转自由地支撑上述曲柄15的右端部,同时旋转自由地支撑用于向曲柄15传送启动马达27的转动的上述二级式齿轮32的右端部。图4中符号46表示装着支撑上述曲柄轴的轴承45的轴毂,符号47表示轴支两级式齿轮32的轴毂。
如图3所示,上述冷却水泵38由连接在上述平衡轴28b上、向车宽方向延伸的上述旋转轴39;安装在此旋转轴39的轴端部的叶轮48;以及与曲柄箱罩26的外侧壁26a一起形成泵室49的泵罩50构成。上述旋转轴39通过轴承52,旋转自由地支撑在从曲柄箱罩26向曲柄箱罩26内一体突出的轴毂51上,且该轴39贯通曲柄箱罩26的外侧壁26a。
如图3所示,在上述轴毂51的内面和上述轴承52的外面之间安装密封部件53,此密封部件53防止发动机冷却水浸入曲柄箱罩26内。
通过固定用螺栓54,将上述泵罩50以接合状态固定在上述外侧壁26a的安装座26b上。将上述安装座26b形成在上述外侧壁26a上的旋转轴贯穿部分(轴毂51)的周围。
如图3和图4所示,与在上述飞轮磁体25的径向外侧放置的加强壁61一体形成上述轴毂51。此加强壁61是用于提高曲柄箱罩26的刚性的部件,使得能在曲柄箱罩26上牢固地固定冷水泵38。如图3所示,上述加强壁61是从曲柄箱罩26的外侧壁26a朝向车辆内侧(罩26的内侧)一体突出设置的,使得与飞轮磁体25的外周面25a相对。而且如图4所示,从支撑上述二级式齿轮32的轴毂47至曲柄箱罩26的后端部,沿飞轮磁体25的径向外侧延伸成圆弧状地形成此加强壁61。在加强壁61与曲柄箱罩26的上壁26c之间、以及上述轴毂51与上述上壁26c之间,如图5所示,设置有第1~第4加强肋62~65。
如上所述,通过在曲柄箱罩26的上端部形成加强壁61和轴毂47、51,在曲柄箱罩26内的上端部,如图3和图5所示,形成朝车辆内侧开放的空间S。通过支撑冷却水泵38的旋转轴39的轴毂51的周边空间和支撑上述两级式齿轮32的轴毂47的周边空间,构成此空间S。
如果详细些说,为谋求曲柄箱罩26的轻量化,以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大小形成上述轴毂47、51,因为形成上述的轴毂47、51的空间比曲柄箱罩26的外侧壁26a的必要部分狭窄,所以如上所述在轴毂47、51的周围形成空间S。前面提到的必要部分,在支撑旋转轴39的轴毂51处,是用于形成安装上述泵罩50的安装座26b的后侧上方延长部分66(参照图4),在支撑两级式齿轮32的轴毂47处,是与右侧的曲柄箱半部23的启动马达用安装座67(参照图2)相对的前侧上方延长部68(参照图4)。虽然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旋转式辅机是用上述冷却水泵38与启动马达27构成的,但也可以用任一个零件构成。
通过在图3、4和6中符号71表示的盖部件,封闭上述空间S的车辆内侧的开放部分,且通过上述盖71和上述加强壁61,将上述空间与曲柄箱罩26内的其他空间隔开。这样,对应于曲柄箱罩26内的空间,通过分隔开的空间S,构成本发明的通气室72。另外,图4中剖开盖71的一部分,以便露出通气室72的内部。
上述盖71是从曲柄箱罩26的上壁26c与后壁26d(图4所示的右侧的端部壁)延伸至罩内侧而形成的,通过固定螺栓73,以连接在上述加强壁61的车辆内侧的端部的状态,固定在曲柄罩26上。而且盖71上对应上述旋转轴59的部分,如图3所示,一体形成圆筒71a,通过密封部件74平衡轴28b贯穿此圆筒71a。
上述盖71上比加强壁61的下端更往下的下部71b,与曲柄箱罩26的后壁26d和外侧壁26a一起形成截面呈L字形状,从而构成呈现截面是方形的油通路75。此油通路75的上端部,通过连通路(参照图4、5)连通上述通气室72。
上述通气室72,通过在盖71的前端部和第1加强肋62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的入口76(参照图6),连通曲柄箱罩26内的空间,同时如图5所示,其通过在曲柄罩26的上壁26c上设置的软管接头77和连接在软管接头77上的软管(图中没有),连通吸气通路。
