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和柴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118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和柴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柴油机的供油辅助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上述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柴油机,尤其是单缸柴油机。
背景技术
柴油机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内燃机,其是通过喷油泵将柴油供应到喷油器,并通过喷油器将柴油喷射到发动机气缸内,发动机活塞通过压缩将雾化的柴油压燃。为了使得柴油充分地燃烧,一般柴油机需要设置供油提前角,即喷油泵从开始供油到发动机活塞运动到上止点发动机曲轴转过的角度。但是,现有的柴油机,尤其是单缸柴油机在农村使用数量上占很高比例,长期以来单缸柴油机的供油系统从无改变,供油提前角设定在一个不变的提前角度上,工作中,供油提前角不能随着转速变化达到工作要求,单缸柴油机的设计最大提前角(指供油提前角)是按最高转速设计的,因此,在中、低速工作时就会出现供油过早、耗油增加、敲缸声明显、启动时易反车等现象。但是,现有的单缸柴油机局限于自身的结构和布置空间,缺乏有效的供油提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另外,现有的多缸柴油机上采用的供油提前器结构过于复杂,体积较大,并且工作不可靠。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柴油机供油提前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该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具有精简和紧凑的布置结构,并在安装到柴油机上后能够相对有效地根据单缸柴油机转速的变化而实现供油提前角的适应性变化。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该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结构紧凑精简,并在安装到柴油机上后能够相对可靠地根据多缸柴油机转速的变化而适应性地改变供油提前角。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该单缸柴油机能够通过结构精简紧凑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相对有效地根据转速的变化而实现供油提前角的适应性变化。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缸柴油机,该多缸柴油机能够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相对有效地根据转速的变化而实现供油提前角的适应性变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中,包括驱动轮件、安装在该驱动轮件内的飞锤组件以及安装在该飞锤组件上的喷油泵驱动盘,该喷油泵驱动盘的驱动盘体的中心部位设有凸出到所述驱动轮件外部的驱动凸轮部,所述驱动轮件、飞锤组件和喷油泵驱动盘安装为能够沿工作旋转方向共同旋转,所述飞锤组件包括相互弹性连接的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该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能够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性力相互分离,并通过该相互分离的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驱动所述喷油泵驱动盘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沿所述工作旋转方向旋转。具体地,所述驱动轮件的内部沿轴向形成有飞锤安装空间,该飞锤安装空间的一端开放,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驱动轮件的飞锤配合端壁,该飞锤配合端壁上形成有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轮件中心两侧且沿该驱动轮件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纵向中心轴线同轴;所述飞锤组件安装在所述飞锤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飞锤相对两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凸出设置有同轴的滑销部,所述第二飞锤相对两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凸出设置有同轴的滑销部,其中所述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的第一表面上的滑销部分别滑动配合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所述喷油泵驱动盘的驱动盘体安装到所述驱动轮件内并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绕该驱动轮件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驱动盘体的中心部位朝向所述驱动轮件外侧凸出形成有所述驱动凸轮部,该驱动盘体的中心两侧部位形成有第一配合滑槽和第二配合滑槽,该第一配合滑槽和第二配合滑槽的纵向中心轴线分别处于所述驱动盘体的同一条直径线的两侧且与该条直径线平行,所述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分别滑动配合到该第一配合滑槽和第二配合滑槽内,该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各自在所述第一配合滑槽和第二配合滑槽向外滑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喷油泵驱动盘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沿所述工作旋转方向旋转。优选地,所述驱动轮件为驱动齿轮。优选地,所述飞锤配合端壁的中心形成有传动轴安装孔,该传动轴安装孔形成有用于与传动轴配合的传扭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的两端端部分别可滑动地穿套到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上,该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各自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凸缘部,所述第一连接销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所述第一飞锤之间以及该第一连接销另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第二飞锤之间分别弹性支撑有穿套在所述第一连接销上的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销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所述第一飞锤之间以及该第二连接销另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所述第二飞锤之间分别弹性支撑有穿套在所述第二连接销上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并且所述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上的滑销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之间,且各个所述滑销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销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的相对侧分别形成有凹槽,在所述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该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相对侧的凹槽共同形成传动轴通孔;所述驱动盘体的中心形成有贯穿该驱动盘体和驱动凸轮部的台阶孔,该台阶孔包括传动轴穿过孔和限位件安装孔,其中所述限位件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轴穿过孔,从而在所述传动轴穿过孔与限位件安装孔之间形成限位台阶。