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盖气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5909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缸盖气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缸盖气道,尤其涉及一种多气门汽油机的气道。
背景技术
多气门汽油机的气道与柴油机气道相比形状比较平直,有连体的也有独立的。现代多气门汽油机广泛采用蓬顶形燃烧室,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之间呈一定角度,可以加大气门直径,提高充气效率,同时火花塞中置,可縮短火焰传播距离,对燃烧有利。通过合理设计进气道结构,组织适当的滚流,有利于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减少爆燃倾向,提高燃烧稳定性,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合理结构的排气道和进气道。常规的进气道和排气道设计遵循以下过程预设发动机性能指标,计算进、排气道流通截面,初步造型气道,上气道的稳态试验台测试优化,完成后,与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再反复匹配,最后获得需要的气道结构。这只气道需要多参数同时优化,存在设计质量不高,设计周期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上述现有缸盖气道结构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缸盖气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缸盖气道结构,包括进气道和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面积比为1.03 1.04,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面积比为1. 15 1. 16。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都为圆形口。[0006]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道的出气口为圆形口,其进气口为中间为方形两边为与方形相切的半圆形状。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最佳面积比为1.04,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最佳面积比为1. 1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缸盖气道设计合理,气道能达到最好的流通特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进气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气道的一种结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排气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排气道的一种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0017] 实施例 根据
图1或3所示,所述的进气道1具有一个进气口 ll和两个出气口 12,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面积比为1. 04,所述进气道的出气口为圆形口 ,其半径为15mm,进气口为中间为方形两边为与方形相切的半圆形状,圆的半径为15mm,方形的宽度为22mm;如图2所示的剖视图,该进气道截面的上部为两段弧线构成,其弧线半径分别为502mm和39mm,该弧线两端之间的长度分别为72mm和27mm,截面下端为一段长度为84. 8mm的直线和一端半径为9mm的弧线构成,该弧线两端长度为6. 35mm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排气道2具有两个进气口 22和一个出气口 21,排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最佳面积比为1. 16,排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都为圆形口,其圆的半径分别为12. 5mm和14mm ;如图5所示的排气道剖视图,该排气道截面上部为两段弧线构成,其弧线半径分别为164mm和42mm,该弧线两端之间的长度分别为53. 5mm和22. 46mm,截面下端为一段长度为50mm的直线和一端半径为7. 7mm的弧线构成,该弧线两端长度为7. 67mm ;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进气道、排气道、进气口、出气口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
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缸盖气道结构,包括进气道和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面积比为1.03~1.04,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面积比为1.15~1.1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气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都为 圆形口。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气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进气道的出气口为圆形口 ,其 进气口为中间为方形两边为与方形相切的半圆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气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最 佳面积比为1.04,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最佳面积比为1. 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缸盖气道,尤其涉及一种多气门汽油机的气道。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上述现有缸盖气道结构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缸盖气道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缸盖气道结构,包括进气道和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面积比为1.03~1.04,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面积比为1.15~1.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缸盖气道设计合理,气道能达到最好的流通特性。
文档编号F02F1/42GK201474789SQ2009203032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陈宗桉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