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20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板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矿山、煤炭等能源的大力开采,有无数的无轨胶轮车越来越多的用于矿井的辅助运输。由于矿井内的环境特殊,对无轨胶轮车等输送装置的各个部件的防爆要求也越来越高。矿用防爆柴油发动机往往连续工作,使高温尾气排气管表面工作温度远远高于 150°C。给矿井的安全带来隐患。这就需要对高温尾气进行冷却处理,避免安全隐患,专利 CN200920085627.6描述了一种排气管散热装置,其结构新颖,但是在进气套的前段腔内换热强度低,冷却速度慢,在高温尾气流快速注入并出现热流漩涡后,容易造成热集中,烧坏壳体和散热板,不但增加了周围环境的危险性,还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冷却装置, 可以有效降低矿用防爆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内的高温尾气温度,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且成本低廉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冷却装置,包括开放式散热盒31,上下表面为热交换板33,左右表面为外壳34,前后贯通;封闭式散热盒32,上下表面为热交换板33,左右表面为外壳34,前后贯通,贯通孔 321的截面积小于封闭式散热盒32同一表面的截面积;开放式散热盒31和封闭式散热盒32依次间隔层叠焊接在一起形成散热单元3,散热单元3的一端连接有前冷却室61,散热单元3该端的所有贯通孔都位于前冷却室61中, 前冷却室61有进水口 611,前冷却室61中还有进气套21,进气套21有通到前冷却室61外的进气口 211,进气套21与散热单元3焊接在一起,进气套21与散热单元3连接的一面上有开口 4,开口 4的位置与封闭式散热盒32的贯通孔对应,散热单元3的另一端连接后冷却室62,散热单元3该端的所有贯通孔都位于后冷却室62中,后冷却室62有出水口 621,后冷却室62中还有出气套22,出气套22有通到后冷却室62外的出气口 221,出气套22与散热单元3焊接在一起,出气套22与散热单元3连接的一面上有开口 4,开口 4的位置与封闭式散热盒32的贯通孔对应。所述开放式散热盒31的数量比封闭式散热盒32的数量多一个,即散热单元3的最上层和最下层都为开放式散热盒31。所述进气套21和出气套22都是由方形耐热钢板密封料焊接而成,进气套21和出气套2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斜四边形或者圆形。在出气口 221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1,在出水口 621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52。[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矿用防爆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内的高温尾气温度,同时还可以用于其它行业中的各类热介质的热交换,结构简单,便于检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B向示图;图3是开放式散热盒的横截面视图;图4是封闭式散热盒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板式冷却装置,包括开放式散热盒31,上下表面为热交换板33,左右表面为外壳34,前后贯通,其横截面视图如图3所示;封闭式散热盒32,上下表面为热交换板33,左右表面为外壳34,前后贯通,贯通孔 321的截面积小于封闭式散热盒32同一表面的截面积,其横截面视图如图4所示;开放式散热盒31和封闭式散热盒32依次间隔层叠焊接在一起形成散热单元3, 开放式散热盒31的数量比封闭式散热盒32的数量多一个,即散热单元3的最上层和最下层都为开放式散热盒31,散热单元3的一端连接有前冷却室61,散热单元3该端的所有贯通孔都位于前冷却室61中,前冷却室61有进水口 611,前冷却室61中还有进气套21,进气套21有通到前冷却室61外的进气口 211,进气套21与散热单元3焊接在一起,进气套21 与散热单元3连接的一面上有开口 4,开口 4的位置与封闭式散热盒32的贯通孔对应,散热单元3的另一端连接后冷却室62,散热单元3该端的所有贯通孔都位于后冷却室62中, 后冷却室62有出水口 621,出水口 621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2,后冷却室62中还有出气套22,出气套22有通到后冷却室62外的出气口 221,在出气口 221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51,出气套22与散热单元3焊接在一起,出气套22与散热单元3连接的一面上有开口 4,开口 4的位置与封闭式散热盒32的贯通孔对应,为便于和水管或者气管相连,可以在进气口 211、进水口 611、出气口 221和出水口 621分别设置连接法兰1。在用于快速冷却高温尾气时,通过进水口 611向前冷却室61注入大量的冷却水, 冷却水通过开式散热盒31后到达后冷却室62 ;高温尾气通过进气口 211进入,到达进气套 21中,然后通过封闭式散热盒32到达出气套22,最后经出气口 221排出。利用相互叠焊的散热盒实现尾气的快速冷却。