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164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 减振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舒适化、低噪音和低成本是当前汽车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主要的振源,发动机振动的传播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整机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发动机振动通过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水管和暖风水管向车身传递的过程中,还会直接影响车辆乘坐的舒适度。现有技术中,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水管、水箱、暖风水管以及前围板主要通过硬质橡胶管连接,通过橡胶及橡胶管路走向来隔离一部分发动机振动。该方法只能对发动机的径向振动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无法隔离在多种路况中可能产生的发动机的轴向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及车辆,用于减小发动机振动和水泵产生液体脉动沿轴向及径向通过冷却水管向车身的传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设有可活动的减振管,所述减振管外套设有第二减振环,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密封设置有第一减振环,所述第一减振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减振环的厚度。—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及车辆,通过第一减振环密封壳体一端的同时,衰减发动机本体振动和水泵产生液体脉动的轴向振动。通过第二减振环衰减发动机本体振动和水泵产生液体脉动的径向振动。从而减小发动机振动和水泵产生液体脉动沿轴向及径向通过冷却水管向车身的传播。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I中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进水管;2_第一减振环;3-壳体;4_第二减振环,41-减振孔;5-缓冲腔;6_出水管;7_减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轴向振动是指沿活动管轴向方向的振动。所述的径向振动是指沿活动管径向方向的振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含有空腔的壳体3,在壳体3内沿轴向设有可活动的减振管7,减振管外套设有第二减振环4,第二 减振环4的外半径等于壳体3的半径,以确保第二减振环4与壳体3相接触,但第二减振环4与壳体3之间是可以活动的。壳体3内的左端密封设置有第一减振环2。其中,第一减振环2的厚度小于第二减振环4的厚度。减振环沿壳体3轴向上的长度称为减振环的厚度。优选的,第一减振环2和/或第二减振环4由橡胶制成。可选的,第一减振环2的厚度为2 3_,第二减振环4的厚度为3 6_。进一步的,壳体3与第一减振环2可以通过硫化等工艺一体制成,从而保证第一减振环2与壳体3左端的密封连接。壳体3外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I和出水管6,其中,进水管I与减振管7活动连接。进一步的,如图I和2所示,第二减振环4沿轴向穿设有减振孔41。这样可以进一步衰减发动机产生的径向振动。进一步的,减振管7的长度小于壳体3的长度。如图I所示,减振管7的长度小于壳体3的长度从而在壳体3右端形成与壳体3半径相等的缓冲腔5。这样,水泵产生的液体通过半径较小的减振管7后,进入半径较大的缓冲腔5,可以衰减液体脉动产生的振动。使用时,将进水口 I与出水管6按照冷却水流方向与发动机侧或车身侧相连,发动机运转时,第一减振环2在密封壳体3左端的同时,由于其厚度小,且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可以衰减发动机本体振动和水泵产生液体脉动的轴向振动。第二减振环4由橡胶材料制成,其厚度较大,且沿轴向设置有减振孔41,可以很好的衰减发动机本体振动和水泵产生液体脉动的径向振动。减振管7的长度小于壳体3的长度从而在壳体3右端形成与壳体3半径相等的缓冲腔5。这样,水泵产生的液体通过半径较小的减振管7后,进入半径较大的缓冲腔5,可以衰减液体脉动产生的振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壳体3,第一减振环2,第二减振环4以及减振孔41的形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设有可活动的减振管,所述减振管外套设有第二减振环,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密封设置有第一减振环,所述第一减振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减振环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所述第一减振环的厚度为2 3mm,所述第二减振环的厚度为3 6mm。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减振环是一体制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环和/或所述第二减振环是由橡胶制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环沿轴向穿设有减振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管的长度小于所述壳体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减振管活动连接。
8.—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及车辆,涉及机械减振装置领域,用于减小发动机振动和水泵产生液体脉动沿轴向及径向通过冷却水管向车身的传播;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管的减振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设有可活动的减振管,所述减振管外套设有第二减振环,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密封设置有第一减振环,所述第一减振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减振环的厚度。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文档编号F01P11/04GK102705627SQ2012101866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刘鹏, 李博学, 李颜鹏, 梁波, 王豹, 赵伟丰, 黄勇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