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6177阅读:17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和摩托车排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控制排气量,使引擎内产出压力的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排气设备是利用具有一定长度的弯管或马达带动控制阀。利用弯管长度带动控制阀,由于浪费材料,使成本提高;利用马达带动控制阀,需要设置调整钮,使设计成本加大,且马达容易因高温故障,并需要人工控制,操作繁琐。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其包括上弧盖、下弧盖、内弧筒、弹簧、结合柱、螺帽,上弧盖、下弧盖构成一个弧形筒,内弧筒在弧形筒内部通过弹簧的弹力而上下浮动,借助大小间隙而产生回压作用,使排气量排出充分,从而获得较大的功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包括上弧盖、下弧盖、内弧筒、弹簧、结合柱、螺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盖、弹簧、内弧筒、下弧盖通过结合柱、螺帽构成一体,内弧筒位于由上弧盖、下弧盖构成的弧形筒内部。
本实用新型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该回压结构通过设置的弹簧与内弧筒,达到排气量小时产生回压扭力,排气量大时,排气压力可使弹簧后退,带动内弧筒后退,使排气量能够充分排出,得到较大功力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实施状态剖视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01上弧盖、02下弧盖、03内弧筒、04内弧筒中心孔、05上弧盖中心孔、06下弧盖中心孔、07进气孔、08出气孔、10弹簧、11结合柱、12螺帽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其包括上弧盖01、下弧盖02、内弧筒03、弹簧10、结合柱11、螺帽12,结合柱11依序套入下弧盖02、弹簧10、内弧筒03、弹簧10、上弧盖01,再通过螺帽12结合成一体。
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实施状态,其排气通路如箭头所示,内弧筒03位于由上弧盖01、下弧盖02构成的弧形筒内部,通过弹簧10的弹力而上下浮动,产生不同截面积,截面积小时,排气量小于进气量,产生回压,截面积大时,进气量能够充分排出;其目的是借助大小间隙而产生回压作用,增加引擎扭力,使低速时较有力量,排气压力大时,内弧筒03往下。
内弧筒03中心孔04可使内弧筒03在结合柱11借助弹簧10的弹力而上下活动,内弧筒03往上时,可以顶住进气孔07,使引擎排气产生回压,当排气压力大于弹簧10时,内弧筒03在结合柱11导引下往下运动,加大排气压力,增大排气量;进气孔07套在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尾端出口处,使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气体经由汽车排气管回压结构,由出气孔08排出。
一般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排气,低速时需要有扭力,高速时需有动力;汽车和摩托车低速行驶时,排气量不需要快速排出;汽车和摩托车高速行驶时,排气量需要快速排出,才能得到较大的功力;由于这两种情况是对立的,因此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该回压结构通过设置的弹簧与内弧筒,达到排气量小时产生回压扭力,排气量大时,排气压力可使弹簧后退,带动内弧筒后退,使排气量能够充分排出,得到较大功力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包括上弧盖、下弧盖、内弧筒、弹簧、结合柱、螺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盖、弹簧、内弧筒、下弧盖通过结合柱、螺帽构成一体,内弧筒位于由上弧盖、下弧盖构成的弧形筒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和摩托车排气管回压结构,包括上弧盖、下弧盖、内弧筒、弹簧、结合柱、螺帽;该上弧盖、弹簧、内弧筒、下弧盖通过结合柱、螺帽构成一体,内弧筒位于由上弧盖、下弧盖构成的弧形筒内部;排气量小时产生回压扭力,排气量大时,排气压力可使弹簧后退,带动内弧筒后退,使排气量能够充分排出,得到较大功力。
文档编号F01N13/08GK2924024SQ20062002581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9日
发明者张丕振, 郑正忠 申请人:张丕振, 郑正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