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51测量出气口 221排出尾气的温度,当尾气温度高过某设定温度时,报警器响,这时可以调节以减少进气口进气口 211的流量或增大进水口 611的流量,实现降低出气口 221的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52检测出水口 621的水温温度。该装置不仅可以快速实现高温尾气的降温,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进气套21温度过高而烧伤表面。所述进气套21和出气套22都是由方形耐热钢板密封料焊接而成,进气套21和出气套2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斜四边形或者圆形,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来确定,其形状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散热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对低温介质的预热功能的实现,工作过程为将排除的高温热介质(水或气体)通入进水口 611,然后达到前冷却室61,通过开放式散热盒31到达后冷却室62,最后通过出水口 621排出;需要预热的低温热介质(水或气体)通入进气口 211,然后到达进气套21,气体在进气套21内通过开口 4进入封闭式散热盒32,再通过出气套22上的开口 4进入出气套22,最后通过出气口 221送进工作空间。 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51测量出气口 221排出热介质的温度,当热介质温度高过某设定温度时,报警器响,这时可以调节以减少进气口 211的流量或增大进水口 611的流量,实现降低出气口 221的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52检测出水口 621的水温温度,用于安全显示和方便检修。另外,工作时,根据应用场合确定通气顺序,整个工作过程实现热介质的均勻热交换,从而实现对低温热介质(水或气体)的预热,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板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放式散热盒(31),上下表面为热交换板(33),左右表面为外壳(34),前后贯通;封闭式散热盒(32),上下表面为热交换板(33),左右表面为外壳(34),前后贯通,贯通孔(321)的截面积小于封闭式散热盒(3 同一表面的截面积;开放式散热盒(31)和封闭式散热盒(3 依次间隔层叠焊接在一起形成散热单元(3), 散热单元(3)的一端连接有前冷却室(61),散热单元C3)该端的所有贯通孔都位于前冷却室(61)中,前冷却室(61)有进水口(611),前冷却室(61)中还有进气套(21),进气套(21) 有通到前冷却室(61)外的进气口 011),进气套与散热单元C3)焊接在一起,进气套 (21)与散热单元(3)连接的一面上有开口 ,开口(4)的位置与封闭式散热盒(32)的贯通孔对应,散热单元C3)的另一端连接后冷却室(62),散热单元C3)该端的所有贯通孔都位于后冷却室(62)中,后冷却室(62)有出水口(621),后冷却室(62)中还有出气套(2 ,出气套02)有通到后冷却室(62)外的出气口 021),出气套02)与散热单元(3)焊接在一起,出气套0 与散热单元C3)连接的一面上有开口 ,开口(4)的位置与封闭式散热盒 (32)的贯通孔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散热盒(31)的数量比封闭式散热盒(3 的数量多一个,即散热单元C3)的最上层和最下层都为开放式散热盒 (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套和出气套02) 都是由方形耐热钢板密封料焊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套和出气套02) 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斜四边形或者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气口(221)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水口(621)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板式冷却装置,开放式散热盒和封闭式散热盒依次间隔层叠焊接在一起形成散热单元,散热单元的一端连接有前冷却室,前冷却室有进水口,前冷却室中还有进气套,进气套有通到前冷却室外的进气口,进气套与散热单元焊接在一起,进气套与散热单元连接的一面上有开口,开口的位置与封闭式散热盒的贯通孔对应,散热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后冷却室,后冷却室有出水口,后冷却室中还有出气套,出气套有通到后冷却室外的出气口,出气套与散热单元焊接在一起,出气套与散热单元连接的一面上有开口,开口的位置与封闭式散热盒的贯通孔对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矿用防爆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内的高温尾气温度,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且成本低廉的特点。
文档编号F01N3/04GK202117742SQ20112018408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日
发明者李忠利, 董继先, 马浩伟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