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气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124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气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道总成,特别是一种大流量组合式旋流 进气道总成。
背景技术
重型卡车的发动机在运行时,每分钟吸入约20m3—30m3的空气。 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及灰尘颗粒进入发动机导致机器过早磨损,车辆 通常设计有包括进气管道和空气滤清器的空气过滤系统。为有效提高 空气滤清器在多灰尘、大流量工况下滤芯的使用寿命,减轻主滤芯的 容灰负荷,经常在空滤器前的进气管道处安装空气预滤装置。目前常 用的预滤装置有格栅(百叶窗)、盆形预滤器、横置旋流管组合等, 以上结构在进气流量相对较小的中小型卡车上能够较好发挥作用,但 随着卡车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对于进气流量达到25m7min及以上 的重型卡车,上述预滤装置或其简单组合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以将空气中部分 较大的杂物、灰尘和水滴除去并达到预滤要求的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 气道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气格栅、挡水板、进 气道壳体、旋流管和联通件,进气格栅固定在进气道壳体的一端,挡 水板设于进气格栅后部的进气道壳体内部,旋流管一端连接在进气道 壳体的另一端,旋流管的另一端与联通件相连。
为了提高挡水、挡杂物的效果,所述的挡水板是倾斜设置的弧形板。
为了将挡水板阻挡的空气中部分较大的杂物、灰尘和水滴排除进 气道壳体,在进气道壳体上挡水板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为了将经过 旋流管而被甩向旋流管外圈内壁落下的空气中的杂物、灰尘和水滴排除出旋流管,在旋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3个排尘/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综合利用百叶窗,挡水板, 旋流管等结构,并通过合理设计挡风格栅平面宽度和角度,优化改进 旋流管旋流导程、内外管管径尺寸,可去除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水和直
径70um以上的灰尘颗粒,同时满足进气流量达30m3/min空气除尘除 水的预滤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造型美观大方, 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格栅,2、挡水板,3、排水孔,4、进气道壳体, 5、旋流管,6、排尘/排水口, 7、联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气道总成,它包括进气格栅1、 挡水板2、进气道壳体4、旋流管5和联通件7,进气格栅l固定在进 气道壳体4的上端,挡水板2镶嵌于进气格栅1后部的进气道壳体4 内部,进气道壳体4上位于挡水板2的底部设有排水孔3,旋流管5 一端连接在进气道壳体4的下端,另一端与联通件7相连。旋流管5 的外壁上设有排尘/排水口 6。
空气的预滤原理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气道总成通过进气道壳体 4和联通件7上的固定支座安装于驾驶室后围上,车辆运行时,迎面 气流冲击在进气格栅1面上,改变方向后通过进气格栅1,此时空气 中部分较大的杂物、灰尘和水滴经撞击被阻挡分离,通过进气格栅1 的空气到达挡水板2时,空气中的水滴不断冲击凝聚在挡水板2的曲 面上并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到挡水板2底部经排水孔3排出。被除去较 大灰尘颗粒和水滴的空气到达旋流管5后,在旋流管5内旋流叶片的 导向作用下高速旋转下行,此前未被分离的较小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 被甩向旋流管5外圈内壁落下,再通过排尘/排水口 6排出,从而实 现空气的预滤功能。预滤后的空气再经过干式空气滤清器后进入发动 机。
权利要求1.一种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格栅(1)、挡水板(2)、进气道壳体(4)、旋流管(5)和联通件(7),进气格栅(1)固定在进气道壳体(4)的一端,挡水板(2)设于进气格栅(1)后部的进气道壳体(4)内部,旋流管(5)一端连接在进气道壳体(4)的另一端,旋流管(5)的另一端与联通件(7)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挡水板(2)是倾斜设置的弧形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气道总成,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道壳体(4)上位于挡水板(2)的底部设置 有排水孔(3),旋流管(5)的外壁上设置有排尘/排水口 (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流量组合式旋流进气道总成,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气格栅、挡水板、进气道壳体、旋流管和联通件,进气格栅固定在进气道壳体的一端,挡水板设于进气格栅后部的进气道壳体内部,旋流管一端连接在进气道壳体的另一端,旋流管的另一端与联通件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去除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水和直径70μm以上的灰尘颗粒,同时满足进气流量达30m<sup>3</sup>/min空气除尘除水的预滤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置合理,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1358859SQ20092002294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0日
发明者刘志博, 唐洪荣, 蕾 张, 曹金山, 灏 王, 赵金龙, 马圣龙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