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545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涡流设计中目前以针对内燃机进、排气的气流导引为主,其主要是利用涡旋提高气流速度,进而增加燃烧混合气,使其达到完全燃烧比,并消除气流产生的负压及横向压,进而提升引擎马力,使汽车加速更理想,以减少空气污染并达到省油的目的。
本申请发明人有鉴于前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87219565号的结构,其虽能有效达到导引气流功能,但该设计加工不易、成本高,不利于市场销售,为求降低成本增加产量而须再次改进,且必须与下列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75211987、80207220号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而不断的研究第75211987号,其内设计有一中空的导管而会产生噪音,故而必须装有消音设备,并不算理想的产品设计;另第80207220号在叶片上设有开缝以消除叶片背面的负压现象,但气流穿过开缝时也会对叶片另一面气流形成冲击而产生一扰流现象,其没有螺旋叶片的较佳导流功能。
因此,经过不断在结构上作改进,不仅针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更突破现有产品空间及技术瓶颈限制,使本实用新型不仅加工容易,又改进前二案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主要是将涡流装置的中心位置加以改进为二种不同设计,一为中心轴、一为中空的构造,中心轴与中空设计皆能保持气流的顺畅性,不会有负压或扰流的现象,同时又没有噪音的产生,而该结构设计比现有技术在圆中心线的接合加工更简单,而能改进前二已知技术上所造成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该涡流装置设计有一外管,在其内缘设置有螺旋叶,该螺旋叶在外管中心位置构成一内流道。
该螺旋叶为一V形的导流叶。
该V形的导流叶的叶面为螺旋状或平面状。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保持气流的顺畅性,不会有负压或扰流的现象,同时没有噪音产生,比现有技术在圆中心线的接合加工更简单。


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涡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涡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涡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涡流装置.........10外管.........11螺旋叶...........12中心轴.......13导流锥度.........14气流道.......15内流道...........16导流叶.......17叶面.............18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涡流装置结构示意图,该涡流装置10是在一外管11内设置有螺旋叶12,外管11中心线位置设有一中心轴13,该螺旋叶12在组装加工时可先固定在中心轴13后再置入外管11,此固定方式较前案将螺旋叶12在圆的中心线的曲面接合加工更容易,于外管11内部并形成气流道15,该中心轴13一端设一导流锥度14,使中心轴13侧端可让气流顺着锥度进入气流道15,避免气流在中心轴13的端面产生扰流,同时中心轴13非中空管状也没有气流进入产生噪音,而气流道15因为每一螺旋叶12为螺旋曲面,使气流在进入气流道15时即顺着螺旋曲面流动,形成涡旋气流,不仅使力道增强且速度也增加,因此在进、排气上皆能增进其功效。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涡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在涡流装置10上,将原中心轴改为中空形成一内流道16,该内流道16与气流道15相互连通,因此没有所谓鸣笛效应而产生的噪音,该螺旋叶12则固定在外管11内缘即可。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涡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其是设计一V形的导流叶17,其V形的开口端固定在外管11的内缘,该V形的尖端则朝向外管11的中心点方向,并保持一距离形成一内流道16,如此构成的导流叶17较螺旋叶12在结构上更为强化,且在组装加工中导流叶17的定位更容易有利焊接作业,另外,导流叶17的叶面18可为平面或曲面,曲面则形成螺旋状,其具有较佳的气流效果及避免负压的形成。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涡流装置设计有一外管,在其内缘设置有螺旋叶,该螺旋叶在外管中心位置构成一内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为一V形的导流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V形的导流叶的叶面为螺旋状或平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空气涡流的内燃机装置结构,主要是将涡流装置的中心位置加以改进为二种不同设计,一为中心轴、一为中空的构造,中心轴与中空设计皆能保持气流的顺畅性,不会有负压或扰流的现象,同时又没有噪音的产生,而该结构设计比现有技术在圆中心线的接合加工更简单,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02B31/06GK2864116SQ200520146640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蔡火盛 申请人:蔡火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