在上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该柴油机为单缸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缸柴油机安装有上述任一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中,所述驱动轮件安装到传动轴上并能够通过所述单缸柴油机的曲轴上的主动轮件驱动旋转,所述喷油泵驱动盘的驱动凸轮部伸入到该单缸柴油机上的喷油泵内,以能够驱动该喷油泵工作。[0017]优选地,所述驱动轮件作为所述单缸柴油机的正时轮件,所述传动轴为该单缸柴油机的用于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凸轮轴。作为一种扩充性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件、安装在该驱动轮件内的飞锤组件以及安装在该飞锤组件上的喷油泵驱动盘,该喷油泵驱动盘的驱动盘体的中心垂直延伸有伸出到所述驱动轮件外部的喷油泵驱动凸轮轴,该喷油泵驱动凸轮轴上形成有多个驱动凸轮部,所述驱动轮件、飞锤组件和喷油泵驱动盘安装为能够沿工作旋转方向共同旋转,所述飞锤组件包括相互弹性连接的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该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能够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性力相互分离,并通过该相互分离的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驱动所述喷油泵驱动盘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沿所述工作旋转方向旋转。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该柴油机为多缸柴油机,其中,所述多缸柴油机安装有上述的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中,所述驱动轮件安装到传动轴上并能够通过所述多缸柴油机的曲轴上的主动轮件驱动旋转,所述喷油泵驱动盘的驱动凸轮轴伸 入到该多缸柴油机上的喷油泵内,以能够驱动该喷油泵工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在低速时保持初始设置的供油提前角,在柴油机高速运转时能够借助于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通过飞锤组件驱动喷油泵驱动盘沿工作旋转方向相对于驱动轮件转动一个角度,从而使得供油提前角增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单缸或多缸)能够根据柴油机的转速高低而适应性地调整喷油泵的供油提前角,消除现有柴油机,尤其是单缸柴油机以不变的供油提前角工作而出现的供油过早、耗油增加、敲缸声明显等现象,改善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并能够相对有效地节省柴油。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尤其是应用于单缸柴油机的优选形式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充分考虑了现有单缸柴油机的布置结构,可以在不改变单缸柴油机的机体、齿轮室盖的几何形状等情形下,只需换一个凸轮轴和凸轮轴齿轮,即可实现安装目的,成本低廉,安装容易。第三,现有的柴油机,尤其是单缸柴油机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后,能使供油提前角在上止点前15° 22°之间自动随柴油机的工作转速调节(根据需要该角度范围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相应的设计改变),经试验证明,在安装提前器后,单缸柴油机手摇启动一般不会反车,而且加速性能明显提高。在负荷较大、中低速工作的情况下可节约燃油10%以上(一般在109Γ15%之间)。第四,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尤其是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农用车广泛采用现有单缸柴油机,其在运输、耕地、灌溉时,单缸柴油机通常是重负荷、中低速,这些在农村中广泛使用的农用机械均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驱动齿轮的主视示意图。[0024]意图。图。
视不意图。 图图







2是图1所示的驱动齿轮的后视示意图。
3是图1所示的驱动齿轮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飞锤组件的主视示5是图4所示的飞锤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用于套装到滑动销上的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
7是图4所示的飞锤组件安装到图1所示的驱动齿轮内的主视示意图。
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喷油泵驱动盘的主
9是图8所示的喷油泵驱动盘的侧视示意图。
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组装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显示图8所示的喷油泵驱动盘组装到图7所示的内部安装有飞锤组件的驱动齿轮上。图11是用于安装本实用新型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凸轮轴的主视示意图。图1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安装到图11所示的凸轮轴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I驱动齿轮;2啮合齿;[0037]3轮周凸缘部;4第一滑槽;[0038]4’第二滑槽;5飞锤配合端壁;[0039]6传动轴安装孔;7键槽;[0040]8飞锤安装空间;9传动凸缘部;[0041]10第一飞锤;10’第二飞锤;[0042]11第一滑销件;11’第二滑销件;[0043]12第一连接销;12’第二连接销;[0044]13复位弹簧;14传动轴通孔;[0045]15第一槽口 ;15第二槽口 ;[0046]16驱动滑套;17周向凸缘部;[0047]18滑动配合部;19滑销件配合孔;[0048]20喷油泵驱动盘;21驱动盘体;[0049]22驱动凸轮部;23第一配合滑槽;[0050]23’第二配合滑槽;24传动轴穿过孔;[0051]25限位件安装孔;26限位台阶面;[0052]27凸轮轴;28限位件连接部;[0053]29轮件连接部;30健齿安装槽;[0054]31第一轴承安装部;32进气门驱动凸轮部[0055]33排气门驱动凸轮部;34第二轴承安装部;[0056]35轴体;36卡环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首先说明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柴油机的进气机构、排气机构以及供油系统存在正时配置,这对于内燃机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公知的,一般涉及到气门凸轮轴上的凸轮部的初始布置角度等,但这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不相关,因此在下文中将基本不予涉及。