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装置以及搭载了液压马达装置的建设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104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装置以及搭载了液压马达装置的建设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装置以及搭载了液压马达装置的建设机械,尤其涉及将适当的压油作为润滑油而供给至马达内部的所有的轴承部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装置以及搭载了液压马达装置的建设机械。
背景技术
在斜板式活塞马达等液压马达中,旋转轴通常具备2处轴承部分。S卩,设在阀板侧的阀板侧轴承和设在输出侧的输出侧轴承。在此,提出了专利文献1,以提供这样的斜板式活塞马达不需要来自外部的配管,另外,与是否在液压马达自身装备制动装置无关地将适当的压油作为润滑油而供给至马达内部的轴承部。
在专利文献I中,构成为,“斜板式活塞马达具备前方侧外壳;输出旋转轴,在同一前方侧外壳的中心部经由第I轴承而支撑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粗径部内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而且,在活塞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于后方侧的凹部;后方侧外壳,形成有嵌入所述凹部内的凸部,形成通向所述活塞的供给压油室和返回室,并且,具有连接至抑止气蚀的液压回路的补充口 ;以及第2轴承,支撑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输出旋转轴的后方侧,其中,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将一方侧与所述凹部内连通并将另一方侧开口于通至所述补充口的所述液压回路的补充口通路的贯通通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提供能够充分地润滑液压马达的阀板侧的液压马达的强制润滑构造,构成为,“一种液压马达的轴承强制润滑构造,是用于在覆盖液压马达所具备的气缸体的阀板侧的外侧的阀外壳内润滑将阀板贯通的旋转轴的轴承的轴承强制润滑构造,其中,具有流动化机构,该流动化机构设在面对设于阀板的贯通孔的内周部的旋转轴的外周部,利用旋转轴的旋转,使存在于贯通孔附近的工作油沿轴线方向流动,在阀外壳,设有将在轴线方向的一端侧面对阀板的轴承的另一端侧和阀板的外周部附近连通的油路。按照本发明,在旋转轴的外周部具有流动化机构,利用旋转轴的旋转,使存在于贯通孔附近的工作油沿轴线方向流动。在覆盖阀板的阀外壳,设有将在轴线方向的一端侧面对阀板的轴承的另一端侧和阀板的外周部附近连通的油路。关于阀板的内周部和外周部,工作油从固定的阀板和旋转滑动的气缸体之间漏出,由流动化机构流动化,经由设在阀外壳的油路而循环,因而强制地润滑轴承”。再者,专利文献3考虑利用从气缸体10和切换阀板5之间漏出的油并将该油供给至轴承8,但轴孔3A形成为有底状,因而在旋转轴7的一端面侧具有油积存部19,该油积存部19使油停滞而不流动,漏出的油从旋转轴7的阳花键7A和气缸体10的阴花键IOA的间隙流出。于是,构成为,“斜轴型液压旋转机的构成由以下部件构成外壳,轴方向两端由闭塞部闭塞,油液滞留于内部;切换阀板,紧固于该外壳的一侧闭塞部,形成有给排口 ;旋转轴,在所述外壳内沿轴方向伸长,经由轴承而旋转自如地支撑于轴方向两端的闭塞部;气缸体,设置为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与该旋转轴一体地旋转,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切换阀板的给排口连通的多个气缸孔;多个活塞,分别可滑动地插入嵌合于该气缸体的各气缸孔内;多个极靴,分别摇动自如地设在该各活塞的突出端侧;以及斜板,设在所述外壳的另一侧,与所述气缸体对置的对置面成为该各极靴滑动的倾斜面”。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177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184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8-284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均涉及阀板侧轴承的润滑方法。即,以阀板侧轴承的冷却性提高导致的轴承寿命的提高为目标。因此,对输出轴侧轴承的轴承寿命提闻无影响。另外,一般而言,液压马达的安装将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配置成相对于阀板轴而成为铅垂下方。因此,招致上述壳体内部的污染物沉积于配置在液压马达的壳体下部的轴承或油封,结果,招致这些轴承或油封的寿命的下降。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对上述污染物所导致的输出轴侧轴承和油封的寿命下降没有效果。