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538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因环境保护意识日渐升高,许多相关法规应运而生,要求车辆(例如机车)需提高 引擎燃烧效率或减少废气排放。为解决环保问题,减低空气的污染,目前于机车的引擎上皆 会组设有一二次空气装置,此二次空气装置是连接于引擎的排气装置,当引擎燃烧并排出 废气时,于废气排出前再导入新鲜空气(即所谓的二次空气),使废气再进行二次燃烧,故 可使废气中会造成污染的物质再进行燃烧转换,充分进行氧化作用,达到净化废气,藉以减 低空气污染的目的。请参阅图1是习知二次空气装置的系统架构图,习知的二次空气装置包括有一二 次空气滤清器91、一导入管951 —控制阀92、一导出管952、一簧片阀93、一引导管953、以 及一排气装置94。其中,二次空气滤清器91提供干净的空气来源,避免控制阀92因空气中 夹带的粉尘或水气而发生故障,进而影响控制阀92使用寿命及影响污染气体的净化。控制阀92则用来控制导入的二次空气的流量大小,控制阀92的一端藉由导入管 951与二次空气滤清器91连结而导入空气,控制阀92的另一端则藉由导出管952与簧片阀 93连结而导出空气,控制阀92可利用电磁阀或负压控制来控制流量大小,导出的空气则经 由簧片阀93,再藉由引导管953进入排气装置94中,该排气装置94可为引擎汽缸头的排气 道或是排气管中。因此,二次空气导入时,是先经由二次空气滤清器91过滤,并且以控制阀92的开 闭大小来控制空气流量,之后空气会再经由簧片阀93而流入排气装置94,使得引擎燃烧后 的废气于排出前,再进行二次燃烧,藉由燃烧转换会造成污染的物质,进而达到减低空气污 染的目的。然而,上述习知装置的二次空气滤清器91常与空气过滤器设计一起,对应于不同 态样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设计的机车,无法适用既有的空气过滤器,并非十分理想。此外, 上述习知二次空气装置的零件数目过多,也常造成零件配置不易及组装性差,更不易使整 体引擎设计小型化,尚有改善的空间。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二次空气 导入装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空气导入装置,以能减少整体二次空气导 入装置的零件数目,降低成本,进而可使引擎小型化,并且可增加整体的组装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是组设于一引擎上,包括有一 空气滤清器、一连结管、一控制阀、一簧片阀、及一导出管。其中,连结管的二端分别组设于空气滤清器的出口、及一节流阀的入口上,且连结管并具有一空气连结部;控制阀具有一空 气入口接头、及一空气出口接头,空气入口接头直接连接于连结管的空气连结部;簧片阀包 括有一入口、及一出口,簧片阀的出口与引擎的排气道、或排气管相通;导出管连通控制阀 的空气出口接头与簧片阀的入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二次空气装置省却了二次空气滤清器与导入管,可直接降低 零件数量与成本,具有系统简单化、引擎小型化、及组装性优异等功效。此外,上述连结管可更具有一油气连结部,油气连结部可用以直接与回收管路连 通,用以回收燃油油气。另外,上述连结管的空气连结部可位于油气连结部的上游,亦即空气连结部较油 气连结部位于更靠近空气滤清器的出口处,以确保干净德空气来源,避免控制阀因空气中 夹带的油气而发生故障,进而影响控制阀使用寿命及影响污染气体的净化。再者,上述连结管与空气连结部可相连成一体式的结构,又连结管可为橡胶、或塑 料材质的连结管,可藉由射出一体成型。此外,上述控制阀与空气入口接头及空气出口接头可相连成一体式的结构,以可 减少体积而使零件小型化。另外,上述控制阀可固设于引擎的风扇罩盖、或其它部品上,且控制阀可为一电磁 阀、或其它等效的零件。另簧片阀可固设于引擎的汽缸头盖、或其它部品上,且簧片阀可为 一单向阀、或其它等效的零件。

图1是习知二次空气装置的系统架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引擎111汽缸头盖[0022]12空气滤清器13连结管[0023]131空气连结部132油气连结部[0024]14控制阀141空气入口接头[0025]142空气出口接头15簧片阀[0026]16导出管17电子控制单元[0027]18节流阀19风扇罩盖[0028]20进气管21锁附件[0029]91二次空气滤清器92控制阀[0030]93簧片阀94排气装置[0031]951导入管952导出管[0032]953引导管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的部 分放大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是组设于一具有进气道及 排气道的引擎11上,该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包括有一空气滤清器12、一连结管13、一控制阀 14、一簧片阀15、及一导出管16。