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是在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结构变型而形成,因此下文将主要描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在此基础上简略描述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变型结构。为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但是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及其组成构件并不局限于图1至图10所示的细节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具有各种形式的结构变型形式,这些结构变型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在以下参照图1至图10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中,将附带性简略描述一些简单变型结构,这些简单变型结构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其中,图1至图10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各个组成构件以及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图11显示用于安装所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凸轮轴,该凸轮轴主要用于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图12显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安装到凸轮轴上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包括驱动齿轮1、飞锤组件和喷油泵驱动盘20。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齿轮I的外周上形成有啮合齿2,显然地,啮合齿2用于与其它齿轮(例如曲轴上的齿轮)啮合,以所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安装到柴油机上后,该驱动齿轮I能够被驱动旋转。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中,参见图12所示,驱动齿轮I用作正时齿轮,该驱动齿轮I安装到用于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凸轮轴27的一端,柴油机曲轴上的主动齿轮(未图示)与该驱动齿轮I啮合,从而通过曲轴上的主动齿轮的带动,该驱动齿轮I不仅驱动凸轮轴27旋转,还驱动下述的喷油泵驱动盘20旋转,也就是说通过一个驱动齿轮I即实现了凸轮轴27和喷油泵驱动盘20的传动,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精简。但是,该驱动齿轮I并不局限于兼作正时齿轮,实际上单缸柴油机上喷油泵也常常具有专用的驱动齿轮,例如曲轴上的主动齿轮与凸轮轴的正时齿轮啮合,该正时齿轮进而与该驱动齿轮I啮合,在此情形下,驱动齿轮I专用于驱动下述的喷油泵驱动盘20转动,此时驱动齿轮I不再安装到凸轮轴20的一端,而是可以安装到通过轴承支承在缸体上的专门的传动轴的一端,这也属于单缸柴油机的一种常用布置形式,无论驱动齿轮I兼作正时齿轮,还是专门用于驱动下述的喷油泵驱动盘20,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更广泛地,驱动齿轮I也可以是带轮、链轮等驱动轮件,其并不局限于采用齿轮的形式,这些驱动齿轮I的变型结构,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相应地也就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在下文的描述中,驱动齿轮I的与飞锤组件、喷油泵驱动盘20的配合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简单地转用于其它形式的驱动轮件。参见图1至图3所示,驱动齿轮I的内部形成有飞锤安装空间8,该飞锤安装空间8沿驱动齿轮I轴向的一端开放,另一端延伸至驱动齿轮I的飞锤配合端壁5,典型地,该飞锤配合端壁5构成驱动齿轮I的主体的一部分,该飞锤配合端壁5可以是驱动齿轮I的一端端壁,在此情形下,驱动齿轮I实际上相当于从一端形成了一个中空孔,但该中空孔并未轴向贯通驱动齿轮1,从而形成驱动齿轮I另一端的预定厚度的端壁。该飞锤配合端壁5上形成有传动轴安装孔6,显然地,为了实现正常的传动,该传动轴安装孔6与驱动齿轮I同轴,在驱动齿轮I安装到下述的凸轮轴27的一端时,该传动轴安装孔6用于连接凸轮轴27。传动轴安装孔6内形成有键槽7,当然也可以时其它公知形式的传扭结构,例如花键槽等。更特别地,上述飞锤配合端壁5上形成有分别位于传动齿轮I中心两侧的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该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分别沿驱动齿轮I的径向延伸,并且该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的纵向中心轴线处于所述驱动齿轮的同一条直径线上,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的纵向中心轴线即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沿各自的径向延伸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用于与下述的飞锤组件的滑销滑动配合。在图1和图2中,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形成为相对于传动轴安装孔6的中心对称,即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的尺寸和形状相同,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均为长槽孔,即两端为半圆形的长槽孔,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在图1和图2中形成为相对于传动轴安装孔6的中心对称,但是只要该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沿径向延伸并满足下述的飞锤组件的滑销的行程范围,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也可以不相互对称,例如第一滑槽4的长度大于第二滑槽4’的长度,其同样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实现,因此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参见图3所示,驱动齿轮I上还具有一些更加细节的结构,例如啮合齿2仅形成在驱动齿轮I的部分厚度的外周上,从而使得驱动齿轮I的右端自然形成有轮周凸缘部3,实际上啮合齿2完全可以形成在驱动齿轮的整体厚度的外周上,只要能够与其它齿轮啮合即可。