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825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隔热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
背景技术
车辆中的增压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的废气通过排气歧管进入涡轮增压器,推动涡轮高速转动,由于废气的高温、高压会把涡壳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容易烫伤人,同时涡壳散发的大量的热量有烤坏发动机机舱中零件的风险,因此,在车辆发动机的增压器处一般会设置隔热罩,以此来保护发动机机舱中的部件。然而,目前使用的隔热罩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安装位置的选择不恰当,以及固定方式的不牢靠,一般会存在隔热效果差、结构复杂、防震防噪效果差、容易在发动机运行时发生共振开裂等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隔热效果好、防震与防噪效果好,同时强度高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包括用于包裹增压器外的隔热罩本体,所述隔热罩本体为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状。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隔热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加强隔热罩本体强度的加强筋。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强筋包括对称设置在隔热罩本体两侧、沿隔热罩本体弯曲方向设置的U型筋,设置在隔热罩本体中间、凹陷的环形筋,以及设置在环形筋内的U型筋。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隔热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增压器运行时避免增压器执行器与隔热罩干涉的鼓包结构。作为第三种限定所述隔热罩本体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包裹增压器的涡壳的整体翻边结构。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限定所述隔热罩本体上设置有凹陷的、用于避让排气后处理管路的避让区 。作为对前述整体翻边结构的限定所述隔热罩本体的整体翻边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隔热罩本体与发动机缸盖安装在一起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共用螺栓孔,隔热罩本体、发动机缸盖罩于共用螺栓孔、发动机缸盖罩安装孔处经共用螺栓紧固到发动机缸盖上。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限定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内层、中层、外层三层结构,所述内层、外层均采用加强隔热罩本体强度的镀铝钢板,中层采用具有隔热减震效果的陶瓷纤维纸。[0014]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隔热罩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强隔热罩本体强度,将隔热罩本体的内层、中层、外层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局部翻边结构。[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0016](I)隔热罩本体为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形,能够更好地将两个增压器的涡壳包裹住,防止热量扩散到外部,防止热量烫伤人,同时防止热量损坏发动机机舱中的部件;[0017](2)在隔热罩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能够有效增强隔热罩本体的强度,防止隔热罩本体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发生开裂或产生异响;[0018](3)隔热罩本体对应增压器执行器处设置有鼓包结构,既避免了增压器运行过程中与隔热罩本体发生干涉,又加强了隔热罩本体的强度;[0019](4)隔热罩两侧分别设置有整体翻边结构,使得隔热罩两边可以更好地包裹住增压器的涡壳,有效防止热量扩散,同时加强了隔热罩的强度;[0020](5)隔热罩本体还设置有局部翻边结构,保证隔热罩本体的各层结构紧密贴合,加强隔热罩本体的强度;[0021](6)隔热罩本体上还设置有避让区,避免隔热罩与排气后处理管路发生干涉,同时减轻了隔热罩的重量,降低了成本;[0022](7)隔热罩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为180°的弯折,方便隔热罩本体装配到发动机缸盖上,同时加强了隔热罩的强度;[0023](8)隔热罩本体采用内层镀铝钢板、中层陶瓷纤维纸、外层镀铝钢板冲压而成,在加强隔热罩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吸收震动产生的能量,加强隔热罩的隔热降噪性能。[0024]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隔热、防震性能好,同时强度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车辆发动机的增压器。[0025]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0029]图中I—隔热罩本体,2—螺栓孔,31,33—U型筋,32—环形筋,4一共用螺栓孔,5—鼓包结构,6—整体翻边结构,7—局部翻边结构,8—折弯结构,9一避让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0030]图I一图3所示为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包括隔热罩本体I。为保证隔热罩本体I更好地包裹住两个增压器的涡壳,将隔热罩本体I设计为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状。[0031]为了方便隔热罩本体I的安装,在隔热罩本体I上设置有三个与增压器塔子匹配的螺栓孔2,其中一个螺栓孔2设置在环形筋32的中心位置,另外两个分别设置在隔热罩本4体I的两侧,通过这三个螺栓孔2可以将隔热罩用螺栓固连在增压器上。在隔热罩本体I的一侧,设置有180°折弯的折弯结构8,使此处的整体结构呈之字形。在折弯结构8上设置有四个共用螺栓孔4,每一共用螺栓孔4分别与发动机缸盖罩安装孔共用一条螺栓,将隔热罩本体I、缸盖罩紧固到发动机缸盖上,装配方便、可靠,同时可提高隔热罩I的安装强度。为加强隔隔热罩本体I的强度,本实施例采取了以下措施I)在隔热罩本体I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条U型筋31,沿隔热罩本体I弯曲方向设置,并延伸至螺栓孔2的位置。在隔热罩本体I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凹陷的环形筋32,在环形筋32的内部还设置了四条U型筋33。2)在隔热罩本体I的侧边上设置有用于更好包裹住增压器涡壳的整体翻边结构6。3)隔热罩本体I采用内层、中层、外层三层冲压而成,其中内层与外层均采用强度高的镀铝钢板,中层采用具有隔热减震效果的陶瓷纤维纸,在隔热罩本体I上还设置了令隔热罩本体I的各层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局部翻边结构7。4)隔热罩本体I上还设置有鼓包结构5,在安装隔热罩时所述鼓包结构5刚好套装在增压器执行器上,避免了增压器运行时,隔热罩与执行器发生干涉。5)隔热罩本体I上还设置有用于避让排气后处理管路的避让区9,降低了隔热罩整体的重量,同时降低了隔热罩的制造成本。本实施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靠,强度高,隔热防噪性能好,能够有效防止排放废气热量的扩散,防止排放的废气烫伤人,或者损坏发动机机舱内的部件。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包括用于包裹增压器外的隔热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为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加强隔热罩本体强度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对称设置在隔热罩本体两侧、沿隔热罩本体弯曲方向设置的U型筋,设置在隔热罩本体中间、凹陷的环形筋,以及设置在环形筋内的U型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增压器运行时避免增压器执行器与隔热罩干涉的鼓包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包裹增压器的涡壳的整体翻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翻边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隔热罩本体与发动机缸盖安装在一起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共用螺栓孔,隔热罩本体、发动机缸盖罩与共用螺栓孔、发动机缸盖罩安装孔处经共用螺栓紧固到发动机缸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上设置有凹陷的、用于避让排气后处理管路的避让区。
8.根据权利要求I一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内层、中层、外层三层结构,所述内层、外层均为加强隔热罩本体强度的镀铝钢板层,中层为具有隔热减震效果的陶瓷纤维纸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强隔热罩本体强度,将隔热罩本体的内层、中层、外层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局部翻边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隔热罩,包括用于包裹增压器外的隔热罩本体,所述隔热罩本体为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隔热性能良好,适用于任何车辆发动机的增压器。
文档编号F01D25/08GK202811072SQ20122036227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翔, 刘胜强, 侯振鹏, 武永生, 王伟, 张帅, 刘庆晨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