如图2所示,连结管13的二端分别组设于空气滤清器12的出口及节流阀18的入 口上,且连结管13具有一空气连结部131、及一油气连结部132,油气连结部132是用以回 收燃油油气。控制阀14具有一空气入口接头141、及一空气出口接头142,空气入口接头 141直接连接于连结管13的空气连结部131。簧片阀15的出口与引擎11的排气道相通, 而导出管16连通控制阀14的空气出口接头142与簧片阀15的入口间。在本实施例中,簧 片阀15为一单向阀,且簧片阀15固设于引擎11的汽缸头盖111上。就节净空气的流向而言,大部分空气依序经由空气滤清器12、连结管13、节流阀 18、进气管20,再进入引擎11的进气道。在本实施例,节流阀18并与电子控制单元17组成 一模块化的零件,电子控制单元17可依不同的行车需求而控制节流阀18的开度,藉以控制 空气进入引擎11进气道的进气量。至于二次空气则是依序经由空气滤清器12、连结管13、控制阀14、导出管16、簧片 阀15,再与引擎11的排气道相通,使废气再进行二次燃烧,可使废气中会造成污染的物质 再进行燃烧转换,充分进行氧化作用,达到净化废气,藉以减低空气污染的目的。如图3所示,连结管13的空气连结部131位于油气连结部132的上游,亦即空气连 结部131较油气连结部132位于更靠近空气滤清器12的出口处,以确保干净的空气来源, 避免控制阀14因空气中夹带的油气而发生故障,进而影响控制阀14使用寿命及影响污染 气体的净化。且连结管13与空气连结部131及油气连结部132相连成一体式的结构,可为 橡胶、或塑料材质,并藉由射出一体成型。又,控制阀14与空气入口接头141及空气出口接 头142也为相连成一体式的结构,可减少体积而使控制阀14的零件小型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14藉由一锁附件21而固设于风扇罩盖19上, 且控制阀14为一电磁阀。藉此,本实施例仅需一个空气滤清器,较习知二次空气装置省却二次空气滤清器 与导入管,可直接降低零件数量与成本,具有系统简单化、引擎小型化、及组装性优异等功 效。上述实施例仅系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 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是组设于一引擎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空气滤清器;一连结管,其二端分别组设于该空气滤清器的出口、及一节流阀的入口上,且该连结管 具有一空气连结部;一控制阀,具有一空气入口接头、及一空气出口接头,该空气入口接头直接连接于该空 气连结部;一簧片阀;以及一导出管连通该空气出口接头与该簧片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结管具有一油气连结部, 用以回收燃油油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连结部位于该油气连结 部的上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结管与该空气连结部是相 连成一体式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结管为橡胶、或塑料材质的连结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与该空气入口接头、 及该空气出口接头是相连成一体式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固设于一风扇罩盖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为一电磁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簧片阀是固设于该引擎的汽 缸头盖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簧片阀为一单向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于一种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是组设于一引擎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空气滤清器、一连结管、一控制阀、一簧片阀、及一导出管。其中,连结管的二端分别组设于空气滤清器的出口及一节流阀的入口上,且连结管并具有一空气连结部;控制阀具有一空气入口接头及一空气出口接头,空气入口接头直接连接于连结管的空气连结部;导出管连通控制阀的空气出口接头与簧片阀。藉此,本实用新型较习知二次空气装置省却二次空气滤清器与导入管,可直接降低零件数量与成本,具有系统简单化、引擎小型化、及组装性优异等功效。
文档编号F01N3/30GK201851198SQ20102062140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周柏宇, 王友颖, 谢荣凌, 高永福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