另外,飞锤配合端壁5的传动轴安装孔6位置形成有传动凸缘部9,传动轴安装孔6沿驱动齿轮I的轴向贯穿该传动凸缘部9,这主要是防止飞锤配合端壁5的本体厚度不够导致传动轴安装孔6的传扭结构(例如键槽7)的长度不够,因而通过形成该凸缘部9来增加键槽7的形成长度,从而确保传动的可靠性。当然,如果飞锤配合端壁5的厚度足够,该凸缘部9并不是必须设置的,在飞锤配合端壁5较薄时,可以通过该凸缘部9来增强传扭的可靠性。总之,无论这些细节结构如何变型,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参见图4至图6所示,上述飞锤组件包括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尽管图4中显示第一飞锤10和飞锤10’对称设置,但是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非对称设置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重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一端端部分别可滑动地穿套到第一连接销12上,第一连接销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凸缘部(类似于螺栓的头部),尽管图4中显示两端的支撑凸缘部形成为圆球头形状,但是显然地其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其具体的细节形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第一连接销12 —端的支撑凸缘部与第一飞锤10之间以及第一连接销12另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第二飞锤10’之间分别弹性支撑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例如图4所示的穿套在第一连接销12上的两个弹簧13。此外,类似地,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另一端端部分别可滑动地穿套到第二连接销12’上,从图4中可以明显看出的是,第二连接销12’与第一连接销12平行,第二连接销12’的两端同样分别设置有支撑凸缘部,第二连接销12’ 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第一飞锤10之间以及第二连接销12’另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第二飞锤10’之间分别弹性支撑有弹性件,例如图4所示的穿套在第二连接销12’上的两个弹簧13。这样,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通过上述四个弹性件(例如弹簧13)的弹性力作用而相互接触,这种相互接触的状态并不是不变的,当飞锤组件在跟随驱动齿轮I处于高度旋转状态下,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会向两侧压缩弹簧13,从而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脱离接触状态。第一飞锤10相对的两侧表面(即朝向驱动齿轮I的飞锤配合端壁5的第一表面和朝向喷油泵驱动盘20的第二表面)上分别凸出设置有同轴的滑销部,该第一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凸出的滑销部分别用于与驱动齿轮I上的第一滑槽4和下述的喷油泵驱动盘20上的第一配合滑槽23滑动配合。第一飞锤的滑销部的形成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凸出于第一和第二表面与相应的滑槽或配合滑槽配合即可。优选地,凸出于第一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为第一滑销的两端,所述第一滑销包括第一滑销件11和驱动滑套16,所述第一飞锤10上形成有第一滑销件安装孔,第一滑销件11安装到所述第一滑销件安装孔内并且该第一滑销件11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滑销件11的两端分别套装有所述驱动滑套16,从而形成凸出第一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滑销部。驱动滑套16的结构参见图6所示,其主要为衬套形式,包括形成为一体的周向凸缘部17和滑动配合部18,另外,该驱动滑套16上形成有贯穿周向凸缘部17和滑动配合部18的滑销件配合孔19,显然地,驱动滑套16上的滑销件配合孔19用于与第一滑销件11的两端端部配合。驱动滑套16 —般可以采用耐磨材料制造,从而避免整个第一滑销件11采用耐磨材料,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在驱动滑套16套装到第一滑销件11的两端端部时,将周向凸缘部18分别朝向第一飞锤10套装到第一滑销件11上,该周向凸缘部18主要防止在配合状态下驱动滑套16从驱动齿轮I上的第一滑槽4或喷油泵驱动盘20上的第一配合滑槽23脱落。另外,由于驱动滑套16上具有周向凸缘部18,第一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对应于第一滑销件安装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槽口 15,这样在驱动滑套16套装到第一滑销件11的相应一端端部时,驱动滑套16的周向凸缘部18可以定位到该第一槽口 15内,从而避免周向凸缘部18凸出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过第一滑销件11和驱动滑套16形成第一滑销,并通过该第一滑销的两端形成第一飞锤10的两个滑销部仅是一种具体结构形式,实际上滑销部完全可以一体地形成在第一飞锤10上,另外,驱动滑套16等均是一种优选结构,其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图6所示的具体结构形式。但是,无论第一飞锤10的结构如何变型,只要其上具有与驱动齿轮I上的第一滑槽4和喷油泵驱动盘20上的第一配合滑槽23相配合的两个滑销部,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与上述第一飞锤10类似,第二飞锤10’相对的两侧表面(即朝向驱动齿轮I的飞锤配合端壁5的第一表面和朝向喷油泵驱动盘20的第二表面)上同样分别凸出设置有同轴的滑销部,该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凸出的滑销部分别用于与驱动齿轮I上的第二滑槽4’和下述的喷油泵驱动盘20上的第二配合滑槽23’滑动配合。第二飞锤10’的滑销部的形成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凸出于第一和第二表面与相应的滑槽或配合滑槽配合即可。参见图4和图5所示,类似地,凸出于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为第二滑销的两端,所述第二滑销包括第二滑销件11’和驱动滑套16,所述第二飞锤10’上形成有第二滑销件安装孔,第二滑销件11’安装到所述第二滑销件安装孔内并且该第二滑销件11’的两端分别凸出于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二滑销件11’的两端分别套装有驱动滑套16,从而形成凸出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滑销部。