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871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尤指一种能将电动马达或引擎产生 的废热能转换为既能为食品或物品提供保温的用途,又能通过致冷芯片设计产生电力及制 冷功能使用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于行驶状态下,引擎因其运转时内部构件的相对运动,使引擎的工作温度容 易急速攀升,尤其是当汽车的负荷过大的情况下。[0003]然而,目前汽车大量普及,因此汽车所排放出的废气,更是威胁地球环境的一大 杀手。藉此,为改善此汽车所排放的废气,已有业者推出电动车与油电车上市,但电动车在 充电站尚未完全普及前,于使用时仍有许多不便之处。另一方面,油电车虽然可通过马达与 引擎的相互搭配达到节省油耗的目的,但其车价仍是居高不下甚至需要长时间的行驶里程 才能有效打平油电车与汽油车的价差。[0004]因此如何能有效利用汽车所排放的废热能是以目前业者与民众所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以将发热源所产生的 废热能再次有效回收利用,同时经由致冷芯片设计以产生电力及制冷功能的实用目的。[0006]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发热源,该发热源连结有一将发热源所产生 的热能传导的管体,该管体与一用以接收该热能的风管一端连结相通,而另一端与一保温 体连结相通,且该风管内设有至少一导管,并该导管与至少一设有数个传导组件的保温体 配合运作。[0007]呈上所述,其中该风管内设置有至少一转换模块,该转换模块为一致冷芯片,转换 模块进一步连结有一储电模块,另该发热源为电动马达或引擎其中之一,且该传导组件为 散热组件。[0008]本实用新型具体包括[0009]一发热源,连结有一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能传导的管体;[0010]一用以接收该热能的风管,该风管一端与该管体连结相通,该风管内设有至少一导管;[0011]至少一与该风管另一端连结相通的保温体,该保温体内设有数个传导组件。[0012]其中该风管内设置有至少一转换模块;[0013]其中该转换模块为一致冷芯片或致热芯片其中之一;[0014]其中该转换模块进一步连结有一储电模块;[0015]其中该发热源为电动马达、柴油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其中之一;[0016]其中该管体为排气管或传热组件其中之一;[0017]其中该导管为导热组件;[0018]其中该风管设有一空气排孔;[0019]其中该管体内设有一风扇组;[0020]其中该传导组件为散热组件。[002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发热源(电动马达或引擎)所产生的废热能再次有效 回收利用,经由风管传导至保温体内,以供食品或物品进行保温的作用,同时经由致冷芯片 或致热芯片设计以产生电力及制冷功能的实用进步性。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 型包括[0027]—发热源10,连结有一将发热源10所产生的热能传导的管体11,该发热源10为 电动马达或引擎其中之一,又该管体11为排气管或传热组件其中之一;[0028]一用以接收该热能的风管12,该风管12 —端与该管体11连结相通,且该风管12 内设有至少一导管13 ;[0029]至少一与该风管12另一端连结相通的保温体15,该保温体15内设有数个传导组 件16,其中该传导组件16为散热组件。[0030]如附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欲当 汽车发热源10(电动马达、柴油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进行运作时,亦将发热源 10 (电动马达、柴油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所产生的废热能经由一端连结的管体 11到达风管12内,藉由热空气比冷空气较轻的原理,使得废热能经由一端连接导管13传递 热能至保温体15内,同时通过保温体15内的传导组件16让保温体15建立保温机制,以达 到将食品及物品保温的目的。再者,当本实用新型于实施作动时发热源10 (电动马达、柴油 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可藉由风管12上设置的空气排孔18将发热源10(电动 马达、柴油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产生的废气排出。[0031]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及二,由 图中可清楚看出,沿前一实施例所示的结构,本实施特色在于风管12a内设有转换模块 120a,其转换模块120a为一致冷芯片或致热芯片其中之一,且该致冷芯片电性连结一储电 模块17a ;当汽车发热源10a(电动马达、柴油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进行作动 时,亦将发热源IOa(电动马达、柴油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所产生的废热能经由 管体Ila到达风管12a内,通过致冷芯片设计让废热能于风管12a内产生温差,使得致冷芯 片一面吸收热量,成为冷端,其另一面释放热量,成为热端,使废热能成为冷端的气体,经由 一端连接的导管13a传递热能至保温体15a内,同时通过保温体15a内的传导组件16a让 保温体15a拥有保热机制;再者,同时通过该转换模块120a进一步连结有一储电模块17a,藉此得以有效提供使用者电力的供应,达到充电等实用目的。倘若本实用新型使用于电动 马达时可于管体Ila内设置风扇组进而将其热能回收利用。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热源,连结有一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能传导的管体;一用以接收该热能的风管,该风管一端与该管体连结相通,该风管内设有至少一导管;至少一与该风管另一端连结相通的保温体,该保温体内设有数个传导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风管内设置有至 少一转换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换模块为一致 冷芯片或致热芯片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换模块进一步 连结有一储电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热源为电动马 达、柴油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体为排气管或 传热组件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管为导热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风管设有一空气 排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体内设有一风扇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导组件为散热 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于一种车辆废热能回收装置,属于机械类,其包括一发热源,该发热源连结有一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能传导的管体,该管体与一用以接收该热能风管一端连结相通,又该风管另一端与一保温体连结相通,藉此得以将发热源(电动马达、柴油引擎、汽油引擎或油电复合引擎)所产生的热能经由风管传导至保温体内,并通过至少一传导组件于保温体内建立保温环境,以供食品或物品进行保温的作用。再者,于风管内进一步设有致冷芯片,因此本案能将热能转换成电能达到电力及制冷的使用目的。
文档编号F01N5/02GK202851121SQ2012204028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
发明者常中坚 申请人:常中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