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114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发动机的构造。
技术背景机动车启动时,维持发动机以最低转速稳定正常运转的转速称为 自由怠速;而在车辆行驶中的某些特殊状态,如长下坡,车辆由自身 惯性强制行驶时的发动机转速称为强制怠速。发动机在上述两种工况 下的用油量统称为怠速油耗。自由怠速时的油耗是必须的,用来维持 发动机的最低运转;而强制怠速时的油耗,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此 时,车辆依靠自身惯性强制行进,无需发动机提供行进动力,这时的 供油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实际上,从机动车的整个运行过程来看,影响机动车总耗油量的 因素不仅在于不同工况下的供油时机问题,"反拖"现象也是一个不 容忽视的问题。所谓"反拖"是指发动机在不脱档的情况下,依靠惯 性强制前行,车辆对发动机形成反向拖力的现象,这时油门处于回油 状态或怠速位置。尽管在有的情形下(如利用发动机减速或制动时) 反拖是积极的、必须的,但多数情况下,这种反拖现象却是不必要的、 消极的。据统计,普通人驾驶汽车时踩油门加油持续时间与松开油门 回油时间(包括踩刹车时间)之比大概为4: 1。如果将回油这段时间发 动机的反拖现象消除掉,机动车靠惯性将前进得更远,从而不失为一 种节能的方法,也是一种变相节油的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可通 过消除发动机反拖现象而实现节能的机动车发动机构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 的 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构造,包括缸头、凸轮、气门杆、气门杆顶筒和进、 排气门,缸头上设置有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包括偏心轴和拔叉,拔叉一端抵于偏心轴上,另一端抵接于气门杆顶筒上,偏心轴与驱动电机输出轴 连接。发动机的工作分为进气、压縮、做功和排气四个循环,在进气和 排气过程中,进气门或排气门是打开的,活塞在缸体内移动顺畅,不会出现反拖现象;在压縮和做功过程中,由于进、排气门处于关闭状 态,如果发动机未供油,则无混合气燃烧,这时如果机动车依靠惯性 在前进,则活塞会因燃烧室里的正压或负压对曲轴的旋转形成阻碍, 即出现反拖现象。可见,如果当油门未供油且发动机处于反拖工况时让 进、排气门均处于开启状态,就能消除燃烧里的正压或负压,从而消 除反拖现象。反拖现象消除后,机动车依靠惯性可以行进得更远,从 而实现节能。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油门未供油且发动机处于反拖工况时, 机动车电控系统发出指令使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偏心轴一起转动, 偏心轴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拔叉推动气门杆顶筒连同气门杆一起朝燃烧室方 向移动一定距离,使进、排气门均不能完全关闭,即处于漏气状态,消除 了压縮、做功行程中的正压或负压,从而消除反拖;当油门恢复供油、 刹车或发动机转速降低至接近怠速时,电控系统发出指令控制电机反转, 以使气门杆复位。现有电喷发动机的电控系统根据获得的检测信息,计算、 判断并发出上述指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消除行进中机动车在未供油状 态下的反拖现象,使机动车依靠惯性行进得更远,从而达到节能的效 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气门杆3处于复位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气门杆3移动后使气门不能完全关闭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 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发动机构造,具有缸头1、凸轮2、气门杆3、气门杆顶筒4和进、排气门5,缸头l上设置有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由偏心轴6、拔叉7和驱动电机构成,驱动电机在图中未画 出,拔叉7—端抵于偏心轴6上,另一端抵接于气门杆顶筒4上,使拔叉 可以对气门杆顶筒4施加朝向燃烧室方向的力,偏心轴6与驱动电机输出 轴连接。驱动电机的驱动信号输入接口与电喷发动机ECU的信号输出接口 连接,ECU根据获得的检测信息,计算、判断并发出指令来控制驱动电机运 转。从图1、图2可看出,在气门杆顶筒4与凸轮2相对的端面上通过缓冲 弹簧8安装有缓冲压板9,缓冲弹簧8位于气门杆顶筒4端面上的凹槽里, 并在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台阶用来对缓冲压板9进行限位,缓冲压板9被凸 轮2下压到最低位置时其上表面与气门杆顶筒4的端面平齐。当气门杆3 朝燃烧室方向下移一定距离时,会在气门杆顶筒4上端面与凸轮2之间出 现较大的气门间隙,使发动机噪声增大,这时缓冲压板9在缓冲弹簧8的 作用下始终与凸轮2相贴合,就起到了消除气门间隙的作用。同时由于缓 冲压板9与凸轮2始终贴合,消除了因存在较大气门间隙而产生的噪声。工作原理行进中的机动车在完全松开油门踏板或手油门时,如果机 动车靠惯性继续前行,这时电喷发动机的油门会完全停止供油,ECU根据这 些信息作出判断并发出指令,使电机运转,偏心轴6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拔 叉7推动气门杆顶筒4、气门杆3—起朝燃烧室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使进、 排气门均不能完全关闭,即处于漏气状态,(如图2所示),活塞在上、下 运动时就不会有正压或负压,从而消除发动机对车辆的反拖。当油门恢复 供油,或出现刹车操作,或发动机转速降低至接近怠速时,ECU发出指令使 电机反向运转相同角度,以使气门杆3复位(如图l所示)。在此过程中, 机动车能够在发动机停止供油的时间段内,消除不必要的反拖能耗,依靠 惯性行进更远的路程,实现了节能。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构造,包括缸头(1)、凸轮(2)、气门杆(3)、气门杆顶筒(4)和进、排气门(5),其特征是所述缸头(1)上设置有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包括偏心轴(6)和拔叉(7),拔叉(7)一端抵于偏心轴(6)上,另一端抵接于气门杆顶筒(4)上,偏心轴(6)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气 门杆顶筒(4)与凸轮(2)相对的端面上通过缓冲弹簧(8)安装有缓冲压 板(9)。
专利摘要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构造,包括缸头(1)、凸轮(2)、气门杆(3)、气门杆顶筒(4)和进、排气门(5),在缸头(1)上设置有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包括偏心轴(6)和拨叉(7),拨叉(7)一端抵于偏心轴(6)上,另一端抵接于气门杆顶筒(4)上,偏心轴(6)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本实用可有效消除行进中机动车在未供油状态下的反拖现象,使机动车依靠惯性行进得更远,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文档编号F02D13/00GK201165906SQ20082009750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8日
发明者渝 杨 申请人:渝 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