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890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发动机排气口处,通过排气产生的负压由二次补气阀给发 动机尾气补充新鲜空气的二次补气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l、 2所示,现有摩托车直接在发动机1的排气口处增加一补气孔2, 通过发动机排气产生的负压从二次补气阀3补充新鲜空气,补充的新鲜空气 只能从补气孔2进入后与排放气体混合,导致气体混合不理想,排放效果不 佳,排出的尾气与发动机排气口处的接触面积较多,会导致发动机汽缸头 吸收热量较多,温度高,热负荷也偏高,而排出的尾气因热量损失温度降 低,不利于催化转化器的起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使新鲜空气与尾 气充分混合并有效降低缸头温度的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包括汽缸头、汽缸体和二次补气阀, 二次补气阀通过管道及汽缸头上的补气孔通往发动机排气口,所述汽缸头 的排气口处增设有补气环套,补气环套的内端面与排气口之间有一定空隙, 外圆与排气口内部之间形成围绕排气口一周的圆周空隙。
所述补气环套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排气口上,补气环套通过缸头的凸 台定位,排气消声器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补气环套上。
所述补气环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排气口上,排气消声器通过法兰盘 固定在补气环套上。
所述补气环套的材料是普通钢材或者是隔热材料。
所述隔热材料为陶瓷。
本发明通过改变发动机排气口结构,形成新的二次补气系统,汽缸头 温度在相同条件下比改进前降低,发动机可获得更高的压縮比和功率,二
次补气效果更加理想,催化转化器起燃时间提前,尾气排放达到欧m、国
m排放标准。


图1是摩托车及其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2是现有摩托车发动机及其二次补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发动机
2——补气孔
3——二次补气阀 4——补气环套
5——法兰盘
6——排气消声器 实施例一
如图3、 4所示,二次补气阀3通过管道及汽缸头上的补气孔2通往发动 机排气口,汽缸头的排气口处增设有补气环套4,补气环套4的材料可以是 普通钢材,或者是隔热材料,如陶瓷等等,其内端面与排气口之间有一定 空隙,外圆与排气口内部之间形成围绕排气口一周的圆周空隙,补气环套4 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排气口上,补气环套不能拆卸,排气消声器6通过法兰 盘5固定在补气环套上。
如图5、 6所示,补气环套4也可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排气口上,补气环 套4通过缸头的凸台定位,排气消声器6通过法兰盘5固定在补气环套上,补 气环套4和排气消声器6可同时拆卸,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就不在赘 述。
上述二次补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发动机进行二次补气时,由于排气 负压的作用,补充的新鲜空气从补气环套与排气口之间形成的圆周空隙进 入尾气中,因为空隙是围绕排气口一周形成,所以新鲜空气与尾气的接触 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与尾气的二次燃烧,达到降低尾气排放效果;因尾气 与汽缸头排气口没有直接接触,且补气环套与排气口之间的间隙有空气存 在,起到了隔热效果,从而降低了汽缸头温度,减小热负荷,而尾气因热 量损失减小,排气温度更高,有利于縮短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时间;此外, 由于汽缸头温度的降低,发动机可获得更高的压縮比和更高的功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 出其它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与本 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包括汽缸头、汽缸体和二次补气阀,二次补气阀通过管道及汽缸头上的补气孔通往发动机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头的排气口处增设有补气环套,补气环套的内端面与排气口之间有一定空隙,外圆与排气口内部之间形成围绕排气口一周的圆周空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气环套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排气口上,补气环套通过缸头的凸台定 位,排气消声器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补气环套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气环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排气口上,排气消声器通过法兰盘固定 在补气环套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气环套的材料是普通钢材或者是隔热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材料为陶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系统,包括汽缸头、汽缸体和二次补气阀,二次补气阀通过管道及汽缸头上的补气孔通往发动机排气口,排气口处增设有补气环套,补气环套的内端面与排气口之间有一定空隙,外圆与排气口内部之间形成围绕排气口一周的圆周空隙。本发明通过改变发动机排气口结构,形成新的二次补气系统,汽缸头温度在相同条件下比改进前降低,发动机可获得更高的压缩比和功率,二次补气效果更加理想,催化转化器起燃时间提前,尾气排放达到欧III、国III排放标准。
文档编号F01N3/30GK101349184SQ200810144439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1日
发明者覃杰龙, 品 黄 申请人:增城市海利摩托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