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9629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受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轮发电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在水轮发电机组、水泵等产品中与主轴配合使用的受油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设有转浆的水轮发电机组、水泵等产品中,其转轮桨叶应随工况的变化调整开度,因此需要有一个专用的受油器,接受来自主配压阀的压力油,并将其送入转轮接力器, 从而带动转轮桨叶转动。受油器的一般形式是在两层同轴转动的油管上装有三个铜瓦,铜瓦之间形成的两个腔,分别与主配压阀的开启侧和关闭侧连通,油管的另一端穿过发电机和主轴,联接在转轮接力器的活塞上。由于上述受油器结构设置在主轴的一侧,从主轴的端部引入压力油,因此不适用于带增速器或减速器的水轮发电机组、水泵等产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受油器结构,它能将外部的高压油由静止管路从主轴中段处引入到旋转的主轴内部,并将其送入转轮接力器,以实现浆叶的自动调节和润滑。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壳体和支座,在壳体上设置有相邻的轮毂油管、关腔压力油管和开腔压力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套接在主轴上,两者之间有一定间隙,该主轴上设有三个油孔,三个油孔分别与轮毂油管、关腔压力油管和开腔压力油管相通,且在三个进油孔口均设置有活动配合的浮动瓦,并在壳体和主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开相邻的浮动瓦的挡块。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支座,且该支座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板紧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操作油管通过轴瓦与主轴相配合,所述轮毂供油管通过轴套与轴瓦相配合。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外套接两主轴保护罩,两主轴保护罩内端配合挡接于壳体两侧。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主轴保护罩内壁分别设置有密封环,且位于该密封环内侧的主轴上固定设置有甩油环。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下方处于两相邻浮动瓦之间的位置处配合设置有漏油出口,主轴保护罩下方对应甩油环处设置有集油出口,上述漏油出口、集油出口分别通过油管连接至漏油箱。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方配合浮动瓦设置有压力油出口,该压力油出口通过配合设置的阀门、油管连接至漏油箱。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端与两主轴保护罩的连接配合处设有 0型密封圈。[0013]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道浮动瓦的设置,使固定的受油器结构与主轴、油管装配等旋转部件分开,将从调速器来的压力油及高位油箱来的润滑油分别导入主轴内部,并将其送入转轮接力器,该结构不仅解决了转浆竖井贯流、轴伸贯流、斜轴泵等产品在浆叶转动过程中的油路传输难题,并具有以下优点浮动瓦浮动可以适用主轴扰度的变化,防止烧瓦;主轴与浮动瓦之间设计合理的间隙,机组运行时旋转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形成一定的油膜, 允许少量渗漏的同时确保了旋转部分与固定部分的密封;其结构简单紧凑,装拆方便,运行稳定、安全,从而扩大了受油器的应用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轴、2-主轴保护罩、2a_密封环、3_甩油环、4_支撑板、5_壳体、6_开腔压力油管、7-关腔压力油管、8-轮毂油管、9-0型密封圈、10-浮动瓦、11-轴套、12-轴瓦、 13-集油出口、14-支座、15-油管、16-漏油箱、17-阀门、18-压力油出口、19-漏油出口、 20-内操作油管、21-轮毂供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主轴1上,包括套接在主轴1上的壳体5,壳体5与主轴1之间有一定间隙,在壳体5上设置有相邻的轮毂油管8、关腔压力油管7和开腔压力油管6,该主轴1上设有三个油孔,三个油孔分别与轮毂油管8、关腔压力油管7和开腔压力油管6相通,且在三个进油孔口均设置有活动配合的浮动瓦10,并在壳体5和主轴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主轴1内设置油管装配,所述油管装配由轮毂供油管21套设内操作油管20 构成,并与主轴1配合形成由内到外的三个油腔,分别与上述三个进油孔相通。上述的受油器结构,通过三道浮动瓦10的设置,使固定的受油器结构与主轴1、油管装配等旋转部件分开,将壳体5接受来的轮毂油、关腔压力油和开腔压力油分别导入主轴1内部,并通过主轴1内部的三个油腔将其送入转轮接力器。