设置在上述通气室72内的第2加强肋63,如图5所示,降低地形成,使得在与盖71之间形成间隙。在第3、4加强肋64、65处,形成与盖71接触的连接面78和比此连接面低的通气部79及通油部80。上述通气部79是用于使漏气能在加强肋之间流动的部件,上述通油部80是用于使附着在通气室72内的加强肋62~65或其他的壁部、且向下方滴下的油能够流下的部件。
根据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通气室72的漏气还原装置,通过向通气室72导入吸气装置的吸气负压,曲柄室罩26内的漏气从第1加强肋62与盖部件71之间的入口76流入通气室72。此漏气穿过在通气室72内的第2~4加强肋63~65与盖71之间形成的间隙,流过通气室72,吸入软管接头77,穿过图上没有的软管,导入吸气通路。
上述漏气在穿过通气室72内时,通过与第2~第4加强肋62~65和通气室72的内壁面相撞,就在这些肋与壁的表面上附着雾状油。这些油,通过通过在通气室72底面形成的通油部80并沿着加强壁61流向下方。然后将这些油通过在盖71的下端部与曲柄箱罩26之间形成的油通路75返回油盘29内。
本实施方式的通气室72,因为利用在曲柄箱罩26的内侧围绕轴毂47、51形成的空间S,即利用死角而形成,所以相比在曲柄箱罩26内设置作为专用通气室而工作的空间,能够将曲柄箱罩26紧凑地形成。
而且在曲柄箱罩26的一部分上安装冷水泵38的情况下,因为利用为了提高上述罩26的部分刚性的加强壁61形成通气室72,所以可以不在曲柄箱罩26上突出设置用于形成专门通气室的壁部。因此,因为能够尽量减少在曲柄箱罩26上设置的壁部的数量,所以曲柄箱罩的制造变得容易。
再者,以上虽然是通过图示的例子,但车辆也可以是机动三轮车、机动四轮车。
权利要求
1.一种骑乘型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漏气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于曲柄箱(3)侧部的罩(26)的外侧壁(26b)的上端部设置有旋转式的辅机,该辅机的轴线方向与车宽方向平行,在设置于所述罩(26)内侧的轴毂(47、51)上旋转自由地支撑该辅机的旋转轴(39),在所述轴毂(47、51)的周围形成通气室(7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漏气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装有旋转式辅机的罩(26),成为覆盖飞轮磁体(25)的结构,同时在飞轮磁体(25)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所述辅机,通过加强壁(61)和盖(71),将所述通气室(72)与罩(26)内的空间分隔开,所述加强壁(61)从盖(26)的外侧壁(26b)向车辆内侧延伸设置,从而与飞轮磁体(25)的外周面相对,所述盖(71)连接在该加强壁(61)的车辆内侧的端部,且向与车宽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骑乘型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漏气还原装置,其在安装在曲柄箱(3)的侧部的罩(26)的外侧壁(26b)的上端部设置旋转式辅机,并使其轴线方向与车宽方向平行。在设置于所述罩(26)内侧的轴毂(47、51)处,旋转自由地支撑此辅机的旋转轴(39)。在这些轴毂(47、51)的周围形成通气室(72)。因此,在谋求发动机(1)的小型化的同时,能在曲柄箱(3)的附近设置通气室(72)。
文档编号F01M13/04GK1659365SQ0381321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0日
发明者青山淳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