驱动滑套16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同样地,由于驱动滑套16上具有周向凸缘部18,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对应于第二滑销件安装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二槽口 15’,这样在驱动滑套16套装到第二滑销件11’的相应一端端部时,驱动滑套16的周向凸缘部18可以定位到该第二槽口 15’内,从而避免周向凸缘部18凸出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总之,无论第二飞锤10’的结构如何变型,只要其上具有与驱动齿轮I上的第二滑槽4’和喷油泵驱动盘20上的第二配合滑槽23’相配合的两个滑销部,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第一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与第一连接销12的中心轴线平行,相应地也就与第二连接销12’的中心轴线平行。同时,第一飞锤10的两个滑销部各自的中心轴线以及第二飞锤10’的两个滑销部各自的中心轴线分别与第一连接销12的中心轴线垂直,例如在上述通过第一滑销件11和第二滑销件11’形成滑销部的实施方式下,也就是第一滑销件11和第二滑销件1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连接销12的中心轴线垂直,这种优选结构可以通过滑销部有效地传递扭矩,并且在飞锤组件跟随驱动齿轮I高速旋转时能够通过离心力使得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顺畅地克服弹簧13的弹性力而向两侧张开。另外,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相对侧分别形成有凹槽,在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相互接触的状态下,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相对侧的凹槽共同形成传动轴通孔14,该传动轴通孔14主要供上述的传动轴(例如凸轮轴27的一端)穿过,在驱动齿轮I的飞锤配合端壁5上形成有凸缘部9的情形下,凸缘部9可以穿过该传动轴通孔14,这主要是避免飞锤组件与传动轴形成安装干涉。实际上,在下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凸轮轴27的一端穿过飞锤组件中心的传动轴通孔14,主要是为了通过卡环来限位喷油泵驱动盘20,使得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驱动齿轮I能够旋转而不会从驱动齿轮I上脱落。但是,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驱动齿轮I可旋转地安装形式并不局限于通过安装在凸轮轴20 —端的卡环实现,例如驱动齿轮I 一端的内周壁上可以形成环向卡槽,喷油泵驱动盘20的外周缘可以配合到该换向卡槽内,在此情形下喷油泵驱动盘20同样能够相对于驱动齿轮I旋转并同时起到限位作用,此时凸轮轴27的一端仅需插入到飞锤配合端壁5上的传动轴安装孔6内即可,并不需要继续朝向飞锤安装空间8内延伸。因此,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形状仅是一种示例性的具体形状,但是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并不局限于图示的一种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其可以具有各种合适的形状,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驱动齿轮I和飞锤组件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所述飞锤组件安装到驱动齿轮I的飞锤安装空间8内,其中第一飞锤10的第一表面上的滑销部插入到驱动齿轮的飞锤配合端壁5上的第一滑槽4内并能够在该第一滑槽4内滑动,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上的滑销部插入到驱动齿轮I的飞锤配合端壁5上的第二滑槽4’内滑动。在图3所示的驱动齿轮I的飞锤配合端壁5上形成有所述传动凸缘部9的情形下,该传动凸缘部9可以穿过飞锤组件的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之间的传动轴通孔14,这样,例如下述的凸轮轴27的一端可以经由该传动凸缘部9上的传动轴安装孔6伸入到飞锤安装空间8内。参见图8和图9所示,上述喷油泵驱动盘20包括驱动盘体21,该驱动盘体21的第一盘面在安装状态下朝向驱动齿轮I内的飞锤组件,第二盘面的中心部位凸出形成有驱动凸轮部22,该驱动凸轮部22用于伸入到喷油泵内以驱动喷油泵的滚轮,进而通过该滚轮带动喷油泵的柱塞往复运动,以实现泵油。此外,驱动盘体21上形成有位于驱动盘体21的中心两侧的第一配合滑槽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该第一配合滑槽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的纵向中心轴线分别处于所述驱动盘体21的同一条直径线的两侧,并且该第一配合滑槽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的纵向中心轴线与该直径线平行。优选地,第一配合滑槽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相对于驱动盘体21的中心对称。此外,如图8所示,驱动盘体21上还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孔,这些孔主要是配重孔,即通过在驱动盘体21上的相应部位形成相应尺寸的配重孔,以使得喷油泵驱动盘的转动更平稳。作为喷油泵驱动盘的一种具体安装形式相配套的结构,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的中心形成有贯穿驱动盘体21和驱动凸轮部22的台阶孔,该台阶孔包括传动轴穿过孔24和限位件安装孔25,其中限位件安装孔25的直径大于传动轴穿过孔24,从而在传动轴穿过孔24与限位件安装孔25之间形成限位台阶26。在上述喷油泵驱动盘的基础上,将喷油泵驱动盘20安装到图7所示的安装有飞锤组件的驱动齿轮I上,具体地,喷油泵驱动盘20安装到驱动齿轮I内,并安装为与驱动齿轮I同轴能够相对于驱动齿轮绕驱动齿轮I的中心轴线旋转,该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的第一盘面朝向所述飞锤组件,上述飞锤组件中的第一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凸出的滑销部伸入到第一配合滑槽23内并能够沿该第一配合滑槽23滑动,第二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凸出的滑销部伸入到第二配合滑槽23’内并能够沿该第二配合滑槽23’滑动,在此情形下,当驱动齿轮I旋转时,该驱动齿轮I通过其飞锤配合端壁5上的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将扭矩传动到第一飞锤10的第一表面的滑销部和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的滑销部上,从而驱动飞锤组件跟随驱动齿轮I同步旋转,第一飞锤10的第二表面的滑销部和第二飞锤10’的第二表面的滑销部进而将扭矩传递到喷油泵驱动盘20的第一配合滑槽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上,从而驱动喷油泵驱动盘20跟随驱动齿轮I旋转,在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安装到柴油机上的情形下,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凸轮部22伸入到喷油泵内,从而通过该驱动凸轮部22驱动喷油泵供油。