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618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排气和排液装置,尤其涉及冷却液通道和EGR废气通道 的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发动机有害物质的排放,满足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的要求,EGR废气再循环 技术已经成为汽油发动机较为普遍的一项技术。针对铸铝的进气歧管,不布置EGR阀控制EGR废气比例的发动机采用这样一种方 式EGR废气通道直接在缸盖和歧管上做出(如图一);布置EGR阀控制EGR废气的比例的 发动机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在缸盖上直接连接EGR阀,EGR废气通道直接在缸盖和进气歧管 上做出(如图二)。这两种方式都省掉了发动机外部的EGR废气管路,整个EGR回路布置简 单,发动机结构紧凑,但是因为采用铸铝的进气歧管,整个发动机的重量增加很多,不符合 目前发动机轻量化的要求。针对塑料的进气歧管,一般采用独立的EGR废气回路。EGR阀直接连接在缸盖上或 者通过一个独立的转接头与缸盖上的EGR废气出口连接,同时在外部布置EGR管路与进气 歧管连接。这种布置方式满足了发动机轻量化的要求,但是整体布置不如前者紧凑。无论是采用铸铝进气歧管还是采用塑料进气歧管,目前发动机上的冷却液出口通 道和EGR废气出口通道都是分开独立的,在发动机上,需要一个出水口支座(仅防冻液通 道),一个出水口支座垫片,一个EGR废气座(仅废气通道,若EGR阀座直接在缸盖上做出, 则不需要),一个EGR阀垫片以及相关部件来完成两种流体的循环。这类结构的共同缺点是1.因为两种流体通道的出口是分开独立的,不能有效利用冷却液对EGR废气进行 冷却,降低进气温度;2.因为两个流体通道的出口是分开独立的,导致发动机空间布置上不够紧凑,不 能有效利用发动机舱的空间;3.因为需要两个座体分别用来作为两种流体的出口,导致发动机采购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包括EGR废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所述 EGR废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为集成在出水口支座上两个相互独立且紧邻的腔体,所述EGR 废气通道布置在冷却液通道的外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EGR废气通道包括第一废气通道和第二废气 通道,所述第一废气通道和第二废气通道之间设置用来安装EGR阀的EGR阀安装面,所述第 一废气通道和第二废气通道通过EGR阀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散热器水管接口,所述散热器水管接口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位于所述第一废气通道的左侧,所述左侧即从垂直于出水口支座与发 动机缸盖连接的面且所述EGR阀安装面位于下面的角度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暖通出水管接口,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与所 述冷却液通道连通,位于所述第二废气通道的右侧,所述右侧即从垂直于出水口支座与发 动机缸盖连接的面且所述EGR阀安装面位于下面的角度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括节气门体加热水管接口,所述节气门体加热 水管接口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位于所述EGR阀安装面与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面,所述冷却液温度 传感器安装面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位于所述散热器水管接口和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之 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括EGR管安装面,所述EGR管安装面与所述第二 废气通道之间设置通道。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液通道和EGR废气通道,有效利用冷却液来降低较高的EGR 废气温度,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改善动力性能;保证发动机整体布局的结构紧凑, 节省了空间;且成本较低,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成本紧凑型发动机的目的。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不布置EGR阀控制EGR废气比例的发动机结构示意图。[0020]图2为现有技术布置EGR阀控制EGR废气比例的发动机结构示意图。[0021]图3是发动机缸盖后端示意图;[0022]图4是出水口支座垫片结构示意图;[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出水口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4]图6是图5的主视图;[0025]图7是图5的后视图;[0026]图8是图5的俯视图;[0027]图9是图5的仰视图;[0028]图10是图5的左视图;[0029]图11是图5的右视图。[0030]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0031]EGR废气通道1、第一废气通道101、第二废气通道102、冷却液通道2、散热器水