由于浮动瓦10与主轴1、壳体5之间均有间隙,当主轴1高速旋转时,压力油会充满这两个间隙,使浮动瓦10处在两层油膜之间,产生双层阻尼,能够既不影响主轴1的旋转,又不对壳体5产生扭矩,有效将两不同状态的部件分开,解决了转浆竖井贯流、轴伸贯流、斜轴泵等产品在浆叶转动过程中的油路传输难题,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隔开相邻的浮动瓦10的挡块5,使浮动瓦10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壳体5固定设置于支座14,支座14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的支撑板4紧配于壳体 5的两侧;内操作油管20通过轴瓦12与主轴1相配合,轮毂供油管21通过轴套11与轴瓦 12相配合。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固定的受油器结构保持稳定,并能使主轴1、油管装配的旋转状态保持稳定。本实用新型还配合受油器结构设置了密封装置,包括壳体5两侧的主轴保护罩2, 及主轴1上的甩油环3,主轴保护罩2内壁配合设有密封环2a,该密封环加挡于甩油环3 的外侧,密封环加配合甩油环3能够限制压力油沿旋转主轴1的轴向直接泄露到大气中, 另外壳体5两端与两主轴保护罩2的连接配合处设有0型密封圈9。所述主轴保护罩2下方对应甩油环3处设置有集油出口 13,主轴1下方处于两相邻浮动瓦10之间的位置处配合设置有漏油出口 19,上述漏油出口 19、集油出口 13分别通过油管15连接至漏油箱16,上述用于收集主轴1内的泄露油;壳体5下方配合浮动瓦10设置有压力油出口 18,该压力油出口 18通过配合设置的阀门17、油管15连接至漏油箱16,该装置用以排放主轴1内的压力油。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产品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受油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壳体(5)和支座(14),在壳体(5)上设置有相邻的轮毂油管(8)、关腔压力油管(7)和开腔压力油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套接在主轴(1)上,两者之间有一定间隙,该主轴(1)上设有三个油孔,三个油孔分别与轮毂油管(8)、 关腔压力油管(7)和开腔压力油管(6)相通,且在三个进油孔口均设置有活动配合的浮动瓦(10),并在壳体(5)和主轴(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隔开相邻的浮动瓦(10)的挡块(5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固定设置于支座(14),且该支座(14)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板(4)紧配于壳体(5)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操作油管(20)通过轴瓦(12) 与主轴(1)相配合,所述轮毂供油管(21)通过轴套(11)与轴瓦(12)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外套接两主轴保护罩(2),两主轴保护罩(2)内端配合挡接于壳体(5)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主轴保护罩(2)内壁分别设置有密封环(2a),且位于该密封环(2a)内侧的主轴(1)上固定设置有甩油环(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下方处于两相邻浮动瓦(10)之间的位置处配合设置有漏油出口( 19),主轴保护罩(2)下方对应甩油环(3)处设置有集油出口(13),上述漏油出口(19)、集油出口(13)分别通过油管(15)连接至漏油箱 (1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下方配合浮动瓦(10)设置有压力油出口(18),该压力油出口(18)通过配合设置的阀门(17)、油管(15)连接至漏油箱(1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两端与两主轴保护罩(2) 的连接配合处设有0型密封圈(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在水轮发电机组、水泵等产品中的受油器结构。所述的受油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壳体和支座,在壳体上设置有相邻的轮毂油管、关腔压力油管和开腔压力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套接在主轴上,两者之间有一定间隙,该主轴上设有三个油孔,三个油孔分别与轮毂油管、关腔压力油管和开腔压力油管相通,且在三个进油孔口均设置有活动配合的浮动瓦,并在壳体和主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转浆竖井贯流、轴伸贯流、斜轴泵等产品在浆叶转动过程中的油路传输难题,扩大了受油器的应用范围,具有可以适用主轴扰度的变化,确保旋转部分与固定部分的密封,结构简单紧凑,装拆方便,运行稳定,安全的优点。
文档编号F03B15/00GK201943880SQ201120087249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张鹏程, 詹积粮 申请人:杭州富水电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