在驱动齿轮I以相对较低的转速转动的情形下,飞锤组件因为转动而产生的离心力不足以使得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克服弹性件(例如弹簧13)的弹性阻力从相互接触的状态分离,但是当驱动齿轮I以相对较高的转速转动时,飞锤组件在转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此时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因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克服弹性件的弹性阻力而分离,此时第一飞锤10的第一表面上的滑销部沿着驱动齿轮I上的第一滑槽4径向向外滑动,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上的滑销部沿着驱动齿轮I的第二滑槽4’径向向外滑动,由于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为刚性件,因此第一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和第二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也分别沿驱动齿轮I的径向向外滑动,在此情形下,由于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上的第一配合滑槽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的纵向中心轴线处于驱动盘体21的同一条直径线的两侧,而驱动盘体21与驱动齿轮I同轴,因而第一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和第二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在径向向外滑动过程中,驱动喷油泵驱动盘20转动一个角度,使得第一配合滑槽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适应第一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和第二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的径向移动,一般而言,喷油泵驱动盘20是沿着本来的转动方向(即正常的工作转动方向)相对于驱动齿轮I转动一个角度,从而使得喷油泵驱动盘20上的驱动凸轮部22改变了角度位置,从而达到高速下提前供油的目的。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其中,该单缸柴油机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中,所述驱动齿轮I安装到传动轴上并通过所述单缸柴油机的曲轴上的主动齿轮驱动旋转,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凸轮部22伸入到该单缸柴油机上的喷油泵内,以能够驱动该喷油泵工作。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优选地,在上述单缸柴油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齿轮I作为所述单缸柴油机的正时齿轮,所述传动轴为该单缸柴油机的凸轮轴27。更具体地,所述凸轮轴27的一端依次形成有阶梯形的限位件连接部28和轮件连接部29,所述限位件连接部28的直径小于轮件连接部29,所述轮件连接部29的外周上形成有传扭配合结构,例如用于安装键齿的键齿安装槽30,所述限位件连接部28的插入端的外周上形成有卡环安装槽36。此外,凸轮轴27的轴体35上从轮件连接部29开始还依次间隔地形成有第一轴承安装部31、进气门驱动凸轮部32、排气门驱动凸轮部33以及第二轴承安装部34,这些结构属于凸轮轴27公知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凸轮轴27的结构形式下,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安装到凸轮轴27的一端,其中驱动齿轮I的飞锤配合端壁5上的传动轴安装孔6安装到轮件连接部29上以能够传递扭矩,例如通过键槽7与键齿安装槽30内的键齿配合以能够传递扭矩,当然也可以通过花键等配合结构进行安装。限位件连接部28的插入端穿过传动轴安装孔6、飞锤组件上的传动轴通孔14、喷油泵驱动盘20的传动轴穿过孔24而伸入到限位件安装孔25内,在此情形下,在限位件连接部28的插入端外周上的卡环安装槽36内安装卡环,从而通过喷油泵驱动盘20内的限位台阶面27与卡环的止挡作用,有效地防止喷油泵驱动盘20从驱动齿轮I上脱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喷油泵驱动盘20需要能够相对于驱动齿轮I转动,因此限位件连接部28插入到喷油泵驱动盘20的传动轴穿过孔24确保喷油泵驱动盘20能够在该限位件连接部28上转动。当然,喷油泵驱动盘20的安装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一种具体形式,例如在驱动齿轮I的一端的内壁上形成环形卡槽,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的外周缘安装到该环形卡槽内,从而既能够确保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驱动齿轮I转动,也不会从驱动齿轮I上脱落。总之,喷油泵驱动盘20无论采用何种安装形式,只要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以上描述中,尽管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参照附图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一些简单变型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保护范围绝不仅限于上述具体细节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通过相应的滑销部接收驱动齿轮I的扭矩并驱动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驱动齿轮I旋转,但是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也可以不采用上述滑销部与滑槽的配合结构,例如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上形成有与飞锤配合端壁5上的导向面配合的滑动面,通过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上形成有与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上的配合斜面相配合的驱动斜面等。再如,如果通过相互分离的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分别驱动相应的倾斜设置的连杆,具体地第一飞锤与喷油泵驱动盘之间铰接有倾斜的第一连杆,第二飞锤与喷油泵驱动盘之间铰接有倾斜的第二连杆,在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相互分离时,同样能够通过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驱动喷油泵驱动盘相对于驱动轮件旋转一个角度。这些变型结构均能实现通过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驱动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驱动齿轮I旋转角度的目的。同时,如上所述,对于柴油机而言,上述驱动齿轮I并不限于采用齿轮形式,而是可以采用带轮、链轮等多种公知的驱动轮件形式。