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进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9630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水进气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进气道。
技术背景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要求干燥洁净,如果进 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空气带有水分,轻则会影响发动机工作,重则会导致连杆 弯曲、捣缸等严重后果。因此,空气在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前的进气道需要经 过防水处理和除尘处理,除尘处理一般由安装在进气道上的空气滤清器完 成;防水处理的方法是将进气道的进气口布置在高位点,但在雨天或者趟水 行驶的时候,还是容易将水吸入燃烧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320106541. X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有防水功能的重型汽车进气道,在进气道内安装防水装置,防水装置由气流导向上板和气流导 向下板组成,其中,气流导向上板的形状与进气道上端一致,两边折起,两 侧面等宽,侧面上分别有圆孔;气流导向下板的正面呈斜面,两侧面不等 宽,侧面上分别有圆孔;上板与下板通过铆钉分别固定在进气道口内的上端 和下端。这种有防水功能的重型汽车进气道,通过在进气道口内设置气流导 向上、下板,形成气流导向通道,虽然能使由形成的气流导向口进入的空气 中的体积较大的水珠和大的颗粒杂质被上、下板被阻挡,使进入进气道后段 的空气相对比较干燥,提高了进气空气的质量,但是,空气中的体积较小的 珠或水汽会随气流进入进气道的后段,而被吸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对发动机 的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进气道,能将进入进气道 中的空气中的水分较大程度地分离,使进入进气道后段的空气干燥,保证发 动机安全工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进气道l ,在该防水进气道1内设有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进气道1的入口端连通有旋风分离器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2竖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2的下半部呈圆台状,其底端的径向尺寸较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ll和气流导向上板12设置在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ll和气流导向上板12设置在防水进气道1的两相对的内壁上,且该气流导向下板ll位于气 流导向上板12的下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ll和气流导向上板12将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分隔成纵截面 呈S字型的通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ll的横截面呈 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l的内壁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ll的面对进气 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上板12的横截面呈 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上板12的面对进气 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防水进气道的入口端连通有旋风分离 器,因此,进入进气管道的带有水珠或水汽的空气先是经过旋风分离器的分 离,将水珠或水汽从空气中分离,保证进气管道后段的空气比较干燥,从而 保护发动机燃烧室能正常工作,使发动机不受伤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进气道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图中,单箭头表示干燥空气的流动方向,双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进气道l ,在该防水进气道l上沿其 进气方向依次设有旋风分离器2 、空气滤清器、稳压谐振腔、发动机进气岐 管、然后该防水进气道l的出气端与发动机的燃烧室连通。旋风分离器2竖直设置,其包括连通的圆筒状的上半部22和圆台筒状的 下半部21,上半部22的上端盖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位于上半部22的 上端盖中心,进风口设有导向叶片20;下半部21的底端的径向尺寸较小并设 有排液口23;排液口23安装有单向阀3 ,以避免液体未经分离便从排液口23 逆流或者空气从排液口23被吸入至旋风分离器2中,导致旋风分离器2失 效。旋风分离器2的出风口与防水进气道1的入口端连通,旋风分离器2对 进入的空气和水珠或水汽的混合气体(气液两相流)进行分离处理,将水珠 或水汽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去,使进入防水进气道1的后段的气体比较干 燥。旋风分离器2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气液两相流沿轴向进入旋风分离器2 的进风口,在导向叶片20的作用下在旋风分离器2的上上半部22和下半部21 内作螺旋运动,由于气、液流的密度差异,密度较大的液流在离心力的作用 下分离至旋风分离器2的内壁,又在重力和气流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聚集在 排液口23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启单向阀3排出液体;而密度较小的气体则分 离至旋风分离器2的中心,向上运动,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了气、液两 相的分离。在防水进气道l的位于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的两相对的内壁上设 有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该气流导向下板ll位于气流导向上板 12的下方,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将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旋风分 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分隔成纵截面呈S字型的通道。气流导向下板ll和气流 导向上板12的横截面呈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 上;并且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的面对进气方向的表面设有波 纹。这样,由于利用旋风分离器2离心力分离之后的气体多少还携带有一定 量的液流,被携带的高速液流碰撞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后再次被分离出气、液两相流,分离出来的液流沿着气流导向下板ll和气流导向上 板12下壁流回到旋风分离器2 ,从排液口23彻底排出旋风分离器2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汽车在雨天或者趟水行驶的时候,水可能会进入进 气管道的入口端,而当水进入进气管道以后,第一步先是经过旋风分离器 2 ,经旋风分离器2的分离作用之后,进入进气管道1后段的气体比较干5燥,保证进气管道l后段的空气滤清器、稳压谐振腔、发动机进气岐管、发 动机燃烧室能正常工作,从而保护了发动机不受伤害。
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进气道(1),在该防水进气道(1)内设有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进气道(1)的入口端连通有旋风分离器(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风分离器(2 )竖直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风分离器(2)的下半部呈圆台状,其底端的径向尺寸较小。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设置在防水进气道(1 )的位于所 述旋风分离器(2 )出风口的部位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设置在防水进气道(1 )的两相对 的内壁上,且该气流导向下板(11)位于气流导向上板(12)的下方。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将防水进气道(1 )的位于所述旋 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分隔成纵截面呈S字型的通道。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的横截面呈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的面对进气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上板(12)的横截面呈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上板(12)的面对进气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水进气道(1),在该防水进气道(1)内设有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其中,所述防水进气道(1)的入口端连通有旋风分离器(2)。采用这种结构后,进入进气管道的带有水珠或水汽的空气先是经过旋风分离器的分离,将水珠或水汽从空气中分离,保证进气管道后段的空气比较干燥,从而保护发动机燃烧室能正常工作,使发动机不受伤害。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1110238SQ200720172658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4日
发明者冯启进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