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使液压马达的阀板侧轴承和输出轴侧轴承的两方的冷却效果提高,而且,有效地排出液压马达的排泄室的污染物,由此,能够实现轴承和油封的长寿命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涉及的液压马达,构成为,具备前方侧外壳;输出旋转轴,在同一前方侧外壳的中心部经由第I轴承而支撑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粗径部内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前端设有斜板,在所述活塞的后端附近设有阀板,而且,在所述活塞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于后方侧的凹部;后方侧外壳,形成有嵌入所述凹部内的凸部,形成通向所述活塞的供给压油室和返回室,并且,具有连接至抑止气蚀的液压回路的补充口 ;以及第2轴承,支撑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输出旋转轴的后方侧,其中,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将一方侧与所述凹部内连通并将另一方侧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的贯通通路,并且,形成排泄口,该排泄口的一方比所述第I轴承更连通至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侧,另一方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通路在通至所述补充口的所述液压回路的补充口通路开口。而且,所述排泄口的开口部的开口面可以比所述阀板位置更设在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后方外壳侧,并且,所述排泄口的开口部的开口面也可以比所述阀板位置更设在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侧。而且,所述贯通通路的开口部的开口面可以比所述阀板位置更设在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后方外壳侧。而且,本发明的液压马达装置,构成为,具备前方侧外壳;输出旋转轴,在同一前方侧外壳的中心部经由第I轴承而支撑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粗径部内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前端设有斜板,在所述活塞的后端附近设有阀板,而且,在所述活塞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于后方侧的凹部;后方侧外壳,形成有嵌入所述凹部内的凸部,形成通向所述活塞的供给压油室和返回室,并且,具有连接至抑止气蚀的液压回路的补充口 ;以及第2轴承,支撑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输出旋转轴的后方侦牝所述输出旋转轴的前端与减速机联接,其中,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将一方侧与所述凹部内连通并将另一方侧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的贯通通路,并且,形成排泄口,该排泄口的一方比所述第I轴承更连通至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侧,另一方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建设机械,搭载了液压马达装置,该液压马达装置具备前方侧外壳;输出旋转轴,在同一前方侧外壳的中心部经由第I轴承而支撑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粗径部内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前端设有斜板,在所述活塞的后端附近设有阀板,而且,在所述活塞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于后方侧的凹部;后方侧外壳,形成有嵌入所述凹部内的凸部,形成通向所述活塞的供给压油室和返回室,并且,具有连接至抑止气蚀的液压回路的补充口 ;以及第2轴承,支撑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输出旋转轴的后方侧,所述输出旋转轴的前端与减速机联接,其中,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将一方侧与所述凹部内连通并将另一方侧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的贯通通路, 并且,形成排泄口,该排泄口的一方比所述第I轴承更连通至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侧,另一方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发明的效果
依照本发明,由于从外部供给的润滑油经由液压马达壳体上部的轴承而循环于排泄室内整体,因而与现有示例的上面排出型的液压马达相比,冷却性、污染物排出性优异。因此,能够使液压马达的阀板侧轴承和输出轴侧轴承的两方的冷却效果提高,而且,有效地排出液压马达的排泄室的污染物,由此,能够实现轴承和油封的长寿命化。另外,由于由芯子构成排出通路,不需要用于通路的加工或配管,因而还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再者,如果从补充口供给润滑油,则还具有不需要新的液压源的效果。


图I是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第I实施例的构成图。图2是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第2实施例的构成图。图3是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第3实施例的构成图。图4是使用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液压马达装置的实施例4的构成图。图5是搭载了使用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液压马达装置的建设机械的实施例5的构成图。图6是现有的液压马达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使用图I至图5,对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构成进行说明。[实施例I]