因此,更广泛层次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包括驱动轮件、安装在该驱动轮件内的飞锤组件以及安装在该飞锤组件上的喷油泵驱动盘20,该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的中心部位设有凸出到所述驱动轮件外部的驱动凸轮部22,所述驱动轮件、飞锤组件和喷油泵驱动盘20安装为能够沿工作旋转方向共同旋转,所述飞锤组件包括相互弹性连接的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该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能够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性力相互分离,并通过该相互分离的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驱动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沿所述工作旋转方向旋转,即只要通过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对喷油泵驱动盘施加促使其相对于驱动轮件转动的扭矩即可。另外,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安装到传动轴(例如凸轮轴27)上后,其存在用于驱动喷油泵的工作旋转方向,这种工作旋转方向在驱动轮件,例如驱动齿轮I与曲轴上主动齿轮配合后是既定的,对此不再赘述。作为本实用新型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一种拓展形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公知地,单缸柴油机的喷油泵与多缸柴油机的喷油泵的区别在于,单缸柴油机的喷油泵为单柱塞,因此仅需一个驱动凸轮部22驱动,多缸柴油机的喷油泵为多柱塞,因此需要多个间隔的驱动凸轮部22驱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与上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其区别在于,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的中心垂直延伸有喷油泵驱动凸轮轴,该喷油泵驱动凸轮轴上形成有多个驱动凸轮部22,这样在安装时可以将喷油泵驱动凸轮轴安装到多缸柴油机的喷油泵内,从而可以对多缸柴油机的喷油泵的多个并列的柱塞进行相应的驱动。该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除了喷油泵驱动盘上的驱动凸轮轴和驱动凸轮部22的区别之外,其它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缸柴油机,该多缸柴油机安装有上述的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中,所述驱动齿轮I安装到传动轴上并通过所述多缸柴油机的曲轴上的主动齿轮驱动旋转,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凸轮轴伸入到该多缸柴油机上的喷油泵内,以能够驱动该喷油泵工作。类似地,驱动齿轮I也可以作为多缸柴油机的正时齿轮,相应地该驱动齿轮可以安装到用于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凸轮轴27的一端。具体地安装形式与上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安装形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中,喷油泵需要安装到沿曲轴轴向的柴油机的一侧,以使得供油提前器的驱动凸轮部或驱动凸轮轴能够伸入到喷油泵内,因此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情形下,由于多缸柴油机的喷油泵的体积较大,因此多缸柴油机沿曲轴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对较长,但是这种多缸柴油机,其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因此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79]以下以单缸柴油机为例,通过具体的调试试验操作来具体说明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所能够获得的实际效果。工作状态试验例如,以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1115型柴油机为例,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后,在停机状态下将初始供油提前角调至上止点前15° (也就是活塞距上止点前2. 5mm左右),上述操作对于一般的柴油机维修工人可以容易地操作。经过试验证实,在单缸柴油机工作过程中,通过上述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作用,可以使得供油提前角在15 22°之间变化,其中,22°时活塞距上止4. 5mm,这完全符合工作要求。在试验过程中,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的具体工作情况为供油提前器工作范围按曲轴计算在(Γ7°之间,曲轴500转/分时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由于产生的离心力不足以克服弹性件(例如弹簧12)而不相对于驱动齿轮I转动,因此不改变初始设置的供油提前交,当转速达600转/分时,供油提前器开始工作,当柴油机转速达到1800转/分时,供油提前器已完全工作。省油试验以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1115型柴油机为例,每次消耗200毫升柴油,柴油机转速为1200转/分,驱动10千瓦功率的抽水机进行灌溉,其中200毫升柴油所能支持柴油机工作的时间,参见下表
权利要求1.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件、安装在该驱动轮件内的飞锤组件以及安装在该飞锤组件上的喷油泵驱动盘(20),该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 的中心部位设有凸出到所述驱动轮件外部的驱动凸轮部(22),所述驱动轮件、飞锤组件和喷油泵驱动盘(20)安装为能够沿工作旋转方向共同旋转,所述飞锤组件包括相互弹性连接的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该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能够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性力相互分离,并通过该相互分离的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驱动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沿所述工作旋转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件的内部沿轴向形成有飞锤安装空间(8),该飞锤安装空间(8)的一端开放,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驱动轮件的飞锤配合端壁(5),该飞锤配合端壁(5)上形成有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轮件中心两侧且沿该驱动轮件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该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的纵向中心轴线同轴;所述飞锤组件安装在所述飞锤安装空间(8)内,所述第一飞锤(10)相对两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凸出设置有同轴的滑销部,所述第二飞锤(10’)相对两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凸出设置有同轴的滑销部,其中所述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第一表面上的滑销部分别滑动配合到所述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4’)内;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安装到所述驱动轮件内并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绕该驱动轮件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驱动盘体(21)的中心部位朝向所述驱动轮件外侧凸出形成有所述驱动凸轮部(22),该驱动盘体(21)的中心两侧部位形成有第一配合滑槽(23 )和第二配合滑槽(23 ’),该第一配合滑槽(23 )和第二配合滑槽(23 ’)的纵向中心轴线分别处于所述驱动盘体(21)的同一条直径线的两侧且与该条直径线平行,所述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分别滑动配合到该第一配合滑槽 (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内,该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第二表面上的滑销部各自在所述第一配合滑槽(23)和第二配合滑槽(23’)向外滑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沿所述工作旋转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件为驱动齿轮(I)。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锤配合端壁(5) 的中心形成有传动轴安装孔(6),该传动轴安装孔(6)形成有用于与传动轴配合的传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锤 (10)和第二飞锤(10’)的两端端部分别可滑动地穿套到第一连接销(12)和第二连接销 (12’)上,该第一连接销(12)和第二连接销(12’)各自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凸缘部,所述第一连接销(12) —端的支撑凸缘部与所述第一飞锤(10)之间以及该第一连接销(12)另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第二飞锤(10’)之间分别弹性支撑有穿套在所述第一连接销(12)上的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销(12’)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所述第一飞锤(10)之间以及该第二连接销(12’)另一端的支撑凸缘部与所述第二飞锤(10’)之间分别弹性支撑有穿套在所述第二连接销(12’)上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销(12)和第二连接销(1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并且所述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上的滑销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销(12)和第二连接销(12’)之间,且各个所述滑销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销(12)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的相对侧分别形成有凹槽,在所述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该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相对侧的凹槽共同形成传动轴通孔(14);所述驱动盘体(21)的中心形成有贯穿该驱动盘体(21)和驱动凸轮部(22)的台阶孔, 该台阶孔包括传动轴穿过孔(24)和限位件安装孔(25),其中所述限位件安装孔(25)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轴穿过孔(24),从而在所述传动轴穿过孔(24)与限位件安装孔(25)之间形成限位台阶(26)。
7.柴油机,该柴油机为单缸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缸柴油机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中,所述驱动轮件安装到传动轴上并能够通过所述单缸柴油机的曲轴上的主动轮件驱动旋转,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凸轮部 (22)伸入到该单缸柴油机上的喷油泵内,以能够驱动该喷油泵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件作为所述单缸柴油机的正时轮件,所述传动轴为该单缸柴油机的用于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凸轮轴(27)。
9.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件、安装在该驱动轮件内的飞锤组件以及安装在该飞锤组件上的喷油泵驱动盘(20),该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盘体(21) 的中心垂直延伸有伸出到所述驱动轮件外部的喷油泵驱动凸轮轴,该喷油泵驱动凸轮轴上形成有多个驱动凸轮部(22),所述驱动轮件、飞锤组件和喷油泵驱动盘(20)安装为能够沿工作旋转方向共同旋转,所述飞锤组件包括相互弹性连接的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 (10’),该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能够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性力相互分离,并通过该相互分离的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驱动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件沿所述工作旋转方向旋转。
10.柴油机,该柴油机为多缸柴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缸柴油机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其中,所述驱动轮件安装到传动轴上并能够通过所述多缸柴油机的曲轴上的主动轮件驱动旋转,所述喷油泵驱动盘(20)的驱动凸轮轴伸入到该多缸柴油机上的喷油泵内,以能够驱动该喷油泵工作。
专利摘要单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包括驱动轮件、锤组件以及喷油泵驱动盘(20),该喷油泵驱动盘包括驱动凸轮部(22),所述驱动轮件、飞锤组件和喷油泵驱动盘(20)安装为能够沿工作旋转方向共同旋转,所述飞锤组件包括相互弹性连接的第一飞锤(10)和第二飞锤(10’),该第一飞锤和第二飞锤能够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性力相互分离,并驱动喷油泵驱动盘(20)相对于驱动轮件旋转。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缸柴油机供油提前器和柴油机。本实用新型的供油提前器能够根据柴油机的转速适应性地调整供油提前角,消除现有柴油机供油过早、耗油增加、敲缸声明显等现象,改善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并能够相对有效地节省柴油。
文档编号F02M59/20GK202851219SQ2012205576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蔡晓谭 申请人:蔡晓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