接口 3、暖通出水管接口 4、节气门体加热水管接口 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面6、EGR阀安 装面7、EGR管安装面8、EGR阀双头螺柱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在出水口支座上集成两个相互独立且紧邻的腔体,一个 为冷却液通道1,一个为EGR废气通道2 ;两个腔体之间采用金属垫片进行密封。出水口支 座垫片的形状和缸盖上的结合面形状一致,同样分为两个相互隔开的冷却液腔和EGR废气 腔,如图四所示。所述EGR废气通道1和冷却液通道2为集成在出水口支座上两个相互独
4立且紧邻的腔体,所述EGR废气通道1布置在冷却液通道2的外围。所述EGR废气通道1包括第一废气通道101和第二废气通道102,所述第一废气通 道101和第二废气通道102之间设置用来安装EGR阀的EGR阀安装面7,所述第一废气通道 101和第二废气通道102通过EGR阀连通。出水口支座上有两个独立的腔分别布置冷却液通道和EGR废气通道,并且集成散 热器水管接口 3,暖通出水管接口 4,节气门体加热水管接口 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面6, 以及EGR阀安装面7和EGR管安装面8。所述散热器水管接口 3与所述冷却液通道2连通,位于所述第一废气通道101的 左侧,所述左侧即从垂直于出水口支座与发动机缸盖连接的面且所述EGR阀安装面7位于 下面的角度看。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 4与所述冷却液通道2连通,位于所述第二废气通道102的 右侧,所述右侧即从垂直于出水口支座与发动机缸盖连接的面且所述EGR阀安装面7位于 下面的角度看。所述节气门体加热水管接口 5与所述冷却液通道2连通,位于所述EGR阀安装面 7与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 4之间。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面6与所述冷却液通道2连通,位于所述散热器水管 接口 3和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 4之间。包括EGR管安装面8,所述EGR管安装面8与所述第 二废气通道102之间设置通道。冷却液通道冷却液从发动机缸盖进入出水口支座,通向散热器水管接口 3,暖通水管接口 4, 节气门体加热水管接口 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废气通道废气从缸盖进入出水口支座的EGR第一废气通道101,EGR阀总成与出水口支座通 过双头螺柱固定在一起,废气经EGR阀安装面7上的第一孔进入EGR阀,从EGR阀经EGR阀 安装面7上的第二孔进入出水口支座的第一废气通道102,经EGR管安装面8上的一孔与 EGR管联通,进入EGR管。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包括EGR废气通道(1)和冷却液通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废气通道(1)和冷却液通道(2)为集成在出水口支座上两个相互独立且紧邻的腔体,所述EGR废气通道(1)布置在冷却液通道(2)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废气通道(1) 包括第一废气通道(101)和第二废气通道(102),所述第一废气通道(101)和第二废气通道 (102)之间设置用来安装EGR阀的EGR阀安装面(7),所述第一废气通道(101)和第二废气 通道(102)通过EGR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水管接口(3),所述散热器水管接口(3)与所述冷却液通道(2)连通,位于所述第一废气通道(101) 的左侧,所述左侧即从垂直于出水口支座与发动机缸盖连接的面且所述EGR阀安装面(7) 位于下面的角度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暖通出水管接口(4),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4)与所述冷却液通道(2)连通,位于所述第二废气通道(102) 的右侧,所述右侧即从垂直于出水口支座与发动机缸盖连接的面且所述EGR阀安装面(7) 位于下面的角度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气门体加热水 管接口(5),所述节气门体加热水管接口(5)与所述冷却液通道(2)连通,位于所述EGR阀 安装面⑵与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⑷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温度传感 器安装面(6),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面(6)与所述冷却液通道(2)连通,位于所述散 热器水管接口(3)和所述暖通出水管接口(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EGR管安装面 (8),所述EGR管安装面(8)与所述第二废气通道(102)之间设置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包括EGR废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所述EGR废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为集成在出水口支座上两个相互独立且紧邻的腔体,所述EGR废气通道布置在冷却液通道的外围。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液通道和EGR废气通道,有效利用冷却液来降低较高的EGR废气温度,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改善动力性能;保证发动机整体布局的结构紧凑,节省了空间;且成本较低,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成本紧凑型发动机的目的。
文档编号F01P3/12GK201751548SQ201020255698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
发明者刘高领, 方明壮, 洪健新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