在图I中,参照符号I是液压马达,在下端部中央,输出旋转轴2设于前方侧外壳3,同一输出旋转轴2在该附图的下端侧,即在输出侧经由油封4而由圆锥滚子轴承6支撑于前方侧外壳3内部。上述输出旋转轴2的上端侧形成为粗径,沿其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10。在上述输出旋转轴2的上端侧粗径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15,在同一凹部15,嵌入上端侧的后方侧外壳18的中心凸部14。在该凸部14的外周面和上述凹部15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作为输出旋转轴2的后方侧轴承的滚针轴承12。参照符号16是设在上述后方侧外壳18的中央部的贯通通路。同一通路16的下端侧经由节流阀19而与凹部15的内部连通,另外,通路16的上端侧在补充口通路22开口并通至补充口通路22,该补充口通路22通至补充线20。参照符号24是排泄口,一方的端部开口于油封4和圆锥滚子轴承6之间的围绕轴的空隙。该排泄口 24沿着前方外壳3相对于壳体而由芯子形成,开口部28的开口面比上述阀板17的位置更设在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后方外壳18侦1|。通过如上地构成,使得从补充口通路22供给的润滑油经由补充线20而通过贯通通路16,通过节流阀19,经由凹部15而到达滚针轴承12,冷却滚针轴承12。润滑油进而通过上述后方侧外壳18和阀板17之间,通过输出旋转轴2的周围,从斜板8附近经由排泄室
23而到达圆锥滚子轴承6,也冷却圆锥滚子轴承6。润滑油经过排泄口 24而与开口部28连通。因此,从阀板17和输出旋转轴2的滑动面以及活塞10和输出旋转轴2的滑动面产生的污染物不堆积于油封4,而是与圆锥滚子轴承6的污染物一起经过排泄口 24而从开口部28排出。因此,达成油封4、圆锥滚子轴承6以及滚针轴承12的全部的长寿命化。[实施例2]
在图2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构成图。与实施例I相比,实施例2中途切断排泄口 24而设置开口部30。该开口部30与外部装置联接,在此,不与大气接触,始终必须通过外部装置而将开口面比上述阀板17的位置更设在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后方外壳侧。使外部装置侧的配管的自由度提高。至到达排泄口 24为止的润滑油的动作与实施例I同样地工作,将圆锥滚子轴承6和滚针轴承12 —起冷却,将两者的污染物通过开口部30而排出。因此,达成油封4、圆锥滚子轴承6以及滚针轴承12的全部的长寿命化。[实施例3]
在图3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构成图。实施例3不是将润滑油从补充口通路22导入,而是从另外设置的开口部34导入。这是在从液压回路上的外部装置另外导入的情况下,设置导入路。该回路使外部装置的油路的自由度提高,由于贯通通路32以后与实施例I同样地构成,因而动作也同样。即,将圆锥滚子轴承6和滚针轴承12 —起冷却,将两者的污染物通过开口部30而排出。因此,达成油封4、圆锥滚子轴承6以及滚针轴承12的全部的长寿命化。[实施例4]
在图4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构成图。实施例4是实施例I所示的液压马达和减速机36联接而成的液压马达装置38。通过成为本构成,从而在与减速机36组合的方面,能够进行圆锥滚子轴承6和滚针轴承12的冷却,能够防止污染物的堆积。因此,达成液压马达装置38的油封4、圆锥滚子轴承6以及滚针轴承12的全部的长寿命化。[实施例5]
在图5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构成图。实施例5显示了作为搭载了实施例4所示的液压马达装置38的建设机械的液压挖掘机42。通过应用本发明,从而能够提供寿命更长的建设机械。尤其是,液压马达装置38在用作负荷更大的回旋体驱动部时发挥其效果。因此,达成搭载于建设机械的液压马达装置38的油封4、圆锥滚子轴承6以及滚针轴承12的全部的长寿命化。以上,利用附图而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当然,只要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就能够基于上述的附图和说明而进行各种变形。符号说明
1液压马达
2输出旋转轴
3前方侧外壳 4油封
6圆锥滚子轴承 8 斜板 10 活塞
15凹部
18 后方侧外壳 14 凸部 12 滚针轴承
18后方侧外壳
16贯通通路
17阀板
19节流阀
20补充线
22补充口通路
23排泄室
24排泄口 28 开口部 30 开口部 34 开口部 36 减速机
38 液压马达装置
