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惯性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21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惯性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惯性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装置在运行时自身动力损耗较大,为了克服自身阻力、保持正常运转而消耗的能源较多。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并且目前现有的能够为动力装置提供动能的绝大多数能源均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更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已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惯性动力装置,它运行时靠惯性补偿自身产生的运行阻力,将自身损耗的动力降至最低,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主轴,主轴上安装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安装至少两个惯性轴,每个惯性轴上均安装偏心块和副齿轮,副齿轮与安装在主轴上的主齿轮啮合,主轴两侧分别安装第一惯性飞轮和第二惯性飞轮,主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源连接。所述惯性轴的数量为8个。所述传动装置有安装在主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主动皮带轮连接,主动皮带轮安装在动力源的输出轴上。所述动力源是电动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运行时靠惯性补偿自身产生的运行阻力,将自身损耗的动力降至最低,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运行平稳;噪音小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惯性动力装置,包括主轴1,主轴1上安装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之间安装至少两个惯性轴4,每个惯性轴4上均安装偏心块5和副齿轮6,副齿轮6与安装在主轴1上的主齿轮7啮合,主轴1两侧分别安装第一惯性飞轮8和第二惯性飞轮9,主轴1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源10连接。使用时,启动动力源 10,动力源10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主轴1旋转,主轴1通过主齿轮7、副齿轮6带动各惯性轴 4旋转,惯性轴4转速达到预定速度后,惯性轴4上的偏心块5产生的惯性可维持惯性轴4 的旋转趋势,抵消掉各处齿轮咬合以及轴承配合所产生的一部分阻力,减轻动力源10的负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主轴1作为动力输出轴,可向各种需要动力的设备提供动力,例如可带动发电机发电、带动交通工具行驶等。本实用新型为保证运行平稳,所述的惯性轴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惯性轴4在主轴1周围均勻分布,试验结果证明,当所述惯性轴4的数量为8个时,本实用新型运转最平稳,运行阻力最小。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更多惯性轴4,但若惯性轴4的数量过多,会使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上升,因此将本实用新型所述惯性轴4优选的数量定为8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源10的动力传递至主轴1,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实现,其中优选的结构为所述传动装置有安装在主轴1上的从动皮带轮11,从动皮带轮11通过皮带12与主动皮带轮13连接,主动皮带轮13安装在动力源 10的输出轴上。该结构具有传动平稳、噪音小等优点。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动装置还可以采用其它多种结构,例如可采用链条与链轮配合或者齿轮与齿轮配合等,但这些结构在稳定性、噪音等方便均与优选方案有所差距。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源10可以是任何一种现有的动力输出装置,例如柴油机、汽油机等,为了更大程度的节约能源,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源10的优选方案定为电动机,电动机与其它动力输出设备相比,能耗更低,更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权利要求1.一种惯性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主轴(1)上安装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之间安装至少两个惯性轴(4),每个惯性轴(4)上均安装偏心块(5)和副齿轮(6),副齿轮(6)与安装在主轴(1)上的主齿轮(7)啮合,主轴(1) 两侧分别安装第一惯性飞轮(8)和第二惯性飞轮(9),主轴(1)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源(10)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惯性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轴(4)的数量为8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惯性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有安装在主轴(1)上的从动皮带轮(11),从动皮带轮(11)通过皮带(12)与主动皮带轮(13)连接,主动皮带轮(13)安装在动力源(10)的输出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惯性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10)是电动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惯性动力装置,包括主轴,主轴上安装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安装至少两个惯性轴,每个惯性轴上均安装偏心块和副齿轮,副齿轮与安装在主轴上的主齿轮啮合,主轴两侧分别安装第一惯性飞轮和第二惯性飞轮,主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源连接。本实用新型运行时靠惯性补偿自身产生的运行阻力,将自身损耗的动力降至最低,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文档编号F03G3/00GK202132189SQ20112018453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日
发明者刘丕斌 申请人:刘丕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