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399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喷气发动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反喷油式的喷气 发动机。
背景技术
涡轮喷气发动机是一种涡轮发动机,通常用作高速飞机的动力,其 特点是完全依赖燃气流产生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由于采用涡轮驱动的压气机,因此,在低 速时发动机也有足够的压力来产生强大的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按照“工作循环”工作。它 从大气中吸进空气,经压缩和加热过程之后,得到能量和动量的空气以高达每小时约2250 公里的速度从推进喷管中排出。在高速喷气流喷出发动机的同时,带动压气机和涡轮继续 旋转,维持“工作循环”。现有喷气式发动机的喷油方式一般都是顺喷,即喷油嘴安装在燃烧 室的前部,喷油嘴向后喷射燃料,喷射出的燃料在燃烧室内与压缩空气混合爆燃形成动力 气流。由于喷射燃料的流向与发动机的排气方向相同,一部分燃料与燃烧后的废气混合逐 步向外排出,由于这部分燃料在排出过程中与空气混合不充分,空燃比达不到设计要求,造 成这部分燃料燃烧不充分,形成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带来发动机 效率低和能源浪费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料燃烧充 分、能源消耗低、工作效率高的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包括设在回转体状壳体内部的转子部件、燃烧室、喷油 嘴,转子部件前端设有压气叶轮,转子部件后端设有涡轮,转子部件中部活动连接有起动装 置,转子部件旋转支承在壳体内部;喷油嘴设在燃烧室内,所述喷油嘴位于燃烧室后端,喷 油嘴的喷油方向朝向燃烧室设有的进气口。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喷油嘴喷出的燃料与燃烧室的排气流方向相反,燃料与燃 烧室的进气形成对撞,燃料与空气混合充分、均勻,空燃比可充分达到设计要求,燃料燃烧 充分,排出的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低,环境污染小,燃料利用率高、发动机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的有益效果是,燃料燃烧充分、环境污染小、发动 机能源消耗低、工作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 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参见附图1,一种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包括设在回转体状壳体4内部的转子部件 1、燃烧室2、喷油嘴3,转子部件1前端设有压气叶轮11,转子部件1后端设有涡轮12,转子 部件1中部活动连接有起动装置,转子部件1旋转支承在壳体4内部;喷油嘴3设在燃烧 室2内,所述喷油嘴3位于燃烧室2后端,喷油嘴3的喷油方向朝向燃烧室2设有的进气口 21。工作原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进行 简要说明参见附图1,启动转子部件1的启动装置(图中未体现),使转子部件1旋转,转子部件1上的压气叶轮11旋转,将发动机前端的空气压缩至进气通道,被压缩的空气进入燃 烧室2,当燃烧室2内的压缩空气达到一定压力后,喷油嘴3向燃烧室2内喷射燃料,燃料与 空气对撞、充分混合后爆燃,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从燃烧室2出口排出,进入发动机 的推进喷管中41中喷出,高温高压气体一部分推动转子部件1后端的涡轮(12)旋转,涡轮带动压气叶轮11转动,使发动机进入“工作循环”。此时,断开启动装置,压气叶轮11 在涡轮(12)带动带动下持续实现压气功能,喷油嘴3持续供应燃料,发动机持续工作。需要关闭发动机时,喷油嘴3停止供应燃料,燃烧室2停止工作,推进喷管中41停 止喷射高温高压气体,涡轮(12)逐渐减速直至停转,从而完成发动机关闭的过程。以上虽然结合了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也 可以意识到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作出各种变化或修改是可行的,这些修改和变化应理 解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意图之内的。
权利要求一种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包括设在回转体状壳体(4)内部的转子部件(1)、燃烧室(2)、喷油嘴(3),转子部件(1)前端设有压气叶轮(11),转子部件(1)后端设有涡轮(12),转子部件(1)中部活动连接有起动装置,转子部件(1)旋转支承在壳体(4)内部;喷油嘴(3)设在燃烧室(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嘴(3)位于燃烧室(2)后端,喷油嘴(3)的喷油方向朝向燃烧室(2)设有的进气口(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包括设在回转体状壳体内部的转子部件、燃烧室、喷油嘴,转子部件前端设有压气叶轮,转子部件后端设有涡轮,转子部件中部活动连接有起动装置,转子部件旋转支承在壳体内部;喷油嘴设在燃烧室内,所述喷油嘴位于燃烧室后端,喷油嘴的喷油方向朝向燃烧室设有的进气口。本实用新型反喷油式喷气发动机的有益效果是,燃料燃烧充分、环境污染小、发动机能源消耗低、工作效率高。
文档编号F02C7/22GK201635840SQ20102012106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日
发明者杜春平 申请人:杜春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