42液压挖掘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马达,具备前方侧外壳;输出旋转轴,在同一前方侧外壳的中心部经由第I轴承而支撑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粗径部内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前端设有斜板,在所述活塞的后端附近设有阀板,而且,在所述活塞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于后方侧的凹部;后方侧外壳,形成有嵌入所述凹部内的凸部,形成通向所述活塞的供给压油室和返回室,并且,具有连接至抑止气蚀的液压回路的补充口 ;以及第2轴承,支撑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输出旋转轴的后方侧,其中, 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将一方侧与所述凹部内连通并将另一方侧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的贯通通路, 形成排泄口,该排泄口的一方比所述第I轴承更连通至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侦牝另一方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通路在通至所述补充口的所述液压回路的补充口通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口的开口部的开口面比所述阀板位置更设在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后方外壳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口的开口部的开口面比所述阀板位置更设在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侧。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通路的开口部的开口面比所述阀板位置更设在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后方外壳侧。
6.—种液压马达装置,具备前方侧外壳;输出旋转轴,在同一前方侧外壳的中心部经由第I轴承而支撑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粗径部内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前端设有斜板,在所述活塞的后端附近设有阀板,而且,在所述活塞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于后方侧的凹部;后方侧外壳,形成有嵌入所述凹部内的凸部,形成通向所述活塞的供给压油室和返回室,并且,具有连接至抑止气蚀的液压回路的补充口 ;以及第2轴承,支撑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输出旋转轴的后方侧,所述输出旋转轴的前端与减速机联接,其中, 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将一方侧与所述凹部内连通并将另一方侧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的贯通通路, 形成排泄口,该排泄口的一方比所述第I轴承更连通至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侦牝另一方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
7.一种搭载了液压马达装置的建设机械,该液压马达装置具备前方侧外壳;输出旋转轴,在同一前方侧外壳的中心部经由第I轴承而支撑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粗径部内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前端设有斜板,在所述活塞的后端附近设有阀板,而且,在所述活塞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于后方侧的凹部;后方侧外壳,形成有嵌入所述凹部内的凸部,形成通向所述活塞的供给压油室和返回室,并且,具有连接至抑止气蚀的液压回路的补充口 ;以及第2轴承,支撑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输出旋转轴的后方侧,所述输出旋转轴的前端与减速机联接,其中, 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将一方侧与所述凹部内连通并将另一方侧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的贯通通路, 形成排泄口,该排泄口的一方比所述第I轴承更连通至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侦牝另一方开口 于液压马达的外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装置以及搭载了液压马达装置的建设机械。液压马达,具备前方侧外壳;输出旋转轴,在同一前方侧外壳的中心部经由第1轴承而支撑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粗径部内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活塞,在活塞的中心部形成有开口于后方侧的凹部;后方侧外壳,形成有嵌入凹部内的凸部,具有连接至抑止气蚀的液压回路的补充口;以及第2轴承,支撑配置于凸部的外周面和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输出旋转轴的后方侧,其中,在凸部,形成有将一方侧与凹部内连通并将另一方侧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的贯通通路,并且,形成排泄口,该排泄口的一方比第1轴承更连通至输出旋转轴的轴方向前方外壳侧,另一方开口于液压马达的外部。
文档编号F03C1/253GK102777316SQ20121014099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村上英一, 赤川学